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耦合化学除硬技术在循环排污水零排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建强 张智超 +2 位作者 董庆华 毕飞 张林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5,共5页
创新性地运用膜耦合化学除硬技术,代替传统的“高密池+V型滤池+超滤”组合工艺,使多晶硅循环冷却排污水经过膜耦合化学除硬、除浊预处理后,直接进入“阳床+反渗透系统”,提出了“膜耦合化学除硬+阳床+多段反渗透”的高水回收率短流程技... 创新性地运用膜耦合化学除硬技术,代替传统的“高密池+V型滤池+超滤”组合工艺,使多晶硅循环冷却排污水经过膜耦合化学除硬、除浊预处理后,直接进入“阳床+反渗透系统”,提出了“膜耦合化学除硬+阳床+多段反渗透”的高水回收率短流程技术路线.工程实践表明该技术路线运行可靠,可大幅缩短工艺流程、降低运行能耗、延长阳床的再生周期、同时可使整体系统水回收率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冷却排污水 膜耦合化学除硬 除硬 短流程 零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达标排放方案设计与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倪斌 薛庆堂 +3 位作者 李洪峰 韩松 聂新辉 诸慧 《工业水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218,共6页
针对某电厂的循环冷却系统排污水治理难题,提出了采用纳滤技术降低循环冷却系统排污水中含盐浓度和硫酸根浓度以满足地方环保标准实现达标排放的方案,并与采用反渗透技术的循环水旁路除盐处理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性比选。在方案比选中充... 针对某电厂的循环冷却系统排污水治理难题,提出了采用纳滤技术降低循环冷却系统排污水中含盐浓度和硫酸根浓度以满足地方环保标准实现达标排放的方案,并与采用反渗透技术的循环水旁路除盐处理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性比选。在方案比选中充分考量了2种方案对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的影响,得出的结果表明经纳滤处理后达标排放的方案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冷却系统排污水 达标排放 纳滤 反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示差分光光度法测定钢厂循环管道除垢污水中的总磷 被引量:1
3
作者 柴昌信 王建波 +2 位作者 黑文龙 陈月源 祝建国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85-988,共4页
循环水及污水中总磷的国家标准方法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当样品中有机磷含量高时,分解易碳化,操作繁琐,分析误差大。本文应用磷钼黄显色示差分光光度技术测定某钢厂循环管道除垢污水中的总磷,通过正交实验确立了采用硝酸-高氯酸消解样品... 循环水及污水中总磷的国家标准方法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当样品中有机磷含量高时,分解易碳化,操作繁琐,分析误差大。本文应用磷钼黄显色示差分光光度技术测定某钢厂循环管道除垢污水中的总磷,通过正交实验确立了采用硝酸-高氯酸消解样品,将样品中聚磷酸盐、有机磷酸盐转化为正磷酸盐,在硝酸溶液中,正磷酸盐与钒钼酸铵作用生成可溶性黄色磷钒钼酸配合物,基于其颜色强度与磷的浓度成正比测定高浓度磷的含量。实验对使用的氧化剂用量、溶解温度、显色条件、测定波长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磷含量在10.0~40.0 mg/L范围符合朗伯-比尔定律,方法精密度(RSD)<1.0%(n=5),加标回收率为98.8%~105.0%。建立的示差光度法比一般光度法相对误差小,准确度更高;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的测定结果基本吻合,且测定成本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污水 总磷 正交实验 高浓度示差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厂循环水排污水回用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胡大龙 许臻 +5 位作者 杨永 吴根记 翟绍晶 张宁 龙柯宇 苏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3-36,共4页
针对循环水排污水水质特点,进行了回用处理工艺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强化混凝可有效去除循环水排污水中的有机物,对COD、TOC去除率分别为61.2%、47.5%,减轻后续膜系统的有机污染;二级软化对Ca^(2+)、Mg^(2+)、总磷、TOC、全硅的去除率分... 针对循环水排污水水质特点,进行了回用处理工艺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强化混凝可有效去除循环水排污水中的有机物,对COD、TOC去除率分别为61.2%、47.5%,减轻后续膜系统的有机污染;二级软化对Ca^(2+)、Mg^(2+)、总磷、TOC、全硅的去除率分别为86.5%、92.5%、97.9%、27.4%、84.3%,减轻后续膜系统的无机污染;反渗透回收率可达到85%,反渗透产水可以作为锅炉补给水水源,反渗透浓水可以作为脱硫工艺用水。提出了地表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强化混凝-二级软化-超滤-反渗透回用处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排污水 有机物 预处理 反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高回收率回用工艺应用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瑞瑞 毛进 +1 位作者 李乐 李文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0-105,共6页
采用含盐量、难降解有机物较高的中水作为循环水系统补水,所产生的循环水排污水含盐量达7 200 mg/L以上、难降解有机物含量达37 mg/L以上(以TOC计)、Ca^(2+)在15 mmol/L左右。针对该循环水排污水,现有循环水排污水回用工艺存在回收率低... 采用含盐量、难降解有机物较高的中水作为循环水系统补水,所产生的循环水排污水含盐量达7 200 mg/L以上、难降解有机物含量达37 mg/L以上(以TOC计)、Ca^(2+)在15 mmol/L左右。针对该循环水排污水,现有循环水排污水回用工艺存在回收率低(一般小于50%),处理后出水水质差,膜系统污堵严重、无法稳定运行等问题。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根据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水质特点,开发了一种高回收率的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回用工艺,并通过实验对工艺各系统性能、运行参数及处理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回用工艺性能稳定,循环水排污水回收率可达90%以上,处理后产水电导率<324μS/cm、含盐量<150 mg/L,可作为循环水系统补水进行回用。该工艺吨水运行费用为9.65元/t水,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排污水 臭氧生物活性炭 反渗透 纳滤 超滤 高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法去除循环水排污水中的磷 被引量:8
6
作者 赵辉 邱小云 +1 位作者 龚小芝 万国晖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3-526,共4页
研究了聚合氯化铝、硫酸铁、氯化铁及生石灰等除磷剂对循环水排污水的除磷效果,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污水p H和除磷剂投加方式对除磷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和硫酸铁的除磷效率相当,其次是氯化铁,生石灰的除磷效率最... 研究了聚合氯化铝、硫酸铁、氯化铁及生石灰等除磷剂对循环水排污水的除磷效果,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污水p H和除磷剂投加方式对除磷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和硫酸铁的除磷效率相当,其次是氯化铁,生石灰的除磷效率最低;最终选用聚合氯化铝作为除磷剂,对循环水排污水进行除磷处理时无需调节其p H,反应可在室温下进行,反应时间需大于300 s;聚合氯化铝最佳投加量为40 mg/L,二次性投加聚合氯化铝的除磷效果明显好于一次性投加;二次性投加出水TP为0.37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排污水 除磷剂 总磷 聚合氯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力发电厂循环水排污水回用预处理工艺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孙心利 王平 李路江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89-93,共5页
针对火力发电厂循环水排污水回用预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机磷阻垢剂对混凝效果影响程度的系列试验,结合试验结果分析循环水阻垢剂对混凝效果的影响,阐述软化处理对混凝处理的作用,从循环水处理工艺着手,解决了循环水排污水回用关键... 针对火力发电厂循环水排污水回用预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机磷阻垢剂对混凝效果影响程度的系列试验,结合试验结果分析循环水阻垢剂对混凝效果的影响,阐述软化处理对混凝处理的作用,从循环水处理工艺着手,解决了循环水排污水回用关键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排污水 混凝 阻垢剂 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厂循环水排污水纳滤处理试验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亚娟 申建汛 +2 位作者 武忠全 许臻 黄倩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7-142,共6页
采用纳滤工艺对火电厂循环水排污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纳滤膜对Ca^(2+)、Mg^(2+)、Ba^(2+)、Sr^(2+)、SO_4^(2-)等二价离子的去除率>85%,对有机物的去除率≥83%;回收率为15%~85%时,纳滤膜的脱盐率≥75%,但对Na^+、Cl^-等一价离子截... 采用纳滤工艺对火电厂循环水排污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纳滤膜对Ca^(2+)、Mg^(2+)、Ba^(2+)、Sr^(2+)、SO_4^(2-)等二价离子的去除率>85%,对有机物的去除率≥83%;回收率为15%~85%时,纳滤膜的脱盐率≥75%,但对Na^+、Cl^-等一价离子截留率较低;纳滤产水作为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的水源,可确保反渗透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凝汽器采用不锈钢管(不包括304和304L)的电厂,纳滤产水还可作为循环水补充水,减少了电厂新鲜水取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循环水排污水 纳滤工艺 废水回用 补给水 去除率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水排污水回用软化处理工艺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瑞瑞 姜琪 +2 位作者 余耀宏 毛进 苏艳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7-120,共4页
循环水排污水水质复杂,对其直接进行反渗透脱盐处理时容易造成反渗透膜污堵、结垢,降低反渗透性能。为此,采用混凝-软化工艺对其进行处理,并比较不同软化工艺的软化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传统石灰和碳酸钠工艺处理时软化效果较差;采用氢... 循环水排污水水质复杂,对其直接进行反渗透脱盐处理时容易造成反渗透膜污堵、结垢,降低反渗透性能。为此,采用混凝-软化工艺对其进行处理,并比较不同软化工艺的软化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传统石灰和碳酸钠工艺处理时软化效果较差;采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复配软化处理的技术经济性最佳,在二者加药剂量均为250mg/L时,处理后出水Ca2+、Mg2+分别为0.85、2.44mmol/L,有机磷为0.73mg/L达到反渗透的进水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排污水 软化处理 反渗透 混凝 氢氧化钠 碳酸钠 氢氧化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力发电厂循环排污水处理回用技术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江涛 董娟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4-127,共4页
根据实际工程案例对目前国内火力发电厂循环水排污水处理回用的3种技术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包括处理工艺、效果及技术特点等,并对循环排污水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循环污水 超滤(UF) 反渗透(RO) 石灰软化 微滤(M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滤结合反渗透新工艺处理矿区循环冷却排污水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建斌 杨静 陈静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6-78,共3页
本实验采用超滤与反渗透联合工艺处理矿区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将出水作为锅炉补给水的原水。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超滤系统对于该循环排污水的耐受性、超滤与反渗透联合工艺的可行性,确定了超滤与反渗透系统的最佳工况,并对该工艺处理成... 本实验采用超滤与反渗透联合工艺处理矿区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将出水作为锅炉补给水的原水。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超滤系统对于该循环排污水的耐受性、超滤与反渗透联合工艺的可行性,确定了超滤与反渗透系统的最佳工况,并对该工艺处理成本和运行问题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冷却排污水 超滤 反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水排污水回用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平 刘朝阳 王辉新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0年第2期144-146,共3页
针对循环水排污水的特点,对回用预处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一些回用系统设计与运行方面值得注意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关键词 循环 循环水排污水 混凝 循环水回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膜法在处理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污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振华 刘政修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3-86,共4页
介绍了超滤和反渗透工艺在处理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污水时的运行特点,讨论了影响超滤运行的因素,实际运行表明,超滤出水SDI≤2.5达到反渗透入口水要求,且膜法水处理系统在排污水回用系统中运行时是可靠的和稳定的,膜元件污堵的因素是可以... 介绍了超滤和反渗透工艺在处理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污水时的运行特点,讨论了影响超滤运行的因素,实际运行表明,超滤出水SDI≤2.5达到反渗透入口水要求,且膜法水处理系统在排污水回用系统中运行时是可靠的和稳定的,膜元件污堵的因素是可以控制的,膜通量经定期清洗后能得到恢复。同时也总结了膜法水处理系统存在的有待改进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反渗透 循环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滤膜处理火力发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的探讨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锦 石诚 王晓昌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7-19,共3页
对纳滤膜技术处理火力发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做了简要介绍。纳滤可有效地去除循环冷却排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总硬度 ,降低含盐量 ,其中总溶解性固体和总硬度的去除率达到 90 %以上 ,含盐量去除率达到 80 %以上 ,处理后的水质符合工业用水和... 对纳滤膜技术处理火力发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做了简要介绍。纳滤可有效地去除循环冷却排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总硬度 ,降低含盐量 ,其中总溶解性固体和总硬度的去除率达到 90 %以上 ,含盐量去除率达到 80 %以上 ,处理后的水质符合工业用水和循环水补充用水的水质要求。纳滤膜处理循环冷却排污水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处理后的水可回用于电厂补给水系统 ,可以大大减少火力发电厂的耗水量和工业废水排放量 ,达到节水和“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发电厂 纳滤膜 循环冷却排污水 总溶解性固体 总硬度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水处理药剂对循环水排污水处理中混凝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梁昌峰 刘芳 +1 位作者 王飞扬 赵朝成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1-45,共5页
循环水排污水回用于补充水时受残余水处理药剂的影响,预处理中的混凝沉淀常达不到满意的效果。以氯化铝为混凝剂,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考察了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427)、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羟基亚乙基二膦酸(HEDP)对混凝效... 循环水排污水回用于补充水时受残余水处理药剂的影响,预处理中的混凝沉淀常达不到满意的效果。以氯化铝为混凝剂,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考察了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427)、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羟基亚乙基二膦酸(HEDP)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残余水处理药剂会导致絮体变小且沉降性能变差,其中1427对浊度以及絮体沉降速度影响最大,HEDP对泥渣体积以及COD影响最大,ATMP对泥渣虚度影响最大;残余水处理药剂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程度与其在水中的浓度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排污水 残余水处理药剂 混凝 杀菌剂 缓蚀阻垢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ton试剂氧化—活性炭吸附处理炼油厂循环水排污水 被引量:6
16
作者 冯婕 王岽 郦和生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3-346,共4页
采用Fenton试剂氧化—活性炭吸附工艺处理炼油厂循环水排污水,考察了各种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最佳处理条件为:室温,H2O2加入量600 mg/L,m(H2O2)∶m(Fe2+)=4,水样pH5.0~5.5,Fenton试剂氧化反应时间1 h,活性炭选择8~30... 采用Fenton试剂氧化—活性炭吸附工艺处理炼油厂循环水排污水,考察了各种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最佳处理条件为:室温,H2O2加入量600 mg/L,m(H2O2)∶m(Fe2+)=4,水样pH5.0~5.5,Fenton试剂氧化反应时间1 h,活性炭选择8~30目的无烟煤破碎炭,水样在吸附柱的停留时间约为30 min。当循环水排污水COD低于150 mg/L时,经该联合工艺处理后出水COD低于50 mg/L,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顿试剂 活性炭吸附 循环水排污水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水排污水中杀菌剂、缓蚀阻垢剂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伟 刘芳 +1 位作者 樊丰涛 张利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11-1217,共7页
混凝沉淀法处理循环水排污水时,由于排污水中残余药剂的影响,混凝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为了寻求药剂对混凝过程及机理的影响,首先对混凝剂(PAC)、助凝剂(PAM)的投加量以及混凝条件进行优化,然后在优化的混凝条件下,考察单体药剂以... 混凝沉淀法处理循环水排污水时,由于排污水中残余药剂的影响,混凝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为了寻求药剂对混凝过程及机理的影响,首先对混凝剂(PAC)、助凝剂(PAM)的投加量以及混凝条件进行优化,然后在优化的混凝条件下,考察单体药剂以及复配药剂对排污水混凝效果的影响,还考察了药剂对PAC最佳投加量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观测不同条件下絮凝体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PAC和PAM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40 mg/L、0.8mg/L,最佳混凝条件为快速搅拌时间3min、慢速搅拌速率90r/min、快速搅拌速率300r/min、慢速搅拌时间10min;在此条件下,排污水浊度去除率可达93.49%。PASP对排污水混凝效果影响最大,且剩余浊度波动性大,波动范围0.85~1.78NTU(Nephelometric Turbidity Unit);1227对PAC最佳投加量影响最大,波动范围20~70mg/L。排污水存在复配药剂时,其混凝后得剩余浊度都大于无药剂时的0.98NTU。不同条件下的排污水混凝所得絮凝体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从而导致了混凝效果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沉淀法 循环水排污水 水处理药剂 混凝效果 剩余浊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絮凝-高效澄清池联合技术在循环水排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康少鑫 张彬彬 +1 位作者 孙军峰 叶治安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4-109,共6页
为减轻高分子絮凝剂、助凝剂对膜处理系统的污堵,强化循环水排污水混凝澄清效果,北方某热电厂采用了电絮凝-高效澄清池联用技术对其循环水排污水进行预处理。通过系统调试,考察了不同电流密度、凝聚池pH值及碳酸钠加药量下,澄清池出水... 为减轻高分子絮凝剂、助凝剂对膜处理系统的污堵,强化循环水排污水混凝澄清效果,北方某热电厂采用了电絮凝-高效澄清池联用技术对其循环水排污水进行预处理。通过系统调试,考察了不同电流密度、凝聚池pH值及碳酸钠加药量下,澄清池出水浊度、总硬度及总碱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5.96 A/m2,凝聚池pH值约为11.0,碳酸钠加药量为170 mg/L时,电絮凝-高效澄清池对浊度、总硬度和总碱度去除率分别约为90%、60%和66%,平均出水浊度为0.9 NTU,总硬度为9.7 mmol/L,总碱度为1.2 mmol/L,出水水质稳定,满足后续膜处理工艺进水水质要求,并降低了后续膜系统污堵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排污水 电絮凝 高效澄清池 浊度 总硬度 总碱度 污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水排污水中残余阻垢剂对反渗透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伟 刘芳 +2 位作者 高雅 闫茜 张利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65-570,共6页
循环水排污水中残余的阻垢剂会导致其水质的变化,从而影响反渗透膜性能。本文以循环水中常用的阻垢剂聚天冬氨酸(PASP)、羟基亚乙基=膦酸(HEDP)和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为研究对象,首先考察了它们的阻垢性能,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静态... 循环水排污水中残余的阻垢剂会导致其水质的变化,从而影响反渗透膜性能。本文以循环水中常用的阻垢剂聚天冬氨酸(PASP)、羟基亚乙基=膦酸(HEDP)和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为研究对象,首先考察了它们的阻垢性能,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静态浸泡试验和动态试验考察了它们的存在对反渗透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ASP、HEDP和ATMP中,PASP的阻垢性能最优,阻垢率高达84.21%,三者均会对反渗透膜的表面结构、组成成分、膜通量以及脱盐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当PASP、HEDP和ATMP的浓度分别为50mg/L、10mg/L和30mg/L时,在反渗透系统连续运行10h后,膜通量分别下降5.53%、4.89%和9.09%,小于空白时的18.95%;此外,脱盐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排污水 阻垢剂 反渗透膜性能 膜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FT工艺在火电厂循环水排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海燕 刘晓奎 +2 位作者 彭芳 张兴仁 张江涛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69-272,共4页
为去除循环水排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总氮,降低后续臭氧-生物活性炭单元的处理负荷,使系统处理出水能够达标排放,某电厂采用ABFT技术对均质调节后的循环水排污水进行预处理。调试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TN为10^(3)0 mg/L,COD为60~100 mg/L的情... 为去除循环水排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总氮,降低后续臭氧-生物活性炭单元的处理负荷,使系统处理出水能够达标排放,某电厂采用ABFT技术对均质调节后的循环水排污水进行预处理。调试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TN为10^(3)0 mg/L,COD为60~100 mg/L的情况下,ABFT工艺对TN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5%和36%,出水水质稳定,满足ABFT单元出水要求,降低了后续单元处理负荷,确保了最终处理出水能够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FT工艺 循环水排污水 化学需氧量 总氮 达标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