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微切削模型的不锈钢研磨表面残余应力规律
被引量:4
- 1
-
-
作者
袁巨龙
韩文杰
杜东兴
黄文
吕迅
-
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超精密加工研究中心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
出处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22-431,共10页
-
基金
国防基础科研“科学挑战计划”项目(TZ2016006-0107-01)
中国科学物理研究院超精密加工重点实验室基金(ZM18003)。
-
文摘
目的基于单颗粒微切削模型,研究分析研磨工艺对HR-2抗氢不锈钢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演化规律与产生机制的影响。方法建立研磨磨粒单颗粒微切削残余应力数学模型,采用正交试验获得研磨工艺参数与表面残余应力大小、磨粒微切削切深和切向力回归方程,利用单因素试验对研磨工艺进行验证,获得研磨工艺参数对表面残余应力大小、表面磨粒切深和切向力的影响规律,并开展单因素试验结果与数学模型计算结果对比研究。结果试验中,磨粒粒径从10μm变化为50μm时,残余应力从–130 MPa变化至–345MPa;研磨压力从10 N变化至50 N时,残余应力从–135 MPa变化至–253 MPa;而转速的变化对残余应力结果的影响规律不显著。不同工艺参数试验中,模型所得计算值和试验值误差基本在10%以内。结论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和单因素试验得出,研磨工艺对残余应力影响的显著度从高到低为磨粒粒径>研磨压力>研磨转速,磨粒切深和切向力与残余应力关系显著,建立的单颗粒研磨模型可以预测不同研磨工艺参数条件下的残余应力产生规律。
-
关键词
残余应力
表面完整性
抗氢不锈钢
研磨工艺
微切削模型
残余应力预测模型
单磨粒
-
Keywords
residual stress
surface integrity
hydrogen resistant stainless steel
lapping process
micro cutting model
prediction model of residual stress
single abrasive
-
分类号
TG356.28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压力加工]
-
-
题名水力压裂工况下42CrMo材料冲蚀磨损特性研究
被引量:29
- 2
-
-
作者
张继信
樊建春
詹先觉
谢永金
吴汉川
-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第四机械厂
-
出处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0-103,共4页
-
基金
国家863计划项目"2500HP大型数控成套压裂装备研制"(2009AA063601)
-
文摘
利用自制的喷射型冲蚀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水力压裂工况下高速携砂液对高压管汇材料42CrMo钢和45#钢的冲蚀磨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携砂液中砂粒质量浓度和粒径的增大,材料的冲蚀磨损量相应增多;材料的冲蚀磨损量随冲蚀速度的提高而显著增多,冲蚀速度与冲蚀磨损量呈一定指数关系,冲蚀粒子粒径和冲蚀速度对材料冲蚀磨损量的影响可概括为冲击粒子动能的影响;在粒子高速冲击时,42CrMo钢比45#钢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这是由材料本身的性能决定的。
-
关键词
42CrMo
水力压裂
砂粒粒径
质量浓度
冲蚀速度
磨损
微切削模型
-
Keywords
42CrMo
hydraulic fracture
sand grain size
mass concentration
erosion velocity
wear
omicro-cutting model
-
分类号
TG172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表面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