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滑面极径-应力-强度耦合关联下非线性破坏特征边坡稳定性极限平衡分析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邓东平 彭一航 +1 位作者 柳梦琦 李媛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35-3258,共24页
非线性强度准则下边坡破坏模式、滑面应力以及岩土剪切强度参数存在耦合关联,从而加大了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最可能破坏模式揭示的难度。为此,以滑面应力计算模式代替条块划分下条间力假设模式,并嵌入非线性Mohr-Coulomb(简称M-C)强度准则... 非线性强度准则下边坡破坏模式、滑面应力以及岩土剪切强度参数存在耦合关联,从而加大了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最可能破坏模式揭示的难度。为此,以滑面应力计算模式代替条块划分下条间力假设模式,并嵌入非线性Mohr-Coulomb(简称M-C)强度准则以及引入滑面端部应力约束条件。在此基础上,结合滑体整体力学平衡条件,建立滑面应力计算模式下非线性破坏特征边坡稳定性极限平衡解答。与此同时,依据现有滑面模型,将滑面概化为旋转中心点下极径与极角所表征的曲线,以此构建通用型滑面生成模型。进一步,针对分层边坡,提出合理的“应力连续+最不利剪切方向”层间滑面连接模式。随后,采取滑面极径-应力-强度联合迭代法,整合滑面应力计算模式下边坡稳定性极限平衡解答与通用滑面生成模型,实现非线性强度准则下边坡稳定性有效分析与最可能失效模式可靠揭示。通过多个边坡算例对比分析,此方法的可行性得以验证,而且当前研究工作将有利于进一步探明非线性强度准则下边坡破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 限平衡 非线性M-C强度准则 滑面-应力-强度耦合关联关系 通用型滑面模型 滑面应力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径的青年女性肩胸腰部形态表征及差异性分析
2
作者 邱文池 李涛 +2 位作者 马玲 吕叶馨 邹奉元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4-190,共7页
为表征同一号型下的人体体型形态差异,选取与原型样板密切关联的肩部、胸部及腰部水平特征截面进行研究。通过[TC]^(2)获取145名18~25岁青年女性的三维点云数据,选取占比最高的160/84 A体型样本,采用K-means聚类进行体型细分,提取肩部... 为表征同一号型下的人体体型形态差异,选取与原型样板密切关联的肩部、胸部及腰部水平特征截面进行研究。通过[TC]^(2)获取145名18~25岁青年女性的三维点云数据,选取占比最高的160/84 A体型样本,采用K-means聚类进行体型细分,提取肩部、上胸围、胸围、下胸围、腰围5层水平特征截面,运用极径表征形态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国标号型身高胸围数据虽然相似,但存在形态差异;160/84 A体型可分为圆厚体、宽扁体、中等体,分别占比7.69%、53.85%及38.64%。3类体型中宽扁体肩宽>中等体肩宽>圆厚体肩宽,肩点处最大极差为3.82 cm。圆厚体的上胸围厚、胸围厚和下胸围厚最厚,其次是中等体胸围厚,宽扁体的胸围厚最薄,在前中处最大极差分别为3.22、3.62和2.97 cm。宽扁体较圆厚体、中等体肩点位置向前中方向偏移10°,宽扁体、中等体胸点位置较圆厚体向侧缝方向偏移1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胸腰部 特征截面 K-MEANS聚类 截面 人体形态表征 青年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BM刀盘剖面轮廓的滚刀极径优化布置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郭伟 孙红艳 +2 位作者 刘建琴 宋立玮 孙斌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03-1311,共9页
为解决目前滚刀极径布置研究中多采用V型滚刀、未考虑边滚刀变切深的特性并忽略了全断面岩石掘进机(TBM)刀盘剖面轮廓与滚刀极径布置的耦合机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刀盘剖面轮廓的滚刀极径布置的适应性设计方法.基于CSM受力模型,以最外... 为解决目前滚刀极径布置研究中多采用V型滚刀、未考虑边滚刀变切深的特性并忽略了全断面岩石掘进机(TBM)刀盘剖面轮廓与滚刀极径布置的耦合机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刀盘剖面轮廓的滚刀极径布置的适应性设计方法.基于CSM受力模型,以最外侧边缘滚刀的轴承受力为评价指标,根据刀盘过渡区域大小、过渡圆弧半径及安装倾角范围之间的关系,确定其剖面轮廓.推导出常截面滚刀的破岩量公式和基于变切深的边滚刀磨损量公式.采用遗传算法,基于等寿命原则,对中心刀和正刀的极径进行优化设计;基于等磨损原则,建立非线性数学模型,对边刀的倾斜角进行优化设计.以MB264-311-8030mm型TBM刀盘为例,计算结果表明,与原始滚刀极径相比,51把滚刀中最大差距仅有25.8,mm,为刀盘半径的0.64%,可忽略不计,充分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断面岩石掘进机 布置 遗传算法 等寿命 等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径渐开线插补原理 被引量:4
4
作者 郭崇善 《制造技术与机床》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2-24,共3页
在分析圆的渐开线形成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极径渐开线插补原理。即先建立圆的渐开线极坐标方程,选择极径为控制核心,以极径增量确定渐开线位置,而后进行插补。
关键词 渐开线 渐开线插补 数控机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径曲线生成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5
作者 姜献峰 鲁聪达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55-56,共2页
将定义在极坐标系中的极径曲线转换到 (ρ ,θ)直角坐标系中进行设计、控制 ,研究了用传统的曲线造型方法实现对具有特定要求的零件轮廓曲线的设计、造型方法。作为应用 ,还给出了几个零件轮廓曲线设计实例。
关键词 曲线 曲线造型 产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0米跑最佳抢道路径的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胡耿丹 蒋吉频 +2 位作者 戎家增 林吴平 麦全安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2年第1期65-69,共5页
本文根据运功学和数学的一些基本原理,从理论上求出了800米跑抢道中各外分道上的抢道极径,并结合实际对最佳抢道路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切身角 最佳抢道路 抢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厚度对电容层析成像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杨道业 周宾 +2 位作者 许传龙 汤光华 王式民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92-1397,共6页
为了分析管道厚度对电容传感器的作用,定义了径极比(传感器管道内径与外径之比)的概念。通过ANSYS和MATLAB相结合的数值计算方式,探讨了8电极ECT传感器在不同径极比下的电容绝对值、电容变化值、电容变化率以及灵敏场的变化规律。随着... 为了分析管道厚度对电容传感器的作用,定义了径极比(传感器管道内径与外径之比)的概念。通过ANSYS和MATLAB相结合的数值计算方式,探讨了8电极ECT传感器在不同径极比下的电容绝对值、电容变化值、电容变化率以及灵敏场的变化规律。随着径极比的增加,传感器电容对管内介质的灵敏度增加,且4种组合形式电极对的电容受管道厚度的影响程度有很大差异。仅采用LBP算法分别在不同径极比下重建层流、核心流和环状流图像。计算发现,高径极比下重建图像误差小,而在低径极比下层流的重建图像精度高于核心流和环状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厚度 径极比 传感器 电容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MSOL的涡流分选机磁辊磁场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盛金良 赵万超 卓俊杰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71-475,共5页
为了合理地设计涡流分选机磁辊结构及其参数,介绍了磁辊结构,并通过COMSOL软件对磁辊的磁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磁辊外径、磁极对数、磁极厚度等磁辊结构参数对磁辊磁场的影响.对于磁辊外径及磁极对数的选择,引入了径极比(D/k)的概念.研... 为了合理地设计涡流分选机磁辊结构及其参数,介绍了磁辊结构,并通过COMSOL软件对磁辊的磁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磁辊外径、磁极对数、磁极厚度等磁辊结构参数对磁辊磁场的影响.对于磁辊外径及磁极对数的选择,引入了径极比(D/k)的概念.研究表明,当对于作用距离在5~10mm之间的最佳径极比为10,10~15mm之间的最佳径极比在12.5左右,15~20mm之间的最佳径极比在16.6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分选 磁辊磁场 磁辊外 对数 径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边缘特征点提取算法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竹林 王文东 +1 位作者 赵宗涛 王红珍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3-65,共3页
对一种基于图像几何重心的特征点提取算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算法可以提取任何边缘线上凹凸处的特征点。其基本思想是,首先提取图像的边缘轮廓线,计算封闭边缘线和非封闭边缘线的几何重心。然后以重心为极点,对边缘点极坐标化,形成幅... 对一种基于图像几何重心的特征点提取算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算法可以提取任何边缘线上凹凸处的特征点。其基本思想是,首先提取图像的边缘轮廓线,计算封闭边缘线和非封闭边缘线的几何重心。然后以重心为极点,对边缘点极坐标化,形成幅角-极径曲线,在该曲线上寻找局部极大极小值点。最后根据局部非极大(小)抑制原则对极大(小)值点进行取舍获得特征点。模拟结果表明算法计算简单、稳定性好。该方法提取的特征点能准确地反映目标的形状,对目标的识别、跟踪以及三维表面重建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点 重心 幅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椭圆插补算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古辉 任家骏 古纯效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8-49,共2页
文章基于极径转角的主要思路 ,提出了一种新的椭圆插补递推算法 ,其算法简单、插补精度高、执行速度快 ,可供 CNC系统拓宽其插补功能。
关键词 椭圆 插补算法 转角 数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点云凸曲面反求新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万朝燕 兆文忠 +1 位作者 曹家琏 刘晓雪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22,51,共4页
提出了一种针对离散点云表达的凸曲面反求新方法:首先,根据由原曲面获得的离散点云数据创建一组相应的线性分片函数,此函数集在三维空间坐标系中构成一多面体的表面;然后,应用基于球坐标系下凝聚函数的内点极径扫描法,将该多面体表面拟... 提出了一种针对离散点云表达的凸曲面反求新方法:首先,根据由原曲面获得的离散点云数据创建一组相应的线性分片函数,此函数集在三维空间坐标系中构成一多面体的表面;然后,应用基于球坐标系下凝聚函数的内点极径扫描法,将该多面体表面拟合成为处处高阶可微的光滑整张曲面,实现对原离散点云表达曲面的反求。某流线型车头外形曲面设计实例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及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点云 曲面反求 凝聚函数 内点扫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凸轮廓线检测中起始位置的确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进 陈敏卿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3年第3期52-53,共2页
分析现在使用的检测凸轮廓线的某些检测方法中的不合理性,并提出两种合理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 凸轮廓线 检测 起始位置 最大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凸体分步逐次高阶磨光方法研究
13
作者 万朝燕 兆文忠 +1 位作者 曹家琏 刘晖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96-1001,共6页
基于KS函数的包络特性和内点极径扫描法,提出了一种新的非凸体高阶磨光方法———分步逐次高阶磨光方法此方法将磨光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对每一局部非凸部位依次进行高阶磨光,第二步对剩余的局部凸域以及经第一步磨光后所得的非凸域进... 基于KS函数的包络特性和内点极径扫描法,提出了一种新的非凸体高阶磨光方法———分步逐次高阶磨光方法此方法将磨光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对每一局部非凸部位依次进行高阶磨光,第二步对剩余的局部凸域以及经第一步磨光后所得的非凸域进行整体包络高阶磨光典型实例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凸体 KS函数 内点扫描法 分步逐次高阶磨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圆管滚切运动分析
14
作者 李国康 于长春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9-91,共3页
建立圆管滚切运动滚轴和滚刃极径轨迹方程,基于MATLAB软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提出了滚切模板设计依据和圆管滚断初始角的概念,实现了程序自动计算和判别,得出了滚刀公转角速度的控制规律,分析了影响圆管滚切参数间的相互关系和滚切装置... 建立圆管滚切运动滚轴和滚刃极径轨迹方程,基于MATLAB软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提出了滚切模板设计依据和圆管滚断初始角的概念,实现了程序自动计算和判别,得出了滚刀公转角速度的控制规律,分析了影响圆管滚切参数间的相互关系和滚切装置设计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切 运动轨迹 滚断初始角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细胞图像的特征提取与识别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艳红 罗晓曙 +1 位作者 陈锦 郭磊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1-66,共6页
宫颈涂片的检查是诊断宫颈癌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而传统的宫颈细胞识别系统存在很大的局限,例如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过高。本文为了提高宫颈细胞涂片诊断的效率和准确率,首先提取宫颈细胞的形态特征和极径灰度中值,然后采用AdaBoost-SVM多... 宫颈涂片的检查是诊断宫颈癌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而传统的宫颈细胞识别系统存在很大的局限,例如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过高。本文为了提高宫颈细胞涂片诊断的效率和准确率,首先提取宫颈细胞的形态特征和极径灰度中值,然后采用AdaBoost-SVM多特征融合分类器进行分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特征提取方法与AdaBoost-SVM多特征融合分类器结合,明显提高了宫颈细胞涂片筛查的效率和准确率,降低了宫颈癌的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度中值 支持向量机 ADABOOST AdaBoost-SVM分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夹紧性能迭代分析的夹紧力与夹紧点一体化离散设计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华敏 秦国华 +2 位作者 林锋 左敦稳 唐家慧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33-1040,共8页
为了保证工件加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往往采用多重装夹对工件提供合理的夹紧力。因此,需要通过构建工件的装夹模型及其解的存在性分析方法,实现多重装夹布局夹紧性能的判断。将夹紧表面网格化为候选夹紧点的集合,自具有力封闭的第1个候选... 为了保证工件加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往往采用多重装夹对工件提供合理的夹紧力。因此,需要通过构建工件的装夹模型及其解的存在性分析方法,实现多重装夹布局夹紧性能的判断。将夹紧表面网格化为候选夹紧点的集合,自具有力封闭的第1个候选夹紧点开始,以一定步长选取相邻的两个夹紧力。根据二者力可行的异同,确定当前步长的递减系数,直至步长递减至阈值之内获取当前夹紧点的夹紧力。如此遍历至最后1个具有力封闭的节点,实现"1-夹紧力"的规划。在描述n重夹紧力为1个极径和n-1个极角函数的基础上,将n-1个极角离散为候选微角的集合。在具有力封闭的各个微角处,利用"1-夹紧力"规划算法完成"n-夹紧力"的计算。利用"n-夹紧力"规划方法和力学解析法分别计算典型二重装夹布局的夹紧力,结果表明:二者最大相对误差仅为0.979%.通过引入离散化思想,将连续型多重装夹设计问题转化为离散型夹紧性能分析问题,不仅适合于形状复杂的工件,而且有利于自动化夹具设计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紧力 夹紧点 力封闭 力可行 步长递减化 微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道路识别实用性的优化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敬义 方博文 张晓东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4-237,共4页
为了提高车道识别的实时性与鲁棒性,提出了一种车道识别优化方法。通过建立强鲁棒性的车道模型,对传统的道路图像边缘算法优化处理:图像预处理中充分考虑实用性,采用了加权平均法实现灰度化、中值滤波法降噪处理以及自适应Otsu法二值化... 为了提高车道识别的实时性与鲁棒性,提出了一种车道识别优化方法。通过建立强鲁棒性的车道模型,对传统的道路图像边缘算法优化处理:图像预处理中充分考虑实用性,采用了加权平均法实现灰度化、中值滤波法降噪处理以及自适应Otsu法二值化分割图像、Canny算法实现边缘检测;基于模型利用极角极径法提取图像的感兴趣区域,改进Hough算法实现有效车道线的识别。最后实验证明,通过与传统方法比较,该算法极大提高了车道识别的效率并且增强了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化道路检测 自适应 霍夫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