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IBD和循环置换矩阵的LDPC码 被引量:3
1
作者 焦新泉 陈建军 单彦虎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2年第2期282-283,287,共3页
提出一种基于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BIBD)和循环置换矩阵的准循环低密度校验码(LDPC)构造方法。根据实际需求,利用BIBD构造相应的模板矩阵,用适合的循环置换矩阵进行扩展。采用该方法构造的LDPC码具有良好的结构和灵活性,该方法在一定范... 提出一种基于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BIBD)和循环置换矩阵的准循环低密度校验码(LDPC)构造方法。根据实际需求,利用BIBD构造相应的模板矩阵,用适合的循环置换矩阵进行扩展。采用该方法构造的LDPC码具有良好的结构和灵活性,该方法在一定范围内可快速方便构造出某一特定码长或码率的准循环LDPC码。仿真结果证明,准循环LDPC码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上采用迭代译码时,具有较优的纠错性能及较低的错误平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 循环低密度校验码 循环置换矩阵 模板矩阵 有限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面体模型下的循环置换与自动调优 被引量:2
2
作者 彭畅 刘青枝 陈长波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21-2134,共14页
针对常用多面体编译器Pluto默认循环调度和分块大小性能欠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为其调度计算多种合法置换,根据置换和分块大小构成的配置空间为循环程序自动调优的方法。通过对定义循环融合的标量维度的处理,实现了非完美嵌套循环块间和... 针对常用多面体编译器Pluto默认循环调度和分块大小性能欠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为其调度计算多种合法置换,根据置换和分块大小构成的配置空间为循环程序自动调优的方法。通过对定义循环融合的标量维度的处理,实现了非完美嵌套循环块间和块内的同时置换。构建了4种机器学习驱动的自动调优策略,为循环程序在指定问题规模下寻找优化的置换序和分块大小组合。默认分块大小下,扩展后的Pluto编译器并行环境下生成的最佳置换相较于Pluto的默认调度取得了最高4.02和几何平均2.12的加速比。通过进一步搜索更优的置换序和分块大小组合,最好的自动调优策略在并行环境下相较于Pluto的默认优化取得了最高5.48和几何平均2.86的加速比。此外,指定问题规模下,自动调优得到的最佳配置和学习模型应用于相似问题规模时,相较于Pluto的默认优化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性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置换 循环分块 多面体模型 自动调优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试任一嵌套DO循环置换合法性的阻碍矩阵算法
3
作者 林源 朱传琪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1996年第4期1-6,共6页
对程序进行并行变换是提高程序并行性的有效手段。许多并行变换都要寻找一种最优的循环置换。在寻找过程中,如果对每一个被考察的置换都重新进行相关性测试,那么整个寻找过程将极费时间。本文给出了一个测试嵌套循环任一置换的阻碍矩阵... 对程序进行并行变换是提高程序并行性的有效手段。许多并行变换都要寻找一种最优的循环置换。在寻找过程中,如果对每一个被考察的置换都重新进行相关性测试,那么整个寻找过程将极费时间。本文给出了一个测试嵌套循环任一置换的阻碍矩阵测试算法。它将测试任一循环置换的合法性转化为测试一组向前置换的合法性,并且仅需对嵌套循环做一遍相关性测试。利用该算法可以简便迅速地检查任一循环置换的合法性。从而使许多并行变换变得实际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并行性 循环置换 阻碍矩阵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移位置换的超伪随机置换的构造 被引量:2
4
作者 余昭平 王晓东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32-835,共4页
为了优化Luby和Rackoff给出的DES型置换的构造,我们给出了一种基于循环移位置换的超伪随机置换的构造方法。新构造简化了构造的复杂性和基于随机预言模型的安全性证明,并指出:首末两轮循环移位置换和中问两轮DES.型的随机置换的组合构... 为了优化Luby和Rackoff给出的DES型置换的构造,我们给出了一种基于循环移位置换的超伪随机置换的构造方法。新构造简化了构造的复杂性和基于随机预言模型的安全性证明,并指出:首末两轮循环移位置换和中问两轮DES.型的随机置换的组合构造是超伪随机置换。新构造降低了区分优势的上界和敌手攻击成功的概率并降低了对首末轮函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移位置换 伪随机性 超伪随机置换 随机预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置换因子循环矩阵求逆和广义逆的Euclid算法 被引量:7
5
作者 江兆林 刘三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8-152,共5页
利用多项式的Euclid算法给出了非奇异的置换因子循环矩阵求逆矩阵的一个新算法,并将该算法推广用于求奇异置换因子循环矩阵的Moore Penrose逆.最后给出的数值例子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置换因子循环矩阵 广义逆 MOORE-PENROSE逆 多项式环 Euclid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置换因子循环矩阵的极小多项式和逆的算法(英文) 被引量:3
6
作者 江兆林 徐宗木 高淑萍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88-1094,共7页
本文引入了任意域上置换因子循环矩阵,利用多项式环的理想的Gr(?)bner基的算法给出了任意域上置换因子循环矩阵的极小多项式和公共极小多项式的算法,同时给出了这类矩阵逆矩阵的两种算法最后,利用Schur补给出了任意域上具有置换因子循... 本文引入了任意域上置换因子循环矩阵,利用多项式环的理想的Gr(?)bner基的算法给出了任意域上置换因子循环矩阵的极小多项式和公共极小多项式的算法,同时给出了这类矩阵逆矩阵的两种算法最后,利用Schur补给出了任意域上具有置换因子循环矩阵块的分块矩阵逆的一个算法,在有理数域或模素数剩余类域上,这一算法可由代数系统软件CoCoA4.0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换网子循环矩阵 极小多项式 公共极小多项式 分块矩阵 GROEBNER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链置换循环无标记检测端粒酶RNA的荧光法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霞菲 成锐 +1 位作者 时志路 金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8,共7页
以氧化石墨烯(GO)作为DNA载体和荧光猝灭剂,SYBR GreenⅠ(SGⅠ)为荧光信号探针,发夹核酸探针为分子识别探针,基于目标物启动的发夹核酸探针链置换循环反应,建立了一种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和链置换循环放大技术检测端粒酶RNA(h TR... 以氧化石墨烯(GO)作为DNA载体和荧光猝灭剂,SYBR GreenⅠ(SGⅠ)为荧光信号探针,发夹核酸探针为分子识别探针,基于目标物启动的发夹核酸探针链置换循环反应,建立了一种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和链置换循环放大技术检测端粒酶RNA(h TR)的荧光新方法.发夹核酸探针hp DNA1和hp DNA2吸附在GO表面,嵌插在发夹DNA探针茎部的SGⅠ的荧光信号被GO猝灭.当人工合成的目标物(T1)存在时,T1与hp DNA1杂交打开hp DNA1的茎-环结构而引发hp DNA2与T1之间的链置换循环反应,由此累积产生大量的hp DNA1/hp DNA2杂交双链.刚性的双链DNA脱离GO表面,导致所嵌插的SGⅠ产生较强的荧光信号.基于荧光信号的变化,可定量检测0.2~50 nmol/L的T1,检出限为90 pmol/L.该方法为端粒酶RNA检测提供了一种高灵敏、高特异性且无需标记的荧光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RNA 置换循环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无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闭式终池循环引流置换脑脊液观察卡的设计与应用
8
作者 卢叶玲 李次发 +2 位作者 李慧敏 曾雪清 刘春梅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5期42-43,共2页
参考常规输液观察卡,设计出密闭式终池循环引流置换脑脊液观察卡,项目包括24h内每次引流/置换脑脊液开始时间,置换滴速,停止时间,引流/置换量,脑脊液情况及执行者签名。临床应用于21例患者,各项内容记录清楚,为治疗护理提供了详细的依据... 参考常规输液观察卡,设计出密闭式终池循环引流置换脑脊液观察卡,项目包括24h内每次引流/置换脑脊液开始时间,置换滴速,停止时间,引流/置换量,脑脊液情况及执行者签名。临床应用于21例患者,各项内容记录清楚,为治疗护理提供了详细的依据,受到医护患三方的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引流置换脑脊液 观察卡 设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G算法的准循环扩展LDPC码构造 被引量:11
9
作者 雷菁 王建辉 唐朝京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3-110,共8页
推导证明了准循环结构的LDPC码(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一致校验矩阵与其对应Tanner图环结构之间的一些重要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PEG(progress edge growth)算法的准循环扩展LDPC码构造算法,利用PEG算法产生基矩阵,... 推导证明了准循环结构的LDPC码(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一致校验矩阵与其对应Tanner图环结构之间的一些重要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PEG(progress edge growth)算法的准循环扩展LDPC码构造算法,利用PEG算法产生基矩阵,再对基矩阵进行准循环扩展。该扩展算法可以在不改变基矩阵度分布比例情况下,有效消除基矩阵中的短环。仿真结果表明,在码长相同、码率和度分布近似情况下,新算法得到的码在经典BP和MS译码算法下性能不亚于PEG等方法构造的码。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在给定度分布的情况下,优化设计的环结构可明显改善译码性能,此算法利用准循环码环结构交叠较少特点,较好地实现了编码复杂度和译码性能之间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算法 循环扩展 循环置换矩阵 编码复杂度 本地围长 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PEG算法的准循环LDPC码构造
10
作者 刘国繁 陈辉 陈志良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287-289,293,共4页
渐进边增长(PEG)算法构造的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在保证局部围长最大时仍有较多数目的短环。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准循环LDPC码构造方法。该方法在PEG算法中采用环多项式(PC)标记,利用PC-PEG方法构造的矩阵作为基矩阵,并对其进行... 渐进边增长(PEG)算法构造的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在保证局部围长最大时仍有较多数目的短环。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准循环LDPC码构造方法。该方法在PEG算法中采用环多项式(PC)标记,利用PC-PEG方法构造的矩阵作为基矩阵,并对其进行准循环扩展,以消除基矩阵中的短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构造的LDPC码可大幅减少短环的数目。同时由于引入了准循环结构,能降低编码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 渐进边增长算法 循环结构 短环 循环置换矩阵 基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复杂度的准循环LDPC码构造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世章 赵泽茂 +1 位作者 包建荣 曹海燕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83-85,88,共4页
基于RU算法校验矩阵的结构,提出一种准循环低密度奇偶校验(QC-LDPC)码构造方法,即合理选择各子阵,使Φ?1和T?1均为下双对角矩阵,从而实现复杂度为O(n)的编码。仿真结果表明,构造的QC-LDPC码不但编码简单,而且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中的... 基于RU算法校验矩阵的结构,提出一种准循环低密度奇偶校验(QC-LDPC)码构造方法,即合理选择各子阵,使Φ?1和T?1均为下双对角矩阵,从而实现复杂度为O(n)的编码。仿真结果表明,构造的QC-LDPC码不但编码简单,而且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中的纠错性能优于采用随机构造的QC-LDPC和实用化的Block-LDPC码。在误比特率为10-6时,可获得0.3 dB的信噪比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置换矩阵 高效编码 循环低密度奇偶校验码 信噪比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置换矩阵对基于分块H矩阵的LDPC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彭立 朱光喜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83-792,共10页
研究了三种结构的循环移位置换矩阵,分别称为定义在GF(2)有限域上的I矩阵、D矩阵和Q矩阵,讨论了这些置换矩阵的结构特征和性质,主要研究了D和Q矩阵对基于单位矩阵I的规则QC-LDPC码和IEEE802.16e标准草案中推荐的不规则QC-LDPC码性能的改... 研究了三种结构的循环移位置换矩阵,分别称为定义在GF(2)有限域上的I矩阵、D矩阵和Q矩阵,讨论了这些置换矩阵的结构特征和性质,主要研究了D和Q矩阵对基于单位矩阵I的规则QC-LDPC码和IEEE802.16e标准草案中推荐的不规则QC-LDPC码性能的改进.该文的另一个贡献是以Q矩阵为分块矩阵,构造了S-LDPC码新码族.S-LDPC码在性能和编码计算复杂度方面都略优于IEEE标准中的不规则QC-LDPC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码) 编码算法 奇偶校验矩阵 循环移位置换矩阵 递归编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置换因子循环矩阵的逆阵及广义逆阵的快速傅氏变换法
13
作者 袁中扬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24-29,共6页
借助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给出一种求n阶置换因子循环矩阵的逆阵、自反g-逆、群逆、Moore-Penrose逆的快速算法,该算法的计算复杂性为O(nlog2n),最后给出的两个数值算例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置换因子循环矩阵 自反g-逆 群逆 Noore-Penrose逆 快速傅立叶变换FFT 计算复杂性 逆阵 广义逆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完备差集构造QC-LDPC码 被引量:5
14
作者 袁建国 李媛媛 +2 位作者 梁梦琪 尚晓娟 王永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1-475,共5页
针对准循环低密度奇偶校验(QC-LDPC)码中循环置换矩阵的移位次数的确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组合设计中完备差集(PDF)构造QC-LDPC码的新颖方法。当循环置换矩阵的维度大于一定值时,该方法所构造的规则QC-LDPC码围长至少为6,具有灵活选择... 针对准循环低密度奇偶校验(QC-LDPC)码中循环置换矩阵的移位次数的确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组合设计中完备差集(PDF)构造QC-LDPC码的新颖方法。当循环置换矩阵的维度大于一定值时,该方法所构造的规则QC-LDPC码围长至少为6,具有灵活选择码长和码率的优点,且所需的存储空间更少,降低了硬件实现的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在误码率为10-5时,所构造的码率为3/4的PDF-QC-LDPC(3136,2352)与基于最大公约数(GCD)构造的GCD-QC-LDPC(3136,2352)码和基于循环差集(CDF)构造的CDF-QC-LDPC(3136,2352)码相比,其净编码增益(NCG)分别有0.41 d B和0.32 d B的提升;且在码率为4/5时,所构造的PDF-QC-LDPC(4880,3584)码比GCD-QC-LDPC(4880,3584)码和CDF-QC-LDPC(4880,3584)码的NCG分别改善了0.21 d B和0.13 d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低密度校验码 循环置换矩阵 完备差集 净编码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次交错群A_5的10阶子群的一个构造方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自行 王雪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9-422,共4页
A5的元最大阶数是5,使用有限群的Lagrange定理,A5的10阶子群元的阶只可能是2,5。但由于拉格朗日定理的逆不成立,因此是否存在A5的10阶子群仍是问题。该文通过对5-循环置换各次方幂的计算及其研究,找到A5的10阶子群元的构成规律,并使用... A5的元最大阶数是5,使用有限群的Lagrange定理,A5的10阶子群元的阶只可能是2,5。但由于拉格朗日定理的逆不成立,因此是否存在A5的10阶子群仍是问题。该文通过对5-循环置换各次方幂的计算及其研究,找到A5的10阶子群元的构成规律,并使用构造性方法给出了5次交错群A5的6个10阶子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数编码 形式语言 自动机理论 5次交错群 子群 循环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快速编码的QC-LDPC码构造新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原华 张美玲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5-59,共5页
为解决LDPC码的编码复杂度问题,使其更易于硬件实现,提出了一种可快速编码的准循环LDPC码构造方法。该方法以基于循环置换矩阵的准循环LDPC码为基础,通过适当的打孔和行置换操作,使构造码的校验矩阵具有准双对角线结构,可利用校验矩阵... 为解决LDPC码的编码复杂度问题,使其更易于硬件实现,提出了一种可快速编码的准循环LDPC码构造方法。该方法以基于循环置换矩阵的准循环LDPC码为基础,通过适当的打孔和行置换操作,使构造码的校验矩阵具有准双对角线结构,可利用校验矩阵直接进行快速编码,有效降低了LDPC码的编码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与IEEE 802.16e中的LDPC码相比,新方法构造的LDPC码在低编码复杂度的基础上获得了更好的纠错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 循环 循环置换矩阵 快速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剩余定理和贪婪算法扩展的QC-LDPC码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胜 庞晓磊 +1 位作者 田方方 贾雪婷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28-1533,共6页
在缩短阵列码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剩余定理(CRT)和贪婪算法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大围长、码长更加灵活的QC-LDPC构造方法,且所构造的码字的校验矩阵采用楼梯矩阵循环置换而成。与传统CRT构造方法相比,只需已知一个分量码——缩短阵列码,同时新... 在缩短阵列码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剩余定理(CRT)和贪婪算法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大围长、码长更加灵活的QC-LDPC构造方法,且所构造的码字的校验矩阵采用楼梯矩阵循环置换而成。与传统CRT构造方法相比,只需已知一个分量码——缩短阵列码,同时新构造QC-LDPC码码长与码率选择比较灵活,围长更大,如果围长一样,则使最短环数量尽可能地少。仿真分析表明:在误码率为10-6时,在相同码率和码长的条件下,利用所提出的构造方法所构造的girth-8(4,k)QC-LDPC码在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和瑞利衰落信道中分别与缩短阵列码相比可获得约1.2 d B和2.0 d B的净编码增益,与CRT码相比分别改善了0.3 d B和0.7 d B的净编码增益,且性能与Gallager随机码性能相似但编码复杂度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C-LDPC码 楼梯矩阵 循环置换矩阵 中国剩余定理 贪婪算法 大围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快速编码的大围长QC-LDPC码构造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海英 杨箭 孙力军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8-133,共6页
校验矩阵右半部分双对角线上的子矩阵均为单位阵,该确定性单位阵的存在不仅破坏了准循环低密度奇偶校验(QC-LDPC)码的随机性,使得码字性能有一定的损失。为此,提出一种围长为8、可快速编码的QC-LDPC码构造方法。该方法采用独立行列映射... 校验矩阵右半部分双对角线上的子矩阵均为单位阵,该确定性单位阵的存在不仅破坏了准循环低密度奇偶校验(QC-LDPC)码的随机性,使得码字性能有一定的损失。为此,提出一种围长为8、可快速编码的QC-LDPC码构造方法。该方法采用独立行列映射序列(IRCMS)算法、行列循环移位和掩码技术得到一种改进型准双对角结构的校验矩阵,使得所构造的码字不仅围长至少为8,而且可利用校验矩阵直接进行快速编码,可有效降低编码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IRCMS算法构造的规则码相比,所构造的码字不仅具有快速编码特性,而且性能提升0.15 dB左右。与基于渐近边增长算法构造的QC-LDPC码相比,所构造的码字在低编码复杂度的基础上性能与之相近。与可快速编码的改进型DVB-S2码相比,所构造码字有0.1 dB左右的编码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 循环置换矩阵 围长 行列循环移位 快速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QC-LDPC码构造方法
19
作者 刘原华 牛新亮 张美玲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51-1655,共5页
为增大QC-LDPC码围长的同时减少码中包含的短环,提高其纠错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中国剩余定理(CRT)的QC-LDPC码改进联合构造方法。该方法将设计围长为g的长码长的QCLDPC码的问题简化为设计一个围长为g的短分量码的问题,然后通过对其余分... 为增大QC-LDPC码围长的同时减少码中包含的短环,提高其纠错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中国剩余定理(CRT)的QC-LDPC码改进联合构造方法。该方法将设计围长为g的长码长的QCLDPC码的问题简化为设计一个围长为g的短分量码的问题,然后通过对其余分量码校验矩阵的列块进行适当置换,使得构造出的QC-LDPC码具有更少的短环和更优的性能,更适于可靠性要求较高的通信系统。仿真结果表明,与已有的CRT联合构造方法设计的QC-LDPC码相比,新方法构造的QC-LDPC码具有更少的短环,在误码率为10-6时获得了1.2 d B的编码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C-LDPC 循环置换矩阵 大围长 中国剩余定理 编码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任意特征标的一个组合公式和应用
20
作者 王伯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5年第1期5-10,共6页
本文证明了一个组合公式它是基于S_m的子群G的任意不可约特征标x的,本文也给出了此公式在对应于G和x的张量对称类上的应用.
关键词 特征标 子群 置换 非负整数 循环置换 有限群 复数域 单位元 正整数 正交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