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循环流化床气化细粉灰熔融特性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邓鸿翔
任强强
张玉魁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3-282,共10页
利用灰熔融性测定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温度、气氛、残炭含量对茌平、宿迁循环流化床气化细粉灰熔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弱还原气氛下两种气化细粉灰的熔融温度最低。高温下莫来石的出现导致宿迁气化细粉灰灰熔点明...
利用灰熔融性测定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温度、气氛、残炭含量对茌平、宿迁循环流化床气化细粉灰熔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弱还原气氛下两种气化细粉灰的熔融温度最低。高温下莫来石的出现导致宿迁气化细粉灰灰熔点明显高于茌平气化细粉灰。两种循环流化床气化细粉灰的熔融特征温度均随着残炭含量的上升而升高,当残炭含量超过3%,温度超过1300℃时,两种气化细粉灰均会产生碳硅石。碳硅石的存在是使气化细粉灰熔融性变差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流化床
煤
气化
气化
细粉灰
灰熔融
残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循环流化床煤气化细粉灰硫氮转化分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孙付成
任强强
+1 位作者
王昕
包绍麟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3-36,44,共5页
利用热重质谱联用(TG-MS)研究气化细粉灰燃烧过程SO2和NOx的生成特性,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比分析煤及相应气化细粉灰中硫、氮的赋存形态,考察煤在循环流化床气化转化为气化细粉灰的过程中硫、氮赋存形态及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利用热重质谱联用(TG-MS)研究气化细粉灰燃烧过程SO2和NOx的生成特性,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比分析煤及相应气化细粉灰中硫、氮的赋存形态,考察煤在循环流化床气化转化为气化细粉灰的过程中硫、氮赋存形态及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煤相比,气化细粉灰中的硫、氮元素结合能高,燃烧过程中SO2、NO释放温度升高;气化细粉灰中硫化物硫、硫酸盐硫减少,噻吩硫、亚砜硫增加;各形态氮含量均降低,不同形态氮元素析出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气化
气化
细粉灰
硫
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炉内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鼓泡流化床内改进的颗粒床模型(英文)
被引量:
14
3
作者
张锴
BRANDANI Stefano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改进颗粒床模型的CFD方法模拟了实验室规模冷模装置内鼓泡床的流体流动时空特性。模拟结果表明表观气速是影响气固动态特征和压力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随表观气速的增大,气泡数目增加,气泡体积增大,压力波动增强;气速越高时均压降越...
采用改进颗粒床模型的CFD方法模拟了实验室规模冷模装置内鼓泡床的流体流动时空特性。模拟结果表明表观气速是影响气固动态特征和压力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随表观气速的增大,气泡数目增加,气泡体积增大,压力波动增强;气速越高时均压降越大;在内循环鼓泡流化床内固体颗粒呈“单室”流型。上述与实验观察相吻合的模拟结果将有助于放大和设计商业化的内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流化床
生物质
气化
炉
鼓泡床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
改进的颗粒床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氧煤比和汽气比对循环流化床煤气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
2
4
作者
吕君君
李晓宏
+1 位作者
杜鹏鹏
杜若宇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5-78,共4页
为了探究循环流化床气化中不同氧煤比、汽气比对气化炉出口合成气中有效气及氢氧比的影响,以陕西崔木煤矿褐煤为原料,通过循环流化床气化中试装置进行粉煤气化实验。实验时,控制气化炉温度为900—950℃,压力为1.0—1.1MPa,提升管气速为5...
为了探究循环流化床气化中不同氧煤比、汽气比对气化炉出口合成气中有效气及氢氧比的影响,以陕西崔木煤矿褐煤为原料,通过循环流化床气化中试装置进行粉煤气化实验。实验时,控制气化炉温度为900—950℃,压力为1.0—1.1MPa,提升管气速为5 m/s。结果表明:氧煤比不变,汽气比增大时,CO、H 2体积分数先增加后减小,汽气比为1.3时CO+H 2体积分数最大;氢氧比先增大后减小,汽气比为1.12时氢氧比最大。汽气比不变,氧煤比增大时,CO、H 2体积分数先增加后减小,氧煤比为0.45时CO+H 2体积分数最大;氢氧比持续减少,氧煤比为0.32时氢氧比最大。氧煤比和汽气比相比较,氧煤比的变化对合成气中CO和H 2的影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气化
氧煤比
汽气比
氢氧比
有效气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循环流化床气化细粉灰熔融特性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邓鸿翔
任强强
张玉魁
机构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3-282,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B0602302)项目资助~~
文摘
利用灰熔融性测定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温度、气氛、残炭含量对茌平、宿迁循环流化床气化细粉灰熔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弱还原气氛下两种气化细粉灰的熔融温度最低。高温下莫来石的出现导致宿迁气化细粉灰灰熔点明显高于茌平气化细粉灰。两种循环流化床气化细粉灰的熔融特征温度均随着残炭含量的上升而升高,当残炭含量超过3%,温度超过1300℃时,两种气化细粉灰均会产生碳硅石。碳硅石的存在是使气化细粉灰熔融性变差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循环
流化床
煤
气化
气化
细粉灰
灰熔融
残炭
Keywords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gasification
fine ash
ash fusibility
residual carbon
分类号
TQ544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循环流化床煤气化细粉灰硫氮转化分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孙付成
任强强
王昕
包绍麟
机构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3-36,44,共5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资助(XDA07050300)
文摘
利用热重质谱联用(TG-MS)研究气化细粉灰燃烧过程SO2和NOx的生成特性,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比分析煤及相应气化细粉灰中硫、氮的赋存形态,考察煤在循环流化床气化转化为气化细粉灰的过程中硫、氮赋存形态及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煤相比,气化细粉灰中的硫、氮元素结合能高,燃烧过程中SO2、NO释放温度升高;气化细粉灰中硫化物硫、硫酸盐硫减少,噻吩硫、亚砜硫增加;各形态氮含量均降低,不同形态氮元素析出率不同。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气化
气化
细粉灰
硫
氮
Keywords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gasification~ ultrafine fly ash, ~ sulfur~ nitrogen
分类号
TK16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炉内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鼓泡流化床内改进的颗粒床模型(英文)
被引量:
14
3
作者
张锴
BRANDANI Stefano
机构
伦敦大学学院(UCL)化工系CO_
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学院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基金
欧盟第五框架协议 (ENK5-CT2000-003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476057)。~~
文摘
采用改进颗粒床模型的CFD方法模拟了实验室规模冷模装置内鼓泡床的流体流动时空特性。模拟结果表明表观气速是影响气固动态特征和压力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随表观气速的增大,气泡数目增加,气泡体积增大,压力波动增强;气速越高时均压降越大;在内循环鼓泡流化床内固体颗粒呈“单室”流型。上述与实验观察相吻合的模拟结果将有助于放大和设计商业化的内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炉。
关键词
循环
流化床
生物质
气化
炉
鼓泡床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
改进的颗粒床模型
Keywords
circulating fluidized-bed biomass gasifier
bubbling fluidized bed
CFD simulation
modified particle bed model
分类号
TQ052.71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氧煤比和汽气比对循环流化床煤气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
2
4
作者
吕君君
李晓宏
杜鹏鹏
杜若宇
机构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碳氢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5-78,共4页
文摘
为了探究循环流化床气化中不同氧煤比、汽气比对气化炉出口合成气中有效气及氢氧比的影响,以陕西崔木煤矿褐煤为原料,通过循环流化床气化中试装置进行粉煤气化实验。实验时,控制气化炉温度为900—950℃,压力为1.0—1.1MPa,提升管气速为5 m/s。结果表明:氧煤比不变,汽气比增大时,CO、H 2体积分数先增加后减小,汽气比为1.3时CO+H 2体积分数最大;氢氧比先增大后减小,汽气比为1.12时氢氧比最大。汽气比不变,氧煤比增大时,CO、H 2体积分数先增加后减小,氧煤比为0.45时CO+H 2体积分数最大;氢氧比持续减少,氧煤比为0.32时氢氧比最大。氧煤比和汽气比相比较,氧煤比的变化对合成气中CO和H 2的影响更明显。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气化
氧煤比
汽气比
氢氧比
有效气组分
Keywords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gasification
oxygen-coal ratio
steam-gas ratio
hydrogen-oxygen ratio
effective gas components
分类号
TQ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循环流化床气化细粉灰熔融特性研究
邓鸿翔
任强强
张玉魁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循环流化床煤气化细粉灰硫氮转化分析
孙付成
任强强
王昕
包绍麟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炉内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鼓泡流化床内改进的颗粒床模型(英文)
张锴
BRANDANI Stefano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氧煤比和汽气比对循环流化床煤气组分的影响
吕君君
李晓宏
杜鹏鹏
杜若宇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