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D设施布局对城市径流与污染负荷影响评估 被引量:2
1
作者 窦明 闫佳佳 +3 位作者 王偲 关健 李桂秋 侯进进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4,共8页
关于低影响开发(LID)空间布局对水量水质控制效果影响的研究较为缺乏。针对上述问题,以郑州市中原区为对象,基于SWMM模型原理构建布设LID设施的研究区城市水量水质模型。所提模型依据城市综合径流系数的经验值以及研究区实际情况,将中... 关于低影响开发(LID)空间布局对水量水质控制效果影响的研究较为缺乏。针对上述问题,以郑州市中原区为对象,基于SWMM模型原理构建布设LID设施的研究区城市水量水质模型。所提模型依据城市综合径流系数的经验值以及研究区实际情况,将中原区划分为城市建筑高、中、低密集区,并在研究区高、中、低密集子汇水区布设不同比例的LID设施(S1~S5),计算不同雨量级别下不同空间格局下的LID设施对水量水质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随着雨量级别的增大,LID方案的径流总量削减率、峰值流量削减率和TSS负荷削减率不断减小。在降雨级别为暴雨、大雨和中雨时,在高、中、低密集子汇水区布设占比分别为35%、35%和30%的LID方案(S5),其径流总量削减率超过80%,峰值流量削减率超过70%,且TSS负荷削减率超过50%。从各事件下水量与水质综合指标评估来看,该方案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MM模型 LID设施空间布局 径流总量削减 管段超载 TSS负荷削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变化对雨水收集系统节水及径流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3
2
作者 岳桐葭 张守红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3-51,共9页
雨水收集利用是城市水土保持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减轻城市供排水系统压力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海绵城市和节水型城市建设。基于福州与乌鲁木齐1965-2015年实测日降雨量数据,分别采用回归分析和CLIGEN模型对21个GCMs... 雨水收集利用是城市水土保持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减轻城市供排水系统压力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海绵城市和节水型城市建设。基于福州与乌鲁木齐1965-2015年实测日降雨量数据,分别采用回归分析和CLIGEN模型对21个GCMs预估月降雨数据进行空间和时间降尺度转换得到2020-2050年日降雨量数据,并基于自主构建的雨水收集系统水文模型,分析未来降雨变化对雨水收集系统节水及径流调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州与乌鲁木齐2020-2050年的年均降雨量比1985-2015年分别增加2. 7%和28. 2%,雨水收集系统节水效应(供水保证率和自来水替代率)明显增强,而径流调控效应(径流削减率)有所降低;降雨变化对雨水收集系统节水及径流调控效应的影响与气候区、汇水区面积、蓄水池容积等因素有关;降雨增加对节水效应产生积极影响,而对径流调控效应产生消极影响;降雨量较少的城市雨水收集系统对降雨变化更为敏感,汇水区面积和蓄水池容积越大的雨水收集系统对降雨变化的适应性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收集 气候变化 天气发生器 供水保证 自来水替代 径流削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MM模型的低影响开发模式在城市雨洪控制中的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雷 杨凤阁 +6 位作者 王诚杰 崔建军 徐艳 赵国良 霍树义 金坎辉 路维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3-86,共4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内涝问题日益突出。研究选取华北地区某区域,利用暴雨管理软件SWMM构建了该区域降雨径流模型,模拟了不同重现期设计下的排水管网运行状况。在此基础上,模拟了雨水桶、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绿色屋顶4种...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内涝问题日益突出。研究选取华北地区某区域,利用暴雨管理软件SWMM构建了该区域降雨径流模型,模拟了不同重现期设计下的排水管网运行状况。在此基础上,模拟了雨水桶、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绿色屋顶4种低影响开发(LID)措施单独布设以及组合布设这5种方案的径流控制效果。研究发现,在该研究区域内,采用LID措施的五种方案都可以减少径流总量并削减洪峰,在径流总量削减效果上,组合布设LID>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雨水桶>绿色屋顶;在洪峰流量削减效果上,组合布设LID>雨水桶>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绿色屋顶; LID设施在低重现期下径流削减效果显著,随着暴雨设计重现期的增大,LID设施的径流削减效果降低,但仍可以起到径流迟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影响开发 SWMM模型 LID措施 溢流 径流削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设计参数对雨水湿地水量水质的调控规律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春连 王佳 郝明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5943-5954,共12页
基于前置塘+二阶表流湿地组合的雨水湿地系统的室内降雨径流模拟实验数据,研究了不同降雨重现期、不同常水位、不同湿地出水口高度、不同湿地级数以及不同污染负荷等设计参数对湿地水量水质调控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前置塘+二... 基于前置塘+二阶表流湿地组合的雨水湿地系统的室内降雨径流模拟实验数据,研究了不同降雨重现期、不同常水位、不同湿地出水口高度、不同湿地级数以及不同污染负荷等设计参数对湿地水量水质调控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前置塘+二阶湿地组合的雨水湿地系统通过截留、缓冲和存储作用,对不同降雨径流条件下的产流时间、流量、径流削减率具有多重调控作用,延长了污染物在流域内部的滞留时间,减少了污染负荷的输出,对降雨径流过程中污染物总量具有较好的截留效果。并随设计参数的变化有明显的变化规律。随着降雨重现期的增加,湿地出水口高度的降低,湿地常水位的增加,以及湿地级数的减少,湿地出流量增加,产流时间提前,出流持续时间延长,径流削减率降低。从场次降雨污染物平均浓度(EMC)削减率上看,降雨过程中,雨水湿地仅对SS削减比较明显,削减率达70%-80%,对其他污染物浓度的削减效果不明显。从场次降雨污染物总量削减率来看,雨水湿地对降雨径流污染物具有较好的截留效果,并随着降雨重现期减少、湿地出水口高度增加、湿地常水位降低,呈逐渐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参数 雨水湿地 径流削减率 污染物削减 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