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干胜道 钟朝宏 田艳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64,共6页
微利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条件。本文选取沪深两市A股2004年微利区间的98家公司为样本,以分布检测法证实了这一点。统计分析表明,微利公司并未显著地利用经常性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而非经常性损益是微利公司扭亏为盈的“法宝... 微利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条件。本文选取沪深两市A股2004年微利区间的98家公司为样本,以分布检测法证实了这一点。统计分析表明,微利公司并未显著地利用经常性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而非经常性损益是微利公司扭亏为盈的“法宝”,尤其是靠投资类事项、资产处置收益及收取资金占用费等关联交易和地方政府支持,调增非经常性损益。这为证券和会计监管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利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 经常性项目 非经常性损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侯晓红 唐祖薇 柳雅君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7-123,144,共8页
盈余管理是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可以相互替代使用的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两种方式,管理者如何权衡决策以及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是投资者和监管部门识别和防范盈余管理行为的核心和关键。本文以2001-2... 盈余管理是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可以相互替代使用的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两种方式,管理者如何权衡决策以及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是投资者和监管部门识别和防范盈余管理行为的核心和关键。本文以2001-2009年微利上市公司为样本,在Hausman设定误差检验结果的基础上构建联立方程,研究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时间次序和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管理者在进行盈余管理决策时,真实盈余管理决策和应计盈余管理决策是同时做出的,两类盈余管理程度相互影响;盈余管理成本影响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当企业处于缺少行业竞争力的地位时,真实盈余管理的空间较小,管理者会采用相对较多的应计盈余管理,而当企业本身的会计业务受到严格监管时,管理者则会倾向采用较多的真实盈余管理实现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盈余管理 应计盈余管理 权衡决策 微利上市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侯晓红 唐祖薇 赵灵敏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3年第12期23-28,共6页
基于我国资本市场"微利现象",以1998—2009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微利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式。研究表明:微利上市公司同时存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种... 基于我国资本市场"微利现象",以1998—2009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微利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式。研究表明:微利上市公司同时存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种方式,并且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是微利公司调增利润的主要手段,微利公司的总体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比非微利公司平均高3%或4.6%,而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平均只高1.5%,为我国资本市场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存在性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应计盈余管理 微利上市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偏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顾煜 贺静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45,共6页
盈余管理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它的存在与会计准则、市场效率、公司治理结构以及企业的外部监督密切相关。文章以2009—2013年度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微利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建立盈余管理方式偏好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探讨制造... 盈余管理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它的存在与会计准则、市场效率、公司治理结构以及企业的外部监督密切相关。文章以2009—2013年度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微利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建立盈余管理方式偏好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探讨制造业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存在性及方式选择。研究显示:真实盈余管理是制造业微利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但应计利润盈余管理也未退出"历史舞台",仍辅助真实盈余管理共同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在真实盈余管理方式下,费用操控对盈余的影响最大,而销售操控对盈余的影响最小。最后,对规范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提出适当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利上市公司 真实盈余管理 应计利润盈余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市公司微利、CEO权力与并购评估质量--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东 王竞达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3-40,共8页
以2007—2019年A股并购重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微利、CEO权力对并购评估质量的影响,并考虑产权性质、评估公司声誉及市场化水平异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微利会降低并购评估质量;随着CEO权力的增加,微利上市公... 以2007—2019年A股并购重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微利、CEO权力对并购评估质量的影响,并考虑产权性质、评估公司声誉及市场化水平异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微利会降低并购评估质量;随着CEO权力的增加,微利上市公司的并购评估质量不断下降;与国有企业相比,CEO权力对微利上市公司并购评估质量的负面影响仅在非国有企业中显著;聘用高声誉资产评估公司能够减轻CEO权力对微利上市公司并购评估质量的负面影响;与低市场化水平相比,高市场化水平能够规范CEO行为,降低CEO权力对微利上市公司并购评估质量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购重组 并购评估质量 上市公司微利 CEO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