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感知到证据:循证教学评价的结构体系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28
1
作者 牟智佳 冯西雅 苏福根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5,共8页
改进教学评估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进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命题。在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行动中,教学评价的动力结构得到进一步转变,教学评价的模式与机制也在逐步实现结构重组与流程再造。通过对循证教育发展的系... 改进教学评估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进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命题。在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行动中,教学评价的动力结构得到进一步转变,教学评价的模式与机制也在逐步实现结构重组与流程再造。通过对循证教育发展的系统化分析,阐释循证教学评价的内涵与意蕴,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材料与数据的实质融通、证据与事实的关联推论、评价与发展的动态循环。循证教学评价在结构体系上是以立德树人、教师发展、教学证据、循证实践、教师效能为理念遵循,以循证评价意识与思维、循证评价知识与能力、循证评价实践与规范、循证评价改进与决策为构成要素,以六类复杂创生的多源证据为评价支撑,通过建立实践渐进与迭代共生的运行机制来保障评价的稳定运转。循证教学评价的运行机制以证据导向和迭代循环为整体运行原则,通过循证规划、证据推论、后效评价形成以循证实践为运行秩序的动态评价循环系统。为此,需要通过提升循证素养、构造循证评价模式、探索智能化评测、创建评价证据库、强化共同体循证实践等方式,实现教学评价从感知走向证据的理念与范式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教学评价 循证教育 教学证据 教师发展 教师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教学评价视角下混合学习投入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尹睿 何淑茵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0-128,共9页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混合学习是高等教育的主流教学形态,学习投入是衡量混合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循证教学评价关注全过程教学证据的多源采集,强调对教学过程及其成效做出多维评估与测量,为混合学习投入评价提供新思路。文章借鉴循...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混合学习是高等教育的主流教学形态,学习投入是衡量混合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循证教学评价关注全过程教学证据的多源采集,强调对教学过程及其成效做出多维评估与测量,为混合学习投入评价提供新思路。文章借鉴循证教学评价的思路,结合混合学习线上线下融合的特点,从“学习活动—学习投入—学习数据”的对应关系,建立起混合学习投入评价的多源数据表征模型;从行为、认知、情感与社交四个层面确立了混合学习投入评价的多源数据融合方法;进而提出了基于多源数据的混合学习投入评价过程,包含数据采集、数据关联、数据融合、解释与决策四个阶段。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混合学习课程中,来自在线教学平台日志、课堂教学录像、学习表现与成效等多源数据能较为准确测评学生混合学习投入类型与表现,并对混合学习投入状态有着良好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教学评价 混合学习投入 多源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教学评价:数智化时代下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新取向 被引量:102
3
作者 牟智佳 刘珊珊 陈明选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4-111,共8页
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循证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促使教学评价从传统的基于感知的评价向现代的基于证据的评价转变,由此催生循证教学评价。它以教育主体进行施教的全过程为聚焦点,分析教学投入及其学习成效,体现了对以人... 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循证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促使教学评价从传统的基于感知的评价向现代的基于证据的评价转变,由此催生循证教学评价。它以教育主体进行施教的全过程为聚焦点,分析教学投入及其学习成效,体现了对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评价的坚守。循证教学评价的主要要素包括个性化教学、教学时空场域、多源异构数据,三者之间互联互通,并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相融共生。循证教学评价在理论设计上是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核心,以课程教学起点与终点为评价周期,以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融合为场景支撑,包含教学投入、教学证据、教学评测、教学优化四个阶段。在评价层级上,设计了教与学的评价层级塔,即教学从低投入到高投入表现为:教学行为、教学认知、教学情感、教学智慧,与之相对应的学习成效从低阶到高阶依次表现为:学生反应、学习成果、学习能力、核心素养。最后,对循证教学评价的证据来源、多源数据融合形式、数据融合的技术路线进行阐释,为教学评测的操作与实施提供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教学评价 立德树人 多源数据 教学投入 增值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课堂教学循证评价的价值表征、逻辑框架与实践进路
4
作者 张瑞 谢燕萍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89,共11页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工作的重要一环,是促进教与学的有效沟通的桥梁,也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抓手。以循证为方法论,助力课堂教学“育人创生”;激发“成长增值”的新动能;迈向“人数协同”的新台阶;推进“素质教育”的稳步落地...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工作的重要一环,是促进教与学的有效沟通的桥梁,也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抓手。以循证为方法论,助力课堂教学“育人创生”;激发“成长增值”的新动能;迈向“人数协同”的新台阶;推进“素质教育”的稳步落地。基于循证实践的理念,综合运用系统的理论思维、科学的实证方法和有效的数字化手段等构建课堂教学循证评价的逻辑框架。该框架以求“实”为制动逻辑;以精“技”为效能逻辑;以求“和”为转向逻辑;以笃“行”为实践逻辑;以共“生”为发展逻辑,彰显新时代课堂教学评价数字化赋能与证据引领的导向。数字化赋能下课堂教学循证评价应瞄准以心载行、以技进道、虚实共在、内外共促、以省焕新的实践进路,以期提高评价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评价 数字化赋能 循证实践 循证评价 课堂教学循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