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代谢生物标志物与前列腺癌因果关系的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1
作者 徐新宇 彭煜 +7 位作者 朱文静 刘治 刘彦飞 张杰 王韬毓 钟琪 徐静 梁文浩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13-120,共8页
目的 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研究233种循环代谢生物标志物与前列腺癌的因果关系。方法 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暴露因素为233种循环代谢生物标志物,结局变量为前列腺癌。采用逆方差加权(... 目的 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研究233种循环代谢生物标志物与前列腺癌的因果关系。方法 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暴露因素为233种循环代谢生物标志物,结局变量为前列腺癌。采用逆方差加权(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法、加权中位数(weighted median,WM)法、MR-Egger回归、加权模式和简单模式研究暴露与结局的因果关系,其中以IVW作为主要分析方法,并进行敏感性分析以检验结果可靠性。结果 根据IVW的统计结果,有2种标志物与前列腺癌的发生风险呈正向因果关联:小低密度脂蛋白中甘油三酯与总脂质的比值(P=0.042),乳糜微粒和极大VLDL中总胆固醇与总脂质的比值(P=0.042)。有4种标志物与前列腺癌呈现负向因果关联:高密度脂蛋白中磷脂与总脂质的比值(P=0.025),共轭亚油酸与总脂肪酸的比值(P=0.009),亚油酸与总脂肪酸的比例为18∶2(P=0.045),酪氨酸水平(P=0.045)。其他4种方法的统计结果与IVW不完全一致(多数P>0.05),但5种方法的因果效应方向基本一致,结果仍旧可靠。敏感性分析未发现异质性和多效性,表明结果稳健。反向MR分析未发现前列腺癌能够影响6种循环代谢生物标志物水平。结论 233种循环代谢生物标志物中,小低密度脂蛋白中甘油三酯与总脂质的比值、乳糜微粒和极大VLDL中总胆固醇与总脂质的比值是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共轭亚油酸与总脂肪酸的比值、亚油酸与总脂肪酸的比例为18∶2、高密度脂蛋白中磷脂与总脂质的比值、酪氨酸水平是前列腺癌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代谢生标志 前列腺癌 孟德尔随机化 因果关系 脂蛋白 脂质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代谢生物标志物与前列腺疾病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2
作者 徐新宇 彭煜 +7 位作者 朱文静 王韬毓 张杰 刘治 刘彦飞 徐静 梁文浩 钟琪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采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研究233种循环代谢生物标志物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原位癌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暴露与结局的数据均来自公开发表的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从GWAS数据中选择与暴露因素具有强相关性的单核苷酸... 目的采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研究233种循环代谢生物标志物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原位癌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暴露与结局的数据均来自公开发表的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从GWAS数据中选择与暴露因素具有强相关性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工具变量(IV)。采用逆方差加权法、加权中位数法、MR-Egger、加权模式简单模式研究暴露与结局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进行敏感性分析验证结果的稳健性。结果小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磷脂与总脂质的比值是前列腺炎的保护因素,亮氨酸水平是前列腺炎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的平均直径和小VLDL中游离胆固醇与总脂质的比值是前列腺增生的保护因素。小高密度脂蛋白(HDL)中的总脂质含量和小HDL颗粒浓度是前列腺原位癌的保护因素。结论循环代谢生物标志物与前列腺疾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代谢生标志 脂蛋白 脂质 脂代谢 亮氨酸 前列腺炎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原位癌 孟德尔随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胃癌相关循环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套瑞 李珉珉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9期679-681,共3页
虽然近年来胃癌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技术不断提高,但晚期胃癌患者的预后仍然不理想。因此,探寻更加特异、灵敏的早期生物学标志物,尽早明确诊断和选择治疗方式,对于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体液检测及无创检测技术的不断... 虽然近年来胃癌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技术不断提高,但晚期胃癌患者的预后仍然不理想。因此,探寻更加特异、灵敏的早期生物学标志物,尽早明确诊断和选择治疗方式,对于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体液检测及无创检测技术的不断创新,循环肿瘤标志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些新型肿瘤标志物的出现,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靶点,并为患者的生存和预后带来希望。该文主要综述胃癌相关的循环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包括循环游离DNA,FERL4等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miR-200c、miR106a、let-7a等微小RNAs(miRNAs),癌症相关自身抗体,以及通过血清蛋白质组学确定的标志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循环肿瘤标志 微小RNAS 长链非编码RN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的循环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文虎 胡靖 汪朝晖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103-107,共5页
目前扩张型心肌病的监测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的识别,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监测,以及超声心动图和心脏磁共振成像等成像技术。然而,由于它们具有高成本性或低特异性特点,限制了其作为临床一线检测工具的应用。近年来,以血液为标本的循环生... 目前扩张型心肌病的监测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的识别,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监测,以及超声心动图和心脏磁共振成像等成像技术。然而,由于它们具有高成本性或低特异性特点,限制了其作为临床一线检测工具的应用。近年来,以血液为标本的循环生物标志物作为一种简单的工具,可能提供扩张型心肌病诊断、预后、风险分层和治疗反应的重要信息。目前的研究已提出多种扩张型心肌病潜在的循环生物标志物,如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的心脏特异性生物标志物B型钠尿肽、N末端B型钠尿肽原、心肌肌钙蛋白I和心肌肌钙蛋白T以及处于临床前阶段的非心脏特异性蛋白质生物标志物半乳糖凝集素-3、生长分化因子-15和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另外,自身抗体、非编码RNA、无细胞DNA和脂质组学作为新型扩张型心肌病的潜在循环生物标志物,越来越受到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循环标志 非编码RNA 无细胞DNA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炎症标志物在宫颈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分析
5
作者 郑佩芹 周海梅 王晓刚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第10期21-25,共5页
目的研究循环炎症标志物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62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名非宫颈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50名组织学诊断为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为... 目的研究循环炎症标志物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62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名非宫颈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50名组织学诊断为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为癌前病变组,52名组织学诊断为宫颈癌患者为宫颈癌组。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所有患者HPV感染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浆干扰素-β(IFN-β)、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水平,蛋白电泳检测患者宫颈上皮组织中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肿瘤坏死因-α(TNF-α)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宫颈癌前病变组及宫颈癌组HPV感染率水平明显升高,且宫颈癌组HPV感染率明显高于宫颈癌前病变组(F/χ^(2)=60.249,P=0.000)。与对照组比较,宫颈癌前病变组及宫颈癌组IFN-β、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5),宫颈癌前病变组及宫颈癌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宫颈癌前病变组及宫颈癌组TREM-1、TNF-α蛋白明显升高(P<0.05),宫颈癌前病变组及宫颈癌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炎症标志物在宫颈病理生理病变过程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协同HPV感染促进宫颈上皮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炎症标志 宫颈癌 病理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血清中Cyfra 21.1水平检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田亮 霍占江 +4 位作者 王志杰 张强 宁建峰 栗晓东 董陆玲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0年第10期564-56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 21.1含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患者术后复发及转移情况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6年7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住院212例有明确病理学诊断的DTC患者作为研... 目的探讨血清中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 21.1含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患者术后复发及转移情况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6年7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住院212例有明确病理学诊断的D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标准甲状腺癌根治术,术后随访3~5年。根据复发及转移发生情况进行分组,测定血清Cyfra 21.1水平后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T3+T4级患者的Cyfra 21.1水平显著高于T1+T2级患者(P<0.01),有淋巴转移的患者Cyfra 21.1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转移的患者(P<0.05)。DTC患者术后复诊时未复发组Cyfra 21.1水平远低于复发组[1.38(0.33-2.49)ng/ml vs2.92(0.71-7.25)ng/ml,P<0.001],且局部复发组Cyfra 21.1水平远低于远处转移组[2.33(0.69-7.61)ng/ml vs 3.52(0.84-11.27)ng/ml,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Cyfra 21.1=2.19 ng/ml为Cut off值,AUC达到0.879,同时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阴性预测值均达到较高水平。Kaplan-Meyer生存曲线结果示低水平Cyfra 21.1(<2.19 ng/ml)与长期无病生存有关,水平升高则与术后复发有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fra 21.1是术后复发准确且独立的预测因子。结论Cyfra 21.1与DTC患者术后复发和转移有关,可能是一种能够独立预测DTC患者术后复发及恶性分化风险的循环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复发 肿瘤转移 细胞角蛋白19 分化型甲状腺癌 循环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RNA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李铄 王茂叶 +3 位作者 臧雪燕 蒋鹏程 许文荣 张徐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13-217,共5页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特异性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通过深入研究circRNA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有望为早期胃癌的无创诊断及预后提供新的潜在检测标志物。该文就circRNA的生物学作用、检测方法、以及其在胃癌中的作用...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特异性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通过深入研究circRNA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有望为早期胃癌的无创诊断及预后提供新的潜在检测标志物。该文就circRNA的生物学作用、检测方法、以及其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诊断和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胃癌 循环标志物 外泌体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