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理专业循环生理教学新探索
1
作者 曹健 王瑞 +3 位作者 朱娟霞 南瑛 朱永香 于玮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3年第8期2405-2406,共2页
[目的]对高职护理专业循环生理章节的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方法]选取护理学院2011级学生119人作为实验对象,其中观察组(n=60)采取新型教学方法授课;对照组(n=59)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授课结束后对两组学生就循环生理章节进行理论... [目的]对高职护理专业循环生理章节的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方法]选取护理学院2011级学生119人作为实验对象,其中观察组(n=60)采取新型教学方法授课;对照组(n=59)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授课结束后对两组学生就循环生理章节进行理论考核、操作能力、学习兴趣态度等对比。[结果]观察组在理论考核、实验操作考核以及综合能力提高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型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专业 循环生理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多普勒超声成像比较栉孔扇贝与虾夷扇贝循环生理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郝杰华 许强 +1 位作者 汝少国 杨红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35,共7页
将先进的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运用于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循环生理学的研究中,首次量化了扇贝心率(HR)、血流加速度(ABF)、收缩峰值速度(PS)、舒张末期速度(ED)、血液最大瞬时血流量(Max-IBF)... 将先进的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运用于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循环生理学的研究中,首次量化了扇贝心率(HR)、血流加速度(ABF)、收缩峰值速度(PS)、舒张末期速度(ED)、血液最大瞬时血流量(Max-IBF)、血液最小瞬时流量(Min-IBF)、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速比(S/D)和阻力指数(RI)等指标,对比了两种不同耐温性扇贝的循环生理指标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扇贝HR、ABF、PS、ED、Max-IBF、Min-IBF与水温均呈正相关;在10—25°C间,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HR范围分别为16—39、14—31次/min,ABF范围分别为1.75—15.84、0.99—7.41cm/s2,PS范围分别为3.54—8.09、2.32—8.85cm/s,ED范围分别为1.51—3.15、1.09—4.23cm/s,Max—IBF范围分别为0.051—0.193、0.137—0.316m L/s、Min—IBF范围分别为0.025—0.072、0.022—0.131m L/s、RI范围分别为0.49—0.69、0.42—0.54,S/D范围为2.28—2.83、1.75—2.12。同一温度下栉孔扇贝的HR、ABF、PS、ED指标水平均高于虾夷扇贝,Max-IBF、Min-IBF水平均低于虾夷扇贝;两种扇贝RI和S/D指标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研究显示,虾夷扇贝在较低的心脏和血流搏动节律下保持了高效的血液流通,从而以相对较少的能量消耗维持了其机体代谢对血液循环的需求,这也与其冷水性的生态习性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循环生理 心率 血流动力学 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酚胺类激素对华贵栉孔扇贝循环生理的影响
3
作者 荣云 高菲 +4 位作者 王海青 许强 冯博轩 孙春阳 郝雨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35,共10页
【目的】探究儿茶酚胺类激素对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循环生理的影响,为贝类应对环境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将0.2、1.0、2.0μmol/L的儿茶酚胺类激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注射到华贵栉孔扇贝体内,... 【目的】探究儿茶酚胺类激素对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循环生理的影响,为贝类应对环境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将0.2、1.0、2.0μmol/L的儿茶酚胺类激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注射到华贵栉孔扇贝体内,运用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实时监测扇贝在0、5、20、40、60、180、300 min时的心率、舒张末期速度、收缩峰值速度、血流量等循环生理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注射0.2μmol/L的多巴胺和肾上腺素后,扇贝的心率相对变化率与海水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 0.05),而舒张末期速度、收缩峰值速度、血流量分别在注射后20、40 min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注射0.2μmol/L的去甲肾上腺素后,仅舒张末期速度在注射后5 min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注射1.0μmol/L的儿茶酚胺类激素后,扇贝各循环生理指标的相对变化率平均值在40 min前低于对照组,在60 min时高于对照组;注射2.0μmol/L的儿茶酚胺类激素后,扇贝各循环生理指标的相对变化率平均值在40 min前均低于对照组且为负值,在180 min时高于海水对照组。【结论】低浓度(0.2μmol/L)的儿茶酚胺类激素对扇贝的部分循环生理指标起兴奋作用;中、高浓度(1.0、2.0μmol/L)的儿茶酚胺类激素对扇贝的循环生理指标有先抑制后兴奋的双相调节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贵栉孔扇贝 儿茶酚胺 循环生理 超声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漏斗胸矫形术围术期呼吸循环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吕红 张健敏 朱惠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854-855,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漏斗胸 正常呼吸 循环变化 矫形术 围术期 CO2人工气胸 小儿 胸腔镜辅助 术后恢复 循环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金善爱 崔极哲 +1 位作者 潘振祥 韩丽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0-461,共2页
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2 0例心肺功能良好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麻醉成功后2 0 m in行人工气腹及头低位并进行腹腔镜手术。观察麻醉前、气腹前、气腹... 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2 0例心肺功能良好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麻醉成功后2 0 m in行人工气腹及头低位并进行腹腔镜手术。观察麻醉前、气腹前、气腹时、体位改变后、恢复正常体位及气腹消除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建立气腹后与麻醉前相比血压、心率下降(P<0 .0 5或P<0 .0 1) ,但均不低于正常值。气腹后与气腹前相比呼吸频率明显增快(P<0 .0 5或P<0 .0 1) ,但术中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变。结论:该麻醉方法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对呼吸、循环系统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可以满足心肺功能良好患者的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蛛网膜下腔 麻醉 硬膜外腔 腹腔镜 妇科外科手术 循环和呼吸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难治性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翔 单洪武 王东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4期2945-2946,共2页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急性左心功能不全 难治性 双水平气道正压 急性肺水肿 循环生理 气体交换 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血管舒张功能障碍及体外反搏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少春 郑振声 +1 位作者 张苗青 赵顺卿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33-35,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微血管血流灌注来反映微血管的舒张功能,同时观察体外反搏治疗改善冠心病患者微血管舒张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量计(LDF) ,测量58 个被观察者的前臂皮肤在反应性充血前后微血管血流灌注增加... 目的:通过测定微血管血流灌注来反映微血管的舒张功能,同时观察体外反搏治疗改善冠心病患者微血管舒张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量计(LDF) ,测量58 个被观察者的前臂皮肤在反应性充血前后微血管血流灌注增加比值,评价血流介导的微血管舒张功能。结果:冠心病组、高胆固醇血症组及吸烟组微血管舒张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比值分别为1.83±0.37、2.63±0.51、3.19 ±0.56 比3.56±0.36 ;P分别< 0.01,<0.01,< 0.05。冠心病组反搏治疗前后比,其微血管的舒张功能明显提高,比值为1.83±0.37 比2.54±0.43; P<0.01。结论:LDF可检测冠心病患者明显的微血管舒张功能障碍及高胆固醇血症者和吸烟者微血管功能的异常;体外反搏治疗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微血管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多普勒血流量测定 循环/生理 反搏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磷酸钠对心肌梗塞狗血液动力学和心梗范围的作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迎平 陈玉华 +1 位作者 徐端正 江文德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1980年第5期347-353,共7页
近年来,研究冠心病药物的作用,通常从心脏功能、心脏血管及心肌缺血时的组织学和代谢变化等方面分别进行,无统一的筛选抗心肌缺血药的方法。由于开展了实验性心肌梗塞范围(以下简称心梗范围)的研究,已确立“缺血心肌是可以救活的”观点... 近年来,研究冠心病药物的作用,通常从心脏功能、心脏血管及心肌缺血时的组织学和代谢变化等方面分别进行,无统一的筛选抗心肌缺血药的方法。由于开展了实验性心肌梗塞范围(以下简称心梗范围)的研究,已确立“缺血心肌是可以救活的”观点。现在心梗范围已成为研究药物疗效和作用机理常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降支 磺酸钠 丹参酮 血液动力学 循环生理 心肌梗塞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者的话
9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1,共1页
关键词 微血管网 血液动力学 药物传递 循环生理 肿瘤细胞 实体肿瘤 肿瘤药物 数值生成 编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