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革大学物理实验教学 构建三级双循环教学模式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国杰 谢嘉宁 +3 位作者 黄义清 李斌 伍贤栋 周有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7年第8期77-79,共3页
分析了大学物理实验独立开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级双循环教学模式,介绍了该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教学实践和成效。
关键词 大学物理实验 教学改革 循环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适合运动员的板块循环教学模式 被引量:2
2
作者 郭振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3-144,共2页
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是困扰体育界多年的难题。特别是早期进入专业化训练的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青少年运动员健康成长的瓶颈。目前,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已经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但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还需要... 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是困扰体育界多年的难题。特别是早期进入专业化训练的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青少年运动员健康成长的瓶颈。目前,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已经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但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还需要有理论上的突破和方法上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运动员 循环教学模式 板块 文化教育 教育问题 体育界 专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科教学模式及其特色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黄炳华 刘跃明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9-93,共5页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一般是四年制,分为基础学习、专业基础学习和专业方向学习三个阶段,在第四学年分专业方向开设部分课程,每一阶段都要通过严格考核,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学习。而在每一阶段的学习中,采取实践一理论一再实践一再理论的...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一般是四年制,分为基础学习、专业基础学习和专业方向学习三个阶段,在第四学年分专业方向开设部分课程,每一阶段都要通过严格考核,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学习。而在每一阶段的学习中,采取实践一理论一再实践一再理论的循环教学模式。同时,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灵活多样,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考核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 机械工程学科 分段式 循环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循环”阅读教学模式评介
4
作者 余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40-143,共4页
英语教学法在不断地变化,由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到交际法到后来的整体语言教学法,这些变化使得外语教学逐渐走向成熟。该文对“整体循环”教学模式的理论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包括它的沿革、应用、现状及前景等,并对“整体循环”教学模式与传... 英语教学法在不断地变化,由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到交际法到后来的整体语言教学法,这些变化使得外语教学逐渐走向成熟。该文对“整体循环”教学模式的理论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包括它的沿革、应用、现状及前景等,并对“整体循环”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其优势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循环教学模式 阅读理论 整体性 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双循环三逻辑”通达化成教学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志厚 单妍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双循环三逻辑”通达化成教学是一种揭示知识“内循环”通化为智与“外循环”活化为能的发展轨迹,并融通课程内容呈现的逻辑、学生学习通达的逻辑、施教活动化成的逻辑,从而促进师生教学优效和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模式的建构基... “双循环三逻辑”通达化成教学是一种揭示知识“内循环”通化为智与“外循环”活化为能的发展轨迹,并融通课程内容呈现的逻辑、学生学习通达的逻辑、施教活动化成的逻辑,从而促进师生教学优效和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模式的建构基于对课堂实践智慧的凝练、信息加工理论的改进和知识管理原理的运用,力求实现贯穿“减负提质增效”思想并具有顺性、适度、低耗、优质、长效等特征的优效教学目标。“双循环三逻辑”通达化成教学模式的构建包括“传道”“授业”“解惑”“修品”的教学目标,基于知识转化(双循环)与课程优化、学习通达、教学化成(三逻辑)的指导思想,“引趣—诱思—互动—通达—化成—相长”的操作程序,与知识、技能、思维和品行相适应的教学方略,稳定多样的师生关系和教学角色,围绕知识之通、技能之达、思维之化、品行之成等方面采用知识性、技术性、表现性和实操性等方式评价。“双循环”揭示知能通达的变化轨迹,“三逻辑”说明教化育成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三逻辑”教学模式 知识之通 技能之达 思维之化 品行之成 知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认知理论在“食品工程原理”中的教学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吴迪迪 胡新 +2 位作者 刘艳红 刘生杰 兰伟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12期116-120,共5页
从“如何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问题”角度出发提出循环认知教学模式明确“食品工程原理”的学习本质与条件,旨在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提高教学的质量。通过学习的初级认知阶段、过渡阶段、高级... 从“如何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问题”角度出发提出循环认知教学模式明确“食品工程原理”的学习本质与条件,旨在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提高教学的质量。通过学习的初级认知阶段、过渡阶段、高级认知阶段,建立课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全面把握章节框架,对上课时间设计情景教学环节,实现知识水平由掌握向创新方向的过渡,并将学习的新旧知识、思辨能力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经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再回到发现问题的起点,实现新知识转化旧知识循环认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工程原理 循环认知教学模式 情景设计环节 思维导图 主动学习 高效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部分案例 被引量:1
7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40-42,共3页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3+2”循环教学模式 措施 1.企业化的办学管理机制——“3+2”循环工学的基础。采用每周3天校内学习,2天校外企业学习循环工学的开放性人才培养方式。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职院校 案例 循环教学模式 职业能力培养 办学管理机制 人才培养方式 学习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馈意见的《风景园林植物学》教学改革探索——从植物认知到景观营造 被引量:6
8
作者 岳远征 胡宏敏 芦建国 《广东园林》 2022年第4期90-93,共4页
《风景园林植物学》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该课程开设已有近十年的历史,但尚未有基于该课程教学效果反馈的教学改革研究。面向风景园林专业毕业生开展《风景园林植物学》教学反馈的问卷调查,并通过SPSS因子分析,总结影响该课程... 《风景园林植物学》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该课程开设已有近十年的历史,但尚未有基于该课程教学效果反馈的教学改革研究。面向风景园林专业毕业生开展《风景园林植物学》教学反馈的问卷调查,并通过SPSS因子分析,总结影响该课程教学效果的3个主要因子,即“课堂教学形式”“实践教学模式”和“考核标准”。通过因子要素分析,发现学生更倾向以老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希望尽可能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同时适当调整平时成绩在期末成绩中的比重。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和课程特点,围绕两个学期的教学活动,探索出“以提高学生风景园林植物识别水平为核心,兼顾风景园林植物应用能力培养”的“两循环”教学模式,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植物学 教学改革 因子分析 “两循环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工院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教改创新思路 被引量:1
9
作者 谭永谦 刘明艳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7年第1期72-73,共2页
通过调研汽车专业人才的现状,提出了突出人才培养的教改创新思路,并着眼于校企对接的实操场景创新、教材配置创新,"流水线"循环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创新,为技工院校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创新 技工院校 校企对接 “流水线”循环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