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流水水产养殖系统设计和管理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泮进明 苗香雯 +1 位作者 崔绍荣 张颖萍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12,共4页
循环流水水产养殖系统是指水在系统内再生、循环利用的水产养殖系统。为此,综述了国内外RAS的特点、设计原理、系统管理等的研究和进展,为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循环流水水产养殖系统 RAS 循环利用 资源需求 生态保护 生产能力 设计原理 系统管理 再生技术 氧气 消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水水产养殖系统试验模型设计
2
作者 张颖萍 徐林娟 +2 位作者 楼华梁 泮进明 苗香雯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4-46,共3页
设计载鱼量为90kg的循环流水养殖系统实验模型由固体处理池、氮处理池和2个养殖池4部分组成,介绍了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对水产养殖工程的教学和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养殖 水产养殖系统 流水养殖 试验模型 环流 循环 操作方法 处理 实验模型 参考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水水产养殖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特性
3
作者 泮进明 《中国农村科技》 2004年第3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循环流水 水产养殖 系统 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 养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水养殖系统提升水产养殖效率分析
4
作者 焦琳 《河北渔业》 2025年第8期62-64,共3页
为提升水产养殖效率和资源利用水平,本文对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RAS)的技术特征和生产效能进行系统分析。通过设置3组50 m^(3)平行试验系统,对RAS的水体环境调控能力、生物生长性能和设施设备运行效能进行... 为提升水产养殖效率和资源利用水平,本文对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RAS)的技术特征和生产效能进行系统分析。通过设置3组50 m^(3)平行试验系统,对RAS的水体环境调控能力、生物生长性能和设施设备运行效能进行为期180 d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RAS在水质参数调控方面较传统养殖提升47%,生物存活率提高15.5%,单位面积产量提升7倍。同时,综合能耗较传统模式降低45%。经济可行性分析显示,规模化RAS项目投资回收期为3.2年,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养殖系统 水产养殖 效率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简式大口黑鲈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与试验
5
作者 朱明 范豪 +3 位作者 万鹏 齐悦颖 雷翔 汪荣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424,共11页
为探索简洁、稳定、低成本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可行性及应用发展价值,通过优化改良进水结构、增氧模式、精简系统组成等方法,构建了一套淡水鱼循环水养殖系统,并开展了为期90 d的大口黑鲈养殖试验,验证系统各项指标。结果显示:启动阶段,以... 为探索简洁、稳定、低成本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可行性及应用发展价值,通过优化改良进水结构、增氧模式、精简系统组成等方法,构建了一套淡水鱼循环水养殖系统,并开展了为期90 d的大口黑鲈养殖试验,验证系统各项指标。结果显示:启动阶段,以成熟滤材、初始滤材比例为2∶3的模式混合培养,生物膜18 d即可挂膜成功;养殖过程中,温度、溶解氧质量浓度、pH值均值分别为(27.60±0.30)℃、(10.25±0.23)mg/L、7.10±0.31,氨氮、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0.27±0.14)mg/L、(0.10±0.03)mg/L,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7.41~35.89 mg/L,水体浊度为(0.25±0.01)NTU(Nephelometric turbidity units);大口黑鲈平均质量从(61.25±3.06)g增长至(256.54±12.84)g,最大养殖密度达到42.54 kg/m3,饵料系数均值为1.16,成活率为98.85%~100%;肌肉质构特性分析发现大口黑鲈肌肉硬度适度增高、弹性增加,提升了鱼肉口感;运行成本大约为21.16元/kg,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本研究有利于循环水养殖系统推广,也为淡水鱼科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循环养殖系统 水质 大口黑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排放循环流水水产养殖机械—细菌—草综合水处理系统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泮进明 姜雄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37-241,共5页
零排放技术是循环流水水产养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该文以机械—细菌—草综合水处理系统为基础进行零排放循环流水水产养殖,生产系统的两个养殖池(各1.325m3水)共养殖淡水白鲳(Colossomabrachypomum)62尾(平均体重208.3±28.... 零排放技术是循环流水水产养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该文以机械—细菌—草综合水处理系统为基础进行零排放循环流水水产养殖,生产系统的两个养殖池(各1.325m3水)共养殖淡水白鲳(Colossomabrachypomum)62尾(平均体重208.3±28.6g,养殖密度4.87kg/m3)。经过25d的运行,养殖池NO-3-N、TAN(总氨氮)、TN(总氮)、TP(总磷)、COD(化学需氧量)、pH等水质指标基本维持稳定(p<0.05),NO-2-N和SS(悬浮物)显著下降。在处理系统中,机械过滤器和生物滤器的大多数水质指标显著优于沉淀器沉淀区水质(p<0.05)。沉淀器沉淀区的高浓度污液定期(每天34.3L)输送到植物滤器,间隔循环灌溉2.55m2NFT培高羊茅(FestucaarundinaceaSchreb.),并定期(每4d一次)回流重复利用。牧草的净化使水质发生了显著的改善(p<0.01),NO-3-N、NO-2-N、SS的净化率超过90%,TN、TP的净化率超过85%,TAN和COD的净化率为45.2%和71.6%,此外,回流水的EC和pH显著高于污液,每次回流67.5±6.0L。淡水白鲳日增重4.55g,饲料系数1.6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水水产养殖 废水处理 零排放技术 高羊茅 NFT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工业化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1
7
作者 温小静 曹涛 +6 位作者 王小怀 李润涛 林炜鹏 黄仕凰 蔡燕敏 朱运基 刘汉旭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10期94-97,共4页
该文通过引入工业化概念和循环水系统,提出以循环水和自动化控制为核心,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新型工业化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实现生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水产品,同时,研究废水处理和污染排放控制技术,探讨工业化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环... 该文通过引入工业化概念和循环水系统,提出以循环水和自动化控制为核心,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新型工业化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实现生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水产品,同时,研究废水处理和污染排放控制技术,探讨工业化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可持续性发展。该系统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控制能力,能实现远程监控、快速异常处理、较低的能耗及较高的经济收益,同时实现水产养殖生产环境的易控性,改善水产品质量和产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可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可持续性发展 污染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湿地的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工艺设计及净化效能 被引量:70
8
作者 吴振斌 李谷 +2 位作者 付贵萍 贺锋 成水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9-133,共5页
该研究首次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同池塘养殖结合.通过构建养殖-湿地生态系统,验证人工湿地对水产养殖用水和废水净化与回用的可行性。近9个月的新建人工湿地运行结果表明,水力负荷从313、469、625mm/d增加到781mm/d,人工湿地对TSS... 该研究首次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同池塘养殖结合.通过构建养殖-湿地生态系统,验证人工湿地对水产养殖用水和废水净化与回用的可行性。近9个月的新建人工湿地运行结果表明,水力负荷从313、469、625mm/d增加到781mm/d,人工湿地对TSS、CODcr和BOD5去除率的变动范围分别为80.5%~82.9%、45.2%~64.2%和61.0%~77.0%,对NH4^+-N、NO3^-—N、TN去除率的变动范围分别为51.5%~67.8%、-90.6%~40.0%和29.1%~68.6%,对TP和IP的去除率为72.7%~89.1%和o~33.3%,对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藻类等生命物质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湿地出水水质除溶氢外能诀到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初步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应用于水产养殖用水处理和回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水力负荷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水池塘养殖系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特征 被引量:15
9
作者 吴恢碧 李谷 +2 位作者 陶玲 姚延丹 赵巧玲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8-653,共6页
研究了循环流水池塘养殖系统和静态池塘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和生物量、多样性特征及群落相似性等,结果表明:养殖初期(6月),循环流水系统中池塘(循环塘)和静态养殖系统中池塘(对照塘)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没有明显差... 研究了循环流水池塘养殖系统和静态池塘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和生物量、多样性特征及群落相似性等,结果表明:养殖初期(6月),循环流水系统中池塘(循环塘)和静态养殖系统中池塘(对照塘)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没有明显差异,均以盘星藻、直链藻占优势,种类相似性水平较高,Jaccard指数在71.2%~83.3%之间变化,生物量在35.3~51.4mg/L之间变动。但在养殖中后期(7~10月),两者差异明显:(1)优势藻类不同,循环塘以小环藻、衣藻、隐藻和裸藻等占优势,而对照塘则以微囊藻、席藻等占优势,种类相似性水平较低,Jaccard指数在40.3%~62.1%之间变化;(2)两者浮游植物数量也存在差异,对照塘波动变化大,循环塘相对较小;(3)循环塘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均大于对照塘。聚类分析表明对照塘和循环塘群落相似性水平较低。表明该系统能够改变藻类组成,抑制微囊藻水华暴发,并能调控藻类数量,防止其过度繁殖,保持浮游植物多样性,使池塘生态系统更趋稳定,有利于水产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特征 循环流水池塘养殖系统 人工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友好的水产养殖业——零污水排放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被引量:75
10
作者 刘长发 綦志仁 +1 位作者 何洁 张俊新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0-226,共7页
目前的水产养殖业正逐步向集约化、农牧化并以提高产量、质量和生态效益的方向发展 ,渔业生态环境受到高度重视。作者综述了与水产养殖有关的一些环境问题 ,以及可用于集约式工厂化养殖的水产养殖环境工程与技术 ,并介绍了以发展环境友... 目前的水产养殖业正逐步向集约化、农牧化并以提高产量、质量和生态效益的方向发展 ,渔业生态环境受到高度重视。作者综述了与水产养殖有关的一些环境问题 ,以及可用于集约式工厂化养殖的水产养殖环境工程与技术 ,并介绍了以发展环境友好的水产养殖业为目标 ,运用水生生态学原理从工程、工艺角度出发开发零污水排放的水产养殖模式系统。最后提出了集约化水产养殖中有待关注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技术 循环养殖系统 公众健康 环境保护 水产养殖 零污水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循环水产养殖系统中生物过滤器的水处理效果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罗国芝 谭洪新 朱学宝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3-208,共6页
对闭合循环水产养殖系统中生物过滤器生物膜的培养、处理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在生产性试验阶段 :(1 )系统中添加培养液培养生物膜 ,水温在 2 0~ 2 2℃时需要 1 1 d,生物膜成熟后生物过滤器具有较强的转化能力 ;(2 )... 对闭合循环水产养殖系统中生物过滤器生物膜的培养、处理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在生产性试验阶段 :(1 )系统中添加培养液培养生物膜 ,水温在 2 0~ 2 2℃时需要 1 1 d,生物膜成熟后生物过滤器具有较强的转化能力 ;(2 )系统稳定后放养暗纹东方豚 ,连续运行 5个月 ,系统中 NH4- N浓度平均值为 0 .6 8mg/L ,NO2 - N平均值为 0 .5 8mg/L。在规模化生产阶段 :(1 )不预先培养生物膜 ,而直接放养饲养对象 ,这种情况下系统中的水质波动比较明显 ,NH4- N,NO2 - N浓度最高值分别为 2 .2 2 mg/L ,1 .1 2 mg/L ,经过 2个月的运行 ,分别降为 0 .4 7mg/L ,0 .1 4 mg/L ;(2 )在系统中加入 2 .5 mg/L的五倍子和 2 0~ 30 mg/L的生石灰均不影响生物过滤器的处理能力。加入 5 0 mg/L的福尔马林和 2 mg/L的土霉素对生物过滤器的处理能力影响比较明显 ;(3)生物过滤器对流经水体的NH4- N,NO2 - N,COD1次性去除率分别为 4 4.79%,2 0 .31 %,2 0 .1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循环系统 生物过滤器 水处理 水产养殖 水质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水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特性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泮进明 苗香雯 +1 位作者 崔绍荣 张颖萍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饲喂制度 循环流水 水产养殖 可持续发展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应用及其初步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鸿兵 彭刚 +3 位作者 陈友明 李佳佳 唐建清 韩飞 《水产养殖》 CAS 2016年第12期39-43,共5页
传统养殖池塘食物链中浮游生物、鱼类、微生物三者共存,养殖水体既是养殖对象的生活场所(养殖池),又是粪便、残饵等的分解场所(降解池),以及浮游生物的培育池“三池合一”的生态体系。
关键词 养殖池塘 养殖系统 循环流水 应用 浮游生物 生活场所 养殖对象 养殖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零污水排放的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彦波 许梓荣 《饲料研究》 CAS 2004年第8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污水排放 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饵料 水体 排泄物 养殖水体 水质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集污系统效能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陆 张国奇 +3 位作者 孙真 张友良 来琦芳 周凯 《水产科技情报》 2022年第3期150-157,共8页
为研究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集污系统的效能,以草鱼为养殖对象开展试验,分析比较了沉淀池、养殖池上游及水源等处的总氮(TN)、总磷(TP)、悬浮物(SS)、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氨氮(NH_(4)^(+)-N)、亚硝酸盐氮(NO_(2)^(-)-N)、硝酸盐氮(... 为研究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集污系统的效能,以草鱼为养殖对象开展试验,分析比较了沉淀池、养殖池上游及水源等处的总氮(TN)、总磷(TP)、悬浮物(SS)、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氨氮(NH_(4)^(+)-N)、亚硝酸盐氮(NO_(2)^(-)-N)、硝酸盐氮(NO_(3)^(-)-N)、溶解氧(DO)和酸碱度(pH)等水质指标。结果显示:集污系统可通过吸取和沉淀将鱼类排泄物分离出池塘,养殖水体中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5.69%和63.42%。沉淀池的TP、SS、COD_(Mn)含量高于养殖池上游的,最高时分别高出221.85%、241.67%、102.18%。养殖池上游的TN、NH_(4)^(+)-N含量与沉淀池没有明显差异,但NO_(2)^(-)-N和NO_(3)^(-)-N含量频繁高于沉淀池。水源、养殖池上游、沉淀池水体中的SS、pH、COD_(Mn)、TP、TN、NO_(3)^(-)-N有显著差异(P<0.05),DO、NH_(4)^(+)-N和NO_(2)^(-)-N无显著差异(P>0.05)。水源的SS、COD_(Mn)、TN、TP显著低于养殖池上游的(P<0.05),二者的pH和NO_(3)^(-)-N无显著性差异(P>0.05)。水源SS、COD_(Mn)、TN、TP极显著低于沉淀池,而NO_(3)^(-)-N极显著高于沉淀池(P<0.01)。沉淀池的SS显著高于养殖池上游,pH和NO_(3)^(-)-N则显著低于养殖池上游(P<0.05)。沉淀池DO均值最低,为(5.16±3.44)mg/L,但与其他两处样本无显著性差异(P>0.05),NO_(3)^(-)-N则极显著低于其他两处(P<0.01)。总体而言,集污系统在污染物降解和水质调控方面能发挥较有效的作用,但基于水质净化体量较大的现实,今后研究的重点应是进一步提高系统对COD_(Mn)、NH_(4)^(+)-N、TP的降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 集污系统 氮磷去除 水质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地区陆基圆池+鱼菜共生偶联式循环水养殖模式技术要点
16
作者 张锋 江林源 +3 位作者 郁二蒙 朱威霖 罗亮 李刚 《中国水产》 2025年第2期75-77,共3页
陆基圆池+鱼菜共生偶联式循环水养殖模式结合水产养殖与农业种植,通过循环水系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废水排放,提高单位水体和土地的种养效益。本文主要介绍了该模式的技术原理及要点,分析其在北方地区潜在的推广应用价值,以期助力绿... 陆基圆池+鱼菜共生偶联式循环水养殖模式结合水产养殖与农业种植,通过循环水系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废水排放,提高单位水体和土地的种养效益。本文主要介绍了该模式的技术原理及要点,分析其在北方地区潜在的推广应用价值,以期助力绿色农业和生态渔业的融合发展,为区域渔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渔业 绿色农业 圆池 水产养殖 鱼菜共生 农业种植 循环系统 陆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养殖循环水系统集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颜锋 《水产养殖》 CAS 2015年第9期22-24,共3页
相对于传统的池塘养殖,循环水系统的建设成本更高,因此其设计要求单产实现最大化,在降低成本同时又需保持系统的稳定性。水处理的各个流程均有多种技术工艺可供选择,所配套组件取决于养殖密度、投饵量、养殖品种对水质要求、养殖场所地... 相对于传统的池塘养殖,循环水系统的建设成本更高,因此其设计要求单产实现最大化,在降低成本同时又需保持系统的稳定性。水处理的各个流程均有多种技术工艺可供选择,所配套组件取决于养殖密度、投饵量、养殖品种对水质要求、养殖场所地形与基础设施、管理经验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系统 投饵量 养殖场所 水产养殖 养殖密度 建设成本 池塘养殖 生物过滤 生物转盘 滤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水产养殖系统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
18
作者 白志毅 谭洪新 罗国芝 《渔业现代化》 2007年第2期1-4,共4页
根据我国闭合循环水产养殖场建设的技术水平和发展要求,借鉴欧美国家循环水产养殖系统的工艺特点和先进技术,运用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HACCP)准则,确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水产养殖系统生物安全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减少设施引入病原... 根据我国闭合循环水产养殖场建设的技术水平和发展要求,借鉴欧美国家循环水产养殖系统的工艺特点和先进技术,运用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HACCP)准则,确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水产养殖系统生物安全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减少设施引入病原体的措施;减少病原体在整个设施传播的措施;提高所养鱼抗感染能力的措施。构建生物安全体系的目的是减少病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水产养殖 生物安全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三回路式淡水循环养殖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19
作者 潘国英 文畅 +4 位作者 黄薇薇 姚雪梅 董丽丽 周梅阳 杨飞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为满足人们对优质鱼类蛋白日益增长的需求和环保要求,在海南琼海构建了三回路式高密度循环水养殖系统,以微滤机反冲洗水作为反硝化碳源,建立了水循环处理、鱼粪污泥厌氧消化对鱼类生长和污染物控制的运行方式。在121 d的吉富罗非鱼(Oreo... 为满足人们对优质鱼类蛋白日益增长的需求和环保要求,在海南琼海构建了三回路式高密度循环水养殖系统,以微滤机反冲洗水作为反硝化碳源,建立了水循环处理、鱼粪污泥厌氧消化对鱼类生长和污染物控制的运行方式。在121 d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养殖实验中,养殖密度达到107.7kg·m^(-3),存活率100%,饲料转化率(FCR)1.74;鱼缸中总氨氮(TAN)、亚硝酸盐氮(NO_(2)^(-)-N)和硝酸盐氮(NO_(3)^(-)-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95、0.15和43.01 mg·L^(-1)。每日外排水量为系统总水量的2.66%、养殖水量的6.67%;试验期间,厌氧消化单元内仅有少量污泥残留而无外排。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共21个菌属参与了氮代谢,包括红细菌属(Rhodobacte)、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和固氮螺旋菌属(Azospira)等。结果表明,该循环水养殖系统为罗非鱼等淡水鱼类养殖提供了一种潜在的生态可持续循环养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三回路式处理 反硝化 碳源 厌氧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实例
20
作者 赵永锋 宋迁红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18,共1页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在湖北公安县崇湖渔场建立了以“池塘生物浮床+生态沟渠”为核心构建,以及循环水调控的养殖小区水质生物修复技术模式,运行以来效果良好,节水40%以上,减排80%以上。
关键词 循环养殖系统 水产养殖 封闭式 实例 应用 华中农业大学 修复技术 养殖小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