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460高强钢管柱-H形梁焊接节点循环拉伸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梁刚 陆志涵 +1 位作者 刘云贺 郭宏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313,共11页
为研究Q460高强钢管柱-H形梁焊接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对11个梁翼缘板与柱段焊接组成的节点进行了低周循环拉伸性能试验,研究了梁翼缘板与钢管宽度比α、厚度比β以及钢管宽厚比λ等参数对节点破坏模式、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 为研究Q460高强钢管柱-H形梁焊接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对11个梁翼缘板与柱段焊接组成的节点进行了低周循环拉伸性能试验,研究了梁翼缘板与钢管宽度比α、厚度比β以及钢管宽厚比λ等参数对节点破坏模式、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循环拉伸荷载作用下,Q460高强钢管柱-H形梁焊接节点的失效模式主要分为连接处焊缝断裂、连接处钢管面板断裂或梁翼缘板被拉断三种;高强钢梁翼缘板与钢管宽度比、钢管柱宽厚比对焊接节点的受力行为影响较大,当宽厚比α由25.0减小到18.75时,节点的应变能减小了134%;当节点破坏时,具有新型焊接通过孔构造的焊接节点极限位移超过传统构造节点近2倍,前者延性性能较好。研究成果可为高强钢管柱与梁焊接节点的抗震设计以及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焊接节点 循环拉伸试验 破坏模式 耗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拉伸-松弛处理对聚二甲基硅氧烷/碳纳米管/碳纤维柔性力敏材料性能影响规律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海龙 许星烨 +6 位作者 应程 陈海 徐成成 付旭东 刘清亭 胡圣飞 张荣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3-97,103,共6页
为了探究循环拉伸-松弛后处理对聚合物基柔性力敏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文中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碳纳米管(CNTs)/碳纤维(CF)柔性力敏材料为对象,测试其在循环拉伸-松弛处理期间及循环拉伸-松弛处理后电阻值随应变的变化,并从导电填料... 为了探究循环拉伸-松弛后处理对聚合物基柔性力敏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文中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碳纳米管(CNTs)/碳纤维(CF)柔性力敏材料为对象,测试其在循环拉伸-松弛处理期间及循环拉伸-松弛处理后电阻值随应变的变化,并从导电填料的局部重新分布的角度进行阐释。结果发现,循环拉伸-松弛处理后复合材料的电阻率降低可达到45%,且应变敏感性提高近4倍。这归因于循环拉伸-松弛处理过程中PDMS分子链段对导电填料的剪切作用使得导电填料经历局部重排,且循环拉伸-松弛过程所施加的应变越大,PDMS分子链段的剪切作用的影响越大,局部重排的效果会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力敏材料 循环拉伸-松弛 剪切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性能轻质混凝土的循环拉伸力学性能 被引量:9
3
作者 王俊颜 刘菲凡 郭君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0-176,共7页
超高性能轻质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lightweight concrete,UHPLC)是一种具有高拉压比和拉伸应变强化特性的轻质水泥基材料。为了阐述UHPLC与钢筋在钢筋屈服点之前的协同受拉机制,针对一种密度为1789 kg/m 3、抗压强度为63.1 MP... 超高性能轻质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lightweight concrete,UHPLC)是一种具有高拉压比和拉伸应变强化特性的轻质水泥基材料。为了阐述UHPLC与钢筋在钢筋屈服点之前的协同受拉机制,针对一种密度为1789 kg/m 3、抗压强度为63.1 MPa、极限拉伸应变约为2.4×10^(-3)~2.8×10^(-3)、极限抗拉强度约为6.9~7.8 MPa的UHPLC,采用自主研发的拉伸测试装置,研究其循环拉伸力学性能,分别考虑了4种加载条件(循环应变分别是2.0×10^(-4)、5.0×10^(-4)、1.0×10^(-3)、1.5×10^(-3))。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加载条件的UHPLC的循环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的包络线与单调拉伸应力-应变全曲线具有较高的重合度;循环加载曲线的残余应变、加载刚度、卸载刚度均反映了桥接微裂纹的纤维脱黏状态,残余应变越大,说明纤维的脱黏长度越长,将导致UHPLC的加载、卸载刚度降低;UHPLC在循环加载作用下的累积应变小于其极限拉伸应变时,多次循环加载主要是对已脱黏部分纤维的循环拉伸作用;UHPLC的循环加载刚度退化率与累积残余应变的关系符合幂函数关系,拟合度为0.99。UHPLC的循环拉伸加载刚度本质上由纤维参与受拉的有效长度(脱黏部分)决定,可用累积残余应变来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轻质混凝土 循环拉伸加载 力学性能 刚度 应力应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pton膜材低温单轴循环拉伸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岩 刘俨震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93-500,共8页
为明晰充气天线反射面膜材的低温循环拉伸力学性能,对25μm厚的Kapton膜材进行了低温(20、0、-10、-40、-70℃)下的单轴循环拉伸试验,通过分析不同循环次数和温度下的应力-应变曲线,阐释了低温循环荷载作用下材料的受力机理与性能表征,... 为明晰充气天线反射面膜材的低温循环拉伸力学性能,对25μm厚的Kapton膜材进行了低温(20、0、-10、-40、-70℃)下的单轴循环拉伸试验,通过分析不同循环次数和温度下的应力-应变曲线,阐释了低温循环荷载作用下材料的受力机理与性能表征,分别建立了弹性模量与循环次数和温度的关系式,并获得了参量对棘轮应变以及滞回环面积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弹性模量逐步增大,滞回环面积减小;低温使得弹性模量显著提高,而滞回环面积减小;以最后一次循环加载后的结果来看,温度对膜材垂直方向的棘轮应变影响更大.研究所得结论可为极端温度场下的充气可展结构设计及在轨交变高低温测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pton膜材 单轴循环拉伸试验 低温 弹性模量 棘轮应变 滞回环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铝合金薄板在循环拉伸载荷下孔洞聚合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芳文 左宏 +1 位作者 李群 文毅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 2013年第3期11-15,共5页
通过试验发现循环拉伸载荷下含两孔洞的铝合金长条,由于两孔洞的方位不同,至少有七种疲劳裂纹引起的破坏型式。在七种不同的破坏情况下,疲劳裂纹初始寿命和疲劳裂纹扩展寿命均不同,必须分阶段评估,这也直接影响到整体疲劳寿命的预计;此... 通过试验发现循环拉伸载荷下含两孔洞的铝合金长条,由于两孔洞的方位不同,至少有七种疲劳裂纹引起的破坏型式。在七种不同的破坏情况下,疲劳裂纹初始寿命和疲劳裂纹扩展寿命均不同,必须分阶段评估,这也直接影响到整体疲劳寿命的预计;此时常规的、经典的疲劳裂纹扩展理论难以直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循环拉伸载荷 疲劳裂纹初始寿命 疲劳裂纹扩展寿命 破坏型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拉伸载荷对负泊松比纱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轶助 李昕炫 +1 位作者 刘赛 徐国平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3期308-312,共5页
为研究负泊松比纱力学性能和膨胀效应的稳定性及有效性,获得负泊松比复合纱应用于运动防护材料时的评价依据,通过设置定伸长循环拉伸模式,根据形态结构和径向应变的原位测试和记录,解析负泊松比纱力学性能的疲劳失效规律,以研究复合纱... 为研究负泊松比纱力学性能和膨胀效应的稳定性及有效性,获得负泊松比复合纱应用于运动防护材料时的评价依据,通过设置定伸长循环拉伸模式,根据形态结构和径向应变的原位测试和记录,解析负泊松比纱力学性能的疲劳失效规律,以研究复合纱结构和负泊松比性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定伸长循环拉伸作用下,负泊松比纱的弹性回复性较好;轴向应变较大时,涤纶长丝的塑性变形会使得复合纱整体结构散乱并出现线圈。增加循环拉伸次数,不利于复合纱保持稳定的负泊松比性能;当循环拉伸次数达到20次时,复合纱的泊松比减小至零,即塑性变形积累引起负泊松比结构和性能失效。在复合纱弹性应变处于范围内且小于20次的重复拉伸作用下,复合纱的形态结构和膨胀效应基本稳定有效。选材时综合考虑弹性伸长性能和模量,可以有效改善负泊松比复合纱的结构破坏和性能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泊松比效应 复合纱 循环拉伸 力学性能 弹性回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四氟乙烯薄膜循环拉伸的黏弹塑性本构模型
7
作者 游晋 胡建辉 陈务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65-1669,共5页
对250μm厚乙烯-四氟乙烯(Ethylene-Tetra-Fluoro-Ethylene,ETFE)薄膜进行了单轴循环拉伸试验,通过试验得出ETFE薄膜的应力应变曲线,基于宏观现象和各向同性材料小应变假设,推导了适用于ETFE薄膜单轴循环拉伸第1次加载和卸载的本构方程... 对250μm厚乙烯-四氟乙烯(Ethylene-Tetra-Fluoro-Ethylene,ETFE)薄膜进行了单轴循环拉伸试验,通过试验得出ETFE薄膜的应力应变曲线,基于宏观现象和各向同性材料小应变假设,推导了适用于ETFE薄膜单轴循环拉伸第1次加载和卸载的本构方程,编写了采用两步法确定本构方程中参数的程序,利用程序模拟了ETFE薄膜在循环拉伸状态下第1次加载和卸载的应力应变关系.通过与试验得到的应力应变关系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本构方程和程序的正确性.提出的ETFE薄膜的本构方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ETFE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为ETFE薄膜结构的分析和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塑性本构模型 乙烯-四氟乙烯 单轴循环拉伸试验 两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2丝材循环拉伸力学性能研究
8
作者 简思聪 段伟 关耀威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2年第5期861-864,共4页
为了研究循环载荷频次与力学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试验对比了单轴拉伸与不同循环载荷次数下退火态TA2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循环载荷20次范围内,TA2/M断后伸长率会随循环载荷次数的增多而增大;随着载荷的不断循环,材料晶粒位错密度逐... 为了研究循环载荷频次与力学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试验对比了单轴拉伸与不同循环载荷次数下退火态TA2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循环载荷20次范围内,TA2/M断后伸长率会随循环载荷次数的增多而增大;随着载荷的不断循环,材料晶粒位错密度逐渐增加、几何必要位错得到不断积累,使得TA2/M塑性变形阶段的拉伸应力出现缓慢上升;同时,由于塑性变形阶段加工硬化率的急剧下降,在颈缩阶段背应力和有效应力均呈现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2 工业纯钛 循环拉伸 背应力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实施纺织材料拉伸循环试验
9
作者 张琳 孙金龙 沈建明 《纺织标准与质量》 2003年第3期41-42,共2页
提出一种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纺织材料拉伸循环试验的方法,并从硬件与软件两方面对仪器的改制要点作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 万能材料试验机 纺织材料 循环试验 硬件 软件 改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乙丙烯薄膜单轴拉伸力学性能试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纯 陈务军 何世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2-77,共6页
对150μm厚氟化乙丙烯(FEP)薄膜沿MD和TD方向裁取的试样进行4种拉伸速度的单轴拉伸试验,得到相应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并给出以应变速率为变量的线性拟合公式;进行3种拉伸应力的循环拉伸试验,得到每循环割线模量及残余应变... 对150μm厚氟化乙丙烯(FEP)薄膜沿MD和TD方向裁取的试样进行4种拉伸速度的单轴拉伸试验,得到相应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并给出以应变速率为变量的线性拟合公式;进行3种拉伸应力的循环拉伸试验,得到每循环割线模量及残余应变;进行3种应力水平下的徐变试验,分析徐变发展趋势.结果表明:FEP薄膜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循环割线模量及残余应变趋于稳定;拉伸应力9MPa时材料产生明显徐变.试验结果对FEP薄膜工程设计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乙丙烯薄膜 试验 循环拉伸 徐变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状记忆整理织物的微拉伸增强探析
11
作者 刘晓霞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6-109,共4页
采用拉伸停顿和循环拉伸2种微拉伸的方式,提高棉织物在形状记忆整理前后的纬向断裂强力。研究发现:在一定的伸长率下对织物进行拉伸停顿或循环拉伸,可提高断裂强力;伸长率越大,达到最大断裂强力时的拉伸停顿时间越短,拉伸循环次数越少... 采用拉伸停顿和循环拉伸2种微拉伸的方式,提高棉织物在形状记忆整理前后的纬向断裂强力。研究发现:在一定的伸长率下对织物进行拉伸停顿或循环拉伸,可提高断裂强力;伸长率越大,达到最大断裂强力时的拉伸停顿时间越短,拉伸循环次数越少。采用二因子五水平正交试验的方法对织物进行拉伸停顿强力试验,分析拉伸参数与增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未整理织物在4%伸长率下保持3 min后,断裂强力最高,提高了31.9%;整理织物在4%伸长率下保持2 min后,断裂强力最高,提高了4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织物 提高强力 停顿 循环拉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覆方法对可拉伸温度传感混合电子纱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浣雨 孟粉叶 +1 位作者 胡吉永 杨旭东 《产业用纺织品》 2023年第5期38-44,50,共8页
通过传统电子封装技术制备的温度传感混合电子纱柔软性差,难以制成可穿戴设备用于人体健康检测。分别采用包缠与编织2种方法对可拉伸温度传感混合电子纱进行包覆,探讨包缠层数和编织角对传感区域直径和纱线伸长率的影响,并测试2种包覆... 通过传统电子封装技术制备的温度传感混合电子纱柔软性差,难以制成可穿戴设备用于人体健康检测。分别采用包缠与编织2种方法对可拉伸温度传感混合电子纱进行包覆,探讨包缠层数和编织角对传感区域直径和纱线伸长率的影响,并测试2种包覆传感纱的传感性能和循环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包缠层数对纱线伸长率的影响较大,随着包缠层数增加,纱线的伸长率减小;编织角对传感区域直径和纱线伸长率均有显著影响,随着编织角减小,两者均减小;包覆及包覆方法均对传感纱的灵敏度无显著影响,但对响应时间有影响;循环拉伸对2种包覆传感纱的传感性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性能 循环拉伸性能 包覆方法 包缠 编织 温度传感 混合电子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拉伸下真丝/氨纶织物的塑性积累
13
作者 张庆 徐国平 吴定武 《现代纺织技术》 2018年第2期34-36,40,共4页
通过对真丝/氨纶织物实施定伸长多次循环处理,对其进行人体穿着模拟实验,考察其耐疲劳性能,探讨其塑性形变的积累和演化。结果表明:伸长率超过19%时,塑性形变急剧增加;定伸长循环拉伸作用下,当循环拉伸120次以内时疲劳结果符合2次多项... 通过对真丝/氨纶织物实施定伸长多次循环处理,对其进行人体穿着模拟实验,考察其耐疲劳性能,探讨其塑性形变的积累和演化。结果表明:伸长率超过19%时,塑性形变急剧增加;定伸长循环拉伸作用下,当循环拉伸120次以内时疲劳结果符合2次多项式回归;120~600次,符合3次多项式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拉伸 塑性形变 多项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丝力学性能试验 被引量:9
14
作者 阎石 王琦 王伟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8-463,共6页
目的研究形状记忆合金循环拉伸时的基本力学性能,为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阻尼器设计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循环拉伸的试验方法,考虑循环次数、加载速率、峰值应变等参数对形状记忆合金的应力应变关系、阻尼和残余应变等性能的影响,把试验结果... 目的研究形状记忆合金循环拉伸时的基本力学性能,为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阻尼器设计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循环拉伸的试验方法,考虑循环次数、加载速率、峰值应变等参数对形状记忆合金的应力应变关系、阻尼和残余应变等性能的影响,把试验结果同Grasser理论模型进行对比,研究影响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性能的主要因素、影响规律和结果.结果在一定的加载速率下,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应力-应变曲线逐渐下移,20次循环后趋于稳定.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相变应力和阻尼逐渐减小,残余应变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加载应变越快,耗能能力略有减低;随应变幅值的增加,超弹性SMA丝材料的耗能能力和等效阻尼近似线性增加,材料模量随应变幅值的增加明显降低,但应变幅值对材料的相变应力影响较小.结论经过一定次数的循环以后,形状记忆合金能表现出稳定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和耗能能力,是制作阻尼器的较理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超弹性 循环拉伸试验 滞回模型 应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ECD理论的沥青砂浆疲劳性能研究
15
作者 易浩 陈雄威 +4 位作者 梁国烯 杜成林 卢宏 杨新宇 刘宏富 《公路工程》 2024年第6期113-119,126,共8页
沥青砂浆的疲劳特性与沥青混合料的疲劳特性密切相关,为了探究沥青砂浆的疲劳性能,以基质沥青、高模量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3种沥青砂浆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单轴压缩动态模量试验、直接拉伸疲劳试验。基于VECD模型计算了动态模量比,建立... 沥青砂浆的疲劳特性与沥青混合料的疲劳特性密切相关,为了探究沥青砂浆的疲劳性能,以基质沥青、高模量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3种沥青砂浆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单轴压缩动态模量试验、直接拉伸疲劳试验。基于VECD模型计算了动态模量比,建立了3种沥青砂浆的C-S疲劳特征曲线;提出了疲劳评价参数D^(R),对3种沥青砂浆的疲劳损伤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S损伤特征曲线的相对位置可以评价沥青砂浆的抗疲劳性能,高模量改性沥青砂浆的抗疲劳性能最好,SBS改性沥青砂浆次之,基质沥青砂浆抗疲劳性能最差。疲劳评价参数D^(R)值的大小和虚正割模量降低速度也可以评价沥青砂浆的疲劳性能,且D^(R)值是一种与应变水平无关的材料常数。沥青砂浆在疲劳试验下的损伤演变过程可以由C-S曲线进行较好的描述,疲劳评价参数D^(R)能更好地评价不同沥青砂浆之间的疲劳性能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砂浆 单轴压缩动态模量试验 直接循环疲劳试验 VECD模型 C-S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残余变形的SMA棒材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16
作者 俞昊然 李维滨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48-157,187,共11页
为了模拟实际情况中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棒材在循环拉伸荷载作用下的残余应变,解决SMA棒材在自复位体系中应用时结构的自复位性能数值模拟结果偏于理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以考虑残余变形的SMA棒材数值模拟方法... 为了模拟实际情况中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棒材在循环拉伸荷载作用下的残余应变,解决SMA棒材在自复位体系中应用时结构的自复位性能数值模拟结果偏于理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以考虑残余变形的SMA棒材数值模拟方法。采用基于唯象理论的Auricchio本构模型,对4个超弹性SMA棒材算例进行有限元模拟,在此基础上,采用材料置换的思路,以等效弹塑性金属的塑性变形来反映SMA棒材受力后的残余变形,给出了具体的SMA棒材残余变形有限元模拟方法,并根据试验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Auricchio本构模型的SMA棒材有限元模拟结果无法表现材料的残余变形,而采用所提出的可以考虑残余变形的SMA棒材数值模拟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SMA棒材包括残余应变在内的各项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SMA) 残余变形 数值模拟 超弹性效应 自复位 循环拉伸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H36船用高强钢焊接残余应力释放的数值模拟与试验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沈言 罗广恩 +1 位作者 曹惠星 郑远昊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23,共6页
为了解焊接残余应力及其释放规律,基于顺序耦合热力学有限元方法对ABAQUS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模拟平板对接焊的焊接过程,计算焊接残余应力分布及其在0.8σ_s循环拉伸载荷作用下的释放情况,同时开展相应的试验研究,验证有限元计算方法的有... 为了解焊接残余应力及其释放规律,基于顺序耦合热力学有限元方法对ABAQUS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模拟平板对接焊的焊接过程,计算焊接残余应力分布及其在0.8σ_s循环拉伸载荷作用下的释放情况,同时开展相应的试验研究,验证有限元计算方法的有效性。讨论循环载荷大小对残余应力释放的影响,计算3种不同水平载荷下焊接残余应力释放情况,得出AH36钢对接焊平板残余应力释放计算公式,通过对比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表明残余应力释放公式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可以用于估算不同载荷作用后焊接残余应力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残余应力 数值仿真 残余应力释放 循环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