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潮白河冲洪积扇地下水循环演化特征 被引量:9
1
作者 郑跃军 李文鹏 +2 位作者 王瑞久 刘久荣 李亚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43-46,共4页
为了给潮白河冲洪积扇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该区地下水循环的演化特征,利用同位素水化学方法,结合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动力学特征,分析了潮白河冲洪积扇地下水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研究认为,人工开发利用对地下... 为了给潮白河冲洪积扇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该区地下水循环的演化特征,利用同位素水化学方法,结合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动力学特征,分析了潮白河冲洪积扇地下水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研究认为,人工开发利用对地下水循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通过取样观测与综合分析研究,详细阐述了在潮白河现代河道以及引水渠道位置不同埋深处地下水分层特性。潮白河冲洪积扇地区地下水补给时期的划分,对北京平原区乃至整个华北平原山前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补给 同位素 水化学 地下水循环演化 潮白河冲洪积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致灾循环演化与环链效应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凌祺 高路恒 +2 位作者 肖盛燮 李彩华 高瞻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3年第5期104-106,共3页
以能量作为灾害环链模型的载体,能量在不同介质载体中传输演化的表观形态和演化特性有所不同。能量致灾演化过程能够体现物质与能量之间相互作用演绎的复杂性,以及系列灾害能量过程演化的非线性,灾害能量链式循环演化形式是客观物质质... 以能量作为灾害环链模型的载体,能量在不同介质载体中传输演化的表观形态和演化特性有所不同。能量致灾演化过程能够体现物质与能量之间相互作用演绎的复杂性,以及系列灾害能量过程演化的非线性,灾害能量链式循环演化形式是客观物质质变阶段激进变形的结果,导致能量致灾演化与环链效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也体现出能量致灾循环演绎具有双重属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致灾 循环演化 环链效应 表观形态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北方区域地下水演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光辉 王茜 +2 位作者 田言亮 严明疆 王金哲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4-129,共6页
基于"六五"至"十二五"期间有关区域地下水演化的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技项目主要成果,对近30年来我国地下水演化研究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我国区域地下水演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项目选题的起源和立项的时代背... 基于"六五"至"十二五"期间有关区域地下水演化的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技项目主要成果,对近30年来我国地下水演化研究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我国区域地下水演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项目选题的起源和立项的时代背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重大需求驱动,包括华北和西北地区流域尺度地下水演化的国家重点项目研究,都是围绕国家目标或区域经济发展重大需求,及时揭示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区域地下水演化的关键科技问题,突显了重大科学研究的时代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下水 循环演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影响 中国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原县山前地下水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刘伟坡 沙娜 +4 位作者 程旭学 王文祥 王雨山 李海学 张梦南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2-87,共6页
在海原县采集地下水及泉水样品145组,采用Piper图解法、Gibbs半对数法、离子比例法等方法,对海原县山前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空间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南、西华山补给区至鸭儿涧排泄区,地下水化学类型由HCO3-Ca&#... 在海原县采集地下水及泉水样品145组,采用Piper图解法、Gibbs半对数法、离子比例法等方法,对海原县山前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空间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南、西华山补给区至鸭儿涧排泄区,地下水化学类型由HCO3-Ca·Mg渐变为HCO3·SO4-Ca·Mg、SO4·Cl-Na·Mg·Ca、SO4·Cl-Na·Mg,HCO3-、Ca^2+含量逐渐减少,SO4^2+、Cl^-、Na^+含量逐渐增多;干盐池为一断陷封闭盆地,水文地质单元相对独立,从盆地边缘至盆地中心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地下水化学类型由HCO3·SO4-Ca·Mg渐变为HCO3·SO4-Na·Mg、SO4·Cl-Na·Mg、Cl·SO4-Na·Mg;从补给区至径流区,地下水化学类型的形成以溶滤作用为主,至径流区渐变为以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为主,排泄区以蒸发-浓缩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循环演化 形成机制 交替吸附 蒸发-浓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能级系统严格产生A-A相位的研究
5
作者 张爱萍 史彭 华中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6-568,572,共4页
量子循环系统存在着几何相位,求几何相位的实质是求解含时Schr¨od inger方程,而演化算符又是求波函数形式解的最有效方法.以二能级系统为例,计算出该系统的演化算符,进而得到系统的严格演变态,找出系统实现循环演化的两个条件:c ir... 量子循环系统存在着几何相位,求几何相位的实质是求解含时Schr¨od inger方程,而演化算符又是求波函数形式解的最有效方法.以二能级系统为例,计算出该系统的演化算符,进而得到系统的严格演变态,找出系统实现循环演化的两个条件:c ircle条件和循回初态条件,并在各自条件下实现了A-A相,结果表明:循环演化普遍存在于量子体系中,循环演化能否实现由系统来决定,并且对于可实现循环演化的量子系统,A-A相的出现与系统的初始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能级系统 循环演化 演化算符 初态 A—A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小江断裂的登楼山隧址区水热活动特征分析及隧道热害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文连 利满霖 +5 位作者 许模 漆继红 许汉华 易磊 李潇 眭素刚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23-1532,共10页
云南登楼山隧道横穿水热活动强烈的小江断裂带,为利用地质分析手段评价隧址区水热活动规律,进而探讨线性工程热害评价方法,在已获得的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小江断裂带区域发育规律,然后对隧址区小江断裂系地质构造整体展布规律以及地... 云南登楼山隧道横穿水热活动强烈的小江断裂带,为利用地质分析手段评价隧址区水热活动规律,进而探讨线性工程热害评价方法,在已获得的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小江断裂带区域发育规律,然后对隧址区小江断裂系地质构造整体展布规律以及地质构造的优势方位与热水地表出露分布特征的空间关系进行梳理。利用地表热显示的氢氧同位素高程效应和二氧化硅温标,对隧址区热水的补给高程、热储温度以及循环深度进行分析,确定隧址区热水的整体运移特点。此外,综合分析隧址区的测温钻孔数据和水化学数据,确定隧道进出口附近象鼻温泉和龙潭营温泉2处热水运移演化模式。结果表明:距离登楼山隧道进出口较近的象鼻温泉和龙潭营温泉的运移路径与隧道轴线不仅在空间上无交集,且热水运移的地层与隧道穿越地层也不同,故判断出2处热水导致隧道遭遇热害风险的可能性较低;但测温钻孔中的地温梯度显示,隧道穿越山体部分虽无地表热显示,但在深度大于450 m的埋深部位仍然存在轻微热害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热害 小江断裂 水热活动特征 水化学分析 热水循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