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指导下微创撬拨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德猛 王长庚 刘爱梅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第3期382-384,362,共4页
目的:对3D打印指导下微创撬拨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骨科创伤病区收治18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开放组、常规微创组与3D微创组,... 目的:对3D打印指导下微创撬拨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骨科创伤病区收治18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开放组、常规微创组与3D微创组,每组各60例患者。开放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常规微创组采用经皮微创撬拨复位螺钉内固定术,3D微创组采用3D打印辅助经皮微创撬拨复位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D微创组术前准备时间多于开放组与常规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开放组与常规微创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1m时根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AOF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m时这些指标均优于术后1m时(P<0.05)。术后6m及12m时,3D微创组的这些指标明显优于开放组和常规微创组(P<0.05)。结论:3D打印指导下经皮微创撬拨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效果较好,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术后康复,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微创撬拨复位螺钉内固定 跟骨关节内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骨手法联合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2
作者 戴锋 刘锦涛 +4 位作者 张志刚 沈学强 吴黎明 俞鹏飞 姜宏 《中国骨伤》 2025年第3期306-310,共5页
目的:探讨正骨手法联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采用正骨手法联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52例(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3例,女9例... 目的:探讨正骨手法联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采用正骨手法联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52例(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3例,女9例;年龄31~72(50.83±10.48)岁;SandersⅡ型15例,Ⅲ型37例。比较术前和术后24个月Bö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和跟骨高度的变化情况,并采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4~60(41.50±9.8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正常愈合,愈合时间(11.00±0.95)周;Bö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跟骨高度分别由术前的(16.37±8.36)°、(96.27±9.62)°、(46.82±4.67)mm、(38.41±3.58)mm提高至术后24个月时的(31.48±8.24)°、(111.62±8.69)°、(42.06±4.83)mm、(44.21±3.8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个月Maryland评分为(93.04±8.83)分,其中优40例,良7例,可5例。结论:正骨手法联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可以明显改善跟骨的Böhler角、Gissane角、宽度和高度,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正骨手法 经皮复位 骨折内固定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骨手法结合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观察
3
作者 郭剑 覃连花 +5 位作者 钱文强 帅永明 颜鹏 涂淑强 陈振华 刘静莉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38-41,共4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正骨手法结合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与单纯内固定手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洪都中医院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82例,按住院号随机... 目的:观察和比较正骨手法结合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与单纯内固定手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洪都中医院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82例,按住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43足)和观察组(42例,47足)。对照组予以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运用中医正骨手法结合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后Bohler's角和Gissane's角改善情况,并按改良张铁良足部综合评分法评价患者术后功能。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6个月,平均12个月。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未发生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情况,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Bohler's角、Gissane's角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优良率为87.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骨手法结合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该方案方法简单、复位精准、风险小、疗效好,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骨手法 经皮复位 空心螺钉内固定 跟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撬拨联合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零切开治疗极度失稳GartlandⅣ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4
作者 孙强 周英 +2 位作者 陈伟 任波 刘兴坤 《中国骨伤》 2025年第1期92-96,共5页
目的:研究经皮撬拨联合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治疗GartlandⅣ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术后肘关节功能、肘内翻畸形率及此技术的应用前景。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共98例GartlandⅣ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 目的:研究经皮撬拨联合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治疗GartlandⅣ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术后肘关节功能、肘内翻畸形率及此技术的应用前景。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共98例GartlandⅣ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7例,女41例;年龄2~14(6.24±4.76)岁;左侧48例,右侧5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 h~2 d,其中急诊手术26例。术中先运用杠杆原理,将克氏针钝性插入骨折断端,行经皮撬拨复位。再采用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均做到零切开。采用Flynn评分对术后6个月肘关节的功能和外观进行评价。结果:9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随访,时间6~14(9.82±3.51)个月,骨折断端均骨性愈合,时间6~8(6.72±1.17)周。术后6个月肘关节Flynn功能评分:优95例,良3例。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如肘内翻畸形、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克氏针断裂及排异反应、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Volkmann挛缩和骨化性肌炎。结论:经皮撬拨联合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治疗极度失稳GartlandⅣ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零切开、创伤小、安全和疗效好,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创伤和瘢痕形成等优势,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GartlandⅣ型 极度失稳 复位 改良带针旋转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骨折经皮撬拨复位结合外固定器微创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赵振刚 吕涛 +1 位作者 戴彬 姜丽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6期10-13,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撬拨复位结合外固定器微创治疗骨盆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30例骨盆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撬拨复位结合外固定器微创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内固定钢板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 目的研究经皮撬拨复位结合外固定器微创治疗骨盆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30例骨盆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撬拨复位结合外固定器微创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内固定钢板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输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时间为(7.2±1.5)周,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3±2.5)周(P<0.05);观察组组织损伤范围为(5.7±1.8)cm,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5.5±4.5)cm(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术后6、16个月,观察组Majeed术后骨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撬拨复位结合外固定器微创治疗骨盆骨折较骨盆骨折内固定钢板手术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经皮 固定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或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微创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效果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李胜松 李绪松 梁武胜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6期14-15,共2页
目的为了提高桡骨远端C3型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微创治疗的价值。方法 60例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钢板螺... 目的为了提高桡骨远端C3型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微创治疗的价值。方法 60例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闭合复位或者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89、21.03、2.52、10.35,P<0.05)。对照组尺偏角、桡骨高度均大于治疗组,掌倾角小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9、5.09、2.62,P<0.05)。结论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接受闭合复位或者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微创治疗,不仅具有创伤小、术后易恢复的优点,而且术后对腕关节活动影响小,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C3型骨折 固定支架 克氏针 微创 钢板螺钉内固定 闭合复位 小切口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微创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世虎 李东亮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7期1313-1314,共2页
目的观察比较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微创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跟骨骨折患者39例,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21例,应用微创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18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伤... 目的观察比较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微创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跟骨骨折患者39例,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21例,应用微创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18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伤足功能恢复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7个月,平均13个月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组手术时间短.锁定铜板内固定组固定牢固,伤足功能恢复情况满意。结论在跟骨骨折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治疗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骨折分型制定合理的内固定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锁定钢板 微创复位 空心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跟骨骨折 被引量:3
8
作者 岳喜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4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微创手术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方法本组20例患者共22足,均为闭合骨折,X线C型臂下,克氏针闭合撬拨复位加空心钉内固定。结果 20例患者全部随访,伤口均I期愈合,无骨延迟愈合及不愈合。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优良率91%。结论...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微创手术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方法本组20例患者共22足,均为闭合骨折,X线C型臂下,克氏针闭合撬拨复位加空心钉内固定。结果 20例患者全部随访,伤口均I期愈合,无骨延迟愈合及不愈合。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优良率91%。结论跟骨骨折微创手术内固定,伤口和骨折愈合好,住院时间短,患者总体费用低,优良率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微创 复位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伤椎终板撬拨复位联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9
作者 鞠亮 陈波 +2 位作者 李明 聂锋锋 李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2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伤椎终板撬拨复位联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胸腰椎骨折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经皮伤椎终板撬拨复位联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短... 目的探讨经皮伤椎终板撬拨复位联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胸腰椎骨折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经皮伤椎终板撬拨复位联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1、3、7天采用酶分析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术前、术后1周、术后12个月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行胸腰椎X线检查,计算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终板高度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5.6±33.0)、(52.7±13.0)m L,手术时间分别为(107.9±10.2)、(83.9±9.5)min;两组比较P均<0.05。两组术后1、3天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均高于同组术前(P均<0.01),术后7天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手术前后各时间点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12个月VAS均低于术前,且术后12个月降低更明显(P<0.05或<0.01)。两组术后1周、术后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终板高度比均高于同组术前(P均<0.01)。观察组术后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终板高度比均高于对照组,VAS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与经皮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比较,经皮伤椎终板撬拨复位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更大程度地恢复脊柱生理曲度及伤椎完整性,减轻椎旁肌损伤及腰背部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骨折 胸椎骨折 腰椎骨折 终板复位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骨骨折患者行闭合撬拨复位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展望 杨海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6期82-84,共3页
目的分析闭合撬拨复位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64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撬拨复位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 目的分析闭合撬拨复位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64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撬拨复位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解剖学指标(跟骨宽度、跟骨高度、Cissane角、Bohler角)、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0.12±3.45)ml少于对照组的(68.32±12.32)ml,手术耗时(35.18±5.16)min、住院时间(5.32±1.39)d短于对照组的(63.65±4.17)min、(17.82±3.9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跟骨宽度、跟骨高度、Cissane角、Bohler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跟骨宽度、跟骨高度均小于本组治疗前,Cissane角、Bohler角均大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两组治疗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的3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撬拨复位联合螺钉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疗效相当,但前者创伤小,并发症少,利于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螺钉内固定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并发症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撬拨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成人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疗效对比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益明 董金波 +3 位作者 孙建华 史晨辉 王维山 刘京敏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38期20-22,共3页
目的比较撬拨复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成人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36例,随机分为A、B组,各18例,分别采用撬拨复位内固定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术后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价骨折愈合情况,采用Ma... 目的比较撬拨复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成人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36例,随机分为A、B组,各18例,分别采用撬拨复位内固定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术后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价骨折愈合情况,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患者术后1 a足部功能,计算并比较切口裂开、创伤性关节炎、跟痛及腓骨撞击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随访10~15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按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标准,A组优4例、良7例、可2例、差5例、优良率61.11%,B组分别为10、5、2、1例和83.33%,两组优良率相比,P<0.05。A组术后Bohler角23.22°±4.78°,Gissane角119.83°±6.18°,B组分别为29.39°±3.09°和131.11°±5.18°,A组均小于B组,P均<0.05。术后A组无1例切口裂开,B组5例,通过定期换药后均愈合,无感染。A组出现创伤性关节炎5例、跟痛7例、腓骨撞击综合征5例,B组仅出现1例跟痛。结论与采用撬拨复位内固定术相比,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成人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术后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及足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较少,但需要避免切口裂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复位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撬拨复位加石膏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被引量:5
12
作者 萧文耀 马远 +4 位作者 张超 丁轩玺 陶贵彦 张晓霞 陈根元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6期544-546,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石膏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近期效果。方法 2002年1月~2008年12月,对SandersⅡ型、Ⅲ型31例(34足)跟骨骨折,在C形臂X线机下,采用经皮斯氏针撬拨复位,石膏固定。结果 34足术后12个月侧位X线,距下关节面达到或接近解剖...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石膏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近期效果。方法 2002年1月~2008年12月,对SandersⅡ型、Ⅲ型31例(34足)跟骨骨折,在C形臂X线机下,采用经皮斯氏针撬拨复位,石膏固定。结果 34足术后12个月侧位X线,距下关节面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移位≤2 mm),Bhler角均>30°,Perie角均<15°。经12~24个月随访,无针道感染和骨折再移位、足弓塌陷等并发症,足外形良好,能够穿正常鞋,无跛行,术后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估,优良率达88.2%(30/34足)。结论经皮斯氏针撬拨复位石膏固定,适用于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手术微创,固定可靠,简便易行,并发症少,是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关节内 复位 斯氏针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撬拨复位固定治疗波及距下关节的儿童跟骨骨折 被引量:3
13
作者 仝允辉 杨生民 +1 位作者 李文霞 李冠军 《中国骨伤》 CAS 2001年第12期750-750,共1页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复位固定 距下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螺钉固定与经皮撬拨复位固定在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4
作者 杨耀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35期6620-6623,共4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入路螺钉固定与经皮撬拨复位固定在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上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门诊单双号分为A组(单号)和B组(双号),各43例。A组接受经... 目的探讨跗骨窦入路螺钉固定与经皮撬拨复位固定在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上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门诊单双号分为A组(单号)和B组(双号),各43例。A组接受经皮撬拨复位固定治疗,B组经跗骨窦入路螺钉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指标,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跟骨形态和足部功能(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估),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B组短,术中出血量较B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大于治疗前,且B组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两组Maryland评分高于治疗前,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入路螺钉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在骨形态和足部功能方面效果更好,而经皮撬拨复位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入路螺钉固定 经皮复位固定 足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撬拨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朱宋 高曦 蓝锦福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24期59-60,91,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撬拨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 目的比较经皮撬拨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Maryland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Bohlers角和Gisanse角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术后Maryland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d及术后12个月Bohlers角和Gisanse角均明显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能有效矫正跟骨骨折患者各项X线指标,并发症少,临床疗效基本相同,但经皮撬拨内固定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更具临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跟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浮筏撬拨技术的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术式设计及运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影超 王强 +3 位作者 蒋晓伟 陆苇 周烨 殷丽梅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目的对于移位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设计规范程式化的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术式,探索新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共48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7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63.5岁。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 目的对于移位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设计规范程式化的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术式,探索新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共48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7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63.5岁。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23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58~80岁,平均年龄63.2岁。对照组患者25例,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57~81岁,平均年龄63.8岁。治疗组借助浮筏撬拨技术复位、围旋前方肌双窗口技术暴露和"鱼簖"技术定位实现接骨板掌侧内固定术;对照组使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腕关节功能。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缩短[(39.12±3.04) min vs(46.52±3.53) min;t=1.762,P <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腕关节功能减损值为8.9°,对照组腕关节功能减损值为12.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2,P <0.05)。结论基于浮筏撬拨技术的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术式可以实现程式化,缩短手术时间,维护腕部和前臂旋转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筏 桡骨远端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撬拨复位空心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
17
作者 王剑锋 廖瑛扬 +2 位作者 赖小荣 王昆 欧阳孔顺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4期202-204,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撬拨复位空心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探讨微创撬拨复位空心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指标、疼痛程度、足部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13.29±4.81)ml少于对照组的(50.64±10.38)ml,手术时间(53.64±12.17)min短于对照组的(98.75±16.49)min,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80.03±7.12)分高于对照组(74.84±8.29)分,术后1、7 d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4.59±1.07)分、(2.73±0.59)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的(5.74±1.12)分、(4.05±0.64)分、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骨折采用微创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安全可靠,手术损伤小,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疼痛及加快术后足部功能恢复方面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微创复位空心钉内固定 锁定钢板内固定 足部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撬拨复位联合空心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25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鹏 王成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7期107-107,共1页
关键词 斯氏针复位 跟骨骨折 固定治疗 空心钉 空心拉力螺纹钉 疗效满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儿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申子龙 程富礼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4期4469-4472,共4页
目的探究空心钉内固定(闭合撬拨复位)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儿血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8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儿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案分成A组(n=41)、B组(n=41)。B组接受切开复位钢板内固... 目的探究空心钉内固定(闭合撬拨复位)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儿血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8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儿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案分成A组(n=41)、B组(n=41)。B组接受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ORIF)治疗,A组接受空心钉内固定(闭合撬拨复位)治疗。对比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Gissane、Bohler角、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量表评分、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骨代谢指标[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sCTX)、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骨钙素(sOC)]水平。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Gissane、Bohler角较术前改善,AOFAS评分较术前高(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失血量较B组少,住院时长较B组短,切口长度较B组短(P<0.05);A组术后1、3个月血清sCTX水平较B组低,血清BMP-2、sOC水平较B组高(P<0.05)。结论空心钉内固定(闭合撬拨复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儿效果明显,可有效优化围术期指标,提高踝足功能,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闭合复位 跟骨 空心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撬拨复位加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2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厚微 赵增斌 季斌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1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内固定治疗 复位 钢板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