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邻域辅助径迹法提高射线追踪效率 被引量:4
1
作者 黄敏杰 李葳 武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8-301,共4页
针对面元形式的目标数据,从提高入射点求解的成功率着手,采用增加对参考路径上参考面元的相邻单元进行相交性判断的方法,并将普通径迹法的单参考路径改为双参考路径,提高了径迹法射线追踪的效率.对邻域辅助径迹法在样条曲面格式目标文... 针对面元形式的目标数据,从提高入射点求解的成功率着手,采用增加对参考路径上参考面元的相邻单元进行相交性判断的方法,并将普通径迹法的单参考路径改为双参考路径,提高了径迹法射线追踪的效率.对邻域辅助径迹法在样条曲面格式目标文件上的应用作了探讨.分析了该方法与其它方法的兼容性和对计算资源的占用情况,给出了该方法提高射线追踪速度的上限.以2个典型目标为例,对该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减少真实、遍历式追踪的次数,能将普通径迹法射线追踪过程的计算量减少到原来的1/3左右.该方法对目标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并克服了普通径迹法对射线管的划分密度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图形学 射线追踪 耦合散射 径迹法 样条曲面 邻域辅助径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坝区断层泥的裂变径迹法年龄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峰 王世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1-106,共6页
仙女山断裂带和九湾溪断裂带是位距三峡工程坝址最近的两条主断裂。本文对断裂带中断层泥、断裂壁岩和断裂带围岩内选出的磷灰石进行了裂变径迹断代学的研究 ,并对径迹长度的频率分布进行统计测量。研究证实 ,仙女山断裂带与九湾溪断裂... 仙女山断裂带和九湾溪断裂带是位距三峡工程坝址最近的两条主断裂。本文对断裂带中断层泥、断裂壁岩和断裂带围岩内选出的磷灰石进行了裂变径迹断代学的研究 ,并对径迹长度的频率分布进行统计测量。研究证实 ,仙女山断裂带与九湾溪断裂带发生的时期分别为 0 .60± 0 .0 5Ma B.P.和 0 .2 9± 0 .0 4 Ma B.P.,与它周边的围岩经受的主要构造 -热事件年龄 (2 2 .30± 1 .8Ma)截然不同。与其它方法年龄测定结果对比分析 ,均未见到全新世以来有明显的活动迹象 ,以此确认三斗坪坝址属稳定地壳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法 仙女山断裂带 三峡坝区 磷灰石 断层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径迹法用于分辨高浓铀和Pu微粒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琛 沈彦 +4 位作者 赵兴红 常志远 郭士伦 刘国荣 赵永刚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6-372,共7页
擦拭样品微粒分析技术是核保障环境样品分析的一种主要手段,从大量灰尘颗粒中识别并定位含高浓铀(HEU)或含Pu微粒是微粒分析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HEU和Pu微粒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用于微粒α径迹测量的样品制备方法,采用CR-39固体径... 擦拭样品微粒分析技术是核保障环境样品分析的一种主要手段,从大量灰尘颗粒中识别并定位含高浓铀(HEU)或含Pu微粒是微粒分析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HEU和Pu微粒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用于微粒α径迹测量的样品制备方法,采用CR-39固体径迹探测器为α径迹探测器,测量了不同蚀刻时间2种微粒产生的α径迹星的径迹参数。结果表明:可通过测量径迹短轴与曲率直径并作图来分辨HEU和Pu微粒,该方法对于蚀刻时间大于10 h的微粒径迹星,均能明显分辨,对于径迹非常密集的径迹星,也能准确分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径迹法 高浓铀微粒 Pu微粒 分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核裂变径迹法和热释光法研究瘦狗岭断裂活动年代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永亮 梁致荣 石汝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6期53-58,共6页
用核裂变径迹法和热释光法测定广州市郊瘦狗岭的断裂活动年代.结果表明:广州瘦狗岭断裂在中新代是处在较大规模较强烈的活动时期,而在第四纪早更新世及中更新世仍发生过较强烈的活动.最新的断裂活动是在43×104a前.
关键词 断裂活动 核裂变径迹法 年代 热释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径迹法-双箔法测量MNSR辐照座内的能谱参数
5
作者 陈绍能 李德江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68-372,共5页
叙述了在微型反应堆原型堆上,用固体径迹法-双箔法即 ̄(239)Pu- ̄(235)U配对和 ̄(115)In- ̄(55)Mn配对测量了辐照座内的中子温度和超热指标。说明了固体径迹法的实验原理、方法、测量技术、实验结果和误... 叙述了在微型反应堆原型堆上,用固体径迹法-双箔法即 ̄(239)Pu- ̄(235)U配对和 ̄(115)In- ̄(55)Mn配对测量了辐照座内的中子温度和超热指标。说明了固体径迹法的实验原理、方法、测量技术、实验结果和误差分析,并与双箔法 ̄(176)Lu- ̄(164)Dy和 ̄(115)In- ̄(55)Mn配对的结果进行比较,在误差范围内符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径迹法 双箔 中子 温度 超热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径迹法预报地震效能的研究
6
作者 宋一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2-14,共3页
<正> 一、前言 α径迹观测是利用透明薄膜(或35mm电影胶片)为探测器,埋设在土层中进行野外照射,积累周期为21天。探测薄片经化学药剂蚀剂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读数。α径迹量的计数以径迹密度j(个数/毫米~2)表示。 应用α径迹探测技... <正> 一、前言 α径迹观测是利用透明薄膜(或35mm电影胶片)为探测器,埋设在土层中进行野外照射,积累周期为21天。探测薄片经化学药剂蚀剂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读数。α径迹量的计数以径迹密度j(个数/毫米~2)表示。 应用α径迹探测技术进行地震预报和探索,国际上最早开始于七十年代初,1975年山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径迹法 地震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裂变径迹法测定白云母和玻璃陨石的年龄 被引量:4
7
作者 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协作组 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协作组 《地球化学》 CAS 1976年第2期148-156,165,共10页
利用矿物中微量铀杂质在长久地质时间内发生的自发裂变的碎片径迹测定矿物年龄的方法,称为裂变径迹法。
关键词 裂变径迹法 白云母 玻璃陨石 矿物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度径迹方法中热中子通量的准确测量
8
作者 刘顺生 孙少华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A00期217-220,共4页
用金箔活化法对反应堆的热中子通量进行了测量。同时辐照已知U含量的天然铀法, 云平外探测器上^235U所产生的诱发裂变径迹数与外探顺路的实测值,在3.8%误差范围吻合。
关键词 裂变径迹法 热中子能量测量 金箔活化 铀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变径迹测年法在汤原断陷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黄清华 张莹 王庆隆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16,共3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裂变径迹测年法原理,并利用该方法测定了汤原断陷下第三系达连河组至宝泉岭组段的碎屑沉积岩的地质年龄。并重新厘定了本区下第三系达连河组与宝泉岭组的地质界线。
关键词 汤原断陷 裂变测年 达连河组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变径迹定年的过渡方法——Zeta法
10
作者 李小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36-139,共4页
本文对裂变径迹Zeta法定年及应用现状作了简单的介绍。采用国产的铀标准玻璃UB2标定了磷灰石的Zeta常数 ,并对Zeta法的过渡性进行了分析探讨。最后对Zeta法过渡到绝对法提出了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Zeta 裂变 过渡 绝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方法 被引量:14
11
作者 柏道远 贾宝华 王先辉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5-40,共6页
由于青藏高原新生代以来地表高程持续强烈抬升 ,在利用磷灰石FT年龄进行高原绝对隆升速率计算时应引入古地表高程参数 ,而通常使用的“径迹年龄 地形高差法”却没有考虑到不同时期的古地表高程问题。为此 ,笔者试提出高原隆升速率计算... 由于青藏高原新生代以来地表高程持续强烈抬升 ,在利用磷灰石FT年龄进行高原绝对隆升速率计算时应引入古地表高程参数 ,而通常使用的“径迹年龄 地形高差法”却没有考虑到不同时期的古地表高程问题。为此 ,笔者试提出高原隆升速率计算的“径迹年龄 海拔高程法” ,即以同一参考质点 (样品点 )在不同时期的海拔高程差作为绝对抬升量 ,以绝对抬升量除以时间得出隆升速率。本文讨论了改进后方法与传统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及合理性。鉴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具有明显的脉动性与幕式作用特征 ,多数情况下FT年龄可能大致代表构造抬升与剥露事件的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隆升 磷灰石裂变 年龄-海拔高程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准噶尔盆地生油层热史 被引量:9
12
作者 潘长春 周中毅 王庆隆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5-39,共5页
作者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法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艾参1井和火南1井主要生油层的热历史。作者认为,艾参1井生油层经历过早期增温、晚期降温的历史,降温过程发生在150Ma 以前;火南1井生油层在距今不到31Ma 的时期曾发生抬升。
关键词 磷灰石 裂变径迹法 油层 热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核径迹测氡风速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青芝 刘森林 +3 位作者 肖德涛 徐乐昌 杨明理 潘自强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0-73,78,共5页
固体核径迹方法具有探测限低及受环境影响较小等优点,在矿工职业卫生评价与环境氡水平调查中已广泛应用,然而当测量环境风速较大时,该方法是否还能满足要求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伯努利定律就风速对密闭式固体核径迹测氡方法... 固体核径迹方法具有探测限低及受环境影响较小等优点,在矿工职业卫生评价与环境氡水平调查中已广泛应用,然而当测量环境风速较大时,该方法是否还能满足要求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伯努利定律就风速对密闭式固体核径迹测氡方法响应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南华大学氡实验室对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生产的KF-606B固体核径迹累积氡探测器(密闭式)进行了风速影响的实验研究。理论和实验结果均表明,通常情况下风速不是密闭式固体核径迹测氡的主要影响因素,该方法可满足环境风速较大时的测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核径迹法 风速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物源区剥露历史分析的一种新途径——碎屑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 被引量:37
14
作者 王国灿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40,共6页
介绍了碎屑颗粒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法的基本原理、应用前提及方法学。碎屑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颗粒年龄法的核心是通过逐一测定计算单颗粒裂变径迹年龄,然后将获得的一批单颗粒年龄进行高斯拟合或二项式拟合,获取其最佳的颗粒年... 介绍了碎屑颗粒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法的基本原理、应用前提及方法学。碎屑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颗粒年龄法的核心是通过逐一测定计算单颗粒裂变径迹年龄,然后将获得的一批单颗粒年龄进行高斯拟合或二项式拟合,获取其最佳的颗粒年龄分布,从而反演样品的不同源区的热历史。碎屑锆石和磷灰石因其在风化剥蚀搬运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而成为目前进行颗粒裂变径迹年龄分析中最常用的矿物类型,特别是碎屑锆石的裂变径迹密度大,单颗粒的裂变径迹具有可定年的统计意义,从而成为颗粒裂变径迹测年方法的首选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源区 碎屑锆石 磷灰石 裂变颗粒年龄 蚀源区 剥露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成藏年代学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魏冬 王宏语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22,112,共5页
油气成藏年代学是通过传统地质学分析、流体-岩石作用测年及裂变径迹测年等方法研究油气成藏过程的一门前沿交叉学科。油气成藏年代学的研究能够有效揭示油气藏的分布规律,从而有助于圈闭的优选和评价。传统地质学分析法主要依据含油气... 油气成藏年代学是通过传统地质学分析、流体-岩石作用测年及裂变径迹测年等方法研究油气成藏过程的一门前沿交叉学科。油气成藏年代学的研究能够有效揭示油气藏的分布规律,从而有助于圈闭的优选和评价。传统地质学分析法主要依据含油气系统中生、储、盖、圈、运、保等各项参数的有效配置对油气成藏期次作出定性判断。流体-岩石作用测年法则借助当代实验技术实现油气成藏期次的精确测年。油气成藏年代学将传统地质学分析法与流体-岩石作用测年法相结合,从而实现传统地质思想与当代测试技术、定性与定量、正演与反演的结合,多种方法相互补充,相互验证,客观、准确地恢复油气藏形成演化史。同时,油气成藏年代学的研究应当借鉴金属矿床成矿的研究思想和实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年代学 传统地质学分析 流体包裹体分析 成岩矿物同位素测年 裂变测年 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纪地层序列与年代地层 被引量:54
16
作者 黄清华 谭伟 杨会臣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5-17,28,共4页
利用裂变径迹法和KAr 稀释法对松辽盆地白垩纪年代地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泉头组及其以上地层的实测年龄与生物地层、磁性地层所推断的各组的地质年龄基本一致, 上、下白垩统的界线应划在青山口组和泉头组之间; 而泉头组以... 利用裂变径迹法和KAr 稀释法对松辽盆地白垩纪年代地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泉头组及其以上地层的实测年龄与生物地层、磁性地层所推断的各组的地质年龄基本一致, 上、下白垩统的界线应划在青山口组和泉头组之间; 而泉头组以下地层, 实测年龄与生物地层、磁性地层所推断的年龄值有较大的偏差( 认为火石岭组应为早白垩世最早期沉积), 并据此对下白垩统各组的地质时代归属提出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法 年代地层 地层序列 松辽盆地 白垩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系统模糊的闪光照相正向成像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进 张小琳 +2 位作者 景越峰 刘军 张绚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4-179,共6页
正向成像技术是正向计算与反演相结合的密度重建技术的基础。为了正确获取闪光照相面光源下复杂客体的正向计算数值图像,提出了面光源点源化的思想,并用窗口化的探测系统模糊、径迹法等技术得到了更加准确的、含系统模糊的正向投影矩阵... 正向成像技术是正向计算与反演相结合的密度重建技术的基础。为了正确获取闪光照相面光源下复杂客体的正向计算数值图像,提出了面光源点源化的思想,并用窗口化的探测系统模糊、径迹法等技术得到了更加准确的、含系统模糊的正向投影矩阵以及方程。利用含系统模糊的正向投影方程计算实验客体的正向投影,获得了与实验结果一致的边界信息。含系统模糊的正向投影方程和逆问题求解的约束共轭梯度法合成了整体密度重建方法。整体密度重建方法应用于FTO客体的模拟图像和实验图像,都能够将模糊控制在1~2个像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光照相 正向成像 系统模糊 径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南沿海城市地下建筑氡浓度分布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晓燕 王燕 +1 位作者 郑宝山 王学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5-640,共6页
为了解东南沿海城市地下建筑氡浓度的分布,用固体核径迹法(SSNTD’s),分别在春、夏、冬3季对沿海7城市地下建筑室内氡浓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福州具有最高的平均氡浓度,上海的平均氡浓度最低。季节的变化对地下建筑室内氡浓度有影响,... 为了解东南沿海城市地下建筑氡浓度的分布,用固体核径迹法(SSNTD’s),分别在春、夏、冬3季对沿海7城市地下建筑室内氡浓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福州具有最高的平均氡浓度,上海的平均氡浓度最低。季节的变化对地下建筑室内氡浓度有影响,各城市氡浓度平均值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各城市夏季氡浓度与该城市的年均值的比值与城市中各测点氡浓度之间的离散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夏季地下建筑室内氡浓度高的城市,它的平均氡浓度受某些具有高氡水平测点的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建筑 固体核径迹法 标准偏差 沿海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主城区室内氡浓度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业强 田伟 +6 位作者 葛良全 杜恒雁 周晓剑 潘纯珍 罗耀耀 任翔 黄春峰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0年第5期23-25,共3页
根据重庆市城市组团式建设特点,采用径迹法对重庆市主城建成区开展室内氡浓度调查。结果表明,各区县室内氡浓度整体水平较低,重庆市主城区室内氡浓度平均值为64.5 Bq/m3,168个采样点均小于国家标准200 Bq/m3;吸入氡及子体对人员产生的... 根据重庆市城市组团式建设特点,采用径迹法对重庆市主城建成区开展室内氡浓度调查。结果表明,各区县室内氡浓度整体水平较低,重庆市主城区室内氡浓度平均值为64.5 Bq/m3,168个采样点均小于国家标准200 Bq/m3;吸入氡及子体对人员产生的年均有效剂量均低于《住房内氡浓度控制标准》和《地下建筑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规定》中规定的室内氡浓度行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氡污染 径迹法累积测量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贵港靖西玻璃陨石的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世益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研究了近年来在广西贵港、横县、平果和靖西等地相继发现的玻璃陨石,经测定,其裂变径迹年龄为0.737Ma,基本特征与我国海南、雷州半岛以及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地的玻璃陨石相似,同属亚澳散布区撞击事件的产物,可作为早更... 研究了近年来在广西贵港、横县、平果和靖西等地相继发现的玻璃陨石,经测定,其裂变径迹年龄为0.737Ma,基本特征与我国海南、雷州半岛以及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地的玻璃陨石相似,同属亚澳散布区撞击事件的产物,可作为早更新世松山反向极性时与中更新世布容正向极性时之间的事件地层年代学标志物.它的发现不仅为距今0.7Ma前天体撞击地球事件、探寻源岩和靶坑提供有关资料,而且对广西第四纪地质、地貌和矿产研究也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更新世 年龄 裂变径迹法 玻璃陨石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