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物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土体中孔压变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许国辉 单红仙 贾永刚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0-86,共7页
利用室内周期循环加载试验 ,对黄河水下三角洲土体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加以测定 ,通过对波浪水槽试验和动三轴试验 2种方案所获数据分析认为黄河水下三角洲土体 (粉土、粘质粉土、粉质粘土 )存在一破坏的循环极限荷载。在小于此极限循环... 利用室内周期循环加载试验 ,对黄河水下三角洲土体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加以测定 ,通过对波浪水槽试验和动三轴试验 2种方案所获数据分析认为黄河水下三角洲土体 (粉土、粘质粉土、粉质粘土 )存在一破坏的循环极限荷载。在小于此极限循环荷载作用情况下 ,土体中孔隙水压力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没有积累升高的过程 ,不同于砂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升高导致液化的情况。这一现象对判别黄河水下三角洲土体破坏机制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循环荷载作用 黄河水下三角洲 孔隙水压力 水槽试验 动三轴试验 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单桩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2
作者 金伟良 宋志刚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8,共6页
采用修正的p-y曲线方法,分析了桩基础振动过程中桩土之间由于土体塑性变形导致的桩土脱开现象,给出了计算桩土脱开现象的数值模拟方法,并据此分析计算了中国渤海湾JZ20-2MUQ平台的桩基础动力特性,得到了桩基础振动过程中桩土脱开的区域... 采用修正的p-y曲线方法,分析了桩基础振动过程中桩土之间由于土体塑性变形导致的桩土脱开现象,给出了计算桩土脱开现象的数值模拟方法,并据此分析计算了中国渤海湾JZ20-2MUQ平台的桩基础动力特性,得到了桩基础振动过程中桩土脱开的区域,分析了桩土之间的脱开对桩基础动力响应的影响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循环荷载作用 桩基础 桩土动力相互作用 数值模拟 桩土脱开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后原状与重塑饱和粉质黏土不排水强度性状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郑刚 霍海峰 雷华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0-408,共9页
为研究循环荷载作用后原状土与重塑土不排水强度发展规律,针对天津典型粉质黏土做了一系列动、静力三轴试验。结果表明,振后原状土样不排水抗剪强度会发生衰减,当振后轴向应变大于3%时,衰减度β随动轴向应变增加呈现先增大后稳定的趋势... 为研究循环荷载作用后原状土与重塑土不排水强度发展规律,针对天津典型粉质黏土做了一系列动、静力三轴试验。结果表明,振后原状土样不排水抗剪强度会发生衰减,当振后轴向应变大于3%时,衰减度β随动轴向应变增加呈现先增大后稳定的趋势;最大孔压比处于0.5~0.7之间时,不排水强度衰减较小,最大孔压比高于0.7时,振后强度开始迅速衰减;振后饱和粉质黏土不排水剪应力路径表现出超固结性质,随着β的增加,应力路径由正常固结向轻似超固结,再向重似超固结发展。对于重塑土,循环荷载作用后其不排水抗剪强度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荷载作用 不排水强度 粉质黏土 饱和 不排水抗剪强度 性状 原状土样 轴向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浪荷载作用下海洋土的液化势估价
4
作者 邓斌 李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1989年第1期23-30,共8页
本文根据在我国南海北部湾某海区的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以及大量室内和现场的实验成果,初步分析了重力式采油平台地基土在波浪循环荷载作用下可能受到的影响,并对不同分析方法所得的结果加以比较。对该海域的海洋土在一定波浪荷载作用下发... 本文根据在我国南海北部湾某海区的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以及大量室内和现场的实验成果,初步分析了重力式采油平台地基土在波浪循环荷载作用下可能受到的影响,并对不同分析方法所得的结果加以比较。对该海域的海洋土在一定波浪荷载作用下发生液化的可能性作出了初步估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荷载 采油平台 波浪作用 波浪力 循环荷载作用 地基土 工程地质调查 地震液化 超静孔隙水压力 孔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塑性力学的土体次加载面循环塑性模型(Ⅰ):理论与模型 被引量:16
5
作者 孔亮 郑颖人 姚仰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简要地介绍了次加载面理论的基本思想、假设及其物理解释。在广义塑性力学的框架内,引入次加载面的思想,把常规的椭圆-抛物线双屈服面模型,扩展为次加载面循环塑性模型,以反映循环荷载作用下土体的曼辛效应与棘轮效应。模型能考虑塑性... 简要地介绍了次加载面理论的基本思想、假设及其物理解释。在广义塑性力学的框架内,引入次加载面的思想,把常规的椭圆-抛物线双屈服面模型,扩展为次加载面循环塑性模型,以反映循环荷载作用下土体的曼辛效应与棘轮效应。模型能考虑塑性应变增量对应力增量的相关性,既能反映土体的循环加载特性,又能反映正常固结土和超固结土的单调加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塑性力学 次加载面 循环塑性 本构模型 循环荷载作用 曼辛效应 棘轮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孔隙与各向异性对钙质砂液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4
6
作者 孙吉主 黄明利 汪稔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6-169,共4页
针对循环荷载作用下钙质砂的力学特性,分析了各向异性与内孔隙对钙质砂液化特性的影响。提出围压增大时,内孔隙释放率增加,次生各向异性变小,二者均使钙质砂抗液化能力增强;固结应力比增加时,初始各向异性愈明显,钙质砂抗液化能力减弱... 针对循环荷载作用下钙质砂的力学特性,分析了各向异性与内孔隙对钙质砂液化特性的影响。提出围压增大时,内孔隙释放率增加,次生各向异性变小,二者均使钙质砂抗液化能力增强;固结应力比增加时,初始各向异性愈明显,钙质砂抗液化能力减弱。最后,分析了钙质砂的循环活动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内孔隙 液化 循环荷载作用 围压 钙质砂 固结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