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充气管残留燃料冰对冷冻靶控温过程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翠 赵小迪 +3 位作者 李黎 胡孟华 厉彦忠 陈洵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0-57,共8页
针对微充气管内残留燃料冰影响冷冻靶控温过程这一问题,建立了基于Boussinesq假设和离散坐标辐射模型的三维数学模型,分析了管内残留燃料冰长度对基准、辅助加热以及快速降温3种工况下靶丸表面温度均匀性以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 针对微充气管内残留燃料冰影响冷冻靶控温过程这一问题,建立了基于Boussinesq假设和离散坐标辐射模型的三维数学模型,分析了管内残留燃料冰长度对基准、辅助加热以及快速降温3种工况下靶丸表面温度均匀性以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准稳态工况下,靶丸表面最大温差随管内燃料冰长度增长先降低后升高,燃料冰末端与靶丸外表面齐平(长度为0.09 mm)时,最大温差最小,相比于无燃料冰降低31.5%;施加7500 W/m^(2)辅助热流的瞬态工况下,管内残留燃料冰长度不同时,靶丸表面最大温差随时间变化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直至稳定不变,燃料冰长度较短(≤0.09 mm)时,靶丸表面均匀性恶化程度较轻;以6 K/min进行线性快速降温过程中,管内燃料冰长度为0.09 mm时,降温过程中稳定性最好,降温结束时均匀性最佳;当管内燃料冰长度为0.09 mm时,3种控温工况下靶丸表面温度均匀性及稳定性均较好,可达到较好的控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充气管 残留燃料冰 冷冻靶 控温过程 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球充气工艺实验系统研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绍华 龙兴贵 +5 位作者 彭述明 张小安 夏立东 李海容 尹剑 张伟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61-864,共4页
总结了微球充气工艺实验系统的概念设计、模型建立。根据模型对概念设计进行调整和优化,最终制定出系统的研制方案,完成了关键零部件的采购与验证,以及打压、检漏实验和非标零部件的设计与加工,并对系统进行了初步安装调试与试运行。试... 总结了微球充气工艺实验系统的概念设计、模型建立。根据模型对概念设计进行调整和优化,最终制定出系统的研制方案,完成了关键零部件的采购与验证,以及打压、检漏实验和非标零部件的设计与加工,并对系统进行了初步安装调试与试运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实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约束聚变 充气系统 靶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气旋流微泡浮选柱高浓度煤泥水浮选效果研究
3
作者 戚向前 李延锋 +2 位作者 潘浩 郭庆 朱诚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4-316,共3页
针对目前浮选设备入料浓度低、处理量小、难以适应较高浓度煤泥浮选等一系列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浮选设备—充气旋流微泡浮选柱。通过不同浓度下对浮选机、旋流微泡浮选柱和充气旋流微泡浮选柱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充气量0.5 m3/h时,随... 针对目前浮选设备入料浓度低、处理量小、难以适应较高浓度煤泥浮选等一系列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浮选设备—充气旋流微泡浮选柱。通过不同浓度下对浮选机、旋流微泡浮选柱和充气旋流微泡浮选柱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充气量0.5 m3/h时,随入料浓度增加0.25~0.5 mm粗粒煤泥占入料量也增加,100、120、140 g/L 3种入料质量浓度水平下粗粒煤泥占入料量分别为12.72%、15.29%、17.24%,入料浓度140 g/L时,充气旋流微泡浮选柱精煤产率81.27%,精煤灰分11.67%,对各个浮选设备的精煤产品进行筛分发现充气旋流微泡浮选柱与普通旋流微泡浮选柱相比对0.25~0.5 mm粗煤泥的回收率增加了3.13%,在保证精煤灰分低于11.5%的条件下,入料浓度的增加有利于充气旋流微泡浮选柱对粗粒煤泥的浮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气旋流泡浮选柱 煤泥 浮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