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成像技术引导下组织间徒手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宫颈癌的效果及剂量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于晓 成慧君 +2 位作者 田淑贞 肖艳 杨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195,共5页
目的:探究基于多模态成像技术引导下组织间徒手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宫颈癌的效果及剂量学分析。方法:选取9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予以CT图像引导组织间徒手插植近距离放疗,研究组予以实... 目的:探究基于多模态成像技术引导下组织间徒手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宫颈癌的效果及剂量学分析。方法:选取9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予以CT图像引导组织间徒手插植近距离放疗,研究组予以实时超声联合CT图像引导组织间徒手插植近距离放疗。比较两组植入特点、疗效及放疗后90%高危临床靶区的受照射剂量(HR-CTVD90)、危及器官累积生物学剂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单根针插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放疗后3、6个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肿瘤直径5~<6 cm、6~<7 cm者HR-CTVD90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膀胱、乙状结肠、直肠累积生物学剂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36)。结论:多模态成像技术引导下组织间徒手插植近距离放疗对宫颈癌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可有效减少单根针插植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且具有剂量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成像技术 宫颈癌 徒手插植 近距离放射治疗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代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施源器模板的应用
2
作者 周祥 黄晓丹 +1 位作者 徐慧敏 欧阳翼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60,共7页
【目的】评估第三代适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IC-ISBT)施源器模板,以期提升治疗效果。【方法】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在2023年0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IB3-ⅣB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并分析这... 【目的】评估第三代适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IC-ISBT)施源器模板,以期提升治疗效果。【方法】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在2023年0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IB3-ⅣB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并分析这些患者接受外照射治疗前后的磁共振影像资料。根据外照射后肿瘤残留情况,勾画出高危临床靶区(HR-CTV),据此设计了一种第三代的IC-ISBT施源器模板。进一步比较使用该施源器模板(模板插植组)与传统徒手插植方式(徒手插植组)在治疗宫颈癌方面的剂量学和疗效差异。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数据,以检验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第三代施源器模板能够适配不同的宫颈结构,优化针道布局。模板插植组肿瘤体积明显大于徒手插植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在剂量学覆盖(V100%)方面,与徒手插植组相比,模板插植组显示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现出更优的剂量覆盖。同时,第三代模板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的保护方面显示出优势,潜在降低高剂量点,而在膀胱的剂量学方面与徒手插植方法没有显著差异。两组间的宫颈原发灶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第三代IC-ISBT施源器模板设计科学合理,尤其适用于肿瘤体积较大、分期较晚的患者。其操作简便,重复性强,在剂量分布和周围关键器官保护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具备作为常规治疗模板推广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近距离放疗(IC-ISBT) 施源器模板 徒手插植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