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2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间粘附分子-1及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小玉 朱庆三 +3 位作者 赵立君 孙庆 秦彦国 段德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白细胞介素-1β(IL-1)的表达对血脊髓屏障损害的分子机制。方法:将77只同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缺血组和缺血再灌组。手术方法采用Zivin法复制模型。应用逆转录... 目的:探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白细胞介素-1β(IL-1)的表达对血脊髓屏障损害的分子机制。方法:将77只同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缺血组和缺血再灌组。手术方法采用Zivin法复制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地高辛标记cDNA探针技术、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检测脊髓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ICAM-1mRNA和IL-1βmRNA表达量。结果:正常组和单纯缺血组未引起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表达量的增加。而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的表达及多形核白细胞(PMN)的浸润先后发生了改变。再灌注2h,IL-1βmRNA的表达首先升高,约为对照组的2倍。再灌注6h达到高峰,并持续到12h。ICAM-1mRNA表达量于再灌注4h明显升高,再灌注12h其在单位微血管面积上的荧光强度约比单纯缺血组增加了1/2。结论:再灌注损伤后脊髓微血管内皮ICAM-1及其调节因子IL-1β的表达量增加是导致血脊髓屏障损害的重要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缺血 再灌注损伤 细胞粘附分子-1 细胞介素-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C-反应蛋白浓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潘建平 瞿幼存 +2 位作者 祝文娴 张松照 陈剑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49-150,176,共3页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 s ICAM- 1)与 C-反应蛋白 ( CRP)浓度之间相关性。方法 :分别以 ELISA法和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 ,测定了 2 2例肺癌患者血清 s ICAM- 1及 CRP水平。结果 :化疗前及化疗后 2周 ,肺癌患者...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 s ICAM- 1)与 C-反应蛋白 ( CRP)浓度之间相关性。方法 :分别以 ELISA法和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 ,测定了 2 2例肺癌患者血清 s ICAM- 1及 CRP水平。结果 :化疗前及化疗后 2周 ,肺癌患者血清 s ICAM- 1>2 4 0μg/ L (正常对照 95%可信区的上限为 2 38.3μg/ L )的百分率分别为 77.3%和 63.6%。治疗有效组 ,化疗后 2周 ,血清s ICAM- 1浓度与化疗前相比显著降低 ( 2 4 8.6± 4 6.7μg/ L vs 377.4± 4 8.7μg/ L ,t检验 ,P<0 .0 1) ;而治疗无效组 ,化疗前后血清 s ICAM- 1浓度无显著变化 ( 32 4 .3± 12 8.1μg/ L vs330 .9±130 .4 μg/ L,t检验 ,P>0 .0 5)。化疗前及化疗后 2周 ,分别有 59.1%和 54.5%的肺癌患者血清CPR浓度增高。治疗有效组 ,化疗后 2周血清 CRP浓度平均值下降了 77.9% ,治疗无效组 ,化疗前后血清 CRP浓度平均值无显著变化。化疗前及化疗后 2周 ,血清 s ICAM- 1与 CRP浓度均呈显著相关性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60 ( P<0 .0 1)和 0 .794 ( P<0 .0 1)。结论 :肺癌患者血清 s ICAM- 1与CRP浓度呈显著相关性 ,s ICAM- 1与 CRP浓度测定可作为疗效评估及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C-反应蛋白 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痫前期患者细胞间粘附分子-1K469E及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C373G的基因多态性 被引量:9
3
作者 何艳红 王志坚 +4 位作者 靳瑾 朱晓雯 陈玉英 陈淑滢 曹艳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2-555,559,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及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基因C373G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子痫前期患者及健康孕妇中的分布频率,分析上述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及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基因C373G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子痫前期患者及健康孕妇中的分布频率,分析上述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PCR-RFLP)方法和DNA序列测序法对110名子痫前期患者及110名健康足月孕妇ICAM-1基因K469E位点及PECAM-1基因C373G位点进行检测,同时比较两组人群中的相关的临床资料。结果 ICAM-1基因K469E位点及PECAM-1基因C373G位点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具有群体代表性。ICAM-1基因K469E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人群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PECAM-1基因C373G位点CC基因型和CG基因型在两组人群分布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CG基因型携带者患子痫前期的风险是CC基因型的1.959倍(OR=1.959,95%CI:1.090-3.520,P=0.024),且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该相关性独立于孕妇年龄、孕次、产次及孕前BMI。C等位基因频率和G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人群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CAM-1基因C373G位点CG基因型携带者可能与子痫前期患者较高的遗传易感性相关,而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则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基因多态性 细胞粘附分子 子痫前期 Hardy-Weinberg平衡 患者 Logistic回归分析 PE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中E-选择素、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车少敏 王燕妮 +1 位作者 马爱群 高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395-1397,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中粘附分子表达在识别不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 80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4 0例 ,不稳定心绞痛病人 4 0例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经治疗 4个月后进行随访 ,同时...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中粘附分子表达在识别不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 80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4 0例 ,不稳定心绞痛病人 4 0例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经治疗 4个月后进行随访 ,同时选取正常对照 4 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测定血清中E -选择素、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VCAM - 1)的水平。结果 :外周血中E -选择素、sICAM- 1、sVCAM - 1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心绞痛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除sVCAM - 1外在随访时明显降低。结论 :外周血中E -选择素、sICAM - 1的水平可能作为诊断和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敏感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炎症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E-选择素 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腹腔液及异位灶中的表达及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闫桂英 郑慕白 +3 位作者 章汉旺 靳镭 林华 朱桂金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8-160,i001,共4页
目的:探讨ICAM 1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收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研究组)腹腔液30份、在位子宫内膜2 1份、异位病灶组织8份及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正常盆腔(对照组)腹腔液2 5份、子宫内膜2 0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 目的:探讨ICAM 1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收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研究组)腹腔液30份、在位子宫内膜2 1份、异位病灶组织8份及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正常盆腔(对照组)腹腔液2 5份、子宫内膜2 0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腹腔液sICAM 1和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在位内膜、异位灶内膜ICAM 1表达。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sICAM 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 ) ,子宫内膜的ICAM 1表达低于对照组同期子宫内膜的表达(P <0 .0 5 ) ,异位灶组织ICAM 1表达明显高于其在位内膜(P <0 .0 1 )及对照组内膜(P <0 .0 5 )。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腹腔液、异位灶内膜细胞间粘附分子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细胞粘附分子-1 腹腔液 在位内膜 异位灶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对肾小球内皮细胞表达胞间粘附分子-1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徐启河 陈香美 +2 位作者 傅博 叶一舟 于力方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5-167,共3页
观察体外培养的肾小球内皮细胞(GEC)表面原位形成纤维蛋白凝胶对GEC表达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影响。结果:85%~93%在无血清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的GEC表达ICAM-1阳性。纤维蛋白显著促进... 观察体外培养的肾小球内皮细胞(GEC)表面原位形成纤维蛋白凝胶对GEC表达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影响。结果:85%~93%在无血清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的GEC表达ICAM-1阳性。纤维蛋白显著促进GEC表达ICAM-1(P<0.01),呈现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关系。放线菌酮和放线菌素D均可阻断纤维蛋白诱导的ICAM-1表达增强,Northern杂交显示,纤维蛋白刺激GEC4h可诱导ICAM-1mRNA的表达增强。立止血催化形成的des-AA-纤维蛋白与凝血酶催化形成的des-AABB-纤维蛋白对GEC表达ICAM-1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且肝素对纤维蛋白介导的ICAM-1表达增强没有阻抑作用。说明纤维蛋白促进GEC表达I-CAM-1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并与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 纤维蛋白 粘附分子-1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原发性肝癌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主余华 傅丽娜 +3 位作者 孙成刚 王延军 劳萍 张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研究ICAM - 1在HCC的意义。以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全自动图像分析仪检测ICAM - 1在HCC组织的表达 ;以ELISA法测定HCC患者血清中sICAM - 1水平。 1 肝癌组织中ICAM - 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 ,转移组肝癌ICAM - 1含量明显高于无转移组。 2 ... 研究ICAM - 1在HCC的意义。以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全自动图像分析仪检测ICAM - 1在HCC组织的表达 ;以ELISA法测定HCC患者血清中sICAM - 1水平。 1 肝癌组织中ICAM - 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 ,转移组肝癌ICAM - 1含量明显高于无转移组。 2 肝癌患者血清sICAM - 1水平显著升高 ,并与肝功能损害程度、肿瘤大小呈正相关 ,Ⅲ、Ⅳ期患者sICAM - 1水平高于Ⅱ期患者 ,癌肿数目≥ 3个的患者sICAM - 1水平高于癌肿数目 <3个的患者 ,有门脉癌栓及肝内外转移的患者sICAM - 1水平高于无门脉癌栓及肝内外转移的患者 ,有两例HCC患者行TAE治疗后 ,病情缓解 ,sICAM - 1水平下降。HCC组织高度表达ICAM - 1,其表达量与肿瘤转移状态有关。肝癌患者血清中ICAM - 1的检测可作为肝癌发展程度、转移状态及预后判断的一个推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检测 肝癌 细胞粘附分子-1 HCC I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E-选择素、P-选择素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国红 王春霖 +1 位作者 吕平 王永利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18-1223,共6页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不同时间P-选择素(P-selectin)、E-选择素(E-selectin)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腑组织的情况,探讨粘附分子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ZeaLonga线栓法,...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不同时间P-选择素(P-selectin)、E-选择素(E-selectin)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腑组织的情况,探讨粘附分子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Zea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1h后拔出栓线进行再灌注,假手术组除不插线外其余手术操作同模型组:分别于再灌注后4、8、12、24、48h,将动物麻醉下处死,快速取出脑组织,采用HE染色的方法,观察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脑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再灌注不同时间脑组织中P-selectin、E-selectin和ICAM-1的阳性表达数及表达部位;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P-selectin、E-selectin和1CAM-1的表达及其定位;采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P-selectin、E-selectin和ICAM-1的表达;采用生化法测定缺血侧脑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以反映白细胞浸润的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脑组织发生明显的病理学形态改变,并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病理学形态改变逐渐加重:缺血再灌注后P-selectin、E-selectin、ICAM-1共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与假手术组[P-selectin:(4.99±0.08)channel;E—seleetin:(4.17±0.13)channel;ICAM-1:(4.17±0.13)channel]相比.1/R4h[(5.46±0.09)channel;(4.60±0.14)nel]、I/R8h[(5.87±0.24)channel;(4.56±0.12)chanchannel;(5.08±0.14)channel;(5.41±0.22)channel]、I/R 12h[(6.48±0.18)channel;(5.72±0.18)channel;(5.66±0.16)channel]、I/R 24h[(7.16±0.11)channel;(6.09±0.09)channel;(5.61±0.09)channel]及L/R48h[(5.82±0.28)channel;(5.37±0.25)channel;(5.27±0.16)channel]各组均升高(P〈0.01),且表达峰值出现在缺血再灌注后24h左右。在缺血再灌注后4~24h大鼠脑组织中P-selectin(r=0.975,P〈0.01)、E—selectin(r=0.977.P〈0.01)和ICAM—1(r=0.749.P〈0.01)的表达增加具有时间依赖性。脑缺血再灌注后MPO活性明显升高,I/R 4h组(0.107±0.015)U·g^-1、I/R 8h组(0,202±0.010)U·g^-1、I/R 12h组(0.242±0.010)U·g^-1、I/R 24h组(0.273±0.006)U·g^-1和I/R 48h组(0.294±0.006)U·g^-1与假手术组(0.043±0.008)U·g^-1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其峰值出现在缺血再灌注后48h左右。在缺血再灌注后4~48h,MPO活性增高具有时间依赖性(r=0.982,P〈0.01)。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24h粘附分子E-selectin、P-selectin和ICAM-1表达增加最明显,而MPO活性在脑缺血再灌注后48h增加最明显,E-selectin、P-selectin和ICAM-1上调共同参与炎症反应,介导白细胞浸润,引起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脑缺血再灌注 P-选择素 E-选择素 细胞粘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浸润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在油酸致大鼠急性肺损伤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郭禹标 李志平 +2 位作者 谢灿茂 陈永雄 尹培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98-900,共3页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浸润及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CAM - 1)表达在油酸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 (ALI)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静脉注射油酸复制ALI为油酸组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静注后 4h ,测定血气 (左心PaO2 )、肺泡通透指...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浸润及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CAM - 1)表达在油酸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 (ALI)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静脉注射油酸复制ALI为油酸组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静注后 4h ,测定血气 (左心PaO2 )、肺泡通透指数等肺损伤指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巨噬细胞比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 1)水平。用原位杂交检测ICAM - 1mRNA表达水平和免疫组化双重套染方法检测巨噬细胞浸润程度与ICAM - 1表达的关系。结果 :油酸组PaO2 低于对照组、肺泡通透性指数高于对照组 (P <0 0 1) ,BALF中巨噬细胞比例 ,sICAM - 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油酸组肺组织ICAM - 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肺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数、ICAM - 1表达水平和肺损伤指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巨噬细胞浸润在油酸致急性肺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I CAM - 1参与介导了巨噬细胞对组织的粘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细胞粘附分子-1 巨噬细胞 大鼠 油酸 急性发病 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大鼠脑缺血后细胞间粘附分子-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薛峥 王雪松 阮旭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287-2290,共4页
目的灯盏花素对大鼠脑缺血后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应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缺血后细胞间粘附分子-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ICAM-1在假手术组... 目的灯盏花素对大鼠脑缺血后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应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缺血后细胞间粘附分子-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ICAM-1在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呈低表达;单纯缺血组(缺血90min)ICAM-1表达上调(P<005);缺血再灌注组(缺血90min再灌24h)脑组织ICAM-1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单纯缺血组(P<001);灯盏花素治疗组于相同时限ICAM-1表达与单纯缺血、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显著下调(P<001)。大鼠脑组织ICAM-1mRNA在假手术组呈低表达;单纯缺血组ICAM-1mRNA水平显著上调(P<001);药物治疗组于相同时限ICAM-1mRNA水平显著低于单纯缺血组及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灯盏花素下调细胞间粘附分子-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减轻缺血后再灌注损伤,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脑缺血 细胞粘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含量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宋水江 闻树群 黄鉴政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 - 1(s ICAM- 1)的含量变化 ,探讨其在脑梗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 5 5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 s ICAM- 1含量变化 ,并与 32例非脑梗死疾病患者和 30例...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 - 1(s ICAM- 1)的含量变化 ,探讨其在脑梗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 5 5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 s ICAM- 1含量变化 ,并与 32例非脑梗死疾病患者和 30例正常健康者血清 s ICAM- 1含量比较。结果 :1脑梗死患者无论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其血清s ICAM- 1含量 [分别为 (766± 179) μg/ L和 (60 2± 15 5 ) μg/ L]均较两对照组 [分别为 (5 30± 77) μg/ L和 (5 2 1± 116)μg/ L]明显升高 (P<0 .0 1) ;2脑梗死急性期血清 s ICAM- 1含量与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呈正相关 (r=0 .2 85 ,P<0 .0 5 ) ,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呈负相关 (r=- 0 .333,P<0 .0 5 ) ;3脑皮质梗死组与基底节区梗死组间血清 s ICAM- 1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分别为 (773± 178) μg/ L和 (75 8± 183) μg/ L;4脑梗死伴有高血压组与不伴高血压组间血清 s ICAM- 1含量差异亦无显著性 (P>0 .0 5 ) ,分别为 (774± 189) μg/ L和 (75 4± 165 ) μg/ L。结论 :ICAM- 1通过炎症性白细胞变化机制参与了脑梗死的整个病理生理过程 ;急性期时测定血清 s ICAM- 1含量可以作为判断脑梗死发作的一个指标 ;脑梗死时血清 s ICAM- 1的浓度变化与病灶部位和有无高血压关系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诊断 细胞粘附分子-1 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E-选择素在局部脑缺血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郝延磊 蒲传强 +2 位作者 朱克 张凤英 刘洁晓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和E 选择素 (E selectin)在局部脑缺血炎性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尼龙线栓堵大鼠大脑中动脉 ,造成局部持续脑缺血模型 ,用RT PCR方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持续缺血后不同时间点ICAM 1和E selecti...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和E 选择素 (E selectin)在局部脑缺血炎性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尼龙线栓堵大鼠大脑中动脉 ,造成局部持续脑缺血模型 ,用RT PCR方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持续缺血后不同时间点ICAM 1和E selectinmRNA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及手术组非缺血侧大脑皮层未见ICAM 1和E selectinmRNA的表达。持续脑缺血后 1h ,手术组缺血侧大脑皮层ICAM 1和E selectinmRNA的表达量开始升高 ;缺血后 6h ,ICAM 1mRNA的上调达高峰 ,且持续至缺血后 48h。而E selectinmRNA的上调在缺血后 12h达高峰。结论 ICAM 1和E selectin参与了持续局部脑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两者协同发挥作用 ,在白细胞进入缺血区脑组织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细胞粘附分子-1 E-选择素 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 被引量:6
13
作者 毛俊峰 阎元奎 +3 位作者 艾育德 刘双珍 徐慧 田晓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视网膜细胞间粘附分子 1(inter 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ICAM 1)表达和白细胞浸润的变化。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Wistar大鼠 70只 ,随机分成 7组 :正常组和再灌注 0、2、6、12、2 4、4 8h组 ... 目的 探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视网膜细胞间粘附分子 1(inter 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ICAM 1)表达和白细胞浸润的变化。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Wistar大鼠 70只 ,随机分成 7组 :正常组和再灌注 0、2、6、12、2 4、4 8h组 ,每组 10只。用眼内灌注法建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制作大鼠视网膜冰冻及石蜡切片 ,分别作免疫组化SP染色和常规HE染色 ,并对SP染色结果作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 ICAM 1在正常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胞膜微量表达 ,缺血 6 0min后 ,ICAM 1表达上调 ,至再灌注2 4h达高峰 ,在再灌注 4 8h仍维持较高水平。再灌注 6h ,视网膜开始有白细胞浸润 ,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多 ,再灌注 2 4、4 8h组 ,视网膜中发现较多浸润的白细胞。结论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早期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ICAM 1表达上调 ,继而 ,视网膜中白细胞浸润增多 ,这一过程是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粘附分子-1 缺血再灌注损伤 视网膜 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氧自由基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坪 司良毅 +3 位作者 何有力 陈祖禹 崔凤容 江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73-376,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IRI)时氧自由基 (OFR)与细胞间粘附分子 - 1 (ICAM -1 )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 1 1 2只 ,制作心肌IRI模型 ,设青、老年组 ;各组分设缺血 1小时 ,再灌注 3、 6、 1 2和 2 4小时时... 目的 探讨老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IRI)时氧自由基 (OFR)与细胞间粘附分子 - 1 (ICAM -1 )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 1 1 2只 ,制作心肌IRI模型 ,设青、老年组 ;各组分设缺血 1小时 ,再灌注 3、 6、 1 2和 2 4小时时相点 ,用免疫组化法测ICAM - 1蛋白表达水平 ,用酶法测定中性粒细胞 (PMNs)浸润数 ,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 (MDA) ,用黄嘌呤过氧化物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 ,TTC染色法测定梗死范围。结果 心肌IR时 ,青、老年组ICAM - 1蛋白质表达、PMNs浸润、心肌梗死范围、MDA含量均明显增高 ,SOD活性显著降低。但MDA、SOD达峰、谷值的时间早于ICAM - 1表达及PMNs浸润的峰值。这些指标老年组变化更明显。结论 心肌缺血再灌注时 ,OFR的增加促进了ICAM - 1表达的上调 ,继之激活PMN ,产生大量的OFR使心肌损伤加重。这种变化在老年大鼠中表现尤为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大鼠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氧自由基 细胞粘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不同白血病细胞表面的表达 被引量:3
15
作者 童秀珍 罗绍凯 +2 位作者 洪文德 孔庆瑜 彭爱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384-385,共2页
关键词 白血病 细胞粘附分子-1 细胞表面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冯云枝 凌天牖 +1 位作者 吴汉江 李运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3-425,共3页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 (DEX)治疗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 (OSF)等口腔粘膜疾病的机理。方法 :分别从正常 (NM)及OSF患者的口腔粘膜中培养出成纤维细胞 (FB) ,向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DEX培养 4 8h后 ,用MTT法检测FB的增殖水平 ,并用细胞酶联...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 (DEX)治疗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 (OSF)等口腔粘膜疾病的机理。方法 :分别从正常 (NM)及OSF患者的口腔粘膜中培养出成纤维细胞 (FB) ,向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DEX培养 4 8h后 ,用MTT法检测FB的增殖水平 ,并用细胞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其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的表达水平。结果 :DEX在 10~ 15 0 μg ml的范围内以浓度 效应依赖关系抑制FB增殖 ;表示ICAM 1水平高低的OD值在OSF FB为 0 386± 0 0 99,高于NM FB的OD值 0 32 4± 0 0 30(P <0 0 5 ) ;DEX可下调FB的ICAM 1表达水平。结论 :DEX可能是通过抑制FB增殖和下调ICAM 1的表达而达到治疗OSF等口腔疾病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地塞米松 细胞粘附-1 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 DEX OSF FB I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局部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秦晋梅 杨波 +2 位作者 李建军 陈莉 戴淑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1281-1284,共4页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局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高脂喂养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n=10):缺血再灌注组;氟伐他汀组,缺血再灌注前3 h,氟伐他汀10 mg·kg-1口服给药;假手...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局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高脂喂养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n=10):缺血再灌注组;氟伐他汀组,缺血再灌注前3 h,氟伐他汀10 mg·kg-1口服给药;假手术组。实验中监测心电图及心功能,实验完毕取心肌组织,Evans蓝及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心肌梗死程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测心肌局部ICAM-1 mRNA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后,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氟伐他汀组心肌局部ICAM-1mRNA表达降低(P<0.01),心肌梗死程度降低(P<0.01),心功能显著改善。结论:ICAM-1mRNA表达增高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因素,氟伐他汀短期预治疗可降低ICAM-1 mRNA表达,降低心肌梗死程度,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伐他汀 缺血再灌注 细胞粘附分子-1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早期肺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金榕兵 朱佩芳 +1 位作者 王正国 刘大维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15-316,F004,共3页
检测了肺组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的髓过氧化酶 (MPO)含量 ,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法检测了肺组织ICAM 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 ,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PMN的CD11b/CD18表达 ,以了解I CAM 1在烧伤早期PMN肺内聚集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 检测了肺组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的髓过氧化酶 (MPO)含量 ,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法检测了肺组织ICAM 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 ,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PMN的CD11b/CD18表达 ,以了解I CAM 1在烧伤早期PMN肺内聚集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伤后 2、6、12、2 4h烧伤组动物肺组织及BALF中MP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肺组织ICAM 1及其mRNA均表达增多 ,外周血PMN表面CD11b/CD18表达增多。提示烧伤早期肺内PMN的聚集很可能与烧伤早期肺血管内皮表达ICAM 1及PMN表达CD11b/CD18增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微血管内皮 细胞粘附分子-1 CD11B/CD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浆降钙素原、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崴 张世兰 王海滨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3-24,共2页
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浆降钙素原 (PCT)、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水平变化及其各自临床意义。采用免疫发光法及ELISA法检测 78例肝硬化患者及 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PCT、sICAM - 1水平。肝硬化患者血浆PCT、sICAM - 1水平显著高... 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浆降钙素原 (PCT)、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水平变化及其各自临床意义。采用免疫发光法及ELISA法检测 78例肝硬化患者及 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PCT、sICAM - 1水平。肝硬化患者血浆PCT、sICAM - 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失代偿期显著高于代偿期 (均P <0 0 1) ,随Child分级的增加 ,血浆PCT、sICAM - 1水平逐渐升高。肝硬化患者血浆PCT水平与血清TBil水平呈正相关 ,与PTa呈负相关 ,与血清ALT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血浆sICAM - 1水平与血清TBil、ALT水平呈正相关 ,与PTa呈负相关。二者血浆水平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降钙素原 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 细胞损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瑞丹 徐成润 +2 位作者 张闽峰 孟家榕 饶日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78-879,882,共3页
目的观察干扰素-α1b(IFN-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前、后肝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及血清HBV DNA载量的变化。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6个月行肝穿活检术,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 目的观察干扰素-α1b(IFN-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前、后肝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及血清HBV DNA载量的变化。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6个月行肝穿活检术,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组织ICAM-1的表达及血清中HBV DNA的载量变化。结果干扰素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与中度患者肝组织ICAM-1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肝组织ICAM-1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肝组织ICAM-1染色强度(+)的患者,治疗前、后HBV DNA载量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而肝组织ICAM-1染色强度(++)与染色强度(+++、++++)的患者,治疗前、后HBV DNA载量变化有差异(P<0.05,P<0.01)。结论IFN-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与肝组织表达ICAM-1有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ICAM-1增强表达有利于IFN发挥抗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肝炎 乙型 慢性 细胞粘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