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阶融合与循环聚合的立体匹配网络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瑞峰 任国明 +1 位作者 李锵 段子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7-87,99,共12页
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立体匹配网络中病态区域匹配效果欠佳、模型参数量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阶特征融合与循环代价聚合的端对端立体匹配网络—MFRANet。首先,为兼顾图像低层细节信息与高层语义信息,提出了多阶特征融合模块,采用... 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立体匹配网络中病态区域匹配效果欠佳、模型参数量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阶特征融合与循环代价聚合的端对端立体匹配网络—MFRANet。首先,为兼顾图像低层细节信息与高层语义信息,提出了多阶特征融合模块,采用分阶段、逐步式的特征融合策略对多层次、多尺度特征进行有效融合;其次,在代价聚合阶段提出循环聚合机制,以循环方式对匹配代价卷进行聚合优化,在改善聚合效果的同时不引入过多的参数量;最后,利用基于Soft Argmin算法的视差计算模块计算图像视差。并通过KITTI 2012/2015和SceneFlow两个公开数据集对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与其他端对端立体匹配网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SceneFlow和KITTI 2015两个公开数据集上,相较于其他端对端立体匹配网络,MFRANet具有更为精准的匹配结果;对于SceneFlow数据集,终点误差降低至0.92Pixels;对于KITTI 2015数据集,误匹配率降低至2.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对端立体匹配网络 多阶特征融合 循环代价聚合 终点误差 误匹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部分向量化的循环分布及聚合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韩林 徐金龙 +1 位作者 李颖颖 王阳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0-74,81,共6页
大量循环中都存在着少数无法向量化的语句以及许多可向量化语句,循环分布通常可以将这些语句分离到不同的循环中,进而实现循环的部分向量化。目前主流的优化编译器仅支持简单激进的循环分布方法,因而导致向量化后的循环开销过大,且不利... 大量循环中都存在着少数无法向量化的语句以及许多可向量化语句,循环分布通常可以将这些语句分离到不同的循环中,进而实现循环的部分向量化。目前主流的优化编译器仅支持简单激进的循环分布方法,因而导致向量化后的循环开销过大,且不利于寄存器和cache的重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面向部分向量化的循环分布及聚合方法。首先,分析了一般循环分布的两个关键问题:语句集的划分和循环执行顺序的确定;其次,提出了面向最大聚合的凝聚图结点排序方法来指导循环合并,在不影响并行性的前提下减小了循环开销;最后,通过实验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测试用例,提出的方法能够生成正确的向量化代码,并且能够显著提高向量化程序的执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向量化 循环分布 循环聚合 凝聚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特征融合的弯道增强车道线检测算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鲁维佳 刘泽帅 +3 位作者 潘玉恒 李国燕 李慧洁 丛佳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5-30,共6页
针对道路转弯处曲率过大导致弯道识别的精度下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特征融合Resa-CC的弯道增强车道线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车道线的形状先验性,捕获图像像素中行与列的空间关系,融合信息生成特征图;以残差网络为主体框架,加... 针对道路转弯处曲率过大导致弯道识别的精度下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特征融合Resa-CC的弯道增强车道线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车道线的形状先验性,捕获图像像素中行与列的空间关系,融合信息生成特征图;以残差网络为主体框架,加入编码器、解码器和注意力机制模块,在损失函数中引入弯道结构约束来提高车道线弯道的识别精度。加入循环特征融合模块和自注意力机制模块后准确率分别提升3.41%和1.1%,证明了两模块的有效性;Resa-CC算法准确率可达96.83%,FPS为35.68,误检率FP和漏检率FN分别为0.0315和0.0282,表明本文算法具有较高的检测性能,在车辆行驶弯道路段中能更准确地推断出车道线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车道线检测 循环特征聚合 深度学习 自动驾驶 Res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VariFocalNet的微小目标检测
4
作者 姬张建 杜娜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00-2207,共8页
针对航拍场景中包含的目标尺寸小、有效特征信息少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变焦网络VFNet(VariFocalNet)的航拍场景中微小目标检测算法。首先,为增强微小目标的特征表征能力,采用特征提取性能更好的循环层聚合网络(RLANet)代替ResNet... 针对航拍场景中包含的目标尺寸小、有效特征信息少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变焦网络VFNet(VariFocalNet)的航拍场景中微小目标检测算法。首先,为增强微小目标的特征表征能力,采用特征提取性能更好的循环层聚合网络(RLANet)代替ResNet作为主干网络;其次,为解决特征金字塔自顶向下融合时顶层特征信息丢失问题,引入特征增强模块(FEM);然后,为解决现有标签分配方法在微小目标标签分配上的样本分布不平衡问题,改进的VFNet采用了基于高斯感受野的标签分配方法;最后,为减小微小目标对位置偏移的敏感性,引入一种边界框回归损失函数Wasserstein损失测量预测边界框高斯分布和真值框高斯分布的相似性。在AI-TOD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VFNet算法的平均精度均值(mAP)达到了14.9%;与改进前的算法相比,在航拍场景下的微小目标上的检测mAP提高了4.7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目标检测 循环聚合网络 特征金字塔 高斯感受野 标签分配 Wasserstein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特征多径自适应复用的显著性目标检测
5
作者 徐温程 周之平 +1 位作者 程家睿 盖杉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28-633,共6页
由于忽略了对多尺度特征的提取,以及不同层次特征之间的差异,显著性目标检测仍然存在预测结构不完整、细节丢失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显著性检测模型M3Net。该网络主要由多尺度特征自适应融合模块和循环反馈聚合模块... 由于忽略了对多尺度特征的提取,以及不同层次特征之间的差异,显著性目标检测仍然存在预测结构不完整、细节丢失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显著性检测模型M3Net。该网络主要由多尺度特征自适应融合模块和循环反馈聚合模块组成。多尺度特征自适应融合模块旨在自适应地捕捉和聚合不同层次的多尺度特征。循环反馈聚合模块组成可以在迭代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特征聚合的同时,有效地防止特征的稀释。在五个基准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网络在F_(β)、E_(m)、MAE三种评价指标上优于十种现有网络。在DUT-OMRON数据集上,F_(β)指标比排名第二的显著性检测模型提高了0.4%,E_(m)指标提高了0.3%;在ECSSD数据集上,Fβ指标比排名第二的显著性检测模型提高了0.2%,E m指标提高了0.3%,同时网络还具有优秀的速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著性检测 多尺度特征 自适应加权 循环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包装行业发展的对策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梓昱 杨倩倩 +4 位作者 蒋海云 张巍然 吴威 吴国华 曾海兰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5-187,共13页
目的为了应对日益恶化的全球气候变化,并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研究低碳化技术在包装行业的应用成为当下至关重要的任务。为了推动包装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的低碳化转型,有必要对现有的低碳化技术进行分类和梳理。方法从碳减排和碳移除两方... 目的为了应对日益恶化的全球气候变化,并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研究低碳化技术在包装行业的应用成为当下至关重要的任务。为了推动包装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的低碳化转型,有必要对现有的低碳化技术进行分类和梳理。方法从碳减排和碳移除两方面对包装行业已有的低碳化技术进行了研究。综述当前可降解生物塑料和聚合物单体化学循环技术在包装中的应用,介绍了几种清洁能源以及碳捕捉、碳利用和碳储存技术的发展现状。结论对包装行业而言,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还面临着很多挑战。包装行业在推进碳中和目标时要选取与发展适合的低碳能源和碳中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生物基聚合 聚合物单体循环 清洁能源 低碳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T-GMPHD算法的编队目标跟踪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熊伟 顾祥岐 +1 位作者 徐从安 郝延彪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34-2440,共7页
针对低检测环境下编队目标的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目标高斯混合概率假设密度(extended target Gaussian mix probability hypothesis density,ET-GMPHD)算法的编队目标跟踪方法。首先,保留修剪掉高斯项的同时将其外推,用Jensen-S... 针对低检测环境下编队目标的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目标高斯混合概率假设密度(extended target Gaussian mix probability hypothesis density,ET-GMPHD)算法的编队目标跟踪方法。首先,保留修剪掉高斯项的同时将其外推,用Jensen-Shannon(JS)散度衡量下一时刻状态估计值与外推值间的相似程度,并以此反映是否有目标丢失,保证真实目标不被修剪,解决了因目标漏检导致跟踪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其次,结合循环阈值聚合法得到编队整体的状态估计,消除了估计状态集合中状态值过多造成的影响。最后,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在检测概率极低的情况下进行有效跟踪,并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队目标 低检测 JS散度 扩展目标高斯混合概率假设密度算法 循环阈值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VarifocalNet的高精度目标检测算法 被引量:2
8
作者 姬张建 张明 王子龙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47-2154,共8页
针对通用目标检测场景下,现有单阶段无锚检测器识别精度低、识别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变焦网络VFNet(VarifocalNet)的高精度目标检测算法。首先,利用循环层聚合网络(RLANet)替换VFNet用于特征提取的主干网络ResNet,循环残差连接... 针对通用目标检测场景下,现有单阶段无锚检测器识别精度低、识别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变焦网络VFNet(VarifocalNet)的高精度目标检测算法。首先,利用循环层聚合网络(RLANet)替换VFNet用于特征提取的主干网络ResNet,循环残差连接操作将前层特征汇入后续网络层中提升特征的表征能力;其次,通过带有特征对齐卷积操作的特征金字塔网络(FPN)替换原始的特征融合网络,利用可变形卷积操作在FPN上下层融合过程中实现特征对齐并优化特征表征能力;最后,使用聚焦-全局蒸馏(FGD)算法进一步提升小规模算法的检测性能。在COCO(Common Objects in Context)2017数据集上进行的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训练条件下,改进后的以RLANet-50为主干的算法的均值平均精度(mAP)可以达到45.9%,与VFNet算法相比提升了4.3个百分点,而改进后的算法参数量为36.67×10^(6),与VFNet相比仅高了4×10^(6)。可见,改进后的VFNet算法在提升检测精度的同时稍微增加了参数量,说明该算法可以满足目标检测的轻量化及高精度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聚合网络 目标检测 可变形卷积 特征对齐 特征金字塔网络 知识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of polyaniline in reverse microemulsion
9
作者 周海晖 方晨旭 +5 位作者 叶婷婷 王娅楠 许岩 张宁霜 英晓芳 旷亚非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1期4071-4075,共5页
The electro-polymerization behavior of aniline in reverse(W/O) microemulsion was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cyclic voltammetry polymerization behavior of aniline in W/O microemulsion is differe... The electro-polymerization behavior of aniline in reverse(W/O) microemulsion was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cyclic voltammetry polymerization behavior of aniline in W/O microemulsio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aqueous solution remarkably. With the increase of scan cycle, the oxidation potential shifts positively and the reduction potential shifts negatively, i.e., the redox potential difference increases. H+ apparent concentration affects the aniline polymerization evidently. When H+ concentration is lower than 0.08 mol/L, the electro-polymerization of aniline is difficult. With the increase of H+ concentration, the polymerization current of aniline increases gradually. Only when H+ concentration is high enough(0.5 mol/L), aniline can be well electro-polymerized. Moreover,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 the aniline polymerization current in W/O microemulsion is higher than that in aqueous solution.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 shows that the deposited polyaniline(PANI) has uniform fiber morphology with diameter of about 100 nm. Further study result suggests that the electrochemical activity of the PANI in HCl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PANI prepared in aqueous 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aniline reverse microemulsion electro-polymerization cyclic voltammet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