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孟良崮小流域径流与磷素传输动态关系
1
作者 杨彩玲 胡砚霞 +3 位作者 于兴修 姚佳吟 郑若琳 刘前进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5,共10页
[目的]为探讨不同降雨类型下径流-磷素流失滞后关系特征。[方法]以北方土石山区孟良崮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2012年的32场降雨实测数据,通过C-Q(浓度-流量)环路和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暴雨条件下,土壤饱和后释... [目的]为探讨不同降雨类型下径流-磷素流失滞后关系特征。[方法]以北方土石山区孟良崮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2012年的32场降雨实测数据,通过C-Q(浓度-流量)环路和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暴雨条件下,土壤饱和后释放大量磷素使磷素浓度峰值晚于径流峰值;大雨条件下,溶解性磷素从近源释放,颗粒态磷素从远源迁移到径流中;中雨条件下,DIP(溶解性无机磷)、PP(颗粒性磷)和TP(总磷)输移主要受地表径流影响,DP(溶解性总磷)输移受到土壤和沉积物影响;小雨条件下,表现出较快的溶解态磷素输移和较慢的颗粒态磷素输移。2)磷素输移的C-Q环路在径流过程中呈现多种类型,其中,PP和TP多为顺时针滞后,占18%~23%,主要受地表径流的强烈冲刷;逆时针滞后在各组分磷素中出现的比例相近,为12%~18%,源于土壤磷素缓慢释放和河道沉积物再悬浮;DP流失多表现为正“8”字形滞后,占比16%;DIP流失表现为逆“8”字形滞后,占比19%;线形滞后出现的频次较少;复杂形滞后的比例为31%~45%。3)暴雨和大雨条件下,DIP和DP与径流(Q)呈弱相关或负相关,源于强烈径流快速冲刷地表,而溶解性磷被土壤吸附未能同步释放或被径流稀释;中雨时,适中的径流冲刷力增强溶解性磷的释放;小雨时,径流主要迁移附着在松散土壤颗粒上的颗粒性磷。在不同降雨类型下,PP和TP始终高度相关,表明TP的主要来源是PP。[结论]孟良崮小流域需要针对不同的降雨情况防范磷素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土石山区 径流-磷素关系 C-Q环路 Pearson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