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光夜视系统新的阈值探测理论和视距探测方程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艾克聪 周立伟 +1 位作者 曾桂林 梁燕熙 《应用光学》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6,共6页
在对各种阈值探测理论和视距探测方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 ,从人眼阈值特性和微光视觉理论出发 ,建立微光夜视系统新的阈值探测理论模型 。
关键词 微光夜视系统 阈值探测理论 距探测方程 分辨角 亮度 对比度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ega的微光夜视系统性能仿真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钱芸生 刘磊 +1 位作者 李元 常本康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1-64,共4页
介绍了有关Vega视景仿真软件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结合VC编程软件,编制了一个集计算和仿真功能于一体的应用软件,可以对各种条件下的微光夜视系统进行视距估算和性能仿真,为微光系统的设计提供评估,文中给出了软件对车用微光夜视仪的仿真... 介绍了有关Vega视景仿真软件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结合VC编程软件,编制了一个集计算和仿真功能于一体的应用软件,可以对各种条件下的微光夜视系统进行视距估算和性能仿真,为微光系统的设计提供评估,文中给出了软件对车用微光夜视仪的仿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光夜视系统 VEGA 景仿真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可分辨对比度的直视微光夜视系统综合性能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吉晖 金伟其 王霞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4-190,共7页
基于最小可分辨对比度(MRC)信道宽度理论,研究了直视微光夜视系统综合性能评价问题。通过对典型夜视仪整机系统综合性能分析表明:MRC信道宽度理论可定量分析人眼视觉与整机系统的匹配状态、评价系统合理性,而且还可有效解释夜视仪整机... 基于最小可分辨对比度(MRC)信道宽度理论,研究了直视微光夜视系统综合性能评价问题。通过对典型夜视仪整机系统综合性能分析表明:MRC信道宽度理论可定量分析人眼视觉与整机系统的匹配状态、评价系统合理性,而且还可有效解释夜视仪整机使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对理论和实际系统的分析证明了MRC信道宽度理论对于直视型微光夜视系统综合性能评价的有效性及合理性,对微光夜视系统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 微光夜视系统 性能评价 MRC信道宽度 角放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视型微光夜视系统最小可分辨对比度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教波 张芳 李宇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72-675,共4页
从信号检测和人眼视觉角度出发,研究了直视微光夜视系统综合性能评估理论,推导出直视型微光成像系统的MRC(最小可分辨对比度)模型。该模型将光学传递特性与系统信噪比结合,建立了系统直视微光夜视MRC与目标特性、直视微光夜视仪以及人... 从信号检测和人眼视觉角度出发,研究了直视微光夜视系统综合性能评估理论,推导出直视型微光成像系统的MRC(最小可分辨对比度)模型。该模型将光学传递特性与系统信噪比结合,建立了系统直视微光夜视MRC与目标特性、直视微光夜视仪以及人眼各部分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验证结果表明,由该模型得到的系统极限分辨率相较于系统实际测出的分辨率相对误差为3.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光夜视系统 性能评价 最小可分辨对比度(MRC) 人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动态范围微光夜视系统强光适应性试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荆卫国 孙明昭 李永涛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89-692,共4页
微光夜视系统具有功耗低、重量轻、图像质量符合人眼观察习惯等应用优势,目前仍是世界各国使用最广泛、装备量最大的军用夜视装备。随着微光夜视系统核心器件——像增强器动态范围的不断扩大,对有效开展系统强光适应性试验提出了新的要... 微光夜视系统具有功耗低、重量轻、图像质量符合人眼观察习惯等应用优势,目前仍是世界各国使用最广泛、装备量最大的军用夜视装备。随着微光夜视系统核心器件——像增强器动态范围的不断扩大,对有效开展系统强光适应性试验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准确、客观评价大动态范围夜视系统的强光适应性能,本文从理论上修正了光学系统中像增强器阴极面照度的计算模型,并依据像增强器强光性能参数,设计了试验方法。经外场试验验证,该方法可以较为准确评价大动态微光夜视系统强光适应性,可为微光夜视装备强光适应性试验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范围 微光夜视系统 像增强器 照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微光夜视系统下光电阴极探测的评价因子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朝龙 刘磊 +3 位作者 钱芸生 莫涌超 拜晓锋 石峰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8-635,共8页
光谱匹配系数是微光夜视仪性能评估的重要参数,但传统的光谱匹配系数只能反映出光电阴极在响应波长范围内与目标光谱的吻合程度,并不能区分出不同代的光电阴极在微光夜视系统中的性能。因此,结合初始对比度、光电阴极的积分灵敏度和光... 光谱匹配系数是微光夜视仪性能评估的重要参数,但传统的光谱匹配系数只能反映出光电阴极在响应波长范围内与目标光谱的吻合程度,并不能区分出不同代的光电阴极在微光夜视系统中的性能。因此,结合初始对比度、光电阴极的积分灵敏度和光谱转换系数建立了一个评价因子方程,用于描述光电阴极对探测景物的影响,同时对目标与背景的初始对比度公式进行改进,提高了初始对比度的准确性。计算超二代光电阴极材料New S25和三代光电阴极材料GaAs与不同景物的光谱匹配系数和评价因子,New S25与景物的光谱匹配系数要大于GaAs与景物的光谱匹配系数,证明了光谱匹配系数的局限性;GaAs与景物的评价因子大于New S25与景物的评价因子,证明了提出的评价因子能够更有效地评估微光夜视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光夜视系统 光谱匹配系数 初始对比度 评价因子 积分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直视型微光夜视系统视距模型 被引量:12
7
作者 金伟其 张琴 +2 位作者 王霞 李力 裘溯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65,共10页
针对经典视距模型对于三代与超二代像增强器的直视型微光夜视系统评价方面缺乏差异性,模拟仿真结果在10^-4 lx超低照度下不甚理想这一问题,对现有的经典视距模型进行了三个方面的优化:在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加入了人眼的传递函数;基于光... 针对经典视距模型对于三代与超二代像增强器的直视型微光夜视系统评价方面缺乏差异性,模拟仿真结果在10^-4 lx超低照度下不甚理想这一问题,对现有的经典视距模型进行了三个方面的优化:在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加入了人眼的传递函数;基于光阴极与景物的光谱匹配修正了景物在光阴极产生的平均光电子数和光电子对比度公式;在噪声来源中加入了背景噪声项.进而推导出改进的视距模型,并通过头盔系统的实际外场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视距模型能有效分辨出超二代和三代夜视系统的识别距离的差异,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测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光夜视系统 经典距模型 人眼传函 光谱匹配 暗背景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微光夜视系统视距探测方程
8
作者 莫涌超 刘磊 +3 位作者 钱芸生 胡朝龙 拜晓锋 石峰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87-897,共11页
视距是评估微光夜视成像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随着微光夜视探测技术的发展,经典视距模型的视距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出现了一些偏差,特别是在10-3 lx低照度条件下视距仿真结果不甚理想,这对微光夜视仪在实际应用中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视距是评估微光夜视成像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随着微光夜视探测技术的发展,经典视距模型的视距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出现了一些偏差,特别是在10-3 lx低照度条件下视距仿真结果不甚理想,这对微光夜视仪在实际应用中造成了很大的阻碍。针对这一问题,从微光成像系统成像链路的三个环节对经典视距模型进行修正:考虑大气透过率对微光夜视系统视距的影响并对经典视距模型中的大气透过率因子进行修正;基于像增强器噪声因子对视距模型进行修正;考虑人眼视觉传递特性对微光夜视系统视距的影响,在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中加入了简化的人眼视觉模型。进而推导出改进的视距模型。结合野外试验数据,验证了改进视距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这对于微光夜视系统的设计、评估和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光夜视系统 距模型 大气透过率 噪声因子 人眼觉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助视/微光夜间驾驶仪设计及野外试验 被引量:6
9
作者 刘磊 钱芸生 +1 位作者 邱亚峰 常本康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1-364,共4页
阐述了CY-1C头盔式和电视式激光助视/微光夜间驾驶仪,克服传统微光夜视仪的缺点,利用激光助视弥补了因景物照度和对比度明显下降而影响观察效果的不足,将微光成像系统的探测阈值延伸到10-4lx以下,并可在不同的恶劣天气条件下观察。对研... 阐述了CY-1C头盔式和电视式激光助视/微光夜间驾驶仪,克服传统微光夜视仪的缺点,利用激光助视弥补了因景物照度和对比度明显下降而影响观察效果的不足,将微光成像系统的探测阈值延伸到10-4lx以下,并可在不同的恶劣天气条件下观察。对研制的样机在不同夜间环境下的性能进行了野外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和比较,验证了车辆驾驶夜视仪达到了各项预期指标,证实了系统参数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光夜视系统 头盔 微光 激光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光成像系统的阈值探测理论和视距探测方程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艾克聪 《应用光学》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1-28,共8页
研究目前文献中常见的18种微光成像系统探测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异同之处,分析论证各种阈值探测理论和探测方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从人眼的视觉理论和阈值特性出发,建立微光成像系统新的阈值探测理论模型,并分别导出... 研究目前文献中常见的18种微光成像系统探测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异同之处,分析论证各种阈值探测理论和探测方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从人眼的视觉理论和阈值特性出发,建立微光成像系统新的阈值探测理论模型,并分别导出微光直视系统和微光电视系统的视距探测方程。应用所导出的理论公式计算的数据与各种实际系统的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证明新的阈值探测理论和视距探测方程是正确可靠的,且具有很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光夜视系统 探测方程 阈值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助视/微光夜间驾驶仪设计及野外试验
11
作者 刘磊 钱芸生 +1 位作者 邱亚峰 常本康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67-970,共4页
以激光助视/微光夜间驾驶仪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不同夜间环境下的性能进行了野外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验证了该车辆驾驶夜视仪达到各项预期指标,证实了系统参数设计的合理性。
关键词 微光夜视系统 头盔 微光 激光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随机瞬态激光助视图像与常态微光图像融合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利平 孙韶远 张保民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55-459,共5页
给出了拉普拉斯金字塔算法及微光双谱图像空间域融合的准则,并用金字塔技术对随机瞬态激光助视图像与常态微光图像进行了融合处理,改善了微光夜视图像质量,增强了夜视系统所获取的战场信息量.
关键词 激光助 图像融合 微光 微光夜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成像系统性能模型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艾克聪 周立伟 +1 位作者 曾桂林 梁燕熙 《应用光学》 CAS CSCD 2003年第B08期55-60,64,共7页
论述光电成像系统性能模型研究的作用和重要意义。对光电成像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的微光夜视系统和热成像系统的性能模型进行了重点研究。详细分析微光夜视系统和热成像系统性能模型研究发展的过程和历史,分别指出微光夜视系统和热成像系... 论述光电成像系统性能模型研究的作用和重要意义。对光电成像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的微光夜视系统和热成像系统的性能模型进行了重点研究。详细分析微光夜视系统和热成像系统性能模型研究发展的过程和历史,分别指出微光夜视系统和热成像系统现有性能模型存在的局限和不足。介绍作者新提出的人眼“量子探测器和线性滤波器综合视觉模型”和新导出的微光夜视系统视距探测方程。在对热成像系统现有的探测理论和性能模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普遍适用于一代、二代热成像系统的新的阈值预测理论、视距探测方程和性能模型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成像系统 性能模型 微光夜视系统 热成像系统 距探测方程 阈值预测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光分辨力测试图像计算机仿真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正云 金伟其 +1 位作者 黄艳俊 孙鹏举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56,共4页
在微光分辨力客观评价方法研究中,如何获得足够的分辨力测试图像来验证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十分重要。本文从微光分辨力客观评价的本质出发,通过研究微光分辨力客观测量原理和微光成像的数学模型,给出模拟生成微光分辨力测试图像的数学描述... 在微光分辨力客观评价方法研究中,如何获得足够的分辨力测试图像来验证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十分重要。本文从微光分辨力客观评价的本质出发,通过研究微光分辨力客观测量原理和微光成像的数学模型,给出模拟生成微光分辨力测试图像的数学描述,通过设置不同参数,可模拟大量微光分辨力测试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模拟生成的分辨力测试图像具有和真实图像同样丰富的信息和特征。该方法可为分辨力客观评价的建模和验模研究提供大量的实验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辨力 计算机仿真 传递函数 微光夜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微光探测器激光防护材料的研究
15
作者 倪亚茹 陆春华 +1 位作者 孟献丰 许仲梓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7期73-75,共3页
系统分析了微光夜视器的结构及其原理,并结合当前器件存在的激光致盲威胁,提出了增强系统安全的新措施。同时,系统地介绍了防激光滤光材料一些重要的性能参数以及滤光材料的组成、制备加工工艺。研究结粟表明,新型的防激光材料能够有效... 系统分析了微光夜视器的结构及其原理,并结合当前器件存在的激光致盲威胁,提出了增强系统安全的新措施。同时,系统地介绍了防激光滤光材料一些重要的性能参数以及滤光材料的组成、制备加工工艺。研究结粟表明,新型的防激光材料能够有效地防护800nm、900nm以及1060nm等三个波长的激光,并且可见光透过率大于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光探测器 激光防护材料 物镜 像增强器 光锥聚光器 微光夜视系统 目镜 间作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条件下微光环境模拟 被引量:6
16
作者 冶元龙 伍小蓉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42-943,共2页
从光谱和光度两个方面分析了微光夜视系统的实际工作环境,设计了照度连续可调的 微光光源,利用稳流电源供电,实现了实验室条件下的夜天光模拟。经标定,该微光光源的不 均匀性小于1%。
关键词 微光夜视系统 天光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S_(25)和新S_(25)光电阴极与景物反射光谱的光谱匹配系数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磊 常本康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6-278,282,共4页
本文根据光谱匹配系数的表达式 ,计算了超S2 5(SuperS2 5)和新S2 5(NewS2 5)光电阴极与粗糙混凝土的光谱匹配系数。在满月光和晴朗星光下 :超S2 51与绿色草木的光谱匹配系数分别为 0 .70 7和 0 .5 0 4 ,超S2 52 分别为 0 5 6 1和 0 .3... 本文根据光谱匹配系数的表达式 ,计算了超S2 5(SuperS2 5)和新S2 5(NewS2 5)光电阴极与粗糙混凝土的光谱匹配系数。在满月光和晴朗星光下 :超S2 51与绿色草木的光谱匹配系数分别为 0 .70 7和 0 .5 0 4 ,超S2 52 分别为 0 5 6 1和 0 .338,新S2 5分别为 0 74 1和 0 6 0 3;超S2 51与粗糙混凝土的光谱匹配系数分别为 0 74 3和 0 5 77;超S2 52 分别为 0 732和 0 .4 71,新S2 5分别为 0 76 2和 0 6 5 7。通过对结果的分析 ,说明光谱匹配系数对微光夜视系统参数有影响 ,对微光夜视系统性能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阴极 微光夜视系统 性能评估 反射光谱 景物 表达式 绿色 系数 粗糙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子技术与器件 光电成像与器件
18
《中国光学》 CAS 2004年第5期69-70,共2页
TH703 2004053731 一种图像稳定程度的描述方法=A descriptive method for image stability[刊,中]/李奇(浙江大学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7)),徐之海…∥光学学报。—2004,24(3)。—427-430 提出一种数学模型描述... TH703 2004053731 一种图像稳定程度的描述方法=A descriptive method for image stability[刊,中]/李奇(浙江大学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7)),徐之海…∥光学学报。—2004,24(3)。—427-430 提出一种数学模型描述成像系统的稳定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成像系统 稳定程度 亚像元动态成像系统 器件 描述方法 浙江大学 微光夜视系统 系统性能模型 现代光学仪器 热成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