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中国古代律令法及其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地位
1
作者 吴怀民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51-54,共4页
中国自古重视法治,先秦时期,法家提出“以法治国”。战国时期始有成文法典。秦改“法”为“律”,历汉、三国、魏晋南北朝至唐,形成了律令格式的法律体系,并编成了完整的律令格式法典。宋元之后,形成“束力令格式法典”,明代编成... 中国自古重视法治,先秦时期,法家提出“以法治国”。战国时期始有成文法典。秦改“法”为“律”,历汉、三国、魏晋南北朝至唐,形成了律令格式的法律体系,并编成了完整的律令格式法典。宋元之后,形成“束力令格式法典”,明代编成了我国历史上最初的综合性法典。中国古代律令法制体系,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对日本、朝鲜、越南等许多国家古代法律制度的形成与法令的编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史 中国古代 律令法体系 律令格式 追加法 云梦秦简 魏晋南北朝 法制体系 金布律 《拿破仑法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立法研究——以《贞观式》有无之悬疑为中心 被引量:4
2
作者 楼劲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66,162,共14页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立法,所颁行的是《律》、《令》、《格》,但并不包括《贞观式》和《留司格》,以《旧唐书·刑法志》为典型的一组史料之所以发生贞观已有"《留司格》一卷"和"《式》三十三篇"的错误,是因为它们...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立法,所颁行的是《律》、《令》、《格》,但并不包括《贞观式》和《留司格》,以《旧唐书·刑法志》为典型的一组史料之所以发生贞观已有"《留司格》一卷"和"《式》三十三篇"的错误,是因为它们依据的是一个夹注混为正文的《国史》文本。两《唐书·刑法志》、《新唐书·艺文志》和《册府元龟·刑法部》等处关于贞观十一年与《律》、《令》、《格》一起颁行了《式》的记载,都存在着因其所据文本有误而倒错了开元与贞观时代的问题,是断然无法成立的。正由于此,《唐会要》述当时只施行了《律》、《令》、《格》而不及于《式》,《唐六典》关于"皇朝"之《格》始于贞观而《式》则始于永徽的记叙,就更显其准确而值得采信了。贞观十一年确未制行过《式》,但以"式"来指称某些规范的习惯和对各种诏令的审定编纂,则出现了新的趋向,《永徽式》的制定和《律》、《令》、《格》、《式》并行体系的诞生,即是承此发展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贞观式 律令格式 法制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宋初的法制建设
3
作者 张其凡 《中州学刊》 1988年第4期115-120,共6页
北宋学者曾巩指出:“孟唐之弊,自天宝(742——756)已后,纪纲寝坏,不能自振,以至于失天下。五代兴起,五十余年之间,更八姓,十有四君,危亡之变数矣。”所谓纪纲,即指法制。曾巩把法制的破坏作为唐朝灭亡和五代危亡的原因,很能反映一般宋... 北宋学者曾巩指出:“孟唐之弊,自天宝(742——756)已后,纪纲寝坏,不能自振,以至于失天下。五代兴起,五十余年之间,更八姓,十有四君,危亡之变数矣。”所谓纪纲,即指法制。曾巩把法制的破坏作为唐朝灭亡和五代危亡的原因,很能反映一般宋代士大夫的看法。这是宋初以来重视法制建设的社会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建设 士大夫 北宋 曾巩 《刑统》 自振 律令格式 社会 《宋史》 欧阳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吐鲁番文书中所见的唐代交通管理的法律规定 被引量:5
4
作者 郑显文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5-142,共8页
为了保障正常的交通秩序,唐朝政府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交通法规,如禁止车马在城内及人口众多的闹市区高速行驶;商旅出行须凭借官府颁发的有效证件;陆路交通实行“右侧通行”、水上通行实行上行回避下行的交通规则;为了保障道路通畅,唐代法... 为了保障正常的交通秩序,唐朝政府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交通法规,如禁止车马在城内及人口众多的闹市区高速行驶;商旅出行须凭借官府颁发的有效证件;陆路交通实行“右侧通行”、水上通行实行上行回避下行的交通规则;为了保障道路通畅,唐代法典《水部式》中对渡津、桥梁的管理维护作了明确的规定;在新发现的吐鲁番出土文书73TAM509号《康失芬行车伤人案》残卷中,还记载了唐代对于交通肇事罪适用保辜制度的法律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部式》 律令格式 交通肇事 保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儒学对日本古代法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何勤华 《齐鲁学刊》 CSSCI 1996年第3期50-56,共7页
试论儒学对日本古代法文化的影响何勤华孔子创立、并经其弟子们发扬光大的儒家学说,经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中国官方的统治思想之后,也开始浸入中国的法律之中,成为中国法文化的基础。这一过程至隋唐得以完成,中国的法... 试论儒学对日本古代法文化的影响何勤华孔子创立、并经其弟子们发扬光大的儒家学说,经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中国官方的统治思想之后,也开始浸入中国的法律之中,成为中国法文化的基础。这一过程至隋唐得以完成,中国的法律"一准于礼",儒学与法律水乳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古代 中国法文化 御成败式目 儒学思想 养老律 《宪法十七条》 中国儒学 德川幕府 律令格式 大明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藏敦煌Дx.06521残卷考释 被引量:7
6
作者 雷闻 《敦煌学辑刊》 2001年第1期1-13,共13页
俄藏Дx.06521文书是新近发现的一件唐代法制文书,其中包含着一道开元二十五年的《考课令》、一条同年的《户部格》以及一条可能是开元二十二年八月的敕,其内容都是关于朝集制度的。经过考察,我们初步判断,它可能就是与开元... 俄藏Дx.06521文书是新近发现的一件唐代法制文书,其中包含着一道开元二十五年的《考课令》、一条同年的《户部格》以及一条可能是开元二十二年八月的敕,其内容都是关于朝集制度的。经过考察,我们初步判断,它可能就是与开元二十五年规定律令格式同时编纂的那部《格式律令事类》之断简。由于该书散逸已久,长期以来被学界忽视,但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它不仅是唐代律令格式体系向宋代敕令格式体系转变的一个重要过渡,而且在体例上,开启了宋代法典编纂形式的先河,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本件敦煌文书的发现,为我们认识此书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藏Дx.06521文书 朝集制 考课令 户部格格式律令事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唐朝法律与礼的关系
7
作者 徐忠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101-107,共7页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讨论唐朝法律与礼的关系问题:其一,从《唐律》的基本纲领看礼法结合;其二,从《唐律》的规范来源看礼法结合;其三,从唐朝法律的其他方面看礼法结合。这一研究旨在更为深入。
关键词 律令格式 司法实践 礼法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代时期的法典编订 被引量:3
8
作者 侯雯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五代 法典 《大梁新定格式律令 《同光刑律统类》 《清泰编敕》 《大同刑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