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径流式涡轮排气扩压器流动性能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苏昌光 翁锦榕 +1 位作者 陈特銮 何汝林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7期85-91,共7页
本文研究了径流式涡轮排气扩压器特性对涡轮增压器与中速柴油机匹配性能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假定排气扩压器的气流为一元准稳定不可压缩气流,试验装置采用压缩气源供气。根据相似理论模拟中速柴油机排气的气流状态进行内壁为直线型... 本文研究了径流式涡轮排气扩压器特性对涡轮增压器与中速柴油机匹配性能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假定排气扩压器的气流为一元准稳定不可压缩气流,试验装置采用压缩气源供气。根据相似理论模拟中速柴油机排气的气流状态进行内壁为直线型面(定为A型)及内壁为曲线型面(定为B型)这两种型面的扩压器模拟试验。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1)不论A型或B型排气扩压器都能改善径流式涡轮的性能,从而提高涡轮效率及涡轮增压器总效率;(2)当扩张角较大时,B型扩压器因有较高的扩压器效率及压力恢复系数,其性能优于A型扩压器,这将更有利于改善涡轮增压器与中速柴油机的匹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压器 涡轮排气扩压器 径流式涡轮 柴油机 增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进口型线的径流式涡轮叶轮的特性分析
2
作者 丰镇平 沈祖达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6-21,共6页
本文分析了径流式涡轮不同进口型线(前弯、径向及后弯)叶轮进口段展的二元势波特性,揭示了叶轮进口型线对其内流特性以及涡轮级性能的影响,由此还得到了一系列可供设计参考的分析结果。
关键词 径流式涡轮 叶轮 型线 势流 特性 汽车 增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增压器径流式涡轮转静干涉效应研究
3
作者 张卫波 张婷霞 +2 位作者 王宝丰 林昌乐 杨南杰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06-2114,共9页
为研究增压器径流式涡轮内部转静干涉效应对涡轮内部流动损失、涡轮工作效率和工作性能的影响,借助逆向建模的方法建立径流式涡轮三维模型,运用非线性谐波法并结合增压器变工况的实际运行特性对涡轮增压器径流式涡轮内部转静干涉效应进... 为研究增压器径流式涡轮内部转静干涉效应对涡轮内部流动损失、涡轮工作效率和工作性能的影响,借助逆向建模的方法建立径流式涡轮三维模型,运用非线性谐波法并结合增压器变工况的实际运行特性对涡轮增压器径流式涡轮内部转静干涉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径流式涡轮内部转静干涉效应的主导因素是尾迹干扰,喷嘴环流道的后半弦长位置及整个涡轮叶轮流道是主要形成区域,形成机理是涡轮叶排的势流干扰受到主流流动的阻滞而造成迁移的距离有限,而尾迹能够随着主流的流动向下游输运。转静干涉作用的影响因素是转静叶间距离,合理增大径隙比结构参数可以改善涡轮内部的气动特性。叶顶间隙涡与上游尾迹相互作用以及尾迹与通道涡等涡系的强烈掺混是涡轮叶轮流道内呈现非定常流动的主要因素。合理减小涡轮叶顶间隙比能够降低涡轮内部流动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器 径流式涡轮 转静干涉 流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径流式涡轮叶顶间隙流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史亚东 王强 +1 位作者 张翼 张继忠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3-479,共7页
针对高速径流式涡轮,利用NUMECA软件建立计算模型进行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RANS)计算,采用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分析了不同叶顶间隙对叶轮气动性能、间隙区域温度场、泄漏涡流及涡轮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叶顶间隙会出... 针对高速径流式涡轮,利用NUMECA软件建立计算模型进行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RANS)计算,采用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分析了不同叶顶间隙对叶轮气动性能、间隙区域温度场、泄漏涡流及涡轮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叶顶间隙会出现新的流动特性—逆流现象,表现为叶顶间隙通道内流体流动方向与压力梯度方向相反,即由叶片吸力面侧指向压力面侧,这一新流动特性极大地改变了间隙区域温度场;大间隙造成的气动损失不可忽视,减小叶顶间隙可抑制泄漏涡流强度,提高涡轮效率,从而改善涡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式涡轮 叶顶间隙 泄漏流动 逆流 涡轮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流式涡轮在膨胀循环发动机氢涡轮泵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凡 叶小明 《火箭推进》 CAS 2012年第3期40-45,共6页
为满足膨胀循环液体火箭发动机高性能和高可靠的研制要求,在氢涡轮泵方案的选择上采用了径流式氢涡轮方案。通过一维热力和三维结构设计,初步验证了径流式氢涡轮应用可行性。借助于CFD分析软件,完成了该涡轮设计工况全三维粘性数值模拟... 为满足膨胀循环液体火箭发动机高性能和高可靠的研制要求,在氢涡轮泵方案的选择上采用了径流式氢涡轮方案。通过一维热力和三维结构设计,初步验证了径流式氢涡轮应用可行性。借助于CFD分析软件,完成了该涡轮设计工况全三维粘性数值模拟,证明性能满足指标要求。通过强度优化设计和轴向力平衡两方面研究,突破了涡轮泵应用的两大技术难点。结合该涡轮介质试验及发动机热试车考核情况,得出径流式涡轮能够应用于膨胀循环发动机氢涡轮泵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循环 径流式涡轮 数值仿真 强度优化 轴向力平衡 热试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流式有叶涡轮流量特性预测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马朝臣 郭林福 +1 位作者 施新 杨策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8-711,共4页
介绍一般的涡轮流量计算方法,分析其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经考察涡轮流道上各种气体状态参数间的关系,提出一种通过联立方程预测涡轮流量特性的方法,并给出了该方法的求解过程.用该方法与涡轮台架试验相结合确定了流量系数随工况的变化... 介绍一般的涡轮流量计算方法,分析其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经考察涡轮流道上各种气体状态参数间的关系,提出一种通过联立方程预测涡轮流量特性的方法,并给出了该方法的求解过程.用该方法与涡轮台架试验相结合确定了流量系数随工况的变化关系,利用这种关系预测了几个径流式有叶涡轮的流量特性.试验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并且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有叶涡轮 流量特性 试验研究 计算方法 特性预测 流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车用增压器涡轮的前弯后掠式叶轮 被引量:4
7
作者 丰镇平 沈祖达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71-478,共8页
本文给出了车用增压器涡轮叶轮的一种新型结构——前弯后掠式叶轮。这是针对车用增压器涡轮的实际工作条件以及常规叶轮的不足,基于叶轮内部流动改善以提高涡轮的变工况适应性而提出的。文中详述了新型叶轮的设计思想及其理论和实验依... 本文给出了车用增压器涡轮叶轮的一种新型结构——前弯后掠式叶轮。这是针对车用增压器涡轮的实际工作条件以及常规叶轮的不足,基于叶轮内部流动改善以提高涡轮的变工况适应性而提出的。文中详述了新型叶轮的设计思想及其理论和实验依据,并通过数值试验证明了前弯后掠式叶轮较常规叶轮在气动热力学机理上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用涡轮增压器 径流式涡轮 叶轮 汽车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盘式喷灌机水涡轮发展与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8
作者 汤玲迪 袁寿其 邱志鹏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63-968,共6页
为解决国产水涡轮效率低的问题,回顾了国内外卷盘式喷灌机的发展及研究历程和早期对水涡轮的研究,综述了近5 a国内研究人员围绕国产JP50和JP75这2种水涡轮所开展的外特性试验、CFD分析和改进措施等研究现状.概述了国外目前常见的冲击式... 为解决国产水涡轮效率低的问题,回顾了国内外卷盘式喷灌机的发展及研究历程和早期对水涡轮的研究,综述了近5 a国内研究人员围绕国产JP50和JP75这2种水涡轮所开展的外特性试验、CFD分析和改进措施等研究现状.概述了国外目前常见的冲击式和径流式2种水涡轮的结构类型,重点介绍了国内学者针对引进国外的进口为射流冲击式结构的水涡轮所开展的创新性研究,在试验和CFD模拟的基础上,发现这种结构水涡轮的内外特性比国产水涡轮有很大提高,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各种参数对性能的影响,采用GA-BP优化算法进行了进一步优化设计,获得了一种优化的水涡轮模型,CFD分析和试验都证明,优化水涡轮的内外性能全面超过了国外水涡轮.最后,总结了水涡轮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后对水涡轮研究的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盘喷灌机 冲击涡轮 径流涡轮 内部流动 水力特性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来流下蜗壳几何参数对涡轮流动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黄磊 赵荣超 +2 位作者 诸葛伟林 丁占铭 张扬军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6,共8页
为了探明脉冲来流下蜗壳详细设计参数对转子进口流动时空变化及气动性能影响机理,提高涡轮效率,采用三维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蜗壳出口半径、蜗壳截面形状和进口导管角对涡轮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蜗壳出口半径增大,可以有效... 为了探明脉冲来流下蜗壳详细设计参数对转子进口流动时空变化及气动性能影响机理,提高涡轮效率,采用三维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蜗壳出口半径、蜗壳截面形状和进口导管角对涡轮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蜗壳出口半径增大,可以有效抑制蜗舌引起的周向畸变,在脉冲波峰时刻降低蜗舌附近叶片吸力面熵产率,在脉冲波谷时刻降低叶片压力面熵产率,可提高涡轮气动性能;梨形截面蜗壳优于圆形截面蜗壳,降低了蜗舌处熵产率;进口导管角主要影响蜗舌处的气体流动,导管角增大使蜗舌处流动畸变增强,并使得蜗壳等效A/R值增大,质量流量(MFP)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来流 径流式涡轮 蜗壳 流动特性 熵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