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滇西盈江盆地地下热水循环系统特征及资源潜力
1
作者
张华
何绕生
+5 位作者
康晓波
杨颖彬
李芹
高瑜
周俊蓉
柴金龙
《中国岩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7-1326,共10页
滇西盈江盆地地热位于盈江-陇川高温热水带,属滇西高温热水区高黎贡山-腾冲亚区,地热资源丰富,但调查和研究程度低,地热资源补给来源、资源量和潜力不清。文章通过野外调查、基础地质分析、数学模型、中国大气降水线方程等方法分析地热...
滇西盈江盆地地热位于盈江-陇川高温热水带,属滇西高温热水区高黎贡山-腾冲亚区,地热资源丰富,但调查和研究程度低,地热资源补给来源、资源量和潜力不清。文章通过野外调查、基础地质分析、数学模型、中国大气降水线方程等方法分析地热地质构造特征、储热层结构和边界、地热水补给来源和途径,应用温泉放热量法、泉流汇总法计算地热资源量。研究表明:盈江盆地新构造运动强烈,构造发育,深部有较强的热流活动,推测岩浆囊为主要热能来源;盆周山区大气降水入渗深循环补给地下水,补给距离2.0~9.9 km,补给深度1.6~3.0 km;地下水沿着风化花岗岩、变质岩原生裂隙和后期构造断裂带下渗到地壳深部,经深部热源加热后向上运移形成地热流体,储存于盆地底部及边缘孔隙、裂隙含水层和断裂破碎带,在地貌和构造有利部位出露形成温泉和热泉;地热流体储存的热量为484.63×10^(6) MJ,可开采量317.8万m^(3)·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江盆地
地热
循环系统特征
资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滇西盈江盆地地下热水循环系统特征及资源潜力
1
作者
张华
何绕生
康晓波
杨颖彬
李芹
高瑜
周俊蓉
柴金龙
机构
云南省高原山地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与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筹)
自然资源部高原山地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与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云南省地质调查局
出处
《中国岩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7-1326,共10页
基金
中国矿产地质志项目(DD20160346,DD20190379)
云南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云南省盈江至陇川高温热水带地热资源专项调查”(D201709)。
文摘
滇西盈江盆地地热位于盈江-陇川高温热水带,属滇西高温热水区高黎贡山-腾冲亚区,地热资源丰富,但调查和研究程度低,地热资源补给来源、资源量和潜力不清。文章通过野外调查、基础地质分析、数学模型、中国大气降水线方程等方法分析地热地质构造特征、储热层结构和边界、地热水补给来源和途径,应用温泉放热量法、泉流汇总法计算地热资源量。研究表明:盈江盆地新构造运动强烈,构造发育,深部有较强的热流活动,推测岩浆囊为主要热能来源;盆周山区大气降水入渗深循环补给地下水,补给距离2.0~9.9 km,补给深度1.6~3.0 km;地下水沿着风化花岗岩、变质岩原生裂隙和后期构造断裂带下渗到地壳深部,经深部热源加热后向上运移形成地热流体,储存于盆地底部及边缘孔隙、裂隙含水层和断裂破碎带,在地貌和构造有利部位出露形成温泉和热泉;地热流体储存的热量为484.63×10^(6) MJ,可开采量317.8万m^(3)·a^(-1)。
关键词
盈江盆地
地热
循环系统特征
资源量
Keywords
the Yingjiang basin
geotherm
characteristics of circulation system
resources
分类号
P314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滇西盈江盆地地下热水循环系统特征及资源潜力
张华
何绕生
康晓波
杨颖彬
李芹
高瑜
周俊蓉
柴金龙
《中国岩溶》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