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格宾石笼的隧道支护构件静力加载模型试验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章慧健 刘功宁 +4 位作者 王脉 汪波 刘秋阳 郑余朝 周学民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27,共10页
尽管格宾石笼在边坡、护岸工程、路基加固等工程中已有了一定的应用,但鲜有研究提及格宾石笼在隧道支护中的应用。由于格宾石笼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和良好的变形适应能力,在应对隧道围岩大变形和高地应力等方面具有一定应用前景,因此,对基... 尽管格宾石笼在边坡、护岸工程、路基加固等工程中已有了一定的应用,但鲜有研究提及格宾石笼在隧道支护中的应用。由于格宾石笼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和良好的变形适应能力,在应对隧道围岩大变形和高地应力等方面具有一定应用前景,因此,对基于格宾石笼的隧道支护构件静力加载模型进行试验设计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为了方便学生更好地了解格宾石笼作为隧道支护结构的力学作用机理,设计了一种简化的格宾石笼构件成形方法和与之配套的试验加载装置,并提出了基于离散元计算的格宾石笼隧道局部构件数值建模方法,进而对比和揭示了组成格宾石笼构件的两大主要参数(格宾网抗拉强度和填石有效模量)对格宾石笼建构的隧道支护构件静力力学特性差异的影响规律。通过该试验,为学生演示了基于格宾石笼建构的隧道支护局部构件的设计、拼装、试验加载以及数据采集的全过程,旨在为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格宾石笼建构的隧道支护局部构件的试验静力力学行为及其建模方法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宾石笼 试验 局部支护构件 力加 离散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体触探静力加载试验的FLAC模拟模型选择 被引量:2
2
作者 谢守益 徐卫亚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87-192,共6页
本文将触探静力加载试验作为轴对称问题处理,建立了两种不同FLAC轴对称模型,等荷载模型和等位移模型。研究表明,两种模型的FLAC模拟结果基本一致,一般条件下,应用简化的。
关键词 土体 力加试验 触探 模型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连梁拟静力加载方案及其试验验证 被引量:1
3
作者 侯炜 陈彬 +1 位作者 柴振岭 郭子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7-214,共8页
连梁作为剪力墙结构和核心筒的重要耗能构件,在房屋抵抗地震中起到第一道防线的作用.由于模拟连梁真实的边界条件和受力状态较难实现,所以连梁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成为最难的结构试验之一.针对实现试件平动以及对中加载等问题,各国学者也... 连梁作为剪力墙结构和核心筒的重要耗能构件,在房屋抵抗地震中起到第一道防线的作用.由于模拟连梁真实的边界条件和受力状态较难实现,所以连梁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成为最难的结构试验之一.针对实现试件平动以及对中加载等问题,各国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加载方案.本文首先对已有加载方案和试验装置进行综述,借此考察和分析现有试验条件的优缺点,并自行加工制作了一套可实现连梁边界条件和受力形式的加载装置.该加载装置在试件一侧布置两个竖向作动器从而能够保证连梁保持上下转角一致,并监控作动器受力情况,结果表明两个竖向加载器对试验的受力影响较小.通过对内嵌钢板混凝土组合连梁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验证了该加载装置的可行性和适用性,试验结果达到预期目标,数据可靠,该试验方案可供选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梁 边界条件 试验 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兆瓦级风电叶片静力加载控制系统设计及试验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磊安 乌建中 +1 位作者 陈州全 王伟达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2182-2185,2208,共5页
设计了一套兆瓦级风电叶片全尺寸静力加载控制系统,阐述了其构成及工作原理。采用最小二乘法对传感采集数据进行拟合,提高了数据精度。基于控制器局域网(CAN)总线构建两级网络的分布式检测与控制系统,将耦合的多通道加载系统等效为多个... 设计了一套兆瓦级风电叶片全尺寸静力加载控制系统,阐述了其构成及工作原理。采用最小二乘法对传感采集数据进行拟合,提高了数据精度。基于控制器局域网(CAN)总线构建两级网络的分布式检测与控制系统,将耦合的多通道加载系统等效为多个具有干扰的单通道加载系统。基于AMES-im和MATLAB/Simulink软件构建静力加载耦合仿真模型,首次将无模型自适应(MFAC)算法应用于静力加载过程的牵引力解耦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被控对象在一定的变刚度、变阻尼条件下,采用MFAC算法可有效减小牵引力耦合,保证牵引力误差小于2.0%,控制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的控制算法。现场试验证明:静力加载控制系统可保证大柔度叶片远距离、连续、平稳、协调加载,特定阶段的加载精度优于1.0%(满量程),完全满足兆瓦级风电叶片全尺寸静力加载试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叶片 力加试验 控制系统 解耦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位移混合控制方法在大型多功能试验加载系统拟静力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曾聪 许国山 +3 位作者 张树伟 王涛 耿悦 吴斌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1-166,共6页
为了满足结构试验试件尺寸越来越大、边界条件越来越复杂的需求,国内外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都开发了大型多功能试验加载系统,对试验系统的精确加载控制是保证试验顺利进行和取得准确试验结果的关键。通过介绍国内外现有的一些大型多功能... 为了满足结构试验试件尺寸越来越大、边界条件越来越复杂的需求,国内外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都开发了大型多功能试验加载系统,对试验系统的精确加载控制是保证试验顺利进行和取得准确试验结果的关键。通过介绍国内外现有的一些大型多功能试验加载系统,针对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与抗震试验中心的大型多功能试验加载系统压剪拟静力试验的竖向加载控制方法展开研究;提出应用力-位移混合控制法实现竖向力加载控制,基于MTS控制系统给出具体实施方案,并通过试验对比传统力控制方法与基于力-位移混合控制法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力控制方法虽然能很好实现稳定的竖向力,但很难保证试件的压剪受力状态;而力-位移混合控制法不但可以精确实现轴向力的加载控制,还能确保试件的压剪受力状态;基于力-位移的混合控制法对于该类加载试验系统的竖向力加载控制具有通用性,在大比例尺柱、墙等试件的压剪试验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试验系统 力-位移混合控制 试验 压剪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机叶片静力加载节点优化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廖高华 乌建中 张磊安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22,共6页
为了验证风机叶片能够承受设计规定的极限载荷,保证试验弯矩分布尽可能接近设计值,研究了叶片静力加载节点优化及试验。采用多点加载模式,优化各节点的牵引力,匹配加载过程的叶片弯矩;基于分布式多级网络控制结构,设计动态主从式PID控... 为了验证风机叶片能够承受设计规定的极限载荷,保证试验弯矩分布尽可能接近设计值,研究了叶片静力加载节点优化及试验。采用多点加载模式,优化各节点的牵引力,匹配加载过程的叶片弯矩;基于分布式多级网络控制结构,设计动态主从式PID控制算法,协调各个节点的牵引力,实现叶片5节点全尺寸静力加载试验。现场试验证明:加载过程中加载点牵引力能保持平稳、协调变化,加载点的牵引力过程误差最大值约为±5%,测量点的挠度误差均低于±7%,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满足风机叶片静力加载试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加 试验 风机叶片 多目标优化 耦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总线的分布式风电叶片全尺寸静力加载试验系统
7
作者 王娜 黄雪梅 +1 位作者 张磊安 孔晓佳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34,共4页
针对风电叶片静力加载试验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总线的分布式风电叶片全尺寸静力加载试验系统,不仅所有节点可以全自动协调加载,而且单个节点也可以独立手动操作。人机操作界面与主控制节点通过RS485串行总线进行双向数据系统传输... 针对风电叶片静力加载试验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总线的分布式风电叶片全尺寸静力加载试验系统,不仅所有节点可以全自动协调加载,而且单个节点也可以独立手动操作。人机操作界面与主控制节点通过RS485串行总线进行双向数据系统传输,主控制节点与多个从控制节点之间采用CAN总线星型拓扑结构,从控制器与变频器之间采用Modbus-RTU协议。通过现场人机监控可以观察、分析、记录和实时控制每个加载节点的拉力、挠度、油温及液位等参数。基于静强度系数法进行现场加载试验,结果表明:该静力加载试验系统操作简单,监控参数均能实时准确回传,加载力变化平滑稳定,加载速度和精度均达到了预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叶片 力加系统 混合总线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双柱式桥墩横桥向抗震性能及塑性铰区高度的试验研究
8
作者 董慧慧 郑子成 +2 位作者 封文昊 韩强 杜修力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18-229,共12页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双柱式桥墩横桥向的抗震性能及塑性铰区高度,设计了4个不同墩高的RC双柱式桥墩,对其开展了恒定轴力作用下的水平循环往复拟静力加载试验。系统地分析了RC双柱式桥墩的损伤状态、失效机理、滞...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双柱式桥墩横桥向的抗震性能及塑性铰区高度,设计了4个不同墩高的RC双柱式桥墩,对其开展了恒定轴力作用下的水平循环往复拟静力加载试验。系统地分析了RC双柱式桥墩的损伤状态、失效机理、滞回性能和塑性铰区高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墩高的增加,RC双柱式桥墩破坏模式由剪切破坏转为弯剪以及弯曲破坏;桥墩的墩顶和墩底均产生明显的塑性损伤区域,特别的,墩顶和墩底的塑性损伤状态出现明显的不对称现象,同时,每个塑性损伤区域的受拉和受压两侧的损伤状态也明显的不同。RC双柱式桥墩的滞回曲线饱满,但是展现出了明显的刚度和强度退化现象。随着墩高的增加,RC双柱式桥墩的刚度和强度明显降低,但是耗能能力、残余侧移率和延性系数没有一致的变化规律。RC双柱式桥墩的临界塑性铰区高度与墩高基本呈正相关的变化规律,且基于现有的反弯点假定以及等效塑性铰模型计算结果远低于RC双柱式桥墩的塑性铰区长度实测值。该研究结果可为RC双柱式桥墩进一步损伤、失效机理的研究以及其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RC)双柱式桥墩 损伤状态 失效机理 滞回性能 塑性铰区长度 循环往复拟静力加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兆瓦级风机叶片静力加载过程D-MFAC控制 被引量:4
9
作者 黄雪梅 张磊安 魏修亭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80-2284,2292,共6页
为了消除静力加载过程中的节点牵引力耦合,将无模型自适应控制(MFAC)算法引入到兆瓦级风机叶片全尺寸静力加载领域.通过分析系统的输出特性,将现场静力加载经验构造成一个D函数,设计基于D函数补偿的D-MFAC控制算法,给出算法流程,并证明... 为了消除静力加载过程中的节点牵引力耦合,将无模型自适应控制(MFAC)算法引入到兆瓦级风机叶片全尺寸静力加载领域.通过分析系统的输出特性,将现场静力加载经验构造成一个D函数,设计基于D函数补偿的D-MFAC控制算法,给出算法流程,并证明该算法具有快速收敛性.将D-MFAC算法成功应用于aeroblade 3.0-55风机叶片全尺寸静力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加载过程中4个加载点的牵引力能保持均匀、协调变化,过程误差不超过±4kN,特定阶段的误差率小于1%.该算法有效地消除了静力加载过程中的牵引力耦合,实现了风机叶片的平稳加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叶片 牵引力耦合 MFAC算法 D函数补偿 力加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预应力钢绞线加固钢吊车梁受弯性能试验
10
作者 高志刚 苗哲 +3 位作者 何佳晨 张程华 秦卿 张华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1-361,共11页
为有效解决传统加固钢吊车梁施工工艺复杂、难度高、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体外预应力钢绞线加固钢吊车梁法。共设计制作3根试验梁,加固组钢绞线施加预应力130 kN,通过静力加载试验,对加固梁和未加固梁的破坏形态、荷载-挠度曲线、... 为有效解决传统加固钢吊车梁施工工艺复杂、难度高、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体外预应力钢绞线加固钢吊车梁法。共设计制作3根试验梁,加固组钢绞线施加预应力130 kN,通过静力加载试验,对加固梁和未加固梁的破坏形态、荷载-挠度曲线、梁跨变形规律及上翼缘、腹板、下翼缘的应变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件梁的破坏形态均为典型弯曲破坏,直线布线加固梁破坏时钢绞线跨中与梁下翼缘接触,加载点处屈曲;折线布线加固梁钢绞线在跨中断裂破坏,加载点处屈曲,钢梁发生回弹;当许用挠度达到6.75 mm时,未加固梁荷载为63 kN,直线布线加固梁荷载为71 kN,折线布线加固梁荷载为115 kN;直线布线加固钢梁极限承载力提高了29.36%,屈服荷载提高了17.07%,折线布线加固钢梁极限承载力提高了85.32%,屈服荷载提高了107%。研究认为折线布线加固钢梁效果最佳,能够有效提高钢梁承载力,对现有服役期工作的钢吊车梁加固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吊车梁 体外预应力 力加试验 变形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叶片静力加载控制系统设计及验证 被引量:3
11
作者 崔庆 袁光明 +2 位作者 姚锦恺 张磊安 黄雪梅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35-1839,共5页
风电叶片静力加载过程中各个加载节点之间存在加载力耦合,导致加载不同步。因此,对多节点静力加载控制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控制方案采用PC-主控制器-从控制器-检测装置的网络构架模式,通过Delphi进行数据采集及现场监控;为使5个加载节... 风电叶片静力加载过程中各个加载节点之间存在加载力耦合,导致加载不同步。因此,对多节点静力加载控制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控制方案采用PC-主控制器-从控制器-检测装置的网络构架模式,通过Delphi进行数据采集及现场监控;为使5个加载节点同步加载,增强系统的抗干扰性,首次将动态矩阵控制(DMC)应用于风电叶片静力加载过程,达到较为精确解耦的目的。最后,将设计的控制系统应用于Aeroblade62-6.0型风电叶片的静力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控制效果良好,可以满足静力加载试验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叶片 力加 控制系统 AMESIM 动态矩阵控制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门塔静风荷载试验与理论计算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贾小刚 《广东电力》 2013年第2期64-68,共5页
利用电阻应变片的受力特性,通过静力加载试验分析目前某些地区使用的拉门塔结构内力的变化值。使用ANSYS结构分析软件建立该铁塔的理论简化模型,与试验分析采用相同的加载点和加载方式,模拟试验分析所受的外部环境,通过空间杆件及结点... 利用电阻应变片的受力特性,通过静力加载试验分析目前某些地区使用的拉门塔结构内力的变化值。使用ANSYS结构分析软件建立该铁塔的理论简化模型,与试验分析采用相同的加载点和加载方式,模拟试验分析所受的外部环境,通过空间杆件及结点的简化和组合,尽可能使理论分析与现场试验处于相同的受力环境,比较分析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数据的差异,验证理论分析的可靠性,以改进对该类型铁塔理论建模方式,同时为其他塔型的建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 等效风荷 结构理论分析 数值计算 力加试验 ANSYS分析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多轴抗震试验加载系统开发及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曾聪 吴斌 +1 位作者 许国山 陈永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共6页
开发基于液压伺服作动器的高性能三自由度结构动力试验加载系统,该系统特点为控制精确、功能全面。建立力控制下位移加载混合控制方法,提出拟静力试验中多作动器耦合控制策略。以足尺钢结构立柱为试件,研究应用三自由度结构动力试验系... 开发基于液压伺服作动器的高性能三自由度结构动力试验加载系统,该系统特点为控制精确、功能全面。建立力控制下位移加载混合控制方法,提出拟静力试验中多作动器耦合控制策略。以足尺钢结构立柱为试件,研究应用三自由度结构动力试验系统进行拟静力试验与混合试验具体方法,验证该试验系统在结构动力试验中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结果表明,通过对多作动器的耦合控制,该试验系统可在拟静力试验中同时实现对立柱试件恒定的竖向力控制及精确剪切型加载。通过基于α-OS法的混合试验证明该加载系统可精确模拟单柱子结构复杂边界条件,对整体坐标与作动器局部坐标变换,可实现多作动器位移协调加载。该结论可推广至多自由度试验系统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自由度加 多作动器控制 试验 混合试验 α-O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装配式悬臂混凝土挡土墙承载性能试验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曙光 方琦 +1 位作者 钟桂辉 王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37-944,952,共9页
为了探究叠合型挡土墙的合理性和叠合面的有效连接方式,提出了3种新型装配式悬臂混凝土挡土墙(键槽叠合型、桁架筋叠合型和螺旋筋叠合型),并针对3种新型挡土墙和两组对照挡土墙进行了静力加载试验。结果表明,3种新型挡土墙较现浇挡土墙... 为了探究叠合型挡土墙的合理性和叠合面的有效连接方式,提出了3种新型装配式悬臂混凝土挡土墙(键槽叠合型、桁架筋叠合型和螺旋筋叠合型),并针对3种新型挡土墙和两组对照挡土墙进行了静力加载试验。结果表明,3种新型挡土墙较现浇挡土墙的承载性能劣化程度有限(15%以内),叠合型挡土墙是装配式挡土墙的有效形式,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与可行性。其中桁架筋叠合型的叠合面连接可靠,抗裂性能好,整体性强,具有更佳的承载性能,故桁架筋是提高叠合面连接性能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悬臂挡土墙 叠合型 叠合面连接方式 性能 力加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力载荷作用下的风电叶片空间轨迹精确测量模型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磊安 魏修亭 +1 位作者 胡俊 隋文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50-1154,共5页
采用几何变换方法推导简单、精准的三维空间轨迹跟随模型,能同时测量3个方向的精确挠度变化,并开发数据测量系统。以aeroblade2.5-59.5风电叶片为例进行静力加载试验,采用该测量系统和激光跟踪仪同时对叶尖进行轨迹测量。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几何变换方法推导简单、精准的三维空间轨迹跟随模型,能同时测量3个方向的精确挠度变化,并开发数据测量系统。以aeroblade2.5-59.5风电叶片为例进行静力加载试验,采用该测量系统和激光跟踪仪同时对叶尖进行轨迹测量。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很好地跟随叶片尖部的空间变化轨迹,测试结果准确,3个方向的最大误差率仅为0.98%、1.00%和0.88%,具有很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叶片 力加系统 空间轨迹测试数学模型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肋复合材料墙板在垂直荷载下的变形试验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丁永刚 徐东方 +2 位作者 郭呈周 李学森 尉中华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1-124,143,共5页
密肋复合材料墙板结构是一种新型的装配式结构体系,目前对于其在民用建筑中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已取得很好的成果。将其引入粮仓建筑中,可实现粮仓的装配式建造,提高仓房建设的工业化水平。在密肋粮仓中,墙体将承受垂直于墙面的粮食侧压力... 密肋复合材料墙板结构是一种新型的装配式结构体系,目前对于其在民用建筑中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已取得很好的成果。将其引入粮仓建筑中,可实现粮仓的装配式建造,提高仓房建设的工业化水平。在密肋粮仓中,墙体将承受垂直于墙面的粮食侧压力作用而产生变形,此变形是保障粮仓正常使用的重要指标。通过密肋复合材料墙板静力加载试验,对墙板产生的变形情况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确定了截面刚度降低系数,并推导出密肋复合材料墙板挠度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肋复合材料墙板 力加试验 刚度降低系数 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卡纸格栅拱架承载力试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超 刘国栋 张皓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5-262,共8页
目的研究格栅拱架的极限承载力及其破坏形态.方法笔者以竞赛用巴西白卡纸为材料,建立缩尺直墙拱结构形式的格栅拱架进行承载力试验.分别从理论计算、有限元模拟和分级静力加载试验三方面研究该形式格栅拱架的承载性能.结果静力加载的试... 目的研究格栅拱架的极限承载力及其破坏形态.方法笔者以竞赛用巴西白卡纸为材料,建立缩尺直墙拱结构形式的格栅拱架进行承载力试验.分别从理论计算、有限元模拟和分级静力加载试验三方面研究该形式格栅拱架的承载性能.结果静力加载的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效果较为吻合,破坏位置与破坏形式一致,均发生在拱顶两侧支撑和拱架的横撑部位.分级加载过程中,前三级试件变形和砂土沉降变化较小,第四级加载出现严重破坏,得出承载力为2 700 N.模拟其他尺寸试件进行对比分析可得,改变直径和厚度对试件影响较小,变形量在10%以内.结论栅拱架模型极限承载力和破坏形态可为结构优化与局部加固提供参照.同时格栅拱架承载能力高,且耗材少,结构自重小,有效达到了节约资源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栅拱架 白卡纸 分级力加 力性能 破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轮胎垫隔震层的拟静力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田原源 熊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1-196,共6页
针对农村低层砌体民居,利用廉价的废旧汽车轮胎,根据基础隔震的原理,提出了STP(scrap tire pads)隔震技术。本文介绍了该隔震元件的构造、工作原理以及STP隔震层的构造,并以刚体质量块代替刚度较大的砌体建筑物,对STP隔震垫进行了单向... 针对农村低层砌体民居,利用廉价的废旧汽车轮胎,根据基础隔震的原理,提出了STP(scrap tire pads)隔震技术。本文介绍了该隔震元件的构造、工作原理以及STP隔震层的构造,并以刚体质量块代替刚度较大的砌体建筑物,对STP隔震垫进行了单向拟静力周期加载试验。结果显示,此STP隔震元件具有稳定的竖向刚度、较小的水平刚度、较大的阻尼比,性能良好稳定,减震效果明显。STP隔震元件造价低廉、取材环保,将它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建筑 村镇灾害 基础隔震 废旧轮胎 力周期加试验 减震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喷水冷却后钢筋再生混凝土梁受力性能试验及承载力计算 被引量:16
19
作者 陈宗平 梁厚燃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35,共14页
为研究高温喷水冷却后钢筋再生混凝土(卵石类)梁的力学性能,以温度、取代率、冷却方式和剪跨比为变化参数,对28个试件进行高温喷水冷却后的静载试验。观察试件的表观变化、受力破坏形态,获取其荷载-挠度曲线及力学性能指标。基于试验实... 为研究高温喷水冷却后钢筋再生混凝土(卵石类)梁的力学性能,以温度、取代率、冷却方式和剪跨比为变化参数,对28个试件进行高温喷水冷却后的静载试验。观察试件的表观变化、受力破坏形态,获取其荷载-挠度曲线及力学性能指标。基于试验实测数据,深入分析各变化参数对试件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喷水冷却后,试件发生破损,受力破坏形态表现为弯曲破坏和斜压破坏,钢筋再生混凝土梁比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承载力先增大后减小,而延性和耗能能力逐渐变差;随着取代率的提高,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具有小幅增大的趋势,增幅在10%以内;冷却方式对承载力影响显著,而对延性和耗能能力无明显影响;剪跨比越小,承载力越大,但延性和耗能能力越差;最后,建议采用修正后的欧洲规范计算高温喷水冷却后钢筋再生混凝土梁的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再生混凝土梁 高温喷水冷却 力学性能 力加试验 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自由度加载系统高精度加载控制方法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国山 郑雪梅 +1 位作者 陈琦 王贞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3-31,共9页
针对三自由度加载系统,对其控制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现有较为精确的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介绍,利用三自由度拟静力试验加载控制软件,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型多功能三自由度加载系统上进行了弯剪试验验证,对比分析竖向基于作动器反... 针对三自由度加载系统,对其控制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现有较为精确的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介绍,利用三自由度拟静力试验加载控制软件,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型多功能三自由度加载系统上进行了弯剪试验验证,对比分析竖向基于作动器反馈的力-位移混合控制方法,竖向基于LVDT反馈的力-位移混合控制方法和考虑几何非线性的控制方法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几何非线性的控制方法对三自由度加载试验的控制最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自由度加系统 力-位移混合控制方法 几何非线性 控制软件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