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经口咽复位内固定钢板在儿童寰枢椎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建华 夏虹 +6 位作者 吴增晖 马向阳 艾福志 章凯 张东升 李洪吉 尹庆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95-901,共7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口咽复位内固定钢板(slim transoral anterior reduction plate,Slim-TARP)在儿童寰枢椎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2015年2月~2017年6月应用Slim-TARP内固定治疗8例寰枢椎疾病患者,男4例,女4例;年龄7.2~15.3岁。... 目的:探讨微创经口咽复位内固定钢板(slim transoral anterior reduction plate,Slim-TARP)在儿童寰枢椎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2015年2月~2017年6月应用Slim-TARP内固定治疗8例寰枢椎疾病患者,男4例,女4例;年龄7.2~15.3岁。先天游离齿突合并寰枢椎脱位3例,寰枢椎脱位合并颅底凹陷症3例,寰枢椎旋转脱位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行经口咽松解复位Slim-TARP钢板内固定术。观察术中血管损伤和术后切口裂开、吞咽障碍、发音异常、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随访观察寰枢椎脱位复位及融合情况,通过JOA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8例患儿手术顺利,未发生术中大出血、椎动脉损伤、脊髓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随访8~14个月,平均11.5个月。咽后壁切口均顺利愈合,其中1例患儿术后2个月复查发现咽后壁切口附近有息肉样组织增生,予以镜下摘除,恢复良好。未发生切口裂开、感染等并发症,未出现吞咽困难、发音异常等并发症。术后复查颈椎线X线片、CT和MRI显示寰枢椎脱位均获理想复位,术后3~5.5个月获得骨性融合(平均4.4个月)。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14.4分改善末次随访时的16.6分。结论:应用Slim-TARP内固定治疗儿童寰枢椎脱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短期随访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口咽复位内固定钢板 经口手术 寰枢椎脱位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PPO结合间接复位与微笑切口治疗锁骨骨折:功能恢复与美容效果对比研究
2
作者 屈立安 赵晓明 +3 位作者 李萌 姬文晨 刘凯 张银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1-516,共6页
目的对比“微笑切口”联合间接复位技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技术,系统评估该创新手术方法在患者功能恢复速度及术后美容效果方面的优势。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8月间60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ORIF组,30例)和观察组(... 目的对比“微笑切口”联合间接复位技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技术,系统评估该创新手术方法在患者功能恢复速度及术后美容效果方面的优势。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8月间60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ORIF组,30例)和观察组(MIPPO组,3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观察组则应用MIPPO结合间接复位技术和“微笑切口”。评估指标涵盖手术创伤、功能恢复及美容效果。结果MIPPO组在术中出血量[(32.9±7.6)mL vs.(90.2±14.0)mL,P<0.05]、切口长度[(3.0±0.5)cm vs.(8.5±1.2)cm,P<0.05]及手术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优于ORIF组。功能恢复方面,MIPPO组骨痂形成时间[(10.1±1.7)周vs.(12.8±2.0)周,P<0.05]、初步及完全生活自理时间、负重时间均明显缩短。Constant-Murley评分MIPPO组为91.5±5.1,显著高于ORIF组的82.4±6.0(P<0.05)。美容效果上,MIPPO组SBSES评分高达9.2±0.4,远高于ORIF组的3.0±0.7(P<0.05),其他美容指标如瘢痕显著度、色素沉着指数、瘢痕厚度等亦显著优于ORIF组。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微笑切口”联合间接复位技术可显著减少手术创伤、加速术后恢复,并在美容效果上显著优于传统方法,尤其适合对外观要求较高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PPO) 间接复位技术 顺皮纹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届经口咽寰枢椎前路复位钢板系统(TARP)内固定技术学习班通知
3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3-163,共1页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医院、《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编辑部定于2010年4月2~4日在广州联合举办"第一届经口咽寰枢椎前路复位钢板系统(TARP)内固定技术学习班"。本次学习班为全军继续教育项目(8学分)。
关键词 寰枢椎前路复位钢板系统 技术学习班 内固定 广州军区 继续教育项目 骨科医院 骨科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届经口咽寰枢椎前路复位钢板系统(TARP)内固定技术学习班通知
4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4-234,共1页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医院、《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编辑部定于2010年4月2~4日在广州联合举办"第一届经口咽寰枢椎前路复位钢板系统(TARP)内固定技术学习班"。本次学习班为全军继续教育项目(8学分),会议主要内容包括:
关键词 寰枢椎前路复位钢板系统 技术学习班 内固定 广州军区 继续教育项目 骨科医院 骨科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龚辉 朱东波 +1 位作者 丁剑锋 盛小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2期68-73,共6页
目的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探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治疗胫骨中下段闭合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 目的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探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治疗胫骨中下段闭合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本院53例胫骨中下段新鲜闭合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经MIPPO治疗20例患者纳入MIPPO组,经ORIF治疗33例患者纳入ORIF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末次随访Johner-Wruh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11~30个月,术后均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MIPPO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ORIF组(P〈0.01),切口长度小于ORIF组(P〈0.01),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ORIF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末次随访的Johner-Wruh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IPPO和ORIF治疗胫骨中下段闭合性骨折效果均较满意,但MIPPO操作更为简单,创伤较小,利于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钢板接骨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 胫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正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8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优缺点,以期为胫骨远端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8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MIPPO组与切开复位组,每组各40例,MIPPO...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优缺点,以期为胫骨远端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8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MIPPO组与切开复位组,每组各40例,MIPPO组患者采用MIPPO治疗,切开复位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内固定材料均采用锁定钢板,比较两组疗效。结果MIPPO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切开复位组(P<0.05);术后MIPPO组患者失访4例,切开复位组患者失访7例,两组失访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随访时间为12.83个月,随访12个月时进行踝关节评分(kofoed),MIPPO组患者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切开复位组(P<0.05),MIPPO组优良率为94.44%(34/36),明显高于切开复位组[87.88%(29/33)](P<0.05);MIPPO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1/40),切开复位组为10%(4/40)。结论胫骨远端骨折采取MIPPO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MIPPO术后有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关节功能锻炼,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骨折 微创经钢板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锁定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口咽寰枢椎脱位复位植骨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
7
作者 马玲平 马玲飞 陈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2-322,共1页
经口咽前路手术可为颅脊交界和上颈椎的前路术式提供直接路径,是处理颅脊交界区腹侧病变的理想入路。但因手术风险大、并发症严重,故未能广泛开展。我院从2008年3—8月采用经口咽寰枢椎脱位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5例寰枢椎脱位.取得较... 经口咽前路手术可为颅脊交界和上颈椎的前路术式提供直接路径,是处理颅脊交界区腹侧病变的理想入路。但因手术风险大、并发症严重,故未能广泛开展。我院从2008年3—8月采用经口咽寰枢椎脱位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5例寰枢椎脱位.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骨内固定 寰枢椎脱位 手术配合 复位 前路手术 颅脊交界区 内固定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经口咽手术显露系统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效果
8
作者 王建华 马向阳 +8 位作者 夏虹 尹庆水 刘国强 杨浩志 易红蕾 涂强 付索超 陈育岳 张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81-687,共7页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多功能矩形经口咽寰枢椎手术显露系统(multifunctional rectangle transoral ex鄄posure retractor,MRTER),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20~2025年,我们实施了310例经口咽寰枢椎手术,其中162例使用Codman拉钩[Codman...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多功能矩形经口咽寰枢椎手术显露系统(multifunctional rectangle transoral ex鄄posure retractor,MRTER),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20~2025年,我们实施了310例经口咽寰枢椎手术,其中162例使用Codman拉钩[Codman组,男72例,女90例,年龄9~67岁,单纯寰枢椎脱位(atlantoaxial disloca鄄tion,AAD)患者47例,颅底凹陷症患者115例],另外148例使用新型MRTER显露系统(MRTER组,男63例,女85例,年龄6~72岁,AAD患者39例,颅底凹陷症患者109例)。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颈椎疼痛、活动受限49例;头颈歪斜54例;肢体麻木、无力259例;手指活动不灵活43例;走路不稳178例;膀胱功能障碍5例。入院后实施经口咽寰枢椎复位内固定术(transoral anterior reduction and plate fixation,TARP),其中86例AAD患者未行软腭劈开,224例颅底凹陷症患者行软腭劈开扩大显露后实施经口咽松解复位+TARP。测量术中口腔张开距离(D值)及口底视野面积(S值)评价拉钩系统的显露能力。在颈椎矢状面CT片上测算寰枢椎脱位的总复位率;根据患者脊髓功能的JOA评分,计算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改善率,评价手术疗效。结果:310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平均手术时间Codman组138±25min,MRTER组118±31min(P<0.05);手术出血量Cod鄄man组105±45mL,MRTER组113±28mL(P>0.05)。术中测量D值Codman组(4.0±2.1cm)与MRTER组(4.2±1.9cm)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S值Codman组(6.3±2.8cm^(2))小于MRTER组(7.1±3.1cm^(2))(P<0.05)。两组患者术后头痛、颈痛症状均明显缓解;肢体麻木、无力及走路不稳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AAD的总体复位率Codman组81.3%,MRTER组82.5%(P>0.05),JOA评分改善率Codman组71%,MRTER组73%(P>0.05)。结论:新型的MRTER显露系统为实施寰枢椎经口咽手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矩形经口寰枢椎手术显露系统 寰枢椎脱位 颅底凹陷症 经口寰枢椎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胫骨钢板拆除术9例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知帆 郑元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43-1144,共2页
胫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常见术式为传统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随着微创手术理念的发展,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得到广泛开展[1,2]。拆除内固定对原来的骨折端暴露要求不高,能暴露螺钉并顺利将钢板从骨组织上剥离即可。为探究小... 胫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常见术式为传统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随着微创手术理念的发展,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得到广泛开展[1,2]。拆除内固定对原来的骨折端暴露要求不高,能暴露螺钉并顺利将钢板从骨组织上剥离即可。为探究小切口下取胫骨钢板术式的可行性及疗效,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行9例胫骨中段骨折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小切口胫骨钢板拆除术,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 胫骨骨折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骨折端 微创经钢板内固定 骨折类型 传统手术 拆除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椎动脉变异判别的Ⅲ代TARP钢板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个性化置钉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建华 夏虹 +4 位作者 尹庆水 吴增晖 艾福志 马向阳 章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05-410,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基于椎动脉变异判别的Ⅲ代TARP钢板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个性化置钉策略。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12月实施手术治疗的22例寰枢椎脱位患者,年龄22~58岁,平均41岁。男9例,女13例。其中外伤性寰枢椎脱位6例,游离齿状突合并... 目的:探讨应用基于椎动脉变异判别的Ⅲ代TARP钢板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个性化置钉策略。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12月实施手术治疗的22例寰枢椎脱位患者,年龄22~58岁,平均41岁。男9例,女13例。其中外伤性寰枢椎脱位6例,游离齿状突合并的寰枢椎脱位9例,合并颅底凹陷症的寰枢椎脱位7例。均实施经口咽入路松解、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前对患者的寰枢椎实施层厚1mm的薄层CT扫描判定枢椎椎动脉孔类型(Ⅰ型,松散低拐;Ⅱ型,紧密高拐;Ⅲ型,紧密低拐;Ⅳ型,松散高拐),并行CT血管造影,判断优势椎动脉及其他血管变异情况。寰椎采用前路侧块螺钉,枢椎根据以下原则选择置钉方式:①优势椎动脉侧采用枢椎椎体螺钉技术,非优势侧采用逆向椎弓根螺钉技术;②Ⅱ型枢椎椎动脉孔采用枢椎椎体螺钉技术,其他型采用逆向椎弓根螺钉技术。测量术前、术后寰齿间隙(ADI)及垂直寰枢椎指数(CMA)判断寰枢椎复位情况,测量脑干脊髓角评价脊髓压迫改善情况。采用JOA评分判断患者脊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共置入枢椎逆向椎弓根螺钉28枚,枢椎椎体螺钉16枚。平均手术时间139±35min,平均出血量49±16ml。术后复查CT显示,28枚逆向枢椎椎弓根螺钉中有1枚外倾角偏大,部分进入椎动脉孔,但无临床症状;16枚枢椎椎体钉均位于椎体内。置钉总优良率97.7%。术后CT测量提示,ADI由术前7.9±4.4mm改善为2.1±1.7mm,CMA由术前129°±13°改善为158°±15°(P<0.05)。术后患者肢体麻木,肌肉无力等症状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前JOA评分9.1±1.6分,术后3个月复查恢复至15.8±0.9分(P<0.05),末次随访时为15.9±0.7分。结论:在实施TARPⅢ手术,术前采用寰枢椎薄层CT扫描结合椎动脉CT造影的方法进行评估有助于精确判断椎动脉变异的类型,根据变异类型选择个性化的置钉方法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变异 椎动脉CT造影 经口前路复位内固定技术 Ⅲ代TARP钢板 个性化置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SS钢板治疗胫骨中段闭合性骨折(附10例报告)
11
作者 杨勇 王建新 宁湘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7-477,共1页
关键词 胫骨中段 钢板治疗 闭合性骨折 LISS 微创内固定系统 粉碎性骨折 间接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寰枢椎脱位的CT影像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12
作者 刘国强 王建华 +8 位作者 杨浩志 马向阳 夏虹 章凯 涂强 易红蕾 付索超 张双 黄显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7-247,共11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CT影像特征的先天性寰枢椎脱位分型方法,探讨其对寰枢椎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2月,共纳入61例先天性寰枢椎脱位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35例;年龄32±12岁(6~61岁)。对61例患者的术前CT...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CT影像特征的先天性寰枢椎脱位分型方法,探讨其对寰枢椎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2月,共纳入61例先天性寰枢椎脱位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35例;年龄32±12岁(6~61岁)。对61例患者的术前CT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寰枢侧块关节及寰齿关节的畸形程度分为三种类型:A型(23例,侧块关节轻度畸形,不伴寰齿关节畸形);B型(20例,侧块关节中度畸形,不伴寰齿关节畸形);C型(18例,侧块关节重度畸形或伴寰齿关节畸形)。根据不同分型采用不同手术策略:A型或B型患者先行全麻下寰枢椎后路器械撑开复位内固定术,对复位效果不佳的患者增加寰枢椎后路侧块关节松解术;C型患者行经口咽前路寰枢椎截骨改造、松解复位内固定手术(transoral osteotomy,releasing,reduction and fixation with plate,TORP)。随访时间为10~18个月。记录并比较各分型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1周复查颈椎CT及MRI,观察并测量寰枢椎脱位复位指标,计算寰枢椎脱位的整体复位率;术后3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通过CT检查评价术后骨融合情况。结果:共实施全麻牵引下寰枢椎后路器械撑开复位内固定术22例(A型20例,B型2例),全麻牵引下寰枢椎后路侧块关节松解并后路器械撑开复位内固定术21例(A型3例,B型18例),实施TORP术18例(均C型)。61例患者术后1周的CT及MRI显示寰枢椎复位良好,脊髓压迫解除。术后所有患者的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A型JOA评分由术前9.8±2.7分改善为术后3个月的13.9±2.8分(P<0.05);B型JOA评分由术前9.5±2.4分改善为术后3个月的13.7±3.1分(P<0.05);C型JOA评分由术前9.1±2.9分改善为术后3个月的13.3±2.5分(P<0.05)。A型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寰齿间隙(atlas-dens interval,ADI)为5.8±2.5mm、0.8±0.4mm,齿状突顶点距Chamberlain线的垂直距离(vertical distance from dens to Chamberlain line,VDI)为5.7±3.6mm、1.0±0.8mm,脑干延髓角(cervical medullary angle,CMA)为138.4°±12.4°、156.5°±13.3°,斜坡枢椎角(clivus axis angle,CAA)为131.6°±11.5°、149.5°±14.4°;B型术前及术后1周ADI为6.9±3.8mm、1.1±0.9mm,VDI为5.9±4.3mm、1.1±1.0mm,CMA为135.1°±15.2°、157.3°±13.2°,CAA为128.4°±13.5°、152.5°±13.4°;C型术前及术后1周ADI为7.2±3.9mm、1.2±1.5mm,VDI为8.8±5.1mm、1.5±1.8mm,CMA为132.7°±10.9°、158.2°±15.3°,CAA为124.5°±17.8°、153.8°±11.2°;各分型术后ADI、VDI、CMA和CAA值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A型整体复位率84.30%,B型整体复位率82.68%,C型整体复位率81.53%,各组之间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1例B型患者因骨融合不佳,发生螺钉松动,后实施经口咽前路翻修手术外,其余60例患者均在术后10~12个月得到了稳定的骨性融合。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关于先天性寰枢椎脱位的CT影像学分型方法,可为寰枢椎手术方式选择提出精准、可靠的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寰枢椎脱位 寰枢椎脱位CT影像分型 手术策略 经口截骨改造、松解复位钢板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网络Meta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邱皓 卢旻鹏 +3 位作者 栾富钧 魏志辉 马纪坤 张铭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3-168,共6页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OVID、CBM、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11...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OVID、CBM、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11月。2名评价者按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独立筛选,并根据"Cochrane协作网的偏倚风险评估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通过Rev Man 5.3软件完成,采用Win BUGS 1.4.3和Stata 13.0软件进行网络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篇RCTs,共744例患者。网络Meta分析结果显示:微创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的桡神经损伤率最低(SUCRA值:77.1%),其次为髓内钉(intramedullary nailing,IMN)(SUCRA值:44.2%),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plate osteosynthesis,ORPO)最高(SUCRA值:28.7%)。MIPO发生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最低(SUCRA值:71.9%),ORPO次之(SUCRA值:50.4%),IMN则最高(SUCRA值:27.7%)。IMN发生感染的几率最低(SUCRA值:74.0%),其次为MIPO(SUCRA值:63.3%),ORPO最高(SUCRA值:12.7%)。结论:目前证据表明手术治疗肱骨干骨折,MIPO可能为最优选择,ORPO相比IMN则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骨折 微创钢板内固定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髓内钉 网络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