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积累因果原理与青藏高原特色农业国际竞争力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双元 王征兵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前我国以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五层次论为基点,针对青藏高原特色农业国际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借鉴西方经济学“循环积累因果原理”,由于把社会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各相关因素的因果联系,并在分析因素时考虑到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具有一... 目前我国以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五层次论为基点,针对青藏高原特色农业国际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借鉴西方经济学“循环积累因果原理”,由于把社会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各相关因素的因果联系,并在分析因素时考虑到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成分。所以对提升青藏高原特色农业国际竞争力很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农业国际竞争力五层次论 特色农业国际竞争力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积累因果原理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罗剑朝 李双元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38-40,共3页
循环积累因果原理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罗剑朝李双元甘纳尔·缪尔达尔(GunnarMyrdal,1898~)是瑞典学派的创始人之一。由于在货币和经济波动理论方面的开创性贡献,并对经济的、社会的和制度现象的内在依赖性进... 循环积累因果原理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罗剑朝李双元甘纳尔·缪尔达尔(GunnarMyrdal,1898~)是瑞典学派的创始人之一。由于在货币和经济波动理论方面的开创性贡献,并对经济的、社会的和制度现象的内在依赖性进行了精辟分析,1974年他和哈耶克(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积累 因果原理 农村经济 经济发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产业集聚是由因果循环积累导致的吗?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彦军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0-95,共6页
笔者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因果循环积累机制,引入产业集聚、要素回报、要素流动3个变量建立PVAR模型,通过估计结果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对因果循环积累机制的存在性、变量间相互影响的时间维度特征进行分析验证。实证结果显示:由于市... 笔者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因果循环积累机制,引入产业集聚、要素回报、要素流动3个变量建立PVAR模型,通过估计结果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对因果循环积累机制的存在性、变量间相互影响的时间维度特征进行分析验证。实证结果显示: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政府过多干预产业集聚以及社会管理体制没有及时匹配等原因,因果循环积累过程第二个环节发生断裂,造成要素回报水平不能有效引导要素流动,从而导致因果循环积累机制在我国产业集聚过程中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因果循环积累 PVAR 要素回报 要素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循环积累约束下的社会发展动力 被引量:3
4
作者 曾羽 麻勇恒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3-68,共6页
在生态循环运行过程中,通过复杂层次的生化和物理作用,将太阳能和无机物这些有形或无形的物质能量转化成可供生命利用的自然资源。生态循环积累主要是指生态系统循环运行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生态循环积累本身则是... 在生态循环运行过程中,通过复杂层次的生化和物理作用,将太阳能和无机物这些有形或无形的物质能量转化成可供生命利用的自然资源。生态循环积累主要是指生态系统循环运行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生态循环积累本身则是原始资本积累的过程,是实现社会财富创造的初级形态,因而所有的经济形态,在本质上都与生态有着无法遮蔽的联结;生态循环积累主导着一定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它作为人类控驭的物质能量,以"货币"载体形式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循环流动,使生产、交换、消费与分配形成不同程度的梯度与落差,推动着人类社会经济朝着预期的目标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循环积累 生态系统 原始资本累积 社会发展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元素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积累和循环
5
作者 李铭红 蔡延(马奔) +1 位作者 夏振国 于明坚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5-90,共6页
研究了分布于浙江建德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Mg的积累和循环.结果表明:群落各代表种类的Mg浓度为0.028%~0.265%,变幅较大.新的器官和个体中积累了较多的Mg.优势种青冈体内Mg浓度的季节变化不明显.鲜叶和鲜枝中的Mg浓... 研究了分布于浙江建德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Mg的积累和循环.结果表明:群落各代表种类的Mg浓度为0.028%~0.265%,变幅较大.新的器官和个体中积累了较多的Mg.优势种青冈体内Mg浓度的季节变化不明显.鲜叶和鲜枝中的Mg浓度比枯叶和枯枝高.降水通过林冠时有部分Mg被淋溶出来.Mg在群落中现存量为89.96kg/hm^2,死地被层中积累量为15.62kg/hm^2,土壤(A0-B层)中储存量为39840kg/hm^2.群落中Mg的存留量为11.64kg/(hm^2·a)归还量为8.52kg/(hm^2·a),其中大部分通过凋落物和穿透水归还(占99%);吸收量为20.16kg/(hm^2·a).降水输入了2.67kg/(hm^2·a)的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生态系统 积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战略规避“资源诅咒”的成效及其机理分析--基于“资本积累循环”的理论视角
6
作者 杨槿 方志勇 +1 位作者 石元博 徐辰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106,共6页
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城镇化战略被视为助力资源型城市规避“资源诅冗”的重要路径。文章以山西省临汾市为例,探究城镇化战略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成效及其机理。研究发现,将城镇化作为资源型城市经济接续的“... 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城镇化战略被视为助力资源型城市规避“资源诅冗”的重要路径。文章以山西省临汾市为例,探究城镇化战略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成效及其机理。研究发现,将城镇化作为资源型城市经济接续的“增长工具”,不仅难以实现发展路径的切换,还将出现“激励不相容”及核心动能转型困境,从而加剧“资源诅咒”。在此基础上,文章借鉴新马克思主义的“资本积累循环”理论,进一步探究为何城镇化战略难以规避“资源诅咒”。在辨析资源部门资本投入区别于制造业部门的特征基础上,文章建立了资源型城市“资本积累循环”框架并剖析其过程特点.研究发现,循环回路的断裂与失衡是导致资本流动不杨、生产回路过度积累并引发“资源诅咒”危机的主要原因,资源型城市的多重结构锁定并不能通过城镇化战略短期要素投入一蹴而就地解决,其转型路径需要在增长主义价值观转变的前提下进行长期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诅咒 城镇化 转型路径 资本积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循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以云南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沈娅莉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5-160,共6页
贫困问题列为联合国8个千年发展目标之首,也是长期困扰中国政府的问题。根据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制度等多因素相互影响、互为因果,陷入了"贫困恶性循环",... 贫困问题列为联合国8个千年发展目标之首,也是长期困扰中国政府的问题。根据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制度等多因素相互影响、互为因果,陷入了"贫困恶性循环",如果没有外力介入的话,这些地区的农民只能在贫困陷阱中挣扎。政府应完善有利于贫困地区、扶贫对象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尽快摆脱贫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贫困 贫困恶性循环 循环积累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保两挂”财政政策的历史思考
8
作者 郑备军 《浙江学刊》 CSSCI 1999年第5期132-137,共6页
作者指出 ,浙江省“两保两挂”财政政策之所以能取得显著的成效 ,是因为“两保两挂”财政政策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理财思想。主要有 :(1)发展经济与充裕财政的思想 ;(2)量入为出与讲究效益的思想 ;(3)奖勤罚懒与论功行赏的思想 ;(4)赈济... 作者指出 ,浙江省“两保两挂”财政政策之所以能取得显著的成效 ,是因为“两保两挂”财政政策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理财思想。主要有 :(1)发展经济与充裕财政的思想 ;(2)量入为出与讲究效益的思想 ;(3)奖勤罚懒与论功行赏的思想 ;(4)赈济与养民相结合的思想 ;(5)辩证“取”与“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保两挂 激励与约束 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惠而不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的本质——基于生态能量的研究视角 被引量:11
9
作者 麻勇恒 曾羽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7-41,共5页
从生态能量的角度审视,经济在本质上是人类凭借文化手段对自然的介入而控驭的物质能量形式。生态危机是人类努力实现经济增长的"非预期后果"。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加剧生态系统的熵增,破坏生态循环积累所需的环境条件,使人类... 从生态能量的角度审视,经济在本质上是人类凭借文化手段对自然的介入而控驭的物质能量形式。生态危机是人类努力实现经济增长的"非预期后果"。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加剧生态系统的熵增,破坏生态循环积累所需的环境条件,使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物质能量 生态循环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产业集群的成因与作用——以北京顺义汽车产业集群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施昌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23-26,共4页
促使产业集群形成的因素除历史因素外,可分为基本因素和市场因素。基本因素包括运输成本、规模经济和马歇尔的外部性;市场因素包括地方需求,产品差异性和市场关联。通过对北京顺义汽车产业集群的考察,可以详细了解产业集群形成的因素和... 促使产业集群形成的因素除历史因素外,可分为基本因素和市场因素。基本因素包括运输成本、规模经济和马歇尔的外部性;市场因素包括地方需求,产品差异性和市场关联。通过对北京顺义汽车产业集群的考察,可以详细了解产业集群形成的因素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积累循环 外部经济 知识溢出 产业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发展经济学的理论看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11
作者 李海舰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8-29,共2页
发展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和考察这些国家的经济由落后状态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和规律,以及实现经济发展应采取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 发展经济学 经济发展战略 我国经济 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发展极”理论 落后地区 发展战略的转变 不平衡发展战略 “起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