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往复加载的pushover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侯爱波 汪梦甫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145-147,152,共4页
改进了循环往复加载pushover分析方法的基本过程,阐明了其分析结果在结构抗震性能评估中的应用情况,首次提出应用循环往复加载pushover分析结果进行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的原理和方法。算例证实了本文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循环往复加载 pushover分析 抗震性能评估 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Pushover及IDA方法的半刚接钢框架内填暗竖缝RC墙结构的超强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跃 孙国华 +1 位作者 黎明 魏鑫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64-671,共8页
为研究评估方法对量化半刚接钢框架内填暗竖缝RC墙结构(简称PSRCW)超强性能的影响,严格按我国现行抗震规范设计了一栋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区的10层PSRCW标准算例。考虑钢材、钢筋、混凝土强度等材料力学性能的随机性,基于Latin超立方抽样... 为研究评估方法对量化半刚接钢框架内填暗竖缝RC墙结构(简称PSRCW)超强性能的影响,严格按我国现行抗震规范设计了一栋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区的10层PSRCW标准算例。考虑钢材、钢筋、混凝土强度等材料力学性能的随机性,基于Latin超立方抽样方法将其扩展为40个PSRCW样本算例,采用广义乘方及均匀水平荷载分布模式的循环Pushover方法确定了40个PSRCW样本算例的滞回及骨架曲线,基于概率方法按置信水平为95%的单侧置信下限值确定PSRCW结构的超强系数。随后,选取ATC63规范建议的2组22条近场及远场地震波,对10层PSRCW标准算例进行增量动力时程分析(简称IDA),基于概率法确定了10层PSRCW标准算例的超强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评估方法对量化PSRCW结构超强系数影响显著,考虑材料随机性按广义乘方分布循环Pushover方法确定10层PSRCW标准算例的超强系数为1.3,按均匀分布循环Pushover方法确定的10层PSRCW标准算例的超强系数为1.73。考虑近场及远场地震波随机性按IDA方法确定10层PSRCW标准算例的超强系数分别为2.45和2.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刚接 内填墙 超强系数 循环pushover分析方法 增量动力时程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化的弹塑性分析方法在压力容器设计中的应用
3
作者 左安达 马忠明 《化工设备与管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0,共8页
循环载荷作用下,结构的安全性评定是压力容器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文章以同时承受循环机械载荷和热载荷的局部结构为例,对其进行温度场和热-机械耦合分析,并重点介绍了一种简化的弹塑性分析方法在压力容器设计中的应用。应力分类... 循环载荷作用下,结构的安全性评定是压力容器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文章以同时承受循环机械载荷和热载荷的局部结构为例,对其进行温度场和热-机械耦合分析,并重点介绍了一种简化的弹塑性分析方法在压力容器设计中的应用。应力分类法中对于安定性的评定准则是无论在何种载荷工况下都不允许一次加二次应力强度SⅣ>3S_(m),而简化的弹塑性分析方法则允许包括热应力在内的SⅣ>3S_(m),但需要对可能发生的棘轮失效和低周疲劳失效按一定的条件和修正系数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弹塑性评定,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该方法相较于应力分类法更为精确和先进,相较于直接的弹塑性分析方法更具有工程可操作性和实现性,是一种可在复杂循环载荷工况下解决特殊问题的折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载荷 压力容器 简化的弹塑性分析方法 棘轮失效 低周疲劳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shover方法与循环往复加载分析的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叶献国 种迅 +1 位作者 李康宁 周锡元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6期1019-1024,共6页
在进行非对称结构的 pushover分析时 ,从两个相反的方向加载所得到的分析结果将有所差异 ,文章通过两个非对称结构的算例证实了这一点 ,并提出了循环往复的加载方式。在此基础上 ,文章提出将一次循环加载过程近似看作是一次地震作用过... 在进行非对称结构的 pushover分析时 ,从两个相反的方向加载所得到的分析结果将有所差异 ,文章通过两个非对称结构的算例证实了这一点 ,并提出了循环往复的加载方式。在此基础上 ,文章提出将一次循环加载过程近似看作是一次地震作用过程 ,通过地震前后结构周期的改变来建立结构损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覆分析 结构损伤 非对称结构 pushover分析 循环往复加载分析 弹塑性地震反应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与设计的Pushover分析方法 被引量:83
5
作者 刘晶波 刘祥庆 李彬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3-80,共8页
在借鉴地上结构抗震分析的Pushover方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地铁等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与设计使用的Pushover分析方法。详细介绍该方法的实施步骤、基本功能与特点,给出适用于该方法的水平荷载分布形式与目标位移的确定方法。该方... 在借鉴地上结构抗震分析的Pushover方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地铁等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与设计使用的Pushover分析方法。详细介绍该方法的实施步骤、基本功能与特点,给出适用于该方法的水平荷载分布形式与目标位移的确定方法。该方法能够反映土-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进行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全过程分析,得到地下结构的能力曲线;目标位移求解原理简单,根据目标位移可以得到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而可以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与内力进行评估;计算得到的结构能力曲线与地震波的选取关系不大,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从而避免对土-结构整体模型进行复杂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结合实际工程与基于黏弹性静-动力统一人工边界的静-动力联合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研究,验证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的可靠性与良好的模拟精度,可以用于地下结构的抗震分析与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pushover分析方法 抗震分析 土-结构相互作用 地面峰值相对位移 静-动力联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力谱法的SSI体系抗震pushover分析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凤霞 欧进萍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8-94,共7页
本文首先经过2次等效将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多自由度体系等效为单自由度体系,并给出了修正反应谱和等价能力谱的确定方法,进而提出了基于能力谱法考虑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效应的结构体系pushover分析方法(SSIPA);然后对3种不同高... 本文首先经过2次等效将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多自由度体系等效为单自由度体系,并给出了修正反应谱和等价能力谱的确定方法,进而提出了基于能力谱法考虑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效应的结构体系pushover分析方法(SSIPA);然后对3种不同高度考虑SSI效应的结构体系在5条地震动作用下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算例分析,将结果与非线性时程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了本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最后,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设计反应谱相结合,对9层考虑SSI效应的钢结构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根据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进行抗震性能的评估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shover分析方法 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 能力谱法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 非线性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应变率效应的Pushover分析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文明 李宏男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69-74,共6页
基于结构动力学原理,提出了一种在Pushover分析中考虑应变率效应的方法:首先,对结构进行不考虑应变率效应的Pushover分析;然后,计算顶点位移为Di时,1/4循环的时间和关键点在1/4循环内的应变变化量,根据关键点在1/4循环内的平均应变率对... 基于结构动力学原理,提出了一种在Pushover分析中考虑应变率效应的方法:首先,对结构进行不考虑应变率效应的Pushover分析;然后,计算顶点位移为Di时,1/4循环的时间和关键点在1/4循环内的应变变化量,根据关键点在1/4循环内的平均应变率对模型进行修正,进行第2次Pushover分析,得到Pushover曲线上的一个点(Di,Vi),改变Di的值,按照该方法得到一系列Pushover曲线上的点;最后,将各个点用光滑曲线连接,得到结构考虑应变率效应的Pushover曲线。采用一个钢筋混凝土模型对该方法得到的Pushover曲线和逐步增量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shover分析 应变率效应 1/4循环 平均应变率 逐步增量非线性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近场地震竖向效应的改进Pushover分析方法
8
作者 尹犟 周先雁 +2 位作者 易伟建 陈伯望 段绍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43-149,共7页
基于结构动力学理论推导两种考虑近场地震竖向效应的改进Pushover分析方法。按合理方式在结构的每个集中质量处施加竖向地震力,并据结构屈服后动力特性对其水平加载模式及形状向量进行修正。采用两种改进Pushover分析方法及两种传统Push... 基于结构动力学理论推导两种考虑近场地震竖向效应的改进Pushover分析方法。按合理方式在结构的每个集中质量处施加竖向地震力,并据结构屈服后动力特性对其水平加载模式及形状向量进行修正。采用两种改进Pushover分析方法及两种传统Pushover分析方法,估计近场条件下两个框架结构顶点位移、楼层位移及层间位移。以算例结构在30组近场地震记录作用下的时程分析统计结果为基准,评估4种Pushover分析方法估计精度。结果表明,改进方法Ⅱ的精度最高,对算例框架最大顶点位移、最大楼层位移及最大层间位移估计结果均较准确,可用于近场条件下规则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及地震损伤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 竖向效应 pushover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ushover分析方法的多层地铁车站地震反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罗永鸿 张梓鸿 +1 位作者 许成顺 李洋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3-153,共11页
为系统研究多层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反应,本文采用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对Ⅱ、Ⅲ类场地9座不同结构形式的地铁车站结构进行系列拟静力推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柱是多层地铁车站结构关键抗震构件,地震作用下易先于其他构件产生损伤甚... 为系统研究多层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反应,本文采用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对Ⅱ、Ⅲ类场地9座不同结构形式的地铁车站结构进行系列拟静力推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柱是多层地铁车站结构关键抗震构件,地震作用下易先于其他构件产生损伤甚至破坏,车站结构出现整体性塌毁主要是由于中柱首先产生剪切破坏而丧失竖向承载力导致的。中柱是地铁车站结构重要的竖向承力构件,侧墙是地铁车站结构主要水平承力构件。损伤演变速度及损伤累计程度排序为中柱>侧墙>板。对于多层地铁车站结构而言,结构底层中柱和侧墙通常承受更高的轴压作用,使其损伤和破坏先于上层构件。中柱顶、底端和墙、板交界位置在地震作用下极易产生损伤破坏,建议在抗震设计中对这些位置适当地进行加强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地铁车站 地震反应 pushover分析方法 地震薄弱环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由场局部变形的地下结构抗震Pushover分析方法
10
作者 李述涛 刘晶波 +2 位作者 宝鑫 王菲 王东洋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72-1481,共10页
对地下结构抗震Pushover分析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自由场局部变形峰值作为目标位移,局部变形峰值时刻对应的土层水平加速度作为等效惯性加速度输入。给出了局部变形峰值和等效惯性加速度确定方式,详细介绍了基于自由场局部变形的地下结... 对地下结构抗震Pushover分析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自由场局部变形峰值作为目标位移,局部变形峰值时刻对应的土层水平加速度作为等效惯性加速度输入。给出了局部变形峰值和等效惯性加速度确定方式,详细介绍了基于自由场局部变形的地下结构抗震Pushover分析方法实施步骤、使用方法和功能特点。该方法更有针对性地考虑了强地震作用下不同埋深地下结构与土体的非线性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分析变形和受力情况可以得到完整的能力曲线,更好地评估地下结构抗震性能。使用本文方法对3种埋深的地下结构进行计算,并与动力非线性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在计算稳定性和模拟精度方面优于基于自由场整体变形的Pushover方法;对于不同的输入地震波,能力曲线的吻合程度更高;在强震和罕遇地震情况下,对于深埋地下结构,计算结果略大于动力非线性结果,对实际工程而言更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pushover分析方法 抗震分析 土-结构相互作用 动力非线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循环经济体系分析方法探讨 被引量:7
11
作者 蒋金泉 任一鑫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5-8,共4页
建立资源循环经济体系是实现资源合理充分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分析建立资源循环经济体系的基本条件为基础,探讨了建立资源循环经济体系的自然生态调控、原料总量供给、市场需求、产业经济规模、关联度等分析方法,提... 建立资源循环经济体系是实现资源合理充分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分析建立资源循环经济体系的基本条件为基础,探讨了建立资源循环经济体系的自然生态调控、原料总量供给、市场需求、产业经济规模、关联度等分析方法,提出了资源循环经济体系的有关评价指标,为建立资源循环经济体系的分析论证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 循环经济 条件 分析方法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燃料循环设施事故分析方法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吕丹 赵善桂 +3 位作者 宋凤丽 阙骥 杨晓伟 刘新华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4-701,共8页
为推动我国核燃料循环设施的事故分析方法不断发展完善,对国内外核燃料循环设施事故分析方法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和比较,对不同事故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并结合我国工程实践对事故分析方法的发展提出了建议。研究表明,国外核燃料... 为推动我国核燃料循环设施的事故分析方法不断发展完善,对国内外核燃料循环设施事故分析方法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和比较,对不同事故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并结合我国工程实践对事故分析方法的发展提出了建议。研究表明,国外核燃料循环设施事故分析已逐渐使用概率风险评价方法,由此,我国核燃料循环设施领域逐渐引入概率风险评价方法可能成为事故分析的发展方向。ISA(综合安全分析)方法既参照确定论方法进行了单个(类)事件序列的情景假设和后果分析,又参照概率论方法进行了事件序列的概率估算,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我国核燃料循环设施领域可优先采用融合了确定论和概率论两种方法特点的ISA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燃料循环设施 事故分析方法 综合安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分析方法的设置分体柱地铁车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13
作者 许紫刚 郑养宁 +2 位作者 庄海洋 张季 韩润波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9-1367,共9页
在水平和竖向双向地震作用下,浅埋地铁车站结构中柱易出现轴压比大、水平变形能力不足等特点。钢筋混凝土分体柱因其在高轴压作用下仍具有较好的延性性能,不仅在地面高层建筑结构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也逐渐在地下车站结构减震设计中受到... 在水平和竖向双向地震作用下,浅埋地铁车站结构中柱易出现轴压比大、水平变形能力不足等特点。钢筋混凝土分体柱因其在高轴压作用下仍具有较好的延性性能,不仅在地面高层建筑结构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也逐渐在地下车站结构减震设计中受到关注。采用科学合理的数值模型和分析方法对设置分体柱地铁车站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评价是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本研究以某设置分体柱的单层双跨地铁车站结构为例,分别建立了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反应加速度法和Pushover分析方法的三维和二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层间位移角评价了该设置分体柱地铁车站结构的抗震性能,并对比了不同分析方法在计算中柱变形和关键截面内力等方面的计算精度。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分析方法所计算的车站结构在不同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远小于现行规范中1/550的规定,满足工程设计要求;折减分体柱中单元柱的弹性模量和密度、单元柱之间的摩擦系数保持不变,是建立带分体柱地铁车站结构二维分析模型的有效方法;综合考虑计算成本与计算效率,二维Pushover分析方法可获得与三维动力时程分析方法相近的计算结果,推荐在工程设计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分体柱 反应加速度法 pushover分析方法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ushover方法的漫滩软土区地铁车站抗震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姚任行 涂智溢 +3 位作者 王仰君 蒋家卫 吴琪 张江伟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4-619,共6页
为研究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在不同条件下的适用性,基于有限元软件平台,建立长江漫滩区地铁车站土-结构二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分别采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与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对5种不同土体刚度模型进行抗震分析。峰值层... 为研究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在不同条件下的适用性,基于有限元软件平台,建立长江漫滩区地铁车站土-结构二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分别采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与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对5种不同土体刚度模型进行抗震分析。峰值层间位移角与峰值内力的分析结果表明,当土体刚度与结构刚度一致时,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计算结果与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计算结果相近,而当土体刚度小于结构刚度或土体刚度大于结构刚度时,Pushover分析方法计算精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pushover分析方法 土体刚度 抗震分析 长江漫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元教学设计理念下的地理教材分析方法研究——以人教版新教材“水循环”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夏灵 苏迎春 黎明 《地理教学》 2021年第4期16-20,共5页
如今,地理教学面临着新任务和新挑战,要求教学实施者重新思考地理教材的分析方法。单元教学设计理念因其独特的优势,可帮助地理教师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梳理教学逻辑。本文从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与意义出发,运用对比总结... 如今,地理教学面临着新任务和新挑战,要求教学实施者重新思考地理教材的分析方法。单元教学设计理念因其独特的优势,可帮助地理教师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梳理教学逻辑。本文从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与意义出发,运用对比总结的分析方法,归纳总结了教材分析一般规律和符合单元教学特征的地理教材分析方法,并提出了具体操作流程,为教师分析教材提供解决思路。最后,以人教版新教材“水循环”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元教学设计 地理教材 分析方法 人教版新教材 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循环水浓缩倍数分析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瑞恒 赵计萍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240-242,共3页
对分析工业循环水浓缩倍数的氯根法、电导率法、钾离子法进行了对比,通过分析,选择火焰光度测定钾离子法作为标准分析方法。
关键词 浓缩倍数 工业循环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测定可燃物质含硫量的闭路循环气体分析方法及装置
17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9-69,共1页
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定硫仪定容、闭路循环气体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在与反应炉相通的管路上设置电解池、过滤器和气室,并使其与反应炉形成闭式回路,利用测控单元控制其管路上气阀和气泵的开启,从而使待测气体在管路和气室中循环... 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定硫仪定容、闭路循环气体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在与反应炉相通的管路上设置电解池、过滤器和气室,并使其与反应炉形成闭式回路,利用测控单元控制其管路上气阀和气泵的开启,从而使待测气体在管路和气室中循环,然后在闭路中抽取定量的气体,通过比例换算测定试样中的硫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分析方法 闭路循环 可燃物质 测定 含硫量 装置 循环气体 闭式回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结构抗震简化分析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58
18
作者 许成顺 许紫刚 +1 位作者 杜修力 李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5-80,共16页
地下结构抗震是当今地震工程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迄今,国内外学者在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中提出了解析方法、数值分析方法和简化分析方法等多种理论。本文系统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地下结构抗震简化分析方法,包括地震系数法、自由场... 地下结构抗震是当今地震工程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迄今,国内外学者在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中提出了解析方法、数值分析方法和简化分析方法等多种理论。本文系统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地下结构抗震简化分析方法,包括地震系数法、自由场变形法、柔度系数法、反应位移法、反应加速度法和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针对各分析方法的计算模型、关键参数、优缺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述,采用这些方法计算了日本阪神地震中损毁的大开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并与严格的动力时程分析方法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种方法的计算精度,可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现有的地下结构抗震简化分析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地震系数法 自由场变形法 柔度系数法 反应位移法 反应加速度法 pushover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次地震作用下RC框架结构抗震能力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杜云霞 公茂盛 谢礼立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5-83,共9页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在两次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能力,给出了一种考虑两次地震作用的结构分析方法。首先采用动力时程分析,得到第一次地震作用下结构的顶点位移,并将其作为目标位移;然后采用静力往复加载方式对结构加载到该目标位...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在两次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能力,给出了一种考虑两次地震作用的结构分析方法。首先采用动力时程分析,得到第一次地震作用下结构的顶点位移,并将其作为目标位移;然后采用静力往复加载方式对结构加载到该目标位移并卸载到零,然后反向加载到结构能力极限(即结构倒塌时的顶点位移),并对反向加载曲线进行坐标变换作为结构经历一次地震后的能力曲线,用此能力曲线对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得到结构经历两次地震后的损伤状态与抗震能力。利用所提方法对某3层典型RC框架结构进行分析,得到了其在两次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能力曲线与损伤状态。结果表明:连续两次地震作用下,RC框架结构损伤累积效应明显,与单次地震作用相比,其损伤水平提高较大,对本文结构来说提高约30%。因此,目前仅考虑单次地震的设计理论与方法是不完备和不安全的,建议在设计时提高结构的抗震设防水平。该文方法、结果与结论可供结构抗震设计、结构抗震分析等工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时程分析 pushover分析 循环往复加载 累积损伤 两次地震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框架结构Pushover方法的保证率和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望喜 张颖波 +2 位作者 张勇 易伟建 肖岩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13,共5页
以7层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为例,通过统计分析不同地震烈度、不同场地条件、不同地震分组的平面框架在不同抗震设防水准条件下的Pushover分析性能点的概率分布,探讨Pushover分析方法的保证率和适用性.研究表明,Pushover分析方法是一... 以7层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为例,通过统计分析不同地震烈度、不同场地条件、不同地震分组的平面框架在不同抗震设防水准条件下的Pushover分析性能点的概率分布,探讨Pushover分析方法的保证率和适用性.研究表明,Pushover分析方法是一种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不适用于结构弹性抗震性能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框架结构 pushover分析方法 概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