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州故黄河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9期81-82,共2页
选择2007年的Landsat-5影像和2016年的Landsat-8影像,对徐州故黄河流域内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徐州故黄河流域的耕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增加明显,林地和水体景观面积略有增加,景观变得破碎化,稳定性下降。建议今后在人类的活动中... 选择2007年的Landsat-5影像和2016年的Landsat-8影像,对徐州故黄河流域内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徐州故黄河流域的耕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增加明显,林地和水体景观面积略有增加,景观变得破碎化,稳定性下降。建议今后在人类的活动中,增加林地和水体面积,提高故黄河的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徐州故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市故黄河风光带园林植物的滞尘效应 被引量:6
2
作者 周瑞玲 庄强 +2 位作者 李鹏 赵雅文 程雨薇 《林业科技开发》 2010年第6期44-47,共4页
探讨徐州市故黄河风光带主要园林植物的滞尘作用,为绿化植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于2010年4—5月以徐州市故黄河风光带主要园林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调查和实验室分析,进行滞尘能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单位面积滞尘量存... 探讨徐州市故黄河风光带主要园林植物的滞尘作用,为绿化植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于2010年4—5月以徐州市故黄河风光带主要园林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调查和实验室分析,进行滞尘能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单位面积滞尘量存在较大差异,针叶植物表现出极强的滞尘能力。不同类型树种的滞尘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其大小顺序为:针叶乔木>灌木>阔叶乔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尘效应 园林植物 园林绿化 徐州故黄河风光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市故黄河风光带植物抑菌效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瑞皊 庄强 +5 位作者 孙小林 程羽薇 沈坤 袁美云 卓盼 钱琴芳 《林业科技开发》 2011年第1期66-69,共4页
通过对不同植物群落配置的生态效应分析研究,为城市绿地植物的选择、配置、布局等提供有力的依据,并为构建最佳的城市绿地模式进行研究与探讨。在秋季和春季,选择徐州市故黄河沿岸的黄楼公园,对其植物群落的不同配置模式采用自然沉降法... 通过对不同植物群落配置的生态效应分析研究,为城市绿地植物的选择、配置、布局等提供有力的依据,并为构建最佳的城市绿地模式进行研究与探讨。在秋季和春季,选择徐州市故黄河沿岸的黄楼公园,对其植物群落的不同配置模式采用自然沉降法测定抑菌功能并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春季、秋季不同植物群落对空气细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秋季植物配置模式垂柳、女贞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均在50%左右;春季垂柳抑菌效果最佳,抑菌率为55.90%。实验表明,合理的树种选择和植物群落配置,对改善空气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故黄河风光带 抑菌功能 植物配置模式 自然沉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市故黄河滨水绿地乔—灌—草型、乔—草型植物配植的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苏丹 《绿色科技》 2018年第13期155-157,160,共4页
针对徐州故黄河的乔—灌—草型、乔—草型等结构类型的典型配置模式进行了试验分析,测得了各不同配置模式下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和CO_2吸收率,并与同时在学校的对照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绿地中的两种植物配置模式中,乔—灌—草型... 针对徐州故黄河的乔—灌—草型、乔—草型等结构类型的典型配置模式进行了试验分析,测得了各不同配置模式下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和CO_2吸收率,并与同时在学校的对照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绿地中的两种植物配置模式中,乔—灌—草型类型对温湿度的改善作用较大,起到降温增湿的效果,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绿地CO_2吸收率的大小与植物种类密切相关。故黄河试验组的各环境效应指标值均优于学校对照组,说明古黄河水系对环境起到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故黄河 植物配植 环境效应 滨水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