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名责实与集二千年于一线——名词概念研究的偏向及其途辙 被引量:5
1
作者 桑兵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5-97,共3页
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关于近代中国的名词或概念史的研究渐成热门,取得了丰富成果,解决了许多问题,同时也留下了不少疑惑。概括而言,值得讨论的主要有相互关联的两方面,一是追究渊源流变之时好将二千年集于一线,二是对应翻译词汇之际总... 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关于近代中国的名词或概念史的研究渐成热门,取得了丰富成果,解决了许多问题,同时也留下了不少疑惑。概括而言,值得讨论的主要有相互关联的两方面,一是追究渊源流变之时好将二千年集于一线,二是对应翻译词汇之际总想循名责实。二者或连贯古今,或沟通中外,立意固然不错,只是要想将古今中外适得其所地沟通联系,远比现有的认识复杂得多。或者说,因循现有的路径,很容易陷入形似而实不同的陷阱无法自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名责实 概念研究 名词 近代中国 渊源流变 概念史 学术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员问责:秦律的规范及其评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艾永明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0-156,共7页
法家关于官员问责有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在此理论指导下,秦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官员问责制度。秦律中关于官吏责任的认定,官吏问责的处理都有具体、详密的规定。秦代官员问责的理论和制度具有颇多合理因素,在中国古代具有较高的地位,对于建... 法家关于官员问责有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在此理论指导下,秦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官员问责制度。秦律中关于官吏责任的认定,官吏问责的处理都有具体、详密的规定。秦代官员问责的理论和制度具有颇多合理因素,在中国古代具有较高的地位,对于建构和完善我国当代官员问责制度也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但是,秦代官员问责只是对君主和朝廷负责,没有向民众负责的理念和制度,因此,秦没有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政府问责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员问责 秦律 循名责实 问责认定 问责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名”文化传统与“文”的先秦语义及话语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培友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40,共7页
中国文化传统中,关于"名"与"实"关系的探讨,向来为各派思想家及学术研究者所重视。它反映了人类认知问题的常见困惑,那就是"名"与"实"的非对称性。由此而言,名词背后的"那一个",才... 中国文化传统中,关于"名"与"实"关系的探讨,向来为各派思想家及学术研究者所重视。它反映了人类认知问题的常见困惑,那就是"名"与"实"的非对称性。由此而言,名词背后的"那一个",才是我们研究问题时应该关注的对象,而非某一个名词本身。以"正名"方式来考察事物之"名"与事物之体、用等问题的关系,可以称之为"循名责实"。据此而应用于学术研究,则对文道观念之"文"进行探讨,应考察不同的"名"所指向的共同事物之"实"。以此思想观照先秦时期的"文",发现其表述方式和内涵是复杂多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名 循名责实 先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品官人法”名称考辨
4
作者 胡舒云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4-109,共6页
“九品官人法”通常被称为九品中正制 ,此外还有诸多异名、别称。名称是对事物的称谓 ,是区别事物彼此的符号 ,名称的随意称呼 ,无疑会造成认识上的偏颇、混乱以至对话的困难。九品官人法研究中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而学界对此却重视不... “九品官人法”通常被称为九品中正制 ,此外还有诸多异名、别称。名称是对事物的称谓 ,是区别事物彼此的符号 ,名称的随意称呼 ,无疑会造成认识上的偏颇、混乱以至对话的困难。九品官人法研究中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而学界对此却重视不够 ,学界少数学者就此问题展开过讨论 ,亦未达成共识 ,甚至造成了新的混乱 ,有些观点也很值得商榷。经过考辨 ,文章认为“九品官人法”是曹魏时期陈群创立的选士制度的全称 ,“九品”是其简称。而“九品中正制”等称谓 ,是后世学者随意为不变的历史所更定之名 ,破坏了该制度“名”与“实”的对应关系 ,妨碍了人们对这一制度本来面目的认识。因此 ,笔者主张应废弃“九品中正制”等异名、别称 ,循“九品官人法”之“名”而责其“实” ,以摈弃成见 ,重新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这一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品官人法 九品 正名 循名责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法家的监察思想浅探 被引量:2
5
作者 陈谦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76,共4页
在先秦思想家中,以韩非与商鞅为代表的法家最早并且较全面地提出了监察思想。通过对法家著作的阅读、清理,可以发现他们在监察目的、监察原则及监察手段等方面多有论述。先秦法家的监察思想,是以“势”、“法”、“术”为中心展开的,并... 在先秦思想家中,以韩非与商鞅为代表的法家最早并且较全面地提出了监察思想。通过对法家著作的阅读、清理,可以发现他们在监察目的、监察原则及监察手段等方面多有论述。先秦法家的监察思想,是以“势”、“法”、“术”为中心展开的,并且强调“法术”在监察活动中的意义,对后世的监察活动与监察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以韩非为代表的“势不两立”的矛盾观和对道家“虚静无为”的处世哲学的转化,是先秦法家监察思想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法家 监察思想 循名责实 定分 韩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势治”是韩非政治思想的发端和归旨 被引量:3
6
作者 吴亚东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65-70,共6页
韩非的政治学说是法、术、势三者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历来研究先秦诸子的评论家,谈起韩非,多以其“法治”为讨论主题;这对探讨韩非的政治思想,自然是有益的.不过,研究韩非,更应发掘他“法治”思想的发端和归旨.我认为,这个发端和归旨就是... 韩非的政治学说是法、术、势三者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历来研究先秦诸子的评论家,谈起韩非,多以其“法治”为讨论主题;这对探讨韩非的政治思想,自然是有益的.不过,研究韩非,更应发掘他“法治”思想的发端和归旨.我认为,这个发端和归旨就是“势治”.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抛砖之举,并冀就教于学术界的同志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 重刑 政治思想 “法” “术” 循名责实 人臣 形名 法不阿贵 内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杆等子
7
作者 卞继卜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35-135,共1页
“只许他家拿黄杆等子称人的;人问他要只相打骨秃出来一般。”(21) 戥子特名“黄杆”,以示非同一般的衡器;不外是突出大称进小称出的“称人”,盘剥凝缩在“黄杆”之中。戥子何以名“黄杆”? 权衡轻重的权字,透露了“黄杆”的信息。《说... “只许他家拿黄杆等子称人的;人问他要只相打骨秃出来一般。”(21) 戥子特名“黄杆”,以示非同一般的衡器;不外是突出大称进小称出的“称人”,盘剥凝缩在“黄杆”之中。戥子何以名“黄杆”? 权衡轻重的权字,透露了“黄杆”的信息。《说文》“权,黄华木”。《尔雅·释草》“权,黄英”。《六书故》以为“以草释木似误”。《康熙字典》否定《六书故》之说,谓“木槿木也,列之于草殆未可泥”。字书争论的焦点是“黄华木”的归属,惜皆未指实其为何木。证明着循名责实何等之难。字书谓权是称锤。《广雅·释器》“锤谓之权”。《玉篇》“权,其员切,黄英木也;又称锤也”。权,为衡轻量重,用以称物。《孟子·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指称的整体,俗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书故 循名责实 康熙字典 尔雅 小称 说文 字书 玉篇 衡器 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概念辩证法思想初探
8
作者 王向清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3-6,共4页
本文对毛泽东概念辩证法的主要特征做了初步的探讨。指出:从客观实际出发,用准确的概念,特别是用矛盾对立的概念去摹写和规范现实,是毛泽东概念辩证法思想的最显著的特点;运用具体概念指导实践活动,是毛泽东概念辩证法思想的另一个重要... 本文对毛泽东概念辩证法的主要特征做了初步的探讨。指出:从客观实际出发,用准确的概念,特别是用矛盾对立的概念去摹写和规范现实,是毛泽东概念辩证法思想的最显著的特点;运用具体概念指导实践活动,是毛泽东概念辩证法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辩证法 毛泽东 “持久战” 黑格尔 变名 具体概念 循名责实 “速胜论” 亡国论 列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察”
9
作者 周维功 《社会》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无主见的人 矛盾的世界 脱离实际 处理各种矛盾 盲人骑瞎马 毛泽东 春秋战国 循名责实 社会发展 间接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堪回首
10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6-66,共1页
不堪回首星星拥有一个更辉煌的晚年是白日梦,那我的最辉煌的岁月数少年。那是文学创作也要“大跃进”的年代,我10岁,也被卷进了这个狂潮并进而作为成功的“样品”到处展览。我是“小诗人”,我参加过不少类似现在的“文学创作会”... 不堪回首星星拥有一个更辉煌的晚年是白日梦,那我的最辉煌的岁月数少年。那是文学创作也要“大跃进”的年代,我10岁,也被卷进了这个狂潮并进而作为成功的“样品”到处展览。我是“小诗人”,我参加过不少类似现在的“文学创作会”,受过很多“中央领导”的接见。这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小诗人 文学创作 报告文学 术业有专攻 长处短处 山西文学 文学活动 循名责实 树立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汉字改革(香港)》到《语文建设通讯》
11
作者 姜玉星 《汉语学习》 1985年第1期40-41,共2页
香港中国语文学会成立不到一年,即在香港“孔安道纪念金会”全力赞助下于80年元旦设立了“文字改革研究部”并开始创办有关刊物——至今已出版了15期,第1期到第5期名为《汉字改革(香港)》,第6期开始改为《语文建设通讯》。它实际上是建... 香港中国语文学会成立不到一年,即在香港“孔安道纪念金会”全力赞助下于80年元旦设立了“文字改革研究部”并开始创办有关刊物——至今已出版了15期,第1期到第5期名为《汉字改革(香港)》,第6期开始改为《语文建设通讯》。它实际上是建会前,香港学术界一群热心人士自掏腰包合办d一份跨学科d综合性刊物《抖擞》“语文论坛”d继承和发展——《抖擞》从7年前面世开始,就一直刊载包括“文字改革”在内d有关现代语文生活d消息和议论,主编者就是历任本会主席d姚德怀先生。 虽然,事实上我们从来没把自己d思路和视野局限在“文字改革”d传统意义范围内,而是从第1期开始,就未曾间断过刊载更广泛d语文课题d内容;但是,名称毕竟是公开张扬着d旗号,它引导读者做“顾名思义”d理解,更约束编者受“循名责实”d限制,随着刊物自身d开展和深入,名称内涵d狭隘简约,跟实质内涵d广阔,牵涉机制d深远,这一矛盾也越发显著起来,我们经过半年d慎重考虑,明确意识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改革 语文建设 文字改革 通讯 香港 中国语文 循名责实 语文课 现代语 “望文生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视野》杂志出版20周年感言
12
作者 周溯源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4-35,共2页
《新视野》杂志诞生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春风里,以新的形象立于刊物之林。20年来,《新视野》循名责实,以新的视野看待改革开放,看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看待西方外来文化,看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民情、党情,用新的视角... 《新视野》杂志诞生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春风里,以新的形象立于刊物之林。20年来,《新视野》循名责实,以新的视野看待改革开放,看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看待西方外来文化,看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民情、党情,用新的视角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推出有分量、有启迪、有说服力的文章,为繁荣理论园地,提供理论支持,推动首都及全国学术理论界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视野》 杂志出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邓小平南方谈话 感言 循名责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