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施科学整合框架在循证护理实践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1
作者 罗明月 李雅洁 +2 位作者 张书萌 段欣宇 丁永霞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19-124,共6页
目的综述实施科学整合框架(Consolidated Framework for Implementation Research,CFIR)在循证护理实践中的应用现状,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JBI范围综述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INAHL、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Web ... 目的综述实施科学整合框架(Consolidated Framework for Implementation Research,CFIR)在循证护理实践中的应用现状,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JBI范围综述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INAHL、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9年8月1日至2024年8月20日。结果共纳入37项研究,涵盖老人、产妇和儿童等多类人群,痴呆、肿瘤和脑血管疾病等多个病种以及医院、社区和家庭等多个场所。研究多采用定性设计,CFIR常被用于指导实施各阶段的数据收集和(或)分析。CFIR各结构领域及其具体要素的使用还存在一定差异,少数研究符合CFIR的预期应用效果。结论CFIR具有推进证据临床转化的潜力,并广泛应用于定性研究中,促进了不同研究间的比较和不同理论框架的融合。建议将CFIR作为因素清单指导定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并在研究方法中阐明选择CFIR各领域及其要素的理由和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施科学整合框架 CFIR 循证护理实践 证据转化 数据收集 数据分析 范围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科学降低儿童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循证护理实践
2
作者 丁亚光 王春立 +7 位作者 迟巍 王晓晖 王莹莹 王莉 武莹 陈芳娇 段颖杰 李慧君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30-1135,共6页
目的:探索基于改进科学的循证护理实践在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的方面的效果,以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方法:采取前后对照研究设计,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病房有PICC置管的患儿以及... 目的:探索基于改进科学的循证护理实践在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的方面的效果,以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方法:采取前后对照研究设计,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病房有PICC置管的患儿以及病房护士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于2021年1月—12月,采用常规PICC导管感染防控措施,实验组于2022年1月—12月,采用改进科学中改进策略中的六西格玛方法,比较两组患儿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以及护士对导管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0.9%,低于对照组患儿的2.4%,实验组每千导管日感染发生率为0.4‰,低于对照组患儿的1.0‰;实验组护士对于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防控知识问卷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得分(P<0.05)。结论:基于改进科学的循证护理实践可有效降低PICC留置期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提升护士对于导管感染防控知识掌握水平,提升临床护理的工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科学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循证护理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胰岛素注射部位选择及轮换的循证护理实践
3
作者 张克 苏珊 +5 位作者 伊雅君 曾亚星 许悦 王旭梅 杨芹 迟巍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43-1748,共6页
目的:优化儿童胰岛素皮下注射部位选择和轮换策略,提升医护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护理行为的规范性。方法:于2023年3月—9月通过证据获取、现况审查、证据引入和效果评价4个阶段将证据应用于接受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的住院糖尿病患儿,比较证... 目的:优化儿童胰岛素皮下注射部位选择和轮换策略,提升医护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护理行为的规范性。方法:于2023年3月—9月通过证据获取、现况审查、证据引入和效果评价4个阶段将证据应用于接受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的住院糖尿病患儿,比较证据应用前(2023年3月—5月)和应用后(2023年7月—9月)医护人员对胰岛素皮下注射部位选择和轮换策略证据知识水平、各项审查指标执行率、轮换率、患者对轮换方案执行和辅助轮换工具使用的满意度。结果:证据应用后,9条审查指标中有7条执行率显著提升(P<0.05);轮换率由70.57%提升至94.20%(P<0.05);护理人员相关知识考核得分由(25.00±5.59)分提升至(41.76±8.47)分(P<0.05);患者满意度得分略有提高。结论:儿童糖尿病胰岛素皮下注射部位选择和轮换策略证据的应用,可以提升护理人员对证据的知晓率,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注射部位轮换的执行率及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糖尿病 胰岛素 注射轮换 循证护理实践 质量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问卷的研制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22
4
作者 黎晓艳 童莺歌 +1 位作者 胡其英 陈易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6-48,51,共4页
目的构建护士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测评问卷。方法在文献回顾基础上将有关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的内容确立问卷的内容构建条目池。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内容效度检测,并通过对293名护士的调查对问卷进行信度检测。结果最终确定问卷为"... 目的构建护士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测评问卷。方法在文献回顾基础上将有关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的内容确立问卷的内容构建条目池。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内容效度检测,并通过对293名护士的调查对问卷进行信度检测。结果最终确定问卷为"疼痛筛查"、"全面疼痛评估"、"疼痛评估中的交流"、"疼痛再评估"、"疼痛评估工具的选用及记录"5个维度26个条目。问卷的内容效度为0.989,总Cronbach′sα为0.946,重测信度为0.904。结论护士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测评护士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水平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问卷 信度 效度 疼痛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外周静脉血标本采集的循证护理实践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凤婷 杨芹 +4 位作者 李佳丽 刘小玉 贾红艳 蒋萍萍 顾莺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1期95-100,共6页
目的:将儿童外周静脉血标本采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方法: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基于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图的标准程序,将外周静脉血标本采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证据应用前、后分别以北京市某三级... 目的:将儿童外周静脉血标本采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方法: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基于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图的标准程序,将外周静脉血标本采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证据应用前、后分别以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风湿免疫科的26名护士和208例次(证据应用前)、289例次(证据应用后)患儿为研究对象开展质量审查和效果评价,使用调查问卷调查护士对最佳证据的知晓情况,采用现场观察法评估护士对最佳证据实施的依从性,由检验中心反馈血标本合格率。结果:证据应用后护士对患儿握拳时机、双人固定及站位、压脉带的使用、血标本采集顺序这4个方面共计5个指标的知晓率提升,护士执行患儿身份确认、手卫生、压脉带使用、血标本采集顺序、佩戴一次性手套这5个方面共计7个指标的依从性提升,血标本合格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证据应用前、后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外周静脉血标本采集最佳证据的应用可以提升护士对证据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依从性,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血标本合格率,为患儿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不影响穿刺成功率,不增加患儿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血标本 循证护理实践 质量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与实践合作促进模式下循证护理实践导师培养 被引量:5
6
作者 赵梅珍 黄海珊 +3 位作者 曾铁英 毛秋婷 邹灯秀 温淼淼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1期49-53,共5页
目的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循证实践素质,熟悉循证护理实践过程的导师团队。方法引进研究与实践合作促进(ARCC)模式,在医院挑选18名护理骨干,组建循证实践委员会,对委员会成员采取自主学习、集中培训、外派学习、合作学习等手段,使他们成... 目的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循证实践素质,熟悉循证护理实践过程的导师团队。方法引进研究与实践合作促进(ARCC)模式,在医院挑选18名护理骨干,组建循证实践委员会,对委员会成员采取自主学习、集中培训、外派学习、合作学习等手段,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循证实践导师(EPM)。进而EPM带动科室护理人员开展循证护理实践活动,引领护理方式的变革。结果 EPM已持续推进9项循证项目,5名EPM负责的项目分别获得院级(2项)、校级(1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卫计委(1项)立项资助,资助金额1-5万元。循证护理实践委员会成员共发表论文20篇。临床科室实施循证实践活动过程中未引发一起因用证所致的医疗纠纷或投诉事件,无一例因用证致患者人身安全受损事件。结论 ARCC模式下利用EPM的放射作用推动各科室临床实践变革性活动,可以推动整个组织循证护理实践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研究与实践合作促进 循证护理实践导师 培养 自我导向学习 合作性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实践:护理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被引量:178
7
作者 胡雁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1期3-5,共3页
循证护理实践对促进护理决策的科学性、护理措施的有效性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循证护理"的概念、现况和发展趋势,探讨其对促进护理学科发展和临床护理质量提高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 循证护理实践 护理质量 学科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实践模式及应用启示 被引量:50
8
作者 杜世正 Anna Gawlinski DanaRutledge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期87-91,共5页
结合国内外循证护理实践研究最新进展,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重要的9个循证护理实践模式进行比较评价和应用阐释,并提出具体评价标准,以期为循证护理相关教育、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循证护理实践模式 评价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全院开展循证护理实践的经验分享 被引量:1
9
作者 晏利姣 王瑞香 +1 位作者 潘夏蓁 石兰萍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12期1619-1623,共5页
循证护理实践是推动当代护理服务及护理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享目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推动循证护理实践的实施策略方案,以及反思存在的不足与未来发展方向,从而达到相互砥砺的目标。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循证护理实践 经验分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儿科循证护理实践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13
10
作者 顾莺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0期27-30,共4页
阐述了儿科循证护理实践的现状,即儿科循证护理实践已涉及专科疾病护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完善护理流程、改进护理管理及教学方法等诸多领域。提出遵循正确的循证护理实践程序、研究机构与临床的积极联合、全面的循证实践前及实践中... 阐述了儿科循证护理实践的现状,即儿科循证护理实践已涉及专科疾病护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完善护理流程、改进护理管理及教学方法等诸多领域。提出遵循正确的循证护理实践程序、研究机构与临床的积极联合、全面的循证实践前及实践中评估、关注护理人员行为改变及系统改变,可有效促进循证护理实践的发展;基于证据的改变植入护理决策系统是循证护理行为具有可持续性的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护理 循证护理实践 护理决策系统 循证护理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实践中关于护士专业自主权的思考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梅珍 曾铁英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5年第7期2350-2353,共4页
针对临床护士因专业自主权缺失,在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不愿意采取有利于病人康复的最佳证据的现象,探析护士专业自主权的产生、涵义、发达国家的实践研究以及与循证护理之间的联系,对我国循证护理实践中专业护士自主权问题提出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循证护理实践 护士 专业自主权 独立性 自主性 处方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ohns Hopkins循证护理实践模式工具表的更新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宁 李喆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6-68,72,共4页
以往循证实践模式少有考虑临床实践的复杂性[1-2],针对护士的护理实践亦缺乏。在此背景下,Johns Hopkins大学护理学院和附属医院护理部共同开发了Johns Hopkins循证护理实践(Johns Hopkins nursing evidence-based practice,JHNEBP)模式... 以往循证实践模式少有考虑临床实践的复杂性[1-2],针对护士的护理实践亦缺乏。在此背景下,Johns Hopkins大学护理学院和附属医院护理部共同开发了Johns Hopkins循证护理实践(Johns Hopkins nursing evidence-based practice,JHNEBP)模式[3-4],目的是协助护理人员将临床证据转化为具体的实践策略,将最佳实践应用到患者[5],已经出版了第一版和第二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实践模式 循证护理 证据转化 Johns Hopki 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册护士循证实践能力评估问卷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13
作者 岳亚珂 曾丽娟 +5 位作者 余意晴 邱雨菲 刘佳丽 顾娟 童梦婕 杨芬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239-2244,共6页
目的:汉化注册护士循证实践能力评估问卷(Questionnaire to Evaluate the Competency in Evidence-Based Practice of Registered Nurses,EBP-COQ-Prof),并在临床护士中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对英文版EBP-COQ-Prof进行翻译、专家咨询和预... 目的:汉化注册护士循证实践能力评估问卷(Questionnaire to Evaluate the Competency in Evidence-Based Practice of Registered Nurses,EBP-COQ-Prof),并在临床护士中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对英文版EBP-COQ-Prof进行翻译、专家咨询和预调查后形成中文版EBP-COQ-Prof,并对武汉市三级甲等医院的406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以验证中文版量表的信效度。结果:中文版EBP-COQ-Prof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00~1.000,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57。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0.802%。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拟合良好。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80,折半信度为0.947。结论:中文版EBP-COQ-Prof信效度较好,可作为评估我国临床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的可靠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实践 评估工具 德尔菲法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与实践合作促进模式用于提高护士循证护理水平的实践 被引量:8
14
作者 曾铁英 毛秋婷 +2 位作者 杨阳 赵梅珍 汪晖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0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研究与实践合作促进(ARCC)模式提高护士循证护理水平的效果。方法借鉴ARCC模式,分3个阶段在全院推行循证护理实践理念:准备阶段成立循证护理委员会成员,翻译修订ARCC模式专用量表;培训发展阶段,编写循证学习资料,培训循证实... 目的探讨研究与实践合作促进(ARCC)模式提高护士循证护理水平的效果。方法借鉴ARCC模式,分3个阶段在全院推行循证护理实践理念:准备阶段成立循证护理委员会成员,翻译修订ARCC模式专用量表;培训发展阶段,编写循证学习资料,培训循证实践导师,建立循证网络资源平台,引导临床护士自我导向学习,举办循证学习培训班;循证实践阶段,成立循证护理杂志俱乐部,建立循证问题及推进循证护理实践,举办新知讨论会。结果实施ARCC模式后,护士循证实践能力维度、循证护理实施量表以及医院循证组织文化建设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P〈0.01)。护理部共收集护理问题40个,形成循证研究问题10个,循证实践导师主导的循证项目9项,其中3项研究已制定出标准方案,分别在手术室、ICU、肿瘤科试行6~12个月,无一起因用证导致医疗纠纷、护理投诉事件,以及患者人身安全受损事件发生。结论实施ARCC模式有利于形成护理部-院级循证实践专家团队-科室循证实践指导者的三级架构,提高临床护士循证护理实践水平,促进医院护理循证实践组织文化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用证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实践 研究与实践合作促进模式 循证实践导师 杂志俱乐部 新知讨论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门诊随访期间生存质量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慧文 胡雁 +4 位作者 鲍美娟 张林 潘承恩 施明凤 李巍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6-55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艾滋病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相关证据的循证护理实践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1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按门诊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随访指导,干预组在常规门... [目的]探讨基于艾滋病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相关证据的循证护理实践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1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按门诊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随访指导,干预组在常规门诊指导的基础上由专职护士主导进行基于艾滋病临床护理实践指南中相关证据的循证护理干预,包括治疗依从性干预、症状评估和处理、心理支持、个体化的信息支持、团体干预、主动电话提醒等,采用简体中文版MOS-HIV生活质量量表进行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6个月效果测评。[结果]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健康感受分组效应(P=0.089),时间效应(P=0.000),交互作用(P=0.177);情绪功能分组效应(P=0.514),时间效应(P=0.029),交互作用(P=0.025);总体生活质量分组效应(P=0.226),时间效应(P=0.000),交互作用(P=0.031);干预组评分变化的趋势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引入基于艾滋病临床护理实践指南证据的循证护理实践对于改善病人健康感受、情绪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循证护理实践 抗病毒治疗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扩散理论及其在术后疼痛管理循证实践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叶赟 倪静玉 +1 位作者 徐静娟 张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24期73-75,共3页
从创新扩散的过程和创新事物的属性两方面,将术后疼痛管理的循证护理实践视为一种创新事物,分析其目前的应用状况并解释影响其扩散速度的原因,拟为促进术后疼痛管理的护理实践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术后疼痛管理 创新扩散理论 循证护理实践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南的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识别与管理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 被引量:23
17
作者 高尚谦 王芳 +5 位作者 郭海玲 姜雨婷 韩柳 赵俊强 王晋芳 郝玉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12期1623-1627,共5页
目的 :构建基于指南的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识别与管理的循证实践方案,以保证指南在临床的实施,促进临床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识别与管理的科学、规范与统一。方法 :本研究以Iowa循证实践模式为指导,确立临床问题,成立循证实践团队,检索、... 目的 :构建基于指南的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识别与管理的循证实践方案,以保证指南在临床的实施,促进临床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识别与管理的科学、规范与统一。方法 :本研究以Iowa循证实践模式为指导,确立临床问题,成立循证实践团队,检索、筛选并评价指南,制定审查标准、审查方法,完成基线审查,根据审查结果分析试点病房指南实施的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制定相应的行动策略,将策略具体化,最终制定相应临床循证实践方案。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篇指南,构建的方案内容涉及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概述、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早期识别与管理相关知识、患者的健康教育、各种流程、工具等。结论 :方案基于循证指南,结合我国机构具体临床情境、患者意愿和偏好以及医护人员的专业判断形成,可为临床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识别与管理提供参考,是证据在临床转化及应用的前提与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困难 吞咽障碍 临床实践指南 循证护理实践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护理在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应用 被引量:21
18
作者 唐俊雅 廖竹君 +6 位作者 黄君 岳丽青 赖娟 张京慧 张桂香 莫莹屏 曾育峰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3期45-48,共4页
目的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改善留置胃管患者舒适度,提高安全度。方法将144例留置胃管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71例,观察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约翰霍普金斯循证实践模式,将证据转化为护理方案,实施并评价护... 目的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改善留置胃管患者舒适度,提高安全度。方法将144例留置胃管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71例,观察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约翰霍普金斯循证实践模式,将证据转化为护理方案,实施并评价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舒适度评分显著升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采用约翰霍普金斯循证实践模式开发的循证实践方案可显著降低住院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患者置管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管 非计划性拔管 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护理实践 循证护理 舒适度 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自我护理审查指标的制定及障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吕永利 耿力 +1 位作者 王焕焕 张可可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44-47,共4页
目的 根据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淋巴水肿自我护理的最佳证据,制定审查指标,并分析障碍因素和促进因素,为促进证据的临床转化提供参考。方法 总结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淋巴水肿自我护理的21条最佳证据,在此基础上确定审查指标、审查方法,并... 目的 根据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淋巴水肿自我护理的最佳证据,制定审查指标,并分析障碍因素和促进因素,为促进证据的临床转化提供参考。方法 总结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淋巴水肿自我护理的21条最佳证据,在此基础上确定审查指标、审查方法,并进行障碍和促进因素分析。结果 共制定15条质量审查指标,其中6条审查指标执行率低于60%,障碍因素主要为缺乏规范化管理流程、证据应用配合度不高、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延续护理服务有待提升、自我护理重要性认知不足等。结论 临床科室应用证据时,需要结合促进因素及障碍因素、患者意愿及偏好等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利于最佳证据的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下肢淋巴水肿 自我护理 循证护理实践 障碍因素 护理质量 审查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直接母乳喂养的证据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孟欣 顾莺 +6 位作者 叶岚 徐昱璐 王慧美 任玥宏 龚卫娟 宓亚平 黄家熙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5-570,共6页
目的:将促进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直接母乳喂养的证据应用于临床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为护理人员开展循证实践及证据应用与临床转化提供思路。方法:遵循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的“证据临床转化模式”,总结促进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直接母乳... 目的:将促进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直接母乳喂养的证据应用于临床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为护理人员开展循证实践及证据应用与临床转化提供思路。方法:遵循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的“证据临床转化模式”,总结促进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直接母乳喂养的相关证据,制定相应的临床审查指标,逐条审查并分析障碍因素,构建实施策略并进行实践变革。结果:与基线审查相比,护士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及证据相关知识的知晓度、直接母乳喂养维持率、纯母乳喂养及母乳喂养(包括纯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的维持率、母亲母乳喂养自信心评分得到显著提高(P<0.01)。结论:促进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直接母乳喂养的证据应用在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护士对证据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提高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直接母乳喂养维持率、纯母乳喂养及母乳喂养的维持率、母亲母乳喂养自信心等方面存在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母乳喂养 先天性心脏病 婴儿 循证护理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