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城市建设的动态测度及实证研究——以衡阳市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伯华 何清华 刘沛林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27,31,共5页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发展而来的城市环境问题以及城市资源问题日益成为城市管理者和城市学家研究的热点。文章从城市循环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科教技术系统及人居环境系统四个方面构建了循环城市建设评价体系,引入了循环城市建设绩效得分...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发展而来的城市环境问题以及城市资源问题日益成为城市管理者和城市学家研究的热点。文章从城市循环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科教技术系统及人居环境系统四个方面构建了循环城市建设评价体系,引入了循环城市建设绩效得分及系统协调度作为度量衡,以该两项度量衡值的划分标准来测定特定样本的循环城市建设水平,并以衡阳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衡阳市循环城市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协调度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最后,针对衡阳市循环城市建设现状提出了加快循环城市建设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城市 人居环境 绩效得分 协调度 衡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键边识别的城市微循环路网结构优化研究
2
作者 胡立伟 王兴中 +3 位作者 赵雪亭 杨志莹 胡飞宇 余先林 《运筹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3,I0013-I0015,共7页
为研究城市内部路网的微循环组织优化,介绍一种基于关键边组合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首先,利用已知数据重新定义路网服务水平;其次,引入最大增流关键边对路网内部支路进行扩容的同时用SMHD移动网格法确定待打通路段具体位置,利用VISSIM... 为研究城市内部路网的微循环组织优化,介绍一种基于关键边组合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首先,利用已知数据重新定义路网服务水平;其次,引入最大增流关键边对路网内部支路进行扩容的同时用SMHD移动网格法确定待打通路段具体位置,利用VISSIM对路网中车辆进行仿真后得到支路扩容关键边和待打通路段最优组合;最后基于关键边的最优组合构建路网中以车辆平均运行速度、路网畅通性最优的上层规划模型和交通流均衡分配的下层规划模型,将路网进一步优化。经算例分析得:(1)与原有路网相比,对路网关键路段识别后再次优化的路网结构可使主路及支路车辆的平均运行速度分别提升20.43%和11.29%;(2)主路及支路原有E级服务水平提升到D级,主路及支路原有D级服务水平提升到C级;(3)优化后各级道路的畅通性得到大幅提升,车辆运行更加通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拥堵 城市路网微循环 道路服务水平 路网关建边识别 双层规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以城市循环能力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的模式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密 王威华 李月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8-167,共20页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是新形势新条件下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的重大要求之一。本文提出“城市节点-城市群块-流关系链-双向循环网”的研究框架,以289个城市的循环能力衡量城市供需的特征性事实,并运用投入产出表和社会网络分析方...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是新形势新条件下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的重大要求之一。本文提出“城市节点-城市群块-流关系链-双向循环网”的研究框架,以289个城市的循环能力衡量城市供需的特征性事实,并运用投入产出表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国内大循环网络,探究以城市循环能力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的模式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样本期城市循环能力面临着联动性不畅、均衡性不足和协调性不强的三重结构性困境;第二,破解三重结构性困境需要认识城市在国内大循环网络中的中间人角色及其联动模式。联动性不畅是由于联络人不多,均衡性不足是由于协调人角色较少,协调性不强是由于守门人和联络人较少;第三,在上述联动模式的基础上,本文从城市循环能力内生性、网络结构动力双重性和中间人作用异质性等多重角度,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实证探究城市循环能力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的模式与机制。本文对于如何从城市层面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助力新发展格局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循环能力 国内大循环 内生动力 指数随机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4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F0002-F0002,F0003,共1页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刘昌明院士刘昌明院士,男,1934年5月生,湖南汨罗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水文水资源领域专家。195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1960-1962年赴苏联留学,1981-1982年赴美国做访问学者。曾任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水科...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刘昌明院士刘昌明院士,男,1934年5月生,湖南汨罗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水文水资源领域专家。195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1960-1962年赴苏联留学,1981-1982年赴美国做访问学者。曾任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水科学研究院院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重点实验室 城市循环 西北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刘昌明 访问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慎敏 易理强 +1 位作者 金晓斌 周寅康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98,共8页
本文拟根据循环型城市内涵,构建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评价的DSR模型,分析城市经济发展、资源减量利用、污染物减量排放、资源再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等对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的贡献机理.文章引入"建设循环度"和"发展协调度&qu... 本文拟根据循环型城市内涵,构建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评价的DSR模型,分析城市经济发展、资源减量利用、污染物减量排放、资源再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等对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的贡献机理.文章引入"建设循环度"和"发展协调度"两个特征向量,将不同时序年份的评价结果进行了空间二维定位.同时对广州市1990—2004年城市发展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其综合绩效水平大部分处于弱循环层次,城市发展的协调水平相对较高,而城市建设的循环度有待提高,循环经济的社会意识亟待普及和加强.最后就加快广州市乃至全国循环型城市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城市 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评价研究——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慎敏 易理强 周寅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7年第3期90-95,共6页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产生了诸如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本文拟根据循环型城市内涵,构建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评价的“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分析城市经济发展、资源减量利用、污染物减量排放、资源再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产生了诸如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本文拟根据循环型城市内涵,构建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评价的“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分析城市经济发展、资源减量利用、污染物减量排放、资源再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等对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的贡献机理,对建设循环型城市提出建设性建议。文章引入“建设循环度”和“发展协调度”两个特征向量,将不同时序年份的评价结果进行了空间二维定位。对珠三角城市群1990-2004年城市发展的研究表明,不同年份的评价水平波动性显著,评价水平最大年份值较最小年份值高出0.786,相当于年平均水平的34.2%;由于波动性显著,其变化趋势显著性较低,总的趋势绩效水平不断提高。对不同年份“建设循环度”和“发展协调度”二维空间分布研究发现,综合绩效水平大部分处于弱循环层次,城市发展的协调水平相对较高,而城市建设的循环度有待提高,循环经济的社会意识亟待普及和加强。最后就加快珠三角乃至全国循环型城市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城市 循环经济 绩效评价 珠三角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的河南省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效率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王亚伟 赵白云 +2 位作者 陈振 梁保松 韩珂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0-604,共5页
通过分析城市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特点,构建了一套合理的城市循环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对河南省17个城市2007年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有8个城市的循环经济是... 通过分析城市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特点,构建了一套合理的城市循环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对河南省17个城市2007年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有8个城市的循环经济是有效的,9个城市则相对无效.最后对循环经济相对无效的城市利用投影方法做了优化路径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模型 城市循环经济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聚类实证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爽英 唐小我 邵云飞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8-125,共8页
我国各区域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相差较大,本文首先介绍了用 SPSS 进行聚类的依据,并对中国各区域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着重探讨了用系统聚类方法进行聚类的过程及其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通过讨论评价区域城市循环经济... 我国各区域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相差较大,本文首先介绍了用 SPSS 进行聚类的依据,并对中国各区域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着重探讨了用系统聚类方法进行聚类的过程及其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通过讨论评价区域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方法,有助于加深对我国区域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城市循环经济 系统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型城市建设:目标、政策、效应——以日本城市废弃物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杭正芳 李同昇 周民良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6-128,共3页
面对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日益严峻的废弃物处理问题,日本以同时建立"循环型"、"低碳型"和"与自然共生型"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为目标,相继制定了第一次、第二次循环型社会基本计划。通过经济上大力扶持废弃物... 面对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日益严峻的废弃物处理问题,日本以同时建立"循环型"、"低碳型"和"与自然共生型"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为目标,相继制定了第一次、第二次循环型社会基本计划。通过经济上大力扶持废弃物处理设施的改建、制定一般废弃物3R化指导方针、强化并充实产业废弃物相关制度、创设双赢项目(Co-benefit)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不仅彻底贯彻落实3R和能源回收,而且废弃物填埋量大幅度递减,同时能源效率及大气污染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其政策手法值得我国城市在环境治理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城市 日本 城市废弃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国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聚类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爽英 唐小我 邵云飞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2008年第4期155-158,共4页
本文探讨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国大陆各省域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聚类实证研究过程和结果。论文通过研究中国大陆各省域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有助于提高对我国各地区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认识,有助于在一国范围内对于不... 本文探讨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国大陆各省域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聚类实证研究过程和结果。论文通过研究中国大陆各省域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有助于提高对我国各地区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认识,有助于在一国范围内对于不同地区的城市循环经济进行横向比较,从而为制定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循环经济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城市运转循环的能量回收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金刚 王军平 +1 位作者 丁雷 曹秉刚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9-523,共5页
能量回收是提高汽车运行经济性的有效方法,它受到包括运转循环在内的诸多因素的影响。针对中国城市运转循环的实际特点,探讨了乘用车运转循环的能量回收潜力、回收能量大小与车速的关系、回收功率随车速的变化特点以及回收能量的功率特... 能量回收是提高汽车运行经济性的有效方法,它受到包括运转循环在内的诸多因素的影响。针对中国城市运转循环的实际特点,探讨了乘用车运转循环的能量回收潜力、回收能量大小与车速的关系、回收功率随车速的变化特点以及回收能量的功率特性,并对一种前轮驱动的纯电动车进行了实际分析。结果表明,制动能量占所有驱动能量的很大一部分,必须根据实际的道路行驶特点,合理选择能量回收的车速区间和所需能量回收装置的功率大小,只有从回收结构的各个环节入手,才能提高能量回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用车 能量回收 城市运转循环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循环经济规划的分析工具及其应用——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18
12
作者 诸大建 邱寿丰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4-69,共6页
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进行循环经济规划,然而目前我国城市循环经济规划还非常缺乏有效的定量化分析工具。本文试着构建一套基于生态效率的城市循环经济规划的分析工具,并以上海为例进行初步地应用验证。
关键词 城市循环经济规划 生态效率 分析工具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水回用对城市水循环和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炜 李思敏 +1 位作者 孙广垠 颛植稳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52,共3页
基于水量平衡理论和城市径流污染控制理论,从水量和水质2个方面探讨城市雨水回用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原有自然径流以及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雨水回用不仅不会减少雨水入渗量,还可以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削减汛期江河下游区域的洪... 基于水量平衡理论和城市径流污染控制理论,从水量和水质2个方面探讨城市雨水回用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原有自然径流以及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雨水回用不仅不会减少雨水入渗量,还可以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削减汛期江河下游区域的洪峰流量,是改善下游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最后对城市雨水回用的合理规划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回用 城市循环 径流污染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建立城市水健康循环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许向君 汪中华 +1 位作者 刘志峰 谭海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9-614,共6页
在分析城市水循环途径和开发利用过程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水健康循环的理念,并根据影响城市水循环的因素,提出建立城市水健康循环的措施,为科学地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水资源环境提供决策信息。
关键词 城市循环 途径 影响因素: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经济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肖玲诺 杨美荣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9-73,共5页
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是循环经济理论在社会层面的实践,它要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知识资本为内生力量,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统一。因此从"3R"、知识资本、经济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构建... 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是循环经济理论在社会层面的实践,它要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知识资本为内生力量,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统一。因此从"3R"、知识资本、经济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循环经济型城市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已成为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它不仅反映了知识资本、资源与环境的关系,而且反映了"3R"、知识资本、技术创新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来自山东省17个地级市统计数据的演示运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型城市 循环经济 知识资本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易理强 张侠 周寅康 《当代经济管理》 2006年第5期54-57,共4页
根据循环型城市的内涵,构建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评价的DSR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城市经济发展、资源减量利用、污染物减量排放、资源再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等对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的贡献机理。结果表明GDP增长、资源减量利用等指标贡... 根据循环型城市的内涵,构建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评价的DSR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城市经济发展、资源减量利用、污染物减量排放、资源再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等对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的贡献机理。结果表明GDP增长、资源减量利用等指标贡献率较高,而与城市生态环境相关指标贡献率相对较低,城市居民的决策意识亟待转变。最后提出了加快循环型城市建设进程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城市 循环经济 绩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振国 陈森发 黄鹍 《现代城市研究》 2006年第2期19-22,共4页
根据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和设计原则,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体系对城市生态工业园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它为城市开发区的循环经济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 城市循环经济 基本内涵 设计原则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活垃圾多循环处置系统的形成机理及其运行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臧秀清 方淑芬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28-32,共5页
解决垃圾围城问题和实现垃圾资源化,必须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循环处置系统。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在阐述城市生活垃圾多循环处置系统涵义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系统的形成机理和运行特征。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多循环处置系统 循环经济 垃圾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环境约束下城市循环型创新系统评价——以济南市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慈福义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9,共5页
本文提出了城市循环型创新系统的概念,认为城市循环型创新系统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将自然资源与"废物"作为重要创新资源,遵循"6R"原则、区域公平原则和代际公平原则,通过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消费者... 本文提出了城市循环型创新系统的概念,认为城市循环型创新系统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将自然资源与"废物"作为重要创新资源,遵循"6R"原则、区域公平原则和代际公平原则,通过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消费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与协同创新,实现物质流、能量流、知识流、技术流、价值流协调运行,构建循环型创新网络。然后将此循环型创新网络与城市循环型创新环境进行循环和协同演化,形成以循环型知识、循环型技术、循环型产品和循环型服务为主要创新产出,区域之间闭环型创新链环节合理分工与合作,以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循环发展为目的的创新系统。在此基础上,文章阐述了城市循环型创新系统的基本特征,构建了城市循环型创新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济南为例,进行了城市循环型创新系统评价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循环型创新系统 概念 基本特征 评价指标体系 调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循环型城市的思考 被引量:6
20
作者 汪晓红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3-55,共3页
把循环经济模式贯穿和渗透在城市的产业结构、生产过程、基础设施、居民生活以及自然生态保障体系等方面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最适宜人居住的循环型城市 ,将成为今后我国新城市建设和老城市改造的方向和目标。我国建设循环型城市已... 把循环经济模式贯穿和渗透在城市的产业结构、生产过程、基础设施、居民生活以及自然生态保障体系等方面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最适宜人居住的循环型城市 ,将成为今后我国新城市建设和老城市改造的方向和目标。我国建设循环型城市已具备一定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城市 必要性 可行性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