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我国大学自治的循证逻辑、应然样态与平衡要义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康乐
李福林
-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
-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0-165,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东亚地区世界一流大学法人内部治理结构比较研究"(16BZZ08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大学自治是学术自由的制度化保障。各国大学自治的结构、形式具有不同特点,任何一种大学自治的结构和形式都不能保证具有普遍的适切性。我国大学在政府行政权力过多干涉、大学自治制度有限、利益相关方过度介入的情境下,不断寻求大学自治的理论支撑。大学自治的循证逻辑经历了"依附发展—借鉴超越"的发展过程。在处理与政府、市场、社会的互动关系中,大学应以制度化建设保证资源获取,吸引更多资源流向大学组织,逐步建构起大学自治的应然网络和结构样态。当前,应借助大学自治的制度化,进一步处理好大学自治与外部干预的对立统一关系,平衡大学自治的自主性与有限性。
-
关键词
大学自治
循证逻辑
利益相关者
-
分类号
G640.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价值、逻辑及路径
被引量:18
- 2
-
-
作者
殷世东
余萍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18,共7页
-
文摘
探索和研究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具有确证美育课程定位、推进美育课程内容完善、助力美育功能实现三个方面逐级递进的价值。构建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标准应遵循循证实践逻辑、实践范式逻辑、人的“未完成性”逻辑。通过协同多方评价主体,增强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科学性与专业性;整合多元评价内容,探索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制定多维评价标准,追求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优化多种评价方法,探寻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适切性与创造性,建构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体系。
-
关键词
中小学美育课程
循证实践逻辑
专业性评价
协同评价
多元评价
-
Keywords
aesthetic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evidence-based practice logic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collaborative evaluation
diverse evaluation
-
分类号
G423.04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