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可重构环境下循环计算的位宽优化
1
作者 王伟 李仁发 吴强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37-1240,共4页
动态可重构技术允许根据计算的运行时情况对硬件处理单元进行重构,使其位宽适合计算的需要。而且,对代表计算密集型任务的循环计算进行位宽的动态优化可达到提高处理性能,减少所消耗的芯片资源和功耗的目的。文中构造了一个处理框架对... 动态可重构技术允许根据计算的运行时情况对硬件处理单元进行重构,使其位宽适合计算的需要。而且,对代表计算密集型任务的循环计算进行位宽的动态优化可达到提高处理性能,减少所消耗的芯片资源和功耗的目的。文中构造了一个处理框架对循环计算的位宽进行动态的优化,包括对循环计算的位宽变化情况进行理论和运行时的分析,以及构造1个位宽管理算法选择重构的时机和对配置文件进行调度。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证明了该方案具有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可重构 循环计算 位宽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三轴燃气轮机实际简单热力循环的可视化仿真计算 被引量:1
2
作者 贺星 张仁兴 刘九七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4-107,共4页
首先根据某型船用燃气轮机的实际参数,采用面向对象法建立了燃气轮机实际简单热力循环模型,然后应用Delphi7.0软件对其进行仿真编程。通过所编软件的可视化仿真界面改变各种参数进行燃气轮机性能仿真。主要目的不仅在于对某型燃机各种... 首先根据某型船用燃气轮机的实际参数,采用面向对象法建立了燃气轮机实际简单热力循环模型,然后应用Delphi7.0软件对其进行仿真编程。通过所编软件的可视化仿真界面改变各种参数进行燃气轮机性能仿真。主要目的不仅在于对某型燃机各种工况的重要运行性能数据仿真计算,而且为实现我国船用燃气轮机性能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轴燃气轮机 热力循环计算 可视化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率函数循环重计算的属性约简和挖掘算法研究
3
作者 张臻 陈婕 丁卫平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8-111,共4页
针对经典HORAFA启发式约简算法在以属性频率为重要启发信息约简时,往往不能获得最优属性约简集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属性频率函数循环重计算的改进启发式约简和挖掘算法(BRFA算法)。该算法在已约简属性基础上,进行剩余属性频率函数的... 针对经典HORAFA启发式约简算法在以属性频率为重要启发信息约简时,往往不能获得最优属性约简集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属性频率函数循环重计算的改进启发式约简和挖掘算法(BRFA算法)。该算法在已约简属性基础上,进行剩余属性频率函数的循环重计算,直至区分矩阵为空,能大大节省决策表的最小约简时间并能得到所有相对约简。通过实例分析和UCI机器学习数据库实验表明,BRFA算法在属性约简和挖掘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集 启发式约简 属性频率 循环计算 规则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量子干涉原理及对偶量子计算机 被引量:1
4
作者 龙桂鲁 刘洋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0-431,共22页
我们综述最近提出的广义量子干涉原理及其在量子计算中的应用。广义量子干涉原理是对狄拉克单光子干涉原理的具体化和多光子推广,不但对像原子这样的紧致的量子力学体系适用,而且适用于几个独立的光子这样的松散量子体系。利用广义量子... 我们综述最近提出的广义量子干涉原理及其在量子计算中的应用。广义量子干涉原理是对狄拉克单光子干涉原理的具体化和多光子推广,不但对像原子这样的紧致的量子力学体系适用,而且适用于几个独立的光子这样的松散量子体系。利用广义量子干涉原理,许多引起争议的问题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例如两个以上的单光子的干涉等问题。从广义量子干涉原理来看双光子或者多光子的干涉就是双光子和双光子自身的干涉,多光子和多光子自身的干涉。广义量子干涉原理可以利用多组分量子力学体系的广义Feynman积分表示,可以定量地计算。基于这个原理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机,波粒二象计算机,又称为对偶计算机。在原理上对偶计算机超越了经典的计算机和现有的量子计算机。在对偶计算机中,计算机的波函数被分成若干个子波并使其通过不同的路径,在这些路径上进行不同的量子计算门操作,而后这些子波重新合并产生干涉从而给出计算结果。除了量子计算机具有的量子平行性外,对偶计算机还具有对偶平行性。形象地说,对偶计算机是一台通过多狭缝的运动着的量子计算机,在不同的狭缝进行不同的量子操作,实现对偶平行性。目前已经建立起严格的对偶量子计算机的数学理论,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本文着重从物理的角度去综述广义量子干涉原理和对偶计算机。现在的研究已经证明,一台d狭缝的n比特的对偶计算机等同与一个n比特+一个d比特(qudit)的普通量子计算机,证明了对偶计算机具有比量子计算机更强大的能力。这样,我们可以使用一台具有n+log2d个比特的普通量子计算机去模拟一个d狭缝的n比特对偶计算机,省去了研制运动量子计算机的巨大的技术上的障碍。我们把这种量子计算机的运行模式称为对偶计算模式,或简称为对偶模式。利用这一联系反过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广义量子干涉原理,因为在量子计算机中一切计算都是普通的量子力学所允许的量子操作,因此广义量子干涉原理就是普通的量子力学体系所允许的原理,而这个原理只是是在多体量子力学体系中才会表现出来。对偶计算机是一种新式的计算机,里面有许多问题期待研究和发展,同时也充满了机会。在对偶计算机中,除了幺正操作外,还可以允许非幺正操作,几乎包括我们可以想到的任何操作,我们称之为对偶门操作或者广义量子门操作。目前这已经引起了数学家的注意,并给出了广义量子门操作的一些数学性质。此外,利用量子计算机和对偶计算机的联系,可以将许多经典计算机的算法移植到量子计算机中,经过改造成为量子算法。由于对偶计算机中的演化是非幺正的,对偶量子计算机将可能在开放量子力学的体系的研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量子干涉原理 量子干涉 波粒二象性 对偶计算 对偶模式 循环计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冷再热对燃煤气的STIG循环热效率的影响
5
作者 陈安斌 王永青 +2 位作者 尚德敏 严家禄 王欣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3-46,共4页
将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中的煤气化技术用于注蒸汽燃气轮机循环,使燃油的STIG循环改为燃煤气的STIG循环,并对该循环增加了中间冷却和再热设备,同时计算了燃煤气的中冷再热STIG循环的热效率,分析了中冷和再热对循环热效率... 将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中的煤气化技术用于注蒸汽燃气轮机循环,使燃油的STIG循环改为燃煤气的STIG循环,并对该循环增加了中间冷却和再热设备,同时计算了燃煤气的中冷再热STIG循环的热效率,分析了中冷和再热对循环热效率的影响,从而得出了不同于燃油STIG循环的结论,即在现有压比条件下,中冷和再热并不能改善燃煤气的STIG循环的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STIG循环 循环热效率 循环计算 煤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循环CTA评分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机械取栓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海华 马宁 +3 位作者 刘恋 莫大鹏 高峰 缪中荣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2期1243-1250,共8页
目的通过脑血管造影来评估及验证后循环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posteriorcirculation 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pc-CTA)评分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使用支架取栓装置机械取栓后对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连续入... 目的通过脑血管造影来评估及验证后循环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posteriorcirculation 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pc-CTA)评分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使用支架取栓装置机械取栓后对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连续入组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脑血管造影数据。血管成功开通定义为脑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TICI)分级2b/3级,临床良好预后定义为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0~2分。对pc-CTA评分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来测定曲线下面积及最佳界点值。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3个月时临床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6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进行机械取栓的患者,78例(90.7%)血管成功再通(TICI2b/3级),30例(34.9%)临床预后良好。单因素分析中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组pc-CT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对pc-CTA评分进行ROC分析,结果提示曲线下面积是0.68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0.572~0.778],最佳界点值是2分(敏感度=53.33%,特异度=80.36%)。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c-CTA评分≤2分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机械取栓后3个月时良好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比值比3.831,95%CI 1.302~11.273,P=0.015]。结论 pc-CTA评分可独立预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机械取栓的短期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闭塞 机械取栓 循环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评分 临床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re structur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Chinese local mudstone before and after the first cycle of wetting and drying
7
作者 ZHANG Qing-song LIU Zhi-bin +3 位作者 TANG Ya-sen DENG Yong-feng LUO Ting-yi MENG Fan-x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2期582-596,共15页
As a typical sedimentary soft rock,mudston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eing easily softened and disintegrated under the effect of wetting and drying(WD).The first cycle of W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tire WD ... As a typical sedimentary soft rock,mudston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eing easily softened and disintegrated under the effect of wetting and drying(WD).The first cycle of W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tire WD cycles.X-ray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was used as a non-destructive tool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microstructural changes of the mudstone due to the first cycle of WD.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WD leads to an increase of pore volume and pore connectivity in the mudstone.The porosity and fractal dimension of each slice of mudstone not only increase in value,but also in fluctuation amplitude.The pattern of variation in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the equivalent radii of connected,isolated pores and pore throats in mudstone under WD effect satisfies the Gaussian distribution.Under the effect of WD,pores and pore throats with relatively small sizes increase the most.The sphericity of the pores in mudstones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ore radius.The WD effect transforms the originally angular and flat pores into round and regular pores.This paper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deterioration and catastrophic mechanisms of mudstone under wetting and drying cy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DSTONE wetting and drying cycle X-ray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pore structure pore morph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ash函数的MD5算法研究和硬件实现 被引量:5
8
作者 洪琪 周琴琴 +1 位作者 王永亮 陈高峰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37-141,共5页
在传统MD5算法中,最影响执行速度的步骤是对关键路径变量B的求取。为提高算法的执行速度,对关键路径进行优化,将加法运算分成两步,由此缩短B的求取时间。用Verilog语言描述改进算法的硬件结构,并对其进行综合。实验结果表明,该电路的面... 在传统MD5算法中,最影响执行速度的步骤是对关键路径变量B的求取。为提高算法的执行速度,对关键路径进行优化,将加法运算分成两步,由此缩短B的求取时间。用Verilog语言描述改进算法的硬件结构,并对其进行综合。实验结果表明,该电路的面积为85 678μm2、频率为142.8 MHz,与传统算法相比,改进算法的执行速度提高了1.98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5算法 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 HASH函数 循环计算 关键路径 工作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R290与R152a混和制冷剂替代R22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松岭 论立勇 +1 位作者 谢英柏 范忠瑶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15-118,共4页
R22(俗称氟利昂)因在空调温区内具有优越的物理特性和热力循环性能,在制冷空调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其会引起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因此按照《蒙特利尔议定书》和《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将被停止生产和禁用。目前替代R22应用比较广... R22(俗称氟利昂)因在空调温区内具有优越的物理特性和热力循环性能,在制冷空调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其会引起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因此按照《蒙特利尔议定书》和《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将被停止生产和禁用。目前替代R22应用比较广泛的是R407C和R410A。文章提出了一种由丙烷R290和二氟乙烷R152a 组成的混和制冷剂来替代R22,通过分析该混和制冷剂的环境影响指数、温度滑移特性、热力学特性、安全特性和润滑油等问题,经理论循环计算并与R407C和R410A进行了对比,结果认为:由质量分数为65%的R290和质量分数为35%的R152a组成的混和制冷剂是一种对环境危害很小,温度滑移很小,具有合适的压比和性能系数(COP),润滑特性很好的优良近共沸制冷剂,用于替代R22各项指标均优于R407C和R410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290 R22 制冷剂替代 混和 《蒙特利尔议定书》 R410A R407C 《京都议定书》 热力循环性能 质量分数 臭氧层破坏 热力学特性 物理特性 制冷空调 温室效应 应用比较 二氟乙烷 影响指数 滑移特性 安全特性 循环计算 环境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传播的数学模型
10
作者 仝青山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1期71-75,共5页
针对SARS(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传播问题,运用差分方程、系统动力学概念以及拟合的方法分别建立了2个模型:半模拟循环计算方法的模型;预防和控制模型.
关键词 半模拟循环计算 差分方程 拟合的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传播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肖红江 吴彤 +1 位作者 李名科 贺祖国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5-44,共10页
本文结合附件一所给的模型,对它提出的半模拟循环计算的方法进行了检验,得出该模型的优点在于形式简单,模拟的精确度较高,K值的改变体现出了其合理性,同时指出了它的主要缺点在于过分依赖数据和不具有长远的预测性。对于问题2,我们提出... 本文结合附件一所给的模型,对它提出的半模拟循环计算的方法进行了检验,得出该模型的优点在于形式简单,模拟的精确度较高,K值的改变体现出了其合理性,同时指出了它的主要缺点在于过分依赖数据和不具有长远的预测性。对于问题2,我们提出了(1)微分差分方程组合模型(2)基于低通滤波理论的系统控制模型(3)基于神经网络的系统模型(4)基于分支过程(Branching Pro-cess)的Monte Carlo仿真模型四种具有不同核心思想的模型。在模型2中,通过解析求解我们得出了北京SARS持续期为99天及"控制时间越早越好"、"SARS传染病不可能周期性复发"等结论。对于问题3,我们受到经济学中"效用函数"的思想的启发,引入了三个不同的影响函数并提出了"旅游人次影响模型"。最终得出在SARS影响下北京市将少接待海外游客138.211万人次。最后,我们给出了发表到报刊上的短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半模拟循环计算方法 数学模型 精确度 预测性 微分差分方程 参数灵敏度分析 滤波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ISC-V处理器的卷积加速SoC系统设计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坤宁 赵烁 +2 位作者 何虎 邓宁 杨旭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3-157,共5页
为提高卷积神经网络(CNN)的计算效率和能效,以8 bit定点数据作为输入,设计一个支持激活、批标准化以及池化等CNN网络中常见计算类型的卷积加速器,优化循环计算顺序并将其与数据复用技术相结合,以提高卷积计算的效率。基于软硬件协同设... 为提高卷积神经网络(CNN)的计算效率和能效,以8 bit定点数据作为输入,设计一个支持激活、批标准化以及池化等CNN网络中常见计算类型的卷积加速器,优化循环计算顺序并将其与数据复用技术相结合,以提高卷积计算的效率。基于软硬件协同设计思想,构建包含RISC-V处理器和卷积加速器的SoC系统,RISC-V处理器基于开源的指令集标准,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扩展指令功能。将该SoC系统部署在Xilinx ZCU102开发板上,RISC-V处理器和卷积加速器分别工作在100 MHz和300 MHz频率下,测试结果表明,该加速器的算力达到153.6 GOP/s,运行VGG16网络进行图片推理计算时加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加速 循环计算优化 数据复用 RISC-V处理器 SOC系统 软硬件协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工质R134a/R23焓-浓度图的绘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雁 杜垲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56,共6页
使用PR(Peng-Robinson)方程对混合工质R134a/R23进行了气液相平衡的预测和焓、熵的计算。针对PR方程液相精度比较差的问题,对PR方程引入了修正系数,重新推导了逸度系数、余函数等表达式,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根据计算得到... 使用PR(Peng-Robinson)方程对混合工质R134a/R23进行了气液相平衡的预测和焓、熵的计算。针对PR方程液相精度比较差的问题,对PR方程引入了修正系数,重新推导了逸度系数、余函数等表达式,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根据计算得到的R134a/R23热物性数据,绘制了工程上广泛使用的二元混合工质的焓-浓度图,为基于该混合工质的循环计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134A 浓度图 绘制 二元混合工质 PR方程 气液相平衡 热物性数据 修正系数 逸度系数 实验数据 计算结果 循环计算 基础数据 表达式 余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损伤RC梁柱承载与变形能力时变评估模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明月 姚烨 张子俊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7-156,162,共11页
为评估严寒地区在役RC框架结构的时变化承载能力与变形能力。该文首先利用最冷月平均气温θ为指标建立实际环境下的年均冻融循环次数F_(act)计算式;进而考虑室内外损伤比例系数S、饱含水时间比例系数k,将F_(act)等效换算为基于“快冻法... 为评估严寒地区在役RC框架结构的时变化承载能力与变形能力。该文首先利用最冷月平均气温θ为指标建立实际环境下的年均冻融循环次数F_(act)计算式;进而考虑室内外损伤比例系数S、饱含水时间比例系数k,将F_(act)等效换算为基于“快冻法”的实验室冻融循环次数F_(Q)。同时,以抗压强度为冻损指标,建立可将F_(Q)换算为基于“人工气候”的实验室冻融循环次数F的等效冻融循环次数计算模型。利用已有研究成果建立弯曲破坏未冻融RC梁柱特征状态承载力与变形能力计算式,进而提出可考虑F、f_(c)、n影响的冻融损伤RC框架梁柱特征状态承载力与变形能力计算式。在此基础上,建立冻融损伤RC框架梁柱承载能力与变形能力时变评估模型。研究可为严寒地区在役RC框架结构的冻融劣化时变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评估模型 冻融损伤 RC框架梁柱 等效冻融循环次数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lculation of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of large loop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with very fast simulated annealing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建慧 朱自强 +2 位作者 冯德山 肖建平 彭凌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4期1235-1239,共5页
In large loop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TEM),the late 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formula cannot truly reflect the geoelectric model,thus it needs to define the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with the position inf... In large loop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TEM),the late 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formula cannot truly reflect the geoelectric model,thus it needs to define the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with the position information of measuring point.Utilizing very fast simulated annealing(VFSA) to fit the theoretical electromagnetic force(EMF) and measured EMF could obtain the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of the measuring points in rectangular transmitting loop.The selective cope of initial model of VFSA could be confirmed by taking the late 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of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as the prior information.For verifying the correctness,the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ies of the geoelectric models were calculated by VFSA and dichotomy,respectively.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lative differences of apparent resistivities calculated by these two methods are within 3%.The change of measuring point position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tracing pattern of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The first branch of the curve of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is close to the resistivity of the first layer medium and the last branch is close to the resistivity of the last layer medium,which proves the correctness of the arithmetics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y fast simulated annealing (VFSA) large loop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rectangular loop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ing of ratcheting accumulation of secondary deformation due to stress-controlled high-cyclic loading in granular soils
16
作者 贾鹏飞 孔令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2306-2315,共10页
An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develop a validated computational model that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ratcheting accumulation behavior of granular soils due to high-cyclic loading. An accumulation model was proposed to... An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develop a validated computational model that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ratcheting accumulation behavior of granular soils due to high-cyclic loading. An accumulation model was proposed to describe only the envelope of the maximum plastic deformations generated during the cyclic loading process, which can calculate the accumulated deformation by means of relatively large load cycle increments. The concept of volumetric hardening was incorporated into the model and a so-called overstress formulation was employed to describe the evolution of the accumulated volumetric deformation as a state parameter. The model accounted for ratcheting shakedown and accumulation such as a pseudo-yield surface(a shakedown surface) associated with loading inside the current virgin yield surface which was implemented into the well-known modified Cam-clay model. Finally, the model was calibrated using data from the stress-controlled drained cyclic triaxial tests on homogeneous fine grained sands. It is seen that the model can successfully represent important features of the ratcheting accumulation of both volumetric and deviatoric deformation caused by repeated drained loading over a large number of cy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tcheting accumulation secondary deformation response envelope high-cyclic loading granular soi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