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余华的叙事循环 被引量:12
1
作者 何鲤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5期35-41,共7页
本文对余华小说进行文本解读,从循环叙事这种“结构”范式切入,分析研究了余华小说对历史时间的独到理解与处理,探讨了余华对人性的悖反性、分裂性的认识,并比较了余华小说与鲁迅小说在“现代层面”上的异同。
关键词 余华 小说 结构 叙事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了不起的盖茨比》叙事艺术摭谈
2
作者 代美丽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X期34-35,共2页
美国现代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一个满怀'美国梦'的青年,在目睹一个美国梦实现者暴富、纠结和死亡的整个经过后,幡然悔悟,看清了所谓上层社会的真面目,最后放弃了美国梦的心路历程,反映了美国二战后的... 美国现代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一个满怀'美国梦'的青年,在目睹一个美国梦实现者暴富、纠结和死亡的整个经过后,幡然悔悟,看清了所谓上层社会的真面目,最后放弃了美国梦的心路历程,反映了美国二战后的社会现实。这部小说无论是选材,还是写作技巧,都具有新意。在故事叙事上,作者采用循环的叙事艺术,通过主人公的所见来推进故事的发展,使小说既有悬念,又具备真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 循环叙事 盖茨比 叙事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批判:《西游记》的美学批判 被引量:6
3
作者 颜翔林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1-147,共7页
《西游记》文本潜藏着儒道释三种思想混杂的"生命即游戏"的美学主题,表现等级森严的世界模式和"取经修正果"的人生价值观。在艺术表现方面,混合的母题结构和循环的叙事策略及其重复性的空间描写构成其审美特性。简... 《西游记》文本潜藏着儒道释三种思想混杂的"生命即游戏"的美学主题,表现等级森严的世界模式和"取经修正果"的人生价值观。在艺术表现方面,混合的母题结构和循环的叙事策略及其重复性的空间描写构成其审美特性。简言之,《西游记》是一部思想内涵有限和呈现世俗化美学趣味的民间文学文本,游戏性和娱乐性是它最重要的艺术价值构成,荒诞和非理性则是其重要的审美修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思维 权力意识 主体异化 女性妖魔化 混合母题 循环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鲁门·卡波特的黑夜小说
4
作者 杜芳 黄铁池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118,共8页
黑夜小说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杜鲁门·卡波特于20世纪40年代创造的一种小说类型,表现了现代人的异化心理。小说通过一系列黑夜型意象,侧面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孤独和恐惧。塑造了黑夜型人物形象,即幽灵式人物:这些人物要么真实存在... 黑夜小说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杜鲁门·卡波特于20世纪40年代创造的一种小说类型,表现了现代人的异化心理。小说通过一系列黑夜型意象,侧面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孤独和恐惧。塑造了黑夜型人物形象,即幽灵式人物:这些人物要么真实存在,要么存在于主人公的潜意识中,两种情况均表现出人物的内心异化。另外,小说还运用了黑夜型叙事策略,即循环式叙事,这种叙事导致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讲述效果,进一步凸显了人物内心的异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特 黑夜小说 异化心理 幽灵式人物 循环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话题的魅力——读马昌仪的《鼠咬天开》
5
作者 赖亚生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61-,60,共2页
民间其实是蛮有文化意蕴的去处,在这个世界里,即使是一草一木、一石一兽,也飘散着意味深长的文化的芬香。譬如小小一片柳叶,谁能料到它却深藏着古老的生殖信仰,避凶祛邪的观念,以及数不清的民俗文化传承和艺术表现,甚至匪夷所思... 民间其实是蛮有文化意蕴的去处,在这个世界里,即使是一草一木、一石一兽,也飘散着意味深长的文化的芬香。譬如小小一片柳叶,谁能料到它却深藏着古老的生殖信仰,避凶祛邪的观念,以及数不清的民俗文化传承和艺术表现,甚至匪夷所思地折射出某个民族来源的神话信息。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蕴涵 文化品格 民俗文化 魅力 文化意蕴 生命力的象征 循环叙事 传统文化内涵 中国文化传统 艺术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