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种立体循环养殖模式
1
《黑龙江水产》 2001年第2期22-22,共1页
1、鸡——猪——鱼 用饲料喂鸡,鸡粪喂猪,猪粪发酵后喂鱼,塘泥作农作物的良好肥料,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生物链,达到了粮增产,猪鱼饲料成本下降的目的。 2、牛——鱼 将野草、稻草或牧草经氨化处理后喂牛,牛粪经发酵后喂鱼,然后再清塘... 1、鸡——猪——鱼 用饲料喂鸡,鸡粪喂猪,猪粪发酵后喂鱼,塘泥作农作物的良好肥料,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生物链,达到了粮增产,猪鱼饲料成本下降的目的。 2、牛——鱼 将野草、稻草或牧草经氨化处理后喂牛,牛粪经发酵后喂鱼,然后再清塘泥作农田肥料。通常情况下,2头牛的粪可饲料1亩塘鱼,年增产成鱼200公斤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立体循环养殖模式 蝇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循环养殖模式9种
2
作者 冯景贤 《农村新技术》 2001年第2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立体循环养殖模式 鱼-桑-鸡 鸡-猪-鱼 牛-鱼 鸡-猪-牛 鸡-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循环养殖池塘微生物组成的研究
3
作者 鲁欣然 丁振源 +2 位作者 李富豪 万昌监 管卫兵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1-355,共15页
为探究以施用有机肥为主的循环养殖虾塘养殖模式下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情况,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将循环养殖虾塘、传统养殖虾塘和稻虾共作模式微生物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3种模式水体微生物群落门水平上的优势菌相... 为探究以施用有机肥为主的循环养殖虾塘养殖模式下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情况,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将循环养殖虾塘、传统养殖虾塘和稻虾共作模式微生物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3种模式水体微生物群落门水平上的优势菌相似,优势属存在差异,但优势属均为对水体碳、氮、磷循环起作用的有益菌落,3种模式微生物组成均对养殖水体生态系统平衡起到促进作用。对循环养殖虾塘中后期水体3个时期微生物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显示,hgcI_clade是其中的核心优势菌属,3个时期相对丰度均超过20%。养殖水体中的鱼类会影响水体微生物群落组成,8月水体清除杂鱼并进行新一轮换水导致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7月差异显著。随循环养殖模式进行,9月水体微生物结构与7月水体微生物结构分布较近,循环养殖虾塘水体最优势的菌为变形菌门,变形菌门会对水体营养物质循环起到重要作用,这可能与养殖池塘循环模式有关。溶解氧、磷酸盐和氨氮是影响循环养殖虾塘水体微生物结构最大的环境因子,C39是循环养殖虾塘水体的优势菌属,对水体氮磷循环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精养虾塘 循环养殖模式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的关键技术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崔凯 汪翔 +7 位作者 魏泽能 陆剑锋 李海洋 赖年悦 徐薇 卢文轩 蒋阳阳 李正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7期86-91,共6页
针对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IPA)的现有水平,阐述了IPA应用规模,并开展了IPA养殖槽和净化区功能试验,最后对IPA养殖水产品进行了品质分析。
关键词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IPA)模式 关键技术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集污系统效能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周陆 张国奇 +3 位作者 孙真 张友良 来琦芳 周凯 《水产科技情报》 2022年第3期150-157,共8页
为研究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集污系统的效能,以草鱼为养殖对象开展试验,分析比较了沉淀池、养殖池上游及水源等处的总氮(TN)、总磷(TP)、悬浮物(SS)、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氨氮(NH_(4)^(+)-N)、亚硝酸盐氮(NO_(2)^(-)-N)、硝酸盐氮(... 为研究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集污系统的效能,以草鱼为养殖对象开展试验,分析比较了沉淀池、养殖池上游及水源等处的总氮(TN)、总磷(TP)、悬浮物(SS)、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氨氮(NH_(4)^(+)-N)、亚硝酸盐氮(NO_(2)^(-)-N)、硝酸盐氮(NO_(3)^(-)-N)、溶解氧(DO)和酸碱度(pH)等水质指标。结果显示:集污系统可通过吸取和沉淀将鱼类排泄物分离出池塘,养殖水体中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5.69%和63.42%。沉淀池的TP、SS、COD_(Mn)含量高于养殖池上游的,最高时分别高出221.85%、241.67%、102.18%。养殖池上游的TN、NH_(4)^(+)-N含量与沉淀池没有明显差异,但NO_(2)^(-)-N和NO_(3)^(-)-N含量频繁高于沉淀池。水源、养殖池上游、沉淀池水体中的SS、pH、COD_(Mn)、TP、TN、NO_(3)^(-)-N有显著差异(P<0.05),DO、NH_(4)^(+)-N和NO_(2)^(-)-N无显著差异(P>0.05)。水源的SS、COD_(Mn)、TN、TP显著低于养殖池上游的(P<0.05),二者的pH和NO_(3)^(-)-N无显著性差异(P>0.05)。水源SS、COD_(Mn)、TN、TP极显著低于沉淀池,而NO_(3)^(-)-N极显著高于沉淀池(P<0.01)。沉淀池的SS显著高于养殖池上游,pH和NO_(3)^(-)-N则显著低于养殖池上游(P<0.05)。沉淀池DO均值最低,为(5.16±3.44)mg/L,但与其他两处样本无显著性差异(P>0.05),NO_(3)^(-)-N则极显著低于其他两处(P<0.01)。总体而言,集污系统在污染物降解和水质调控方面能发挥较有效的作用,但基于水质净化体量较大的现实,今后研究的重点应是进一步提高系统对COD_(Mn)、NH_(4)^(+)-N、TP的降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 集污系统 氮磷去除 水质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海县推广内循环对虾养殖模式开辟新开地
6
作者 徐鹏飞 《现代渔业信息》 2003年第4期12-12,共1页
海水养殖高科技封闭式内循环集约化养殖在宁海县已实施两年,2001年实施总面积约70亩,分布在越溪、明港两地,通过验收时亩产达到780kg。2002年总面积扩大到120亩,分3个试验点。经专家验收结果,亩产达到1,000kg。为传统养殖80kg的10多倍,... 海水养殖高科技封闭式内循环集约化养殖在宁海县已实施两年,2001年实施总面积约70亩,分布在越溪、明港两地,通过验收时亩产达到780kg。2002年总面积扩大到120亩,分3个试验点。经专家验收结果,亩产达到1,000kg。为传统养殖80kg的10多倍,开创了历史上最好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海县 封闭式内循环养殖模式 对虾 养殖技术 海水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养殖模式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营养品质及特征风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韦毓 翁旭东 +5 位作者 于瑾 高阳 应晓国 余林 胡家杰 曾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252,共10页
为研究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条件下鲫鱼的营养品质及特征风味,对鲫鱼形体、基础营养成分、蒸煮损失和持水力、肌肉蛋白质消化率、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跑道组和池塘组鲫鱼的... 为研究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条件下鲫鱼的营养品质及特征风味,对鲫鱼形体、基础营养成分、蒸煮损失和持水力、肌肉蛋白质消化率、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跑道组和池塘组鲫鱼的形体指标和基础营养成分具有较大差异,其中跑道组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同时两种养殖模式下鲫鱼的蒸煮损失和持水力相接近。跑道组鲫鱼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池塘组鲫鱼(P<0.05)。游离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跑道组鲫鱼中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和甜味氨基酸(谷氨酸和丙氨酸等)含量均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因此跑道组鲫鱼可能具有更佳的风味。此外两种养殖模式下鲫鱼肌肉氨基酸组成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跑道组鲫鱼不饱和脂肪酸含量(4.8038 g/100 g)高于池塘组(1.4111 g/100 g)。基于GC-IMS结果可知,两种养殖模式下鲫鱼的挥发性化合物具有显著差异。通过层次聚类热图分析从57种挥发性化合物中筛选出了33种特性差异标记物用以区分不同养殖模式下的鲫鱼。研究结果表明,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养殖在一定程度上对鲫鱼营养品质和特征风味有所改善,可以通过GC-IMS技术进行有效快速鉴别,同时阐明了风味感官差异的物质基础,为淡水鱼养殖模式选择和产品定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 传统池塘养殖模式 跑道养殖模式 鲫鱼 营养品质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肉用山羊生态养殖模式及实现路径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欧阳鹰 欧阳叙向 《湖南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根据湖南省草山草坡、灌木林及农作物秸秆等的资源优势,提出了山区林下放牧、丘陵区放舍结合和规模羊场生态循环3种生态养殖模式;构建了肉羊养殖→肥料生产→牧草与粮食作物种植→牧草与秸秆加工→肉羊养殖的规模羊场生态循环运行图及3... 根据湖南省草山草坡、灌木林及农作物秸秆等的资源优势,提出了山区林下放牧、丘陵区放舍结合和规模羊场生态循环3种生态养殖模式;构建了肉羊养殖→肥料生产→牧草与粮食作物种植→牧草与秸秆加工→肉羊养殖的规模羊场生态循环运行图及3种生态养殖模式的实现路径。针对3种生态养殖模式实现路径的核心技术,文章详述了选址及适度规模、引种与肉羊杂交生产、饲养管理、同期化生产、羔羊舍饲育肥、适时出栏、疾病防控等养殖技术,为湖南发展肉羊产业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生态养殖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用山羊 生态养殖模式 生态养殖循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对罗非鱼不同部位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马之瑞 陈丽婷 +7 位作者 严欣 郭忠宝 伍宜杰 罗立鸣 张文超 何智昌 肖俊 罗永巨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90-2799,共10页
【目的】为探究罗非鱼在池塘循环流水养殖(In-pond raceway system,IPRS)模式下其肌肉各营养指标的变化,明确该养殖模式对罗非鱼肌肉品质的影响,为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的推广及开展高品质罗非鱼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IPRS养殖... 【目的】为探究罗非鱼在池塘循环流水养殖(In-pond raceway system,IPRS)模式下其肌肉各营养指标的变化,明确该养殖模式对罗非鱼肌肉品质的影响,为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的推广及开展高品质罗非鱼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IPRS养殖的罗非鱼为试验组,传统池塘养殖(Traditional pond aquaculture,TPA)罗非鱼为对照组,对2种养殖模式下罗非鱼背肌、腹肌和尾肌的营养指标及背肌的质构特性和肌纤维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IPRS组罗非鱼腹肌粗蛋白(19.62%)和背肌粗脂肪(3.30%)含量最高,IPRS组和TPA组背肌中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下同);在IPRS组和TPA组各部位肌肉中均检测出16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及16种氨基酸总量在IPRS组背肌中最高(7.41%、7.22%和18.41%),在TPA尾肌中最低(6.09%、5.89%和15.20%);IPRS组和TPA组4种鲜味氨基酸中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分别排第1和第2,含量最高在IPRS组背肌(3.11%和2.05%);IPRS组腹肌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降低,不同部位肌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极显著提高(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在IPRS组尾肌最高(31.53%),在TPA组背肌最低(27.99%)。IPRS组罗非鱼硬度、弹性、咀嚼性和回复性等肌肉质构特性相对于TPA组分别提高24.89%、18.19%、61.40%和33.63%;且IPRS组肌纤维直径更小、密度更大。【结论】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罗非鱼的肌肉品质与营养价值相比于传统池塘养殖罗非鱼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 传统池塘养殖 肌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水养殖模式对水体微生物、蛋鸭粪便微生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宁健 赵帅平 +6 位作者 杨宇 叶胜强 王丽霞 邓兵 陈星 蒋思文 龚萍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1,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循环水养殖模式对水体微生物、蛋鸭粪便微生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分别采集样品检测饮水管、戏水池、排水沟、各级消化池的水样和鸭舍内粪样、运动场粪样及周边土壤样品,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1)与排... 试验旨在研究循环水养殖模式对水体微生物、蛋鸭粪便微生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分别采集样品检测饮水管、戏水池、排水沟、各级消化池的水样和鸭舍内粪样、运动场粪样及周边土壤样品,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1)与排水沟的微生物数量相比,各级消化池和饮水管的大肠杆菌数分别降低28.13%、32.42%、40.98%和33.94%,"沙门+志贺"氏菌数分别降低13.75%、53.13%、82.5%和79.38%,均差异极显著(P<0.01);(2)与鸭舍内粪便微生物数量相比,运动场的大肠杆菌数和"沙门+志贺"氏菌数分别增加3.08%和2.29%,但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的大肠杆菌数和"沙门+志贺"氏菌数分别降低9.00%和3.70%,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循环水养殖模式能显著减少各级消化池和饮水管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鸭 循环养殖模式 水体微生物 粪便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对策思考——基于安徽省牲畜养殖户的调研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宜超 张士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9314-9316,共3页
基于安徽省114户牲畜养殖户实地调研的结果,从农户养殖行为方面分析了安徽省牲畜养殖户发展循环养殖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循环养殖模式 可持续发展 安徽省 畜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养殖模式下北极红点鲑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8
12
作者 刘克明 马林 +5 位作者 尤宏争 李文雯 张韦 蔡超 姜巨峰 钱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7-392,共6页
为了评价循环水模式(工厂化)、半流水模式(池塘)和全流水模式(山泉全流水)3种养殖模式下北极红点鲑的肌肉营养成分,对3种养殖模式下2龄北极红点鲑(体质量平均为764.29~831.22 g)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常规营养成分中,全流... 为了评价循环水模式(工厂化)、半流水模式(池塘)和全流水模式(山泉全流水)3种养殖模式下北极红点鲑的肌肉营养成分,对3种养殖模式下2龄北极红点鲑(体质量平均为764.29~831.22 g)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常规营养成分中,全流水模式下北极红点鲑肌肉的水分(74.06%)、灰分(1.34%)和粗蛋白质(21.34%)含量最高;3种养殖模式下北极红点鲑肌肉中均测出18种氨基酸,氨基酸酸总量为54.92%~73.36%,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依次为半流水模式(81.20%)>循环水模式(80.47%)>全流水模式(80.42%),其中赖氨酸含量均最高,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肌肉脂肪酸种类与含量在各模式下有所不同,循环水养殖的脂肪酸种类、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EPA+DHA总量最高,全流水模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最高;肌肉微量元素中,全流水模式下锌元素含量最高(4.21 mg/kg),循环水模式下铁元素含量(6.90 mg/kg)最高。研究表明,无论哪种模式养殖的北极红点鲑均是一种高蛋白质、脂肪酸和矿物元素的鱼类,3种模式下全流水模式的氨基酸总量最高,循环水模式的脂肪酸含量尤其是EPA+DHA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红点鲑 循环养殖模式 营养成分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基推水集装箱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秀侠 方婷 +3 位作者 陈金良 高娜 陈诚 卢文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69-878,共10页
为研究陆基推水集装箱循环水养殖模式中养殖水体及净化系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21年10月对集装箱养殖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水体与净化处理系统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及水质理化因子进行分析,并运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评价... 为研究陆基推水集装箱循环水养殖模式中养殖水体及净化系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21年10月对集装箱养殖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水体与净化处理系统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及水质理化因子进行分析,并运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评价养殖水体与净化水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在养殖水体内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17属21种,在净化系统水体中共鉴定出8门51属93种,净化系统水体内浮游植物种类数显著大于养殖水体的(r=0.918,P<0.01)。在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丰度与生物量分别为2.816×10^(5)cells·L^(-1)和0.021 mg·L^(-1),优势种主要为类颤鱼腥藻(Anabaena oscillarioides)和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Melosira granulate var.angustissima);在净化系统水体中,浮游植物丰度与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1.135×10^(6)cells·L^(-1)和0.763 mg·L^(-1),优势种为被甲栅藻(Scenedesmus armatus)、二形栅藻(Scenedesmus dimorphus)、顶锥十字藻(Crucigenia apiculat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minima)等;净化系统水体浮游植物丰度与生物量显著高于养殖水体的(P<0.01),且优势种种类较多。净化系统水体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均显著高于养殖水体的(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显示养殖水体为β-中污染水平,净化系统水体为轻污染水平。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影响集装箱循环水养殖水体与净化系统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理化因子为pH、比电导率(SPC)、溶解氧(DO)与NO_(3)^(-)-N等,净化系统水体浮游植物群落主要与NO_(3)^(-)-N、NO_(2)^(-)-N、光照等因子有关。研究表明,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调控水质条件控制集装箱循环水养殖系统与净化系统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来维护养殖模式的良好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装箱循环养殖模式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场草畜一体化粪污循环利用技术模式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福元 魏勇 +3 位作者 杨井泉 郜兴亮 房新东 王军 《新疆农垦科技》 2020年第8期44-46,共3页
本文从基本情况、技术模式、种养结合机制、成本效益分析4个方面对沙湾天润生物有限责任公司奶牛场草畜一体化粪污循环利用技术模式进行详细介绍。
关键词 养殖粪污循环利用技术模式 种养结合 奶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水养殖中水动力特性对鱼类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江竹 宛立 +3 位作者 任效忠 史宪莹 张倩 薛博茹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8-464,共7页
水产养殖业在我国拥有重要的地位。在过去50多年间,以中国为代表的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速度已超过全球人口增速,全球已经有39个国家和地区的水产养殖产量超过了捕捞产量,中国则以水产养殖产量占渔业总产量的73%位列第一[1-2]。随着经济的... 水产养殖业在我国拥有重要的地位。在过去50多年间,以中国为代表的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速度已超过全球人口增速,全球已经有39个国家和地区的水产养殖产量超过了捕捞产量,中国则以水产养殖产量占渔业总产量的73%位列第一[1-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养殖规模的不断提升,养殖业出现了生产方式落后、效率低下、养殖环境污染、水域生态破坏、病害频发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养殖模式 池型 水动力条件 养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池塘养殖模式水质因子和浮游植物群落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雷鸣 原居林 +5 位作者 倪蒙 刘梅 郭爱环 练青平 王海洋 顾志敏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7-326,共10页
为揭示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IPA)池塘和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浮游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开展了对两种模式水质、浮游植物群落的监测。结果表明,IPA模式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4种(属),传统池塘养殖模式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9种(属),且IPA模式池... 为揭示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IPA)池塘和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浮游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开展了对两种模式水质、浮游植物群落的监测。结果表明,IPA模式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4种(属),传统池塘养殖模式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9种(属),且IPA模式池塘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为113.55×10^6 ind·L^-1和52.79 mg·L^-1,均高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的78.37×10^6 ind·L^-1和23.22 mg·L^-1。IPA模式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3.80,Margalef指数(D)平均值为2.25,均高于传统池塘;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IPA模式影响浮游植物的主要驱动因子有水温、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总有机碳,而传统池塘养殖模式影响浮游植物的主要驱动因子有总氮、总磷、总氨氮、亚硝态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 浮游植物群落 典范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养殖模式水质因子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雷鸣 原居林 +4 位作者 倪蒙 刘梅 郭爱环 练青平 顾志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7-545,共9页
【目的】为揭示IPA模式和UPA模式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以及微生物群落和水质因子的关系,2018年5—12月在浙江湖州某家庭农场开展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IPA)和传统池塘(UPA)水质和微生物群落的监测。【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 【目的】为揭示IPA模式和UPA模式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以及微生物群落和水质因子的关系,2018年5—12月在浙江湖州某家庭农场开展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IPA)和传统池塘(UPA)水质和微生物群落的监测。【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IPA模式和UPA模式水体微生物的16S rRNA基因的两个高变区(V3-V4)进行测序分析,比较两种养殖模式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结果】结果表明,主要水质指标中,养殖前期IPA模式总氮含量基本和UPA模式一致,养殖后期IPA模式低于UPA模式;养殖期间,IPA模式总磷、氨氮含量始终低于UPA模式。两种模式微生物群落的优势门都为变形菌门;IPA模式微生物群落的的Chao1指数和ACE指数(1524.74和1607.31)低于UPA模式(2635.61和2723.95),Shannon多样性指数(5.22)低于UPA模式(6.30),Simpson指数(0.02)高于UPA模式(0.01);IPA模式影响微生物群落的水质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亚硝态氮和总氨氮,而UPA模式影响微生物群落的水质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总有机碳和亚硝态氮。【结论】养殖期间,IPA模式水质优于UPA模式,两种模式的优势微生物群落一致,但UPA模式的微生物生物量和种类高于IPA模式,且不同模式影响优势微生物的水质因子不同,因此要有针对性调节不同养殖模式水质,以改善养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 水质因子 微生物群落 典范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的2种大菱鲆养殖模式对环境影响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杰 张延青 +2 位作者 孙国祥 李甍 刘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4期4380-4383,共4页
[目的]评价流水养殖模式与循环水养殖模式对环境的影响。[方法]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以单尾大菱鲆增重50 g为功能单位,将2种模式分为饲料生产、电力生产和养殖系统排放3个阶段,从能源消耗、全球变暖影响、酸化潜势和富营养化潜势等方... [目的]评价流水养殖模式与循环水养殖模式对环境的影响。[方法]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以单尾大菱鲆增重50 g为功能单位,将2种模式分为饲料生产、电力生产和养殖系统排放3个阶段,从能源消耗、全球变暖影响、酸化潜势和富营养化潜势等方面评价2种模式对环境的影响。[结果]流水养殖模式的4种环境影响类型指数分别为2.96×10-7、1.19×10-4、4.62×10-5和1.20×10-3,而循环水养殖模式的4种环境影响类型指数分别为4.43×10-7、1.85×10-4、7.00×10-5和5.05×10-4。2种养殖模式的的综合指数分别为0.001 37和0.000 76。[结论]循环水养殖模式的环境性能优于流水养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水养殖模式 循环养殖模式 大菱鲆 生命周期评价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循环水槽一年两造养殖吉富罗非鱼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阴晴朗 王志芳 +4 位作者 郭忠宝 毕鹏飞 周毅 唐瞻杨 罗永巨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5-33,共9页
为实现池塘循环水槽养殖模式的高效利用,降低养殖风险,文章开展了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一年两造池塘循环水槽养殖研究。第一造吉富罗非鱼放养密度分别为183尾·m^-2和274尾·m^-2,规格为(36.6±2.8)g,养... 为实现池塘循环水槽养殖模式的高效利用,降低养殖风险,文章开展了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一年两造池塘循环水槽养殖研究。第一造吉富罗非鱼放养密度分别为183尾·m^-2和274尾·m^-2,规格为(36.6±2.8)g,养殖期为122 d;第二造吉富罗非鱼放养密度分别为154尾·m^-2和215尾·m^-2,放养规格为(185.2±15.8)g,养殖期为100 d;外池塘套养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对养殖过程中的水质、养殖结果和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第一造吉富罗非鱼成活率为83.38%,饵料系数1.12,养殖产量24107 kg;第二造吉富罗非鱼成活率为93.35%,饵料系数1.17,养殖产量25730 kg;外池塘罗氏沼虾2012 kg,鲢1789 kg,鳙801 kg;每公顷投入452566元,收入655099元,利润202533元,投资回报率44.75%。研究表明,利用池塘循环水槽养殖模式开展吉富罗非鱼一年两造养殖,降低了链球菌发病率,提高了养殖效益,实现了养殖模式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池塘循环水槽养殖模式 高效利用 一年两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鲍鱼循环水养殖可行性发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方洲 《河南农业》 2022年第11期59-60,共2页
鲍鱼是我国贝类养殖体系中重要的经济型品种,在天津地区确未曾报道过,引鲍入津可以增加当地渔民的经济收入,也可改变天津地区水产品的单一性,改良本地养殖品种结构,提高生态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本地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 鲍鱼是我国贝类养殖体系中重要的经济型品种,在天津地区确未曾报道过,引鲍入津可以增加当地渔民的经济收入,也可改变天津地区水产品的单一性,改良本地养殖品种结构,提高生态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本地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规范本地腹足类贝类的养殖流程和养殖参数,提升腹足类贝类养殖技术水平,降低养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鱼 循环养殖模式 养殖技术水平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