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油微乳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周雅文 张高勇 王红霞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共4页
考察不同醇、表面活性剂与助剂不同配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对形成单相微乳汽油的影响 ,并进行粒径测量和流变研究。结果表明 :正丁醇为最佳助剂 ,D0 82 1与正丁醇在最佳配比下增溶水量最多 ,复配体系AEO -3 /D0 8... 考察不同醇、表面活性剂与助剂不同配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对形成单相微乳汽油的影响 ,并进行粒径测量和流变研究。结果表明 :正丁醇为最佳助剂 ,D0 82 1与正丁醇在最佳配比下增溶水量最多 ,复配体系AEO -3 /D0 82 1比AEO -3 /183 1增溶效果好 ,此微乳液为塑性流体 ,粒径在60nm~ 10 0n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 表面活性剂 助剂 配比 汽油 微乳化技术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微乳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谢新玲 王红霞 +1 位作者 张高勇 冯尚华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16,共4页
考察了不同种类的醇、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同配比对形成柴油微乳液水增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正戊醇为最佳助剂,碳链太长、太短或带支链均不易于形成微乳液;复配体系D0821/AEO... 考察了不同种类的醇、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同配比对形成柴油微乳液水增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正戊醇为最佳助剂,碳链太长、太短或带支链均不易于形成微乳液;复配体系D0821/AEO3要比D1221/AEO3增溶效果好,与TX-4/AEO3和D0821/TX-4/AEO3体系进行对比,确定D0821/TX-4/AEO3为最佳复配体系,不仅增溶的水量多,成本也大大减少。在m(D0821)∶m(TX-4)∶m(AEO3)为15∶14∶21时,最大增溶水的质量分数将近29%,总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6%多,正戊醇质量分数3%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柴油 乳液 微乳化技术 质量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化技术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邵庆辉 古国榜 章莉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1年第7期9-12,共4页
本文介绍了微乳液的概念 ,及微乳反应器的原理、形成与结构 ,并进一步阐述了微乳反应器在纳米材料制备领域中的应用状况。
关键词 乳液 乳反应器 纳米材料 制备 微乳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化技术在无机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及发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磊 陈建敏 周惠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8-141,共4页
本文介绍了微乳液的概念 ,微乳反应器的原理以及微乳液各组分对于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 ,阐述了微乳化技术在纳米材料制备领域中的应用状况。探讨了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无机纳米材料 制备工艺 乳液 微乳化技术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10含水乙醇汽油微乳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叶燕帅 颜文胜 +3 位作者 申立中 陈泓 雷基林 毕玉华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12期1712-1716,共5页
探讨了E10含水乙醇汽油的相分离机理,用相分离温度表征含水乙醇汽油的稳定性,比较和优化乳化工艺,应用微乳化理论优选和复配乳化剂,对E10含水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的微乳化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乳化剂的选择和复配在基于亲油... 探讨了E10含水乙醇汽油的相分离机理,用相分离温度表征含水乙醇汽油的稳定性,比较和优化乳化工艺,应用微乳化理论优选和复配乳化剂,对E10含水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的微乳化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乳化剂的选择和复配在基于亲油亲水平衡(HLB)值理论的同时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基于HLB值理论复配的SPY乳化剂可以获得比单一乳化剂更好的乳化效能。使用超声波乳化,乳化时间为30min时,添加0.65%-0.85%SPY乳化剂的95%乙醇度E10微乳化含水乙醇汽油可以在0—40℃范围内保持稳定30d以上;添加2%-2.5%SPY乳化剂的95%乙醇度E10微乳化含水乙醇汽油可以在-10—40℃范围内保持稳定30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10含水乙醇汽油 微乳化技术 表面活性剂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化技术在纺织加工中的应用
6
《现代纺织技术》 2004年第5期6-6,共1页
在纺织染整加工中,除了有机硅微乳化技术比较成熟应用于生产外,微乳化技术的应用还很薄弱。随着微乳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纺织化学工作者已经逐渐认识到微乳化技术的作用和功效。
关键词 微乳化技术 纺织 染整加工 应用技术 稳定性 增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通道乳化技术的单分散大豆分离蛋白乳状液制备
7
作者 殷丽君 韩清华 +2 位作者 刘海杰 齐藤昌义 李里特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6-99,共4页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乳化剂,采用微通道乳化技术制备单分散乳状液,研究乳状液粒子的成粒特性。结果表明:当大豆分离蛋白的pH值为6~8时,微通道乳化技术能够成功制备单分散的乳状液,但是随着pH值的增大,粒子的单分散性增强。当pH值为7时,单...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乳化剂,采用微通道乳化技术制备单分散乳状液,研究乳状液粒子的成粒特性。结果表明:当大豆分离蛋白的pH值为6~8时,微通道乳化技术能够成功制备单分散的乳状液,但是随着pH值的增大,粒子的单分散性增强。当pH值为7时,单分散乳状液的粒子平均粒径为43.4μm,变异系数为4.3%。大豆分离蛋白的微通道乳化特性与其等电点相关,当pH值低于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的正电性与微通道板的负电性相互作用影响蛋白质溶液的乳化特性,导致乳化不成功。分散相流速明显影响制备乳状液粒子的粒径和分散性,当分散相的流速从0.6 L/(m2.h)增加至12 L/(m2.h)时,乳状液粒子的粒径增大,单分散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散 大豆分离蛋白 通道乳化技术 成粒特性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有机硅柔软剂的研制 被引量:5
8
作者 万震 毛志平 杨康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22-24,共3页
采用阳离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改性氨基硅油,并采用微乳化技术,选用专用乳化剂制备了性能稳定的有机硅柔软剂。测定和分析了自制柔软剂的主要性能,并与6种国内外较著名的氨基有机硅柔软剂商品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阳离子乳液聚合法 合成 微乳化技术 有机硅柔软剂 性能 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利纳米燃油添加剂台架及应用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肖国光 余侃萍 +2 位作者 余永富 马国琪 徐建成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42,45,共3页
简要介绍了燃油微乳化技术 ;报道了新一代清净燃料添加剂———多利纳米燃油添加剂的台架试验及应用情况 。
关键词 燃油微乳化技术 多利纳米燃油添加剂 节油 降污 台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苎麻软麻油的研制及应用
10
作者 王成国 胡仁志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9-51,共3页
微乳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乳化技术,使用该技术制备的乳液微粒小而均匀。本文采用该技术制备出新一代的苎麻软麻油,比传统软麻油渗透性能好,更能较好地改善苎麻的可纺性。
关键词 苎麻 软麻油 应用 油剂 研制 微乳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复合粉末涂料亮相杭州纳米科技展
11
作者 化信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2-92,共1页
12月9日,中国(浙江)纳米科技及新材料应用博览会在杭州开幕。在本次展会上,涂料成品及原材料企业也纷纷展示利用纳米技术改性的产品。浙江天松新材料股份公司开发的纳米材料复合粉末涂料,具有松散性好、抗老化性强,光洁鲜艳等优... 12月9日,中国(浙江)纳米科技及新材料应用博览会在杭州开幕。在本次展会上,涂料成品及原材料企业也纷纷展示利用纳米技术改性的产品。浙江天松新材料股份公司开发的纳米材料复合粉末涂料,具有松散性好、抗老化性强,光洁鲜艳等优点,填补了国内精细化工的空白,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5%以上。巨化集团通过自主研发的纳米碳酸钙微乳化技术,开发了纳米PVC树脂新产品,抗冲击强度提高2倍,热老化试验变色时间延长10倍以上。目前,产品已经实现产业化,年产能力8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科技 粉末涂料 材料复合 杭州 纳米PVC树脂 新材料应用 市场占有率 微乳化技术 纳米碳酸钙 抗冲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包裹的杂多酸催化剂Cu-H_4SiW_(12)O_(40)瞬间催化四氢吡喃化反应(英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睿 张汉鹏 +2 位作者 许珊 王晓来 索继栓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4-416,共3页
以微乳化法制备的二氧化硅担载的的杂多酸催化剂Cu-H4SiW12O40在室温下能瞬间催化四氢吡喃化反应。且催化剂在至少重复使用四次而未见明显的失活。
关键词 Cu—H4SiW12O40 四氢吡喃化反应 微乳化技术 催化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