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抗与皈依:两汉御用文人与外廷官僚关系论说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朝富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0-213,共4页
在汉代,最能反映文人际遇的御用文人有一个特殊的存在和发展历程。由于赋作活动被认为是"淫靡不急"之事,所以常遭到外廷士人的反对,由于近侍,御用文人又常被帝王用来"难问"和钳制外廷官僚,但御用文人为摆脱遭轻视... 在汉代,最能反映文人际遇的御用文人有一个特殊的存在和发展历程。由于赋作活动被认为是"淫靡不急"之事,所以常遭到外廷士人的反对,由于近侍,御用文人又常被帝王用来"难问"和钳制外廷官僚,但御用文人为摆脱遭轻视的社会地位,在现实生活中,在职司上追求外廷的"尊官",在终极文化追求上向经学系统靠拢。汉代御用文人的状况带有历史范式意义,对理解其他历史时期的相关事实具有启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御用文人 外廷官僚 两汉对抗 皈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代“御用文人”的文学活动
2
作者 陈文新 江俊伟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5-121,共7页
明代"御用文人"群体及其文学活动,至少在生存样态、业务范畴及创作祈向等层面与科举制度存在关联。明代"御用文人"的主要来源是科举中人,相应地,其群体性职业取向也并不满足于担任单纯的文学侍从职务。其业务范畴... 明代"御用文人"群体及其文学活动,至少在生存样态、业务范畴及创作祈向等层面与科举制度存在关联。明代"御用文人"的主要来源是科举中人,相应地,其群体性职业取向也并不满足于担任单纯的文学侍从职务。其业务范畴既包括"典型御用文学活动",也包括与科举有涉的"非典型御用文学活动"。其创作祈向在整体上固然体现为"润色鸿业",但未尝不受科举背景的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御用文人 文学活动 科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御用……”之类》异议
3
作者 刘金 《编辑之友》 1981年第2期255-259,共5页
新近读了《安徽文学》上王若望同志的一篇文章,题曰:《“御用……”之类》。文中一则曰:社会主义新中国还有“御用文人”;再则曰:“最近又涌现出若干‘御用批评家’”;三则曰:“这些御用评论家也许以为自己是听党的话,是党性颇强的表现... 新近读了《安徽文学》上王若望同志的一篇文章,题曰:《“御用……”之类》。文中一则曰:社会主义新中国还有“御用文人”;再则曰:“最近又涌现出若干‘御用批评家’”;三则曰:“这些御用评论家也许以为自己是听党的话,是党性颇强的表现”。把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扣上“御用”的帽子,这种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家 御用文人 人到中年 小说 作品 反批评 文学 不同意见 评论家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李峤及其诗歌 被引量:7
4
作者 徐定祥 《江淮论坛》 CSSCI 1992年第6期95-102,共8页
初唐诗人李峤,文思“神敏”,诗赋“典丽”,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与同乡苏味道并称“苏李”。开元名相张说赞其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①。刘昫则曰:“苏李文学,一代之雄”②。欧阳修曾引时人赞语日:“苏李居前,... 初唐诗人李峤,文思“神敏”,诗赋“典丽”,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与同乡苏味道并称“苏李”。开元名相张说赞其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①。刘昫则曰:“苏李文学,一代之雄”②。欧阳修曾引时人赞语日:“苏李居前,沈宋比肩”③。这都说明,李峤诗歌在唐代以及后世,均有相当大的影响。但通行的几本文学史著作在论及初唐诗歌时,对李峤作品或一字不提,或一笔带过,或目为御用文人,贬之甚低;在唐诗研究中,迄今尚无一篇研究李峤的专文。实际上,李峤是初唐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在唐代诗史上,自有其承上启下的历史功绩。笔者试图从考察李峤其人出发,探讨其诗歌创作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历史功绩 欧阳修 李峤 苏味道 代表性 初唐诗歌 唐诗研究 杜审言 御用文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勰论汉赋 被引量:2
5
作者 龚克昌 《文史哲》 1983年第1期79-87,共9页
刘勰对汉赋有许多精采的评论,但也有许多不足和错误。一刘勰文艺思想的核心是“征圣”,“宗经”,这自然也有其可取的一面,但从根本上来说却是错误的。其所以错误,主要是他把经过圣人之手而流传下来的“五经”,看成是至高无上不可更易的... 刘勰对汉赋有许多精采的评论,但也有许多不足和错误。一刘勰文艺思想的核心是“征圣”,“宗经”,这自然也有其可取的一面,但从根本上来说却是错误的。其所以错误,主要是他把经过圣人之手而流传下来的“五经”,看成是至高无上不可更易的圣典,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包括文学活动—的指南,是真理的化身。这是违反历史发展规律的形而上学的观点的。尤其是这些所谓“经”书,又大都遭到封建统治阶级及其御用文人的歪曲和附会,如刘勰所说的“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文心雕龙·宗经》,以下引用此书,仅注篇名)的《诗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 诗经 文心雕龙 浪漫主义 文艺思想 宗经 司马相如 周代社会 扬雄 御用文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周治下的文章 被引量:1
6
作者 郭预衡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6期18-26,共9页
武则天以天后而为天子,当时号称“革命”。改革旧章,发布新令,方针和政策,都与唐初之政有所不同。作为武周王朝政治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选拔新人和任用酷吏,以巩固新的政权。这不仅改变了太宗以来的组织机构,也改变了几十年的统... 武则天以天后而为天子,当时号称“革命”。改革旧章,发布新令,方针和政策,都与唐初之政有所不同。作为武周王朝政治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选拔新人和任用酷吏,以巩固新的政权。这不仅改变了太宗以来的组织机构,也改变了几十年的统治思想。这一变化,影响到文章,便出现了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方面是产生了李峤等御用文人,媚附权倖的文章,这是前一个时期比较少见的;另一方面是产生了陈子昂那样批评酷刑、指陈时弊的文章,这也是前一个时期所不曾有的。人们谈论武周时期的文章,常常仅以陈子昂为代表。陈子昂当然是这个时期最有成就的作者,不过,他的文章并不适应当代的统治思想;最能适应这时政治需要的作者,实为李峤、崔融、宋之问等。因此,要论武周治下的文章,还是先从李峤等御用文人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周时期 御用文人 崔融 苏味道 朝隐 宋之问 知几 陈子昂 文风 《旧唐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初具有民族气节的蒲城诗人屈复 被引量:3
7
作者 曹冷泉 《人文杂志》 1980年第4期85-87,共3页
屈复是清初陕西蒲城的一位具有民族气节和现实主义精神的诗人,由于当时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沈德潜、杭世骏等人的排挤打击,加之屈复亦高其志,不屑于接受统治阶级的拉拢,宁愿贫困潦倒,死于流浪的旅途之中。因此种种,屈氏死后,默默无闻。... 屈复是清初陕西蒲城的一位具有民族气节和现实主义精神的诗人,由于当时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沈德潜、杭世骏等人的排挤打击,加之屈复亦高其志,不屑于接受统治阶级的拉拢,宁愿贫困潦倒,死于流浪的旅途之中。因此种种,屈氏死后,默默无闻。现在流传的文学史著作,对屈复也一笔都未说及。 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前后,樊增祥(樊山)官陕西藩司时,曾为清代大画家徐璋所绘《屈复秋风罢钓图》题词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气节 统治阶级 沈德潜 御用文人 屈氏 杭世骏 关中 李因笃 神韵派 时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評薛宝釵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戈 《江淮论坛》 1980年第4期81-87,共7页
《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在历来的评论中发生了很大的分歧,曾经形成所谓“拥薛派”和“拥林派”——前者称之为“大贤大德”的“贤宝卿”,后者斥之为“虚伪”、“奸险”、“一心争夺宝二奶奶的宝座”而害死黛玉的“罪魁祸首”,甚至有人为... 《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在历来的评论中发生了很大的分歧,曾经形成所谓“拥薛派”和“拥林派”——前者称之为“大贤大德”的“贤宝卿”,后者斥之为“虚伪”、“奸险”、“一心争夺宝二奶奶的宝座”而害死黛玉的“罪魁祸首”,甚至有人为此“一言不合,竟挥老拳”。无耻地自誉为“半个红学家”的江青及其御用文人,更把其拉入什么“父党”和“母党”的“斗争”,纳入了评儒说法的轨道,作为“和贾政一样”的“浑身浸透了中庸之道”的“大观园里的女儒”来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宝钗 中庸之道 大观园 御用文人 《红楼梦》 黛玉 评论 贾政 江青 典型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杜德机
9
作者 顾农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2-72,共1页
鲁迅杜德机●顾农鲁迅先生的笔名之多,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罕见的,这些笔名除一小部分未必有什么深意之外,大多不是随随便便起的,总有一些言外之意,有它的来历。早在1938年二十卷本《鲁迅全集》出版之前,杨霁云就向许广平建议,... 鲁迅杜德机●顾农鲁迅先生的笔名之多,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罕见的,这些笔名除一小部分未必有什么深意之外,大多不是随随便便起的,总有一些言外之意,有它的来历。早在1938年二十卷本《鲁迅全集》出版之前,杨霁云就向许广平建议,将每个笔名的含意在卷末所附的笔名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全集》 《庄子》 笔名 御用文人 许广平 中国文学史 鲁迅先生 列子 国民党 特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诗经》
10
作者 胡义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86-90,共5页
重温鲁迅关于《诗经》的一系列科学论析,对于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评价我国现存的这部最古老的诗歌选集,开展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学术研究,肃清“四人帮”及其御用文人时而把《诗经》捧到天上,予以抽象的全面肯定;... 重温鲁迅关于《诗经》的一系列科学论析,对于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评价我国现存的这部最古老的诗歌选集,开展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学术研究,肃清“四人帮”及其御用文人时而把《诗经》捧到天上,予以抽象的全面肯定;时而又把它踩到脚下全盘否定的流毒和影响,是有益的。我们之所以需要重温鲁迅对《诗经》的论述,还因为,一些同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诗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御用文人 孔子 胡适 全盘否定 诗歌 编纂 奴隶主贵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艺术真实的客观性
11
作者 潘以骥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50-54,共5页
艺术的真实性有没有阶级性?它与政治性的关系怎样?这是多年来被搞得很混乱的问题之一,至今仍然分歧很大。有的同志认为:艺术真实性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某些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没有阶级性的;“四人帮”及其御用文人强调艺术真实的阶... 艺术的真实性有没有阶级性?它与政治性的关系怎样?这是多年来被搞得很混乱的问题之一,至今仍然分歧很大。有的同志认为:艺术真实性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某些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没有阶级性的;“四人帮”及其御用文人强调艺术真实的阶级性,把政治性作为真实性的基础和前提,实际上否定了艺术真实性的客观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真实 阶级性 革命现实主义 作家 社会生活 御用文人 作品 生活中 相结合 艺术真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的政治思想和他对待人民的态度 被引量:3
12
作者 匡扶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4期50-58,共9页
进步的政治思想和主张,正确的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对子历史上任何一位伟大的文学艺术家来说,都是他们取得创作上非凡成就的重要条件,屈原、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等莫不是如此,生存活动在北宋时期的杰出文学家苏轼,也是如此。多少年来,人... 进步的政治思想和主张,正确的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对子历史上任何一位伟大的文学艺术家来说,都是他们取得创作上非凡成就的重要条件,屈原、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等莫不是如此,生存活动在北宋时期的杰出文学家苏轼,也是如此。多少年来,人们对苏轼在诗、词、散文和书、画等文艺上多方面的非凡成就,似乎都没有什么微词,至于谈到他的政治思想时,一般总是带着惋惜的口吻,归结于“保守”两个字。逮至“四人帮”御用文人们的笔下,虽然也不得不对他艺术上的成就稍予肯定,却在政治上把他“打翻在地,又踏上一只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政治思想 王安石 范仲淹 白居易 庆历新政 北宋时期 司马光 改革主张 御用文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仰韶文化西来说”旧调的重弹——评瓦西里耶夫的两篇反华文章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建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7年第1期129-134,共6页
苏修历史界一群御用文人,秉承主子的旨意恣意歪曲历史考古材料,捏造事实,为社会帝国主义的扩张政策和霸权主义制造理论根据。号称“古代中国史专家”的L.C.瓦西里耶夫重弹“仰韶文化西来说”,就是这种反华鼓噪的一支插曲。
关键词 仰韶文化 瓦西里耶夫 西来说 扩张政策 考古材料 中国史 社会帝国主义 霸权主义 御用文人 马家窑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今译”商榷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十 《文史哲》 1956年第9期68-69,共2页
读了“人民文学”一九五五年六月号余冠英先生的“诗经今译”后,有几点意见,特提出来,与余冠英先生商榷。古典文学的今课,是一个艰巨的有意羲的工作,特别是对於这部我国最古的诗集来请,更是读者所需要的。我们之所以需要,首先是因为,诗... 读了“人民文学”一九五五年六月号余冠英先生的“诗经今译”后,有几点意见,特提出来,与余冠英先生商榷。古典文学的今课,是一个艰巨的有意羲的工作,特别是对於这部我国最古的诗集来请,更是读者所需要的。我们之所以需要,首先是因为,诗经里面固然大部分是劳动人民基於自己的喜怒哀乐直接创作出来的诗歌;但是,里面也还有着一部分是出自御用文人和贵族之手的歌功颂德的作品。因此,通过今译,作一番甄别整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几点意见 商榷 古典文学 御用文人 整理工 劳动人民 智慧创造 创作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七世纪达斡尔族人民的抗俄斗争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旸 傅朗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7年第Z2期32-37,77,共7页
近年来,苏修叛徒集团及其御用文人出于反华、扩张的政治需要,以卑劣的手法,炮制了大量的所谓“著作”和“文章”,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肆意篡改历史。时而胡说什么“早在那些遥远的时代,俄国就着手开发几乎无人居住和不受任何人管辖的阿... 近年来,苏修叛徒集团及其御用文人出于反华、扩张的政治需要,以卑劣的手法,炮制了大量的所谓“著作”和“文章”,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肆意篡改历史。时而胡说什么“早在那些遥远的时代,俄国就着手开发几乎无人居住和不受任何人管辖的阿穆尔河沿岸和滨海地区了”①;时而又胡诌什么波雅科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斡尔族 十七世纪 雅克萨 黑龙江上游 黑龙江流域 黑龙江地区 御用文人 巴罗 斗争 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经注我”与“四人帮”篡党夺权
16
作者 罗立乾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78年第1期21-23,共3页
古书中每个字的意义,都有其用字的原义,不是任人雕塑的大理石。但封建社会的御用文人,如陆九渊之流,注释他们以前时代的古书,大都不顾古书用字的原义,想怎样注就怎样注,且美其名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句话倒也说明,他们的注释,... 古书中每个字的意义,都有其用字的原义,不是任人雕塑的大理石。但封建社会的御用文人,如陆九渊之流,注释他们以前时代的古书,大都不顾古书用字的原义,想怎样注就怎样注,且美其名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句话倒也说明,他们的注释,是以我的需要为出发的主观唯心论的做法。“四人帮”及其御用文人,大搞影射史学,制造篡党夺权舆论,也全盘承袭了“六经注我”的衣钵,鼓吹对历史和记载历史事实的古书,“可以随便给解释”,“你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在他们的影射史学中,许多攻击无产阶级革命家与美化自己的勾当,几乎都是用歪曲、篡改古书字义的做法干出来的。其手法很多,现择其一二,披露示众。一是指鹿为马,无中生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人帮 周总理 毛主席 司仪 御用文人 工作经验 精通业务 反革命 少正卯 六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鲁迅《自嘲》诗中的“指”字
17
作者 范海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1期49-49,共1页
鲁迅《自嘲》诗中的“指”字,应如何理解,历来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指”是动词,是指责。这显然欠妥。有的同志指出,“指”是名词,却又说“指”是反动派的压迫,陷害。其实,压迫,陷害,是动词,不是名词。这仍然不够确切。照我们学习这首... 鲁迅《自嘲》诗中的“指”字,应如何理解,历来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指”是动词,是指责。这显然欠妥。有的同志指出,“指”是名词,却又说“指”是反动派的压迫,陷害。其实,压迫,陷害,是动词,不是名词。这仍然不够确切。照我们学习这首诗的体会,以为“指”是名词,乃手指之指,意即魔爪, 《自嘲》诗写于一九三二年十月。那时,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名词 国民党 动词 御用文人 不同意见 手指 压迫 对偶 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文心雕龙》的基本思想及其评价问题
18
作者 张文勋 杜东枝 《思想战线》 1977年第6期70-77,共8页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内容丰富、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专著,它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精华与糟粕互见。但总的说来,它在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发展史上,是一部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由于《文心雕龙》有尊儒倾向,所以就被“四...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内容丰富、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专著,它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精华与糟粕互见。但总的说来,它在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发展史上,是一部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由于《文心雕龙》有尊儒倾向,所以就被“四人帮”及其御用文人们,按所谓“尊儒必然反法”的“儒法斗争”公式,给它扣上一大堆帽子:什么刘勰是一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儒家思想 地主阶级 基本思想 我国古代 尊儒 古代文学理论 御用文人 具体分析 四人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浒》的演变
19
作者 菁平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5年第3期78-81,共4页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最初的“《水浒》故事亦为南宋以来流行之传说”。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水浒》,主要有三种本子,即一百二十回本、一百回本及七十一回本。这些本子,都是经过封建统治阶级及其御用文人增添篡改而成的,不...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最初的“《水浒》故事亦为南宋以来流行之传说”。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水浒》,主要有三种本子,即一百二十回本、一百回本及七十一回本。这些本子,都是经过封建统治阶级及其御用文人增添篡改而成的,不是它的本来面目,更不是原来的人民口头创作的《水浒》故事。《水浒》是以北宋末年梁山泊的一支农民起义为历史背景的。这支起义军在当时曾经造成很大的声势,在政治上、军事上曾经给封建统治以很大的威胁:“官军数万无敢抗者”。人民群众以这次起义为背景创作了许多歌颂梁山英雄的口头传说,经过长期的流传过程,不断从新的农民起义中吸取养料,加以丰富和发展。《三打祝家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起义军 水浒传 地主阶级 统治阶级 御用文人 金圣叹 故事 人民口头创作 梁山泊 中国小说史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四人帮”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驳斥“四人帮”鼓吹的“法家永远进步论”
20
作者 王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7年第Z1期77-81,共5页
历史上的一些资产阶级人物,总是象奸商伪造商品那样伪造历史。资产阶级阴谋家野心家,如刘少奇、林彪、“四人帮”之流,就都继承了这种衣钵。他们随心所欲地伪造历史,为篡党夺权制造反革命舆论。特别是那个最最祸国殃民的“四人帮”,更... 历史上的一些资产阶级人物,总是象奸商伪造商品那样伪造历史。资产阶级阴谋家野心家,如刘少奇、林彪、“四人帮”之流,就都继承了这种衣钵。他们随心所欲地伪造历史,为篡党夺权制造反革命舆论。特别是那个最最祸国殃民的“四人帮”,更是“青出于蓝”,“奇峰”突起,简直成了伪造历史的“专家”。从批林批孔开始,到他们垮台之日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人帮” 进步论 法家学说 新兴地主阶级 御用文人 专政 儒家 野心家 奴隶主阶级 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