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羟基苯甲酸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薛万清 董雁 +1 位作者 张夏红 赵萍萍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58-1465,共8页
在玻碳电极表面修饰石墨烯,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印迹分子,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通过电聚合,构建对羟基苯甲酸电化学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方波伏安法(SWV)法研究其性能,优化了聚合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洗脱液种类、富集时间... 在玻碳电极表面修饰石墨烯,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印迹分子,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通过电聚合,构建对羟基苯甲酸电化学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方波伏安法(SWV)法研究其性能,优化了聚合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洗脱液种类、富集时间及洗脱时间。结果表明,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峰电流与对羟基苯甲酸溶液浓度在1.00×10^(-9)~1.00×10^(-2)mol·L^(-1)范围的内负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6,检出限为2.013×10^(-10)mol·L^(-1)(S/N=3),回收率在98.7%~106%,相对标准偏差在2.5%~3.5%之间。制备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可以用作复杂样品的检测,能满足快速现场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羟基苯甲酸 分子印迹聚合物 电化学传感器 循环伏安法(c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掺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VPO_4F的制备以及电化学行为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宇展 周震 +2 位作者 任俊霞 高学平 阎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77-482,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2步合成了掺Cr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V1-xCrxPO4F(x=0,0.01,0.03,0.05,0.07),XRD测试表明LiV1-xCrxPO4F属三斜晶系。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实验表明:掺Cr后LiVPO4F正极材料更有利于锂离子的嵌入和嵌出,材... 采用高温固相法2步合成了掺Cr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V1-xCrxPO4F(x=0,0.01,0.03,0.05,0.07),XRD测试表明LiV1-xCrxPO4F属三斜晶系。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实验表明:掺Cr后LiVPO4F正极材料更有利于锂离子的嵌入和嵌出,材料的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进一步提高,例如,铬掺杂的LiVPO4F样品在室温、0.2C倍率下充放电,循环50周后容量在110mAh·g-1以上。文中还讨论了充放电容量随掺Cr量的关系,nCr含量为0.03的LiV1-xCrxPO4F有着较高的放电平台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VPO4F 铬掺杂 循环伏安(c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NiO/C复合电极电化学电容特性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沈湘黔 景茂祥 +1 位作者 周建新 沈裕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59-1463,共5页
为满足高性能电化学电容器发展的需要,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纳米NiO/C复合电极在KOH溶液中的电化学电容特性.这种纳米NiO/C复合电极材料是经热解柠檬酸镍凝胶制得的,由大约85%的纳米NiO和15%的纳米C组成,粉体的... 为满足高性能电化学电容器发展的需要,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纳米NiO/C复合电极在KOH溶液中的电化学电容特性.这种纳米NiO/C复合电极材料是经热解柠檬酸镍凝胶制得的,由大约85%的纳米NiO和15%的纳米C组成,粉体的比表面积为181m2/g,颗粒粒径<30nm,微孔直径分布在4~10nm.结果表明,纳米NiO/C复合电极的比电容受KOH浓度和扫描速度的影响,高的电解质浓度和低的扫描速度有助于获得高的比电容.电极的电化学过程研究显示出法拉第反应和双电层特性,因而电极电容由法拉第准电容和双电层电容组成,电极比容量可达116.4F/g.由纳米NiO/C复合电极组成的电容器,其比能量达13.2kJ/kg,比功率达1.6kW/kg,且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电容器 纳米NiO/C复合电极 电容特性 循环伏安(cv) 电化学阻抗谱(E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特性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帅 檀柏梅 +2 位作者 高宝红 张男男 安卫静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8-381,共4页
通过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FCVD)技术,在钽衬底上制备了p型掺硼金刚石(BDD)薄膜电极。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丙酮体积分数对BDD电极的表面形貌和成膜质量的影响,利用循环伏安法(CV)分析BDD电极在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电解液中的电化学特... 通过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FCVD)技术,在钽衬底上制备了p型掺硼金刚石(BDD)薄膜电极。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丙酮体积分数对BDD电极的表面形貌和成膜质量的影响,利用循环伏安法(CV)分析BDD电极在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电解液中的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当丙酮体积分数为1.5%时,金刚石薄膜表现出优异的附着力,并且BDD电极具有稳定的电化学特性。采用制备的BDD电极,在不同浓度的KCl和KH2PO4电解液中使用,得出电势窗口均在3.4 V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硼金钢石(BDD)薄膜电极 热丝化学气相淀积(HFcvD) 循环伏安法(cv) 丙酮体积分数 电化学窗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含量对铅钙锡惰性阳极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建华 郭忠诚 +1 位作者 陈步明 袁飞刚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8-49,56,共3页
利用线性电位扫描法(LSV)、循环伏安法(CV)和塔菲尔曲线(Tafel)对不同锡含量的铅钙锡合金阳极在铜电解沉积360h后进行电化学分析,并结合失重法测定合金的阳极腐蚀速率。结果表明,铅钙锡合金阳极的耐蚀性能随着锡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关键词 铅钙锡合金阳极 耐蚀性能 铜电解沉积 线性电位扫描法(LSV) 循环伏安法(cv) Taf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草净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昱安 顾丽莉 +5 位作者 师君丽 朱潇 李子怡 佟振浩 杜康 孔光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3-492,共10页
为了解决大型检测仪器在检测过程中的局限性,利用分子印迹技术,以西草净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采用原位引发聚合法,在玻碳电极表面进行热聚合成膜,制备出西草净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并将其用于样品中西草净含量的检测。采... 为了解决大型检测仪器在检测过程中的局限性,利用分子印迹技术,以西草净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采用原位引发聚合法,在玻碳电极表面进行热聚合成膜,制备出西草净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并将其用于样品中西草净含量的检测。采用循环伏安法(CV)对印迹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对测试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滴涂量为10μL、60℃下热聚合制备出的西草净电化学传感器(SMT-MIP/GCE)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重复性和稳定性,其线性范围为0.5~1μmol/L(1)和2~30μmol/L(2),对应的线性关系分别为I1=−3.33c+39.03,I2=−0.75c+35.52,相关系数分别为r1=0.985,r2=0.997,检出限(LOD)分别为LOD1=0.13μmol/L和LOD2=0.89μmol/L。将所建立的西草净分子印迹电化学检测方法用于烟叶添加样品提取液中西草净的检测,该印迹电极能够在8 min内完成对烟叶添加样品提取液中西草净的吸附,回收率为76%~88%,相对标准偏差为2.7%~7.6%,该方法能够初步满足烟草中西草净快速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草净 分子印迹聚合物 电化学传感器 原位引发聚合法 循环伏安法(cv)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高质量二维材料纳米片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1
7
作者 颜元凯 顾杰 +1 位作者 王帅 万茜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2-98,共7页
近几年来,二维(2D)材料的研究,已成为纳米科学最令人兴奋的领域之一。其中液相分离具有层状结构的块体材料来制备二维材料的方法成为研究热点。相比于化学气相沉积(CVD)等自下而上的制备方法,通过块体层状材料的剥离制备二维材料及其分... 近几年来,二维(2D)材料的研究,已成为纳米科学最令人兴奋的领域之一。其中液相分离具有层状结构的块体材料来制备二维材料的方法成为研究热点。相比于化学气相沉积(CVD)等自下而上的制备方法,通过块体层状材料的剥离制备二维材料及其分散液的方法具有低成本、可大规模生产的优势。在这里主要研究以液相剥离(LPE)的方法制备石墨烯(graphene)、六方氮化硼(h-BN)和四种过渡金属硫属化物(TMDs)溶液,这种水溶性的二维材料具有绿色环保、成本低等优点。使用拉曼光谱(Raman),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仪器对研制的层状纳米片的物质组分、表面结构等进行表征,通过紫外(UV)吸收光谱估算出不同离心转速下的浓度,最后通过电化学工作站的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测出用于MoS2纳米片电解质门控的离子液体体电容,分析可见制得的二维材料纳米片平均尺寸在400 nm左右,离子溶液的体电容为1.21 F/cm3,该体电容是研究电子器件性能的关键性参数。上述表征结果对基于水溶性二维材料纳米片的电子器件研究有着重要的科学与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2D)材料 液相剥离(LEP) UV紫外吸收光谱(UV) 循环伏安法(c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锂硫电池的均相催化剂四氨基钴酞菁
8
作者 卢茂超 孔祥华 +3 位作者 汤锐 金洪昌 金松 季恒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49-1554,共6页
文章通过将四氨基钴酞菁(CoTaPc)溶解在DOL/DME电解液中构成用于锂硫电池的均相催化剂,促进可溶性多硫化锂(LiPSs)转化从而增强硫正极的反应动力学。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 文章通过将四氨基钴酞菁(CoTaPc)溶解在DOL/DME电解液中构成用于锂硫电池的均相催化剂,促进可溶性多硫化锂(LiPSs)转化从而增强硫正极的反应动力学。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循环伏安(cyclic voltammetry,CV)法和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分析CoTaPc在电解质中的添加量、稳定性和电催化活性,并进一步采用恒流充放电法研究CoTaPc对锂硫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TaPc是一种稳定的均相催化剂,能够有效促进LiPSs的电化学转化反应,可以使锂硫电池在0.1 C放电倍率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395 mA·h/g,100次循环后容量仍保持在781 mA·h/g,库仑效率接近100%,同时放电倍率为1.0 C时的首次放电容量达到976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氨基钴酞菁(CoTaPc) 均相催化剂 穿梭效应 锂硫电池 循环伏安(c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