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艺中颗粒增湿团聚现象的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董勇 齐国杰 +1 位作者 崔琳 马春元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71-675,共5页
在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CFB-FGD)试验台上进行了颗粒增湿团聚的试验研究.通过采集系统沿程不同位置的灰样并进行相应分析,研究了颗粒粒度和形貌变化特性,并分析了颗粒增湿团聚现象及其对脱硫系统、除尘系统稳定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 在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CFB-FGD)试验台上进行了颗粒增湿团聚的试验研究.通过采集系统沿程不同位置的灰样并进行相应分析,研究了颗粒粒度和形貌变化特性,并分析了颗粒增湿团聚现象及其对脱硫系统、除尘系统稳定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内颗粒增湿团聚明显,而且增湿段上方灰样粘附较多超细颗粒物;增湿颗粒存在超细颗粒团聚体、以较大颗粒为载体的团聚体和包衣结构3种不同的团聚特征.合理利用CFB-FGD工艺作为预处理措施,能够实现超细颗粒物团聚长大,有利于超细颗粒物的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超细颗粒物 增湿 团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塔文丘里段结构设计优化
2
作者 郁连 陈静 周冠文 《材料与冶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2,共9页
以某钢铁厂烧结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塔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工业尺度的数理模型,探究了多种文丘里段结构方案对脱硫塔内气固分布和塔壁磨损的影响,并比较了各方案在不同烟气量负荷下均布流场的效果.结果表明:提出的3种优化结构方案均能改善... 以某钢铁厂烧结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塔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工业尺度的数理模型,探究了多种文丘里段结构方案对脱硫塔内气固分布和塔壁磨损的影响,并比较了各方案在不同烟气量负荷下均布流场的效果.结果表明:提出的3种优化结构方案均能改善塔内气流分布;文丘里段整体旋转30°并调整喉管管径的方案在均布气流方面表现最佳,而文丘里段整体旋转30°并在脱硫剂入口段增设导流板的方案在均布颗粒方面表现最佳,且塔壁磨损程度相对较轻;在烟气量负荷波动时,3种结构优化方案均能提高气固分布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循环流化床脱硫塔工程改造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固流动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工艺的技术经济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薛建明 马果骏 《江苏电机工程》 2003年第4期11-14,共4页
介绍了烟气循环流化床的脱硫工艺及其流程 ,在与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对比的基础上 ,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 。
关键词 电厂 工艺 循环流化床 技术经济分析 二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循环流化床同时脱硫脱氮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赵毅 马双忱 +2 位作者 黄建军 许佩瑶 汪黎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0-124,共5页
该文应用自主开发的高活性吸收剂,在自行设计的烟气循环流化床上进行了同时脱硫脱氮试验研究,探讨了影响高活性收剂脱除效率的诸因素,确定了工况条件。当Ca/(S+N)比为1.1时,SO2脱除效率达92.3%,NOx脱除效率达60.8%。在试验... 该文应用自主开发的高活性吸收剂,在自行设计的烟气循环流化床上进行了同时脱硫脱氮试验研究,探讨了影响高活性收剂脱除效率的诸因素,确定了工况条件。当Ca/(S+N)比为1.1时,SO2脱除效率达92.3%,NOx脱除效率达60.8%。在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烟气循环流化床同时脱硫脱氮的机理,研究结果对工业应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新的烟气循环流化床同时脱硫脱氮技术在国内外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项研究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工艺 干法方法 试验 二氧化 氮氧化物 二次污染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影响脱硫效率的参数及机理 被引量:18
5
作者 樊保国 项光明 +2 位作者 祁海鹰 陈昌和 徐旭常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28-232,共5页
对循环流化床排烟脱硫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试验研究 ,初步探讨了热力学、化学等参数与脱硫效率的关系 ;通过不同运行方式的比较 ,找出了最佳运行工况和运行方式 ;初步分析了床内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 ,运行温度越接近烟气露点 ,水蒸汽分压... 对循环流化床排烟脱硫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试验研究 ,初步探讨了热力学、化学等参数与脱硫效率的关系 ;通过不同运行方式的比较 ,找出了最佳运行工况和运行方式 ;初步分析了床内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 ,运行温度越接近烟气露点 ,水蒸汽分压越高 ,脱硫效率越高。烟气中 SO2 浓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在不同的浓度区域表现出不同的趋势。钙硫比增加时脱硫效率呈增高趋势。在干粉法、喷水增湿法以及喷浆法等三种不同的脱硫剂加入方式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0m^3/h排烟循环流化床脱硫工艺中试实验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高继慧 吴少华 +1 位作者 马春元 秦裕琨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42,54,共5页
介绍了采用真实烟气的 30 0 0m3 /h排烟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艺 (CFB FGD)及其中间试验装置 ,通过实验研究了钙硫摩尔比 (Ca/S)、近绝热饱和温度差 (ΔT)、烟气湿度、喷水量、入口SO2 浓度、浆液雾化质量、脱硫灰循环等对脱硫效果的影... 介绍了采用真实烟气的 30 0 0m3 /h排烟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艺 (CFB FGD)及其中间试验装置 ,通过实验研究了钙硫摩尔比 (Ca/S)、近绝热饱和温度差 (ΔT)、烟气湿度、喷水量、入口SO2 浓度、浆液雾化质量、脱硫灰循环等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 ,CFB FGD工艺在停留时间小于 6s、烟气流速v =4— 6m/s、Ca/S =1.2、ΔT =10— 12℃时可实现高达 90 %的脱硫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工艺 中试 实验研究 半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吸收塔内结垢现象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赵旭东 项光明 +1 位作者 姚强 马春元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7-402,共6页
通过对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吸收塔黏壁结垢现象进行分析,发现结垢主要发生在浆(水)喷嘴上方4~5m的环形过湿区域.同时研究了吸收塔结构和喷嘴尺寸,塔内流场和温度场分布以及运行工况对垢的形成过程的影响,并对垢进行了物理化学成... 通过对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吸收塔黏壁结垢现象进行分析,发现结垢主要发生在浆(水)喷嘴上方4~5m的环形过湿区域.同时研究了吸收塔结构和喷嘴尺寸,塔内流场和温度场分布以及运行工况对垢的形成过程的影响,并对垢进行了物理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吸收塔内的垢无论是组成还是形成机理都与湿法的垢有很大不同,垢的形成以含湿灰的黏壁为主,其次为CaCO3垢,这表明烟气中CO2对垢的形成有很大影响.提出了防止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结垢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结垢 过湿区 黏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石渣在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8
作者 赵旭东 项光明 +1 位作者 马春元 陈昌和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9-62,共4页
干法烟气脱硫一般采用生石灰或者熟石灰作为脱硫剂,采用电石渣作为脱硫剂以废制废,有效降低了干法烟气脱硫的运行成本。文中在一台自主开发研制的75 t/h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上,进行了用电石渣作为脱硫剂的干法烟气脱硫热态试验研究... 干法烟气脱硫一般采用生石灰或者熟石灰作为脱硫剂,采用电石渣作为脱硫剂以废制废,有效降低了干法烟气脱硫的运行成本。文中在一台自主开发研制的75 t/h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上,进行了用电石渣作为脱硫剂的干法烟气脱硫热态试验研究。试验发现,由于电石渣杂质较多、活性差,当电石渣浆液质量分数大于15%时,易造成喷嘴阻塞,影响了脱硫设备的稳定运行。为了兼顾运行成本和脱硫效率,进行了用电石渣和石灰粉混合使用作为脱硫剂的试验研究,当电石渣与石灰混合,其质量比为2∶1,Ca/S摩尔比为1.3时,脱硫效率可达到8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石渣 循环流化床 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内烟气脱硫模拟分析 被引量:32
9
作者 颜岩 彭晓峰 王补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73-177,共5页
基于气固两相流双流体模型及床内浆滴蒸发和SO_2吸收过程的分析,该文发展了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过程的双流体/蒸发脱硫模型。采用恢复系数修正颗粒与颗粒团、壁面之间碰撞影响,合理解释固相含率沿径向分布特性;引入颗粒相湍能和湍能耗散... 基于气固两相流双流体模型及床内浆滴蒸发和SO_2吸收过程的分析,该文发展了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过程的双流体/蒸发脱硫模型。采用恢复系数修正颗粒与颗粒团、壁面之间碰撞影响,合理解释固相含率沿径向分布特性;引入颗粒相湍能和湍能耗散率描述颗粒团的脉动过程,分析不同表观气速和颗粒循环量时床内颗粒相轴向速度沿径向变化规律,及颗粒团形成和脉动对浆滴蒸发和脱硫效果的影响。分析指出颗粒团的形成可减小浆滴蒸发速度,增强脱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二氧化 数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数学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马双忱 赵毅 华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28-232,共5页
以双膜理论和传质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工艺的数学模型,模型采用了环/核流动以反映流化床脱硫的流动过程,因此模型更接近于流化床内气体和固体的真实流动。通过一系列的模型推导,得出了流化床内的脱硫效率方程。经实验... 以双膜理论和传质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工艺的数学模型,模型采用了环/核流动以反映流化床脱硫的流动过程,因此模型更接近于流化床内气体和固体的真实流动。通过一系列的模型推导,得出了流化床内的脱硫效率方程。经实验验证所建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流化床脱硫的实际情况,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相信模型可以用来进一步研究流化床脱硫过程以及指导其工艺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过程 效率 工艺 传质理论 双膜理论 工艺设计 流动 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5t/h锅炉双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赵旭东 马春元 +1 位作者 董勇 吴少华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2-65,共4页
以中试实验研究为依据,研制开发了双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并在一台75t/h电站燃煤锅炉上投入工业化应用,该脱硫装置的烟气处理量为140000m3/h,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FBFGD工业化装置。介绍装置的技术关键、工作原理、... 以中试实验研究为依据,研制开发了双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并在一台75t/h电站燃煤锅炉上投入工业化应用,该脱硫装置的烟气处理量为140000m3/h,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FBFGD工业化装置。介绍装置的技术关键、工作原理、工艺特点、装置结构和主要测试结果。工业化运行结果表明:装置运行稳定可靠,工艺简单,投资和运行成本低。当Ca/S=1.3时,脱硫效率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置 处理 75t/h1锅炉 循环流化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常温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工程示范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晓芳 佟会玲 +4 位作者 李定凯 李彦 程从明 陈昌和 徐旭常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21-425,共5页
在清华大学试验电厂开展了常温半干法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的工程示范研究。示范装置的设计处理烟气量为20,000Nm3/h。脱硫塔内部采用了特殊的结构,以实现物料的内循环。针对影响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如反应塔出口烟气温度与绝热饱和... 在清华大学试验电厂开展了常温半干法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的工程示范研究。示范装置的设计处理烟气量为20,000Nm3/h。脱硫塔内部采用了特殊的结构,以实现物料的内循环。针对影响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如反应塔出口烟气温度与绝热饱和露点的温度差(ASAT),钙硫比,床内物料浓度,以及CaCl2添加剂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试验表明,当钙硫比为1.3,ASAT为7℃时,脱硫效率可以达到85%;在同样条件下,在石灰浆中添加少量的CaCl2,脱硫效率可达到90%。同时,对系统脱硫过程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增加脱硫离子反应时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循环流化床 效率 半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爱军 祁海鹰 +1 位作者 由长福 徐旭常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51-355,共5页
提出一种干式烟气脱硫技术方案 ,并在 40 0~ 80 0℃的温度下进行了实验研究。为了提高脱硫效率和脱硫剂的利用率 ,还对在床内循环的脱硫剂进行了蒸汽处理。研究了烟气温度、Ca/ S、床内气流速度、床内固体物料浓度等参数对脱硫效率的影... 提出一种干式烟气脱硫技术方案 ,并在 40 0~ 80 0℃的温度下进行了实验研究。为了提高脱硫效率和脱硫剂的利用率 ,还对在床内循环的脱硫剂进行了蒸汽处理。研究了烟气温度、Ca/ S、床内气流速度、床内固体物料浓度等参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 ,以及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温度对脱硫效率有明显的影响 ,近 6 0 0℃时最高。增加 Ca/ S可以大幅度提高脱硫效率。此外 ,适当降低床内气体流速使床内的总物料量增加 ,可以提高脱硫效率。研究表明 ,蒸汽处理对脱硫效率的提高有明显效果 ,在本实验条件下 ,处理后的脱硫效率提高 42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效率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流态化下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数学模型 被引量:8
14
作者 许佩瑶 赵毅 +1 位作者 张艳 汪黎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4-61,共8页
利用以工业石灰,粉煤灰和添加剂制备的高活性吸收剂在循环流化床上进行了脱硫实验,通过对床内流场和温度场的分析,建立了快速流态化下循环流化床的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床内喷水增湿活化脱硫时吸收剂的三种不同物态:新鲜干燥颗粒、... 利用以工业石灰,粉煤灰和添加剂制备的高活性吸收剂在循环流化床上进行了脱硫实验,通过对床内流场和温度场的分析,建立了快速流态化下循环流化床的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床内喷水增湿活化脱硫时吸收剂的三种不同物态:新鲜干燥颗粒、干燥再循环颗粒、含水颗粒,分别建立了与之对应的表面覆盖模型、气固反应模型、浆滴脱硫模型;总结得到了快速流态化下烟气循环流化床总的脱硫模型;同时利用模型模拟了各种参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经实验验证模型误差在5.2%以内,较以往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该模型对于揭示在快速流态化下循环流化床脱硫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动力工程 循环流化床 快速流态化 高活性吸收剂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模拟中试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冯斌 李大骥 +2 位作者 周志良 吴颖海 杨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2-76,共5页
在东南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建立的60 0mm ,处理烟气量达 2 0 0 0m3/h(标准状态 ,下同 )的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中试试验台上 ,进行了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的试验研究 .分别讨论了Ca与S的摩尔比、烟气流量、入口SO2 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 在东南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建立的60 0mm ,处理烟气量达 2 0 0 0m3/h(标准状态 ,下同 )的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中试试验台上 ,进行了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的试验研究 .分别讨论了Ca与S的摩尔比、烟气流量、入口SO2 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脱硫效率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Ca与S的摩尔比和反应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烟气量和SO2 入口浓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但不十分明显 ,说明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艺对锅炉负荷和燃煤煤种的变化有较好的适应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模拟中试 摩尔比 流量 反应温度 反应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系统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范丽婷 李鸿儒 +1 位作者 王福利 何大阔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12-17,共6页
以烟气脱硫过程中的质量平衡方程为基础,结合可以描述脱硫剂颗粒反应的收缩未反应核模型(shrinking unreacted core model),同时考虑到再循环物料的影响,建立能够预测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内烟气脱硫效率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分别量化新鲜... 以烟气脱硫过程中的质量平衡方程为基础,结合可以描述脱硫剂颗粒反应的收缩未反应核模型(shrinking unreacted core model),同时考虑到再循环物料的影响,建立能够预测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内烟气脱硫效率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分别量化新鲜脱硫剂和再循环颗粒的脱硫效率。模型仿真出脱硫效率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变化趋势与实际运行情况一致,并且模型经校正后能够比较准确地描述脱硫过程,因此该模型可以用来指导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系统的工艺设计和参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循环颗粒 效率 收缩未反应核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中过湿现象的实验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赵旭东 吴少华 +1 位作者 马春元 秦裕琨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15-1818,1803,共5页
在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试验研究中 ,发现的反应塔内的过湿现象 ,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并研究了过湿现象对脱硫装置的脱硫效率和稳定运行的影响 ,指出脱硫塔内过湿区既是脱硫反应的主反应区 ,也是主要的结垢区 ,它对脱硫装置稳定高效运行起... 在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试验研究中 ,发现的反应塔内的过湿现象 ,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并研究了过湿现象对脱硫装置的脱硫效率和稳定运行的影响 ,指出脱硫塔内过湿区既是脱硫反应的主反应区 ,也是主要的结垢区 ,它对脱硫装置稳定高效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图 6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循环流化床 过湿 湿度 反应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多层喷水数学模型 被引量:6
18
作者 陶敏 金保升 +1 位作者 仲兆平 杨亚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4-148,共5页
为了研究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过程中多层喷水对系统温度、湿度及气体组分轴向变化的影响,采用微元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包括液滴蒸发、收缩核、脱硫反应等的一维稳态数学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层喷... 为了研究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过程中多层喷水对系统温度、湿度及气体组分轴向变化的影响,采用微元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包括液滴蒸发、收缩核、脱硫反应等的一维稳态数学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层喷水能够使塔内温度场的轴向变化更加平缓,并使出口烟气温度比单层喷水时降低3~6℃;由于液滴蒸发过程变缓而使脱硫效率提高了7%~11%;塔内液滴总质量是影响脱硫效率的重要因素,该参数对于喷水系统设计和参数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数学模型 微元分析 多层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何大阔 王福利 李振中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2-586,共5页
基于对气固传质、气固反应模型、浆滴蒸发等理论,从物料循环对热力学参数、传质过程和化学参数的影响几个方面对物料循环的作用过程进行研究。通过对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物料循环过程的研究与分析,提出物料循环对脱硫效率的贡献由新鲜吸... 基于对气固传质、气固反应模型、浆滴蒸发等理论,从物料循环对热力学参数、传质过程和化学参数的影响几个方面对物料循环的作用过程进行研究。通过对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物料循环过程的研究与分析,提出物料循环对脱硫效率的贡献由新鲜吸收剂脱硫效率的提高和循环物料中未完全反应的吸收剂参与脱硫反应产生的脱硫效率两个部分组成,还提出了物料循环对热力学、传质以及化学等参数影响的模拟计算方法。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循环流化床 效率 模拟 物料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中物料平衡计算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旭东 项光明 +2 位作者 李振山 马春元 陈昌和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20,共6页
通过对干法烟气脱硫物料平衡计算,确定脱硫塔内固体颗粒物平衡浓度和达到平衡浓度所需要的时间, 并和实测值加以比较.在一台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上,研究了固体颗粒物浓度对装置脱硫效率影响、阻力特性以及固体颗粒物循环对脱硫装置... 通过对干法烟气脱硫物料平衡计算,确定脱硫塔内固体颗粒物平衡浓度和达到平衡浓度所需要的时间, 并和实测值加以比较.在一台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上,研究了固体颗粒物浓度对装置脱硫效率影响、阻力特性以及固体颗粒物循环对脱硫装置稳定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颗粒物的循环可以使脱硫效率提高10%-15%, 脱硫系统物料循环平衡的时间大约为30 min.综合实验结果,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塔内固体颗粒物浓度宜控制在 600-1 000 g/m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物料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