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地植物根系泌氧及其在自然基质中的扩散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文林 韩睿明 +2 位作者 王国祥 唐晓燕 梁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7286-7297,共12页
湿地植物根系径向泌氧(ROL)是构造根际氧化-还原异质微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其扩散层为好氧、厌氧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生境并促进其代谢活动,使湿地植物根际成为有机物降解、物质循环及生命活动最为强烈的场所,已有成果证明湿地植物根系ROL... 湿地植物根系径向泌氧(ROL)是构造根际氧化-还原异质微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其扩散层为好氧、厌氧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生境并促进其代谢活动,使湿地植物根际成为有机物降解、物质循环及生命活动最为强烈的场所,已有成果证明湿地植物根系ROL的强弱与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密切相关。因此,开展湿地植物根系ROL及其在自然基质中的扩散效应研究,对于了解湿地植物根系ROL机理及其根际氧环境特征,进而发挥湿地植物的污染去除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首先归纳了湿地植物根系ROL特征及其受影响机制的研究现状,而后从种属差异、时空分布及对微生物的影响等方面对根系ROL在自然基质中的扩散效应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最终根据研究现状与不足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简要展望。创新之处在于:1)提出影响根系氧供给及氧输送释放通道的环境、生物等因素,阐述了其对根系ROL的影响机制;2)着重阐述了目前研究较少提及的根系ROL扩散效应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根系 根系径向泌氧(ROL) 自然基质 扩散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植物根系泌氧的特征 被引量:44
2
作者 邓泓 叶志鸿 黄铭洪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76,共8页
研究了10种湿地植物的根系泌氧(radial oxygen loss,ROL)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泌氧不仅在物种间存在差异,而且在根系的不同部位也有明显不同.根据泌氧速率在根不同部位的变化趋势可将湿地植物的根部泌氧方式分为3种类型.类型Ⅰ为ROL在根的... 研究了10种湿地植物的根系泌氧(radial oxygen loss,ROL)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泌氧不仅在物种间存在差异,而且在根系的不同部位也有明显不同.根据泌氧速率在根不同部位的变化趋势可将湿地植物的根部泌氧方式分为3种类型.类型Ⅰ为ROL在根的任意部位均较高,且沿氧传输方向逐渐降低;类型Ⅱ为ROL在根尖区域最高,之后沿根基部方向迅速降低;类型Ⅲ为ROL在根的任何位置泌氧速率非常低,且不随根的部位而变化.溶液培养条件下,缺氧胁迫能使植物根的直径增粗,根孔隙度提高,通气组织更加发达,诱导根基部泌氧屏障的生成,使泌氧速率和泌氧方式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径向泌氧 通气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根系通气组织与根系泌氧及根际硝化作用的关系 被引量:40
3
作者 李奕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066-2074,共9页
通过根箱土培试验研究了不同产量籼稻品种中旱22(ZH,高产品种)及禾盛10号(HS,低产品种)苗期根系生长、通气组织发育、根系径向泌氧量(radial oxygen loss,ROL)以及根表和根际土壤硝化强度差异。结果表明,除水稻播种40 d时二者根数量和... 通过根箱土培试验研究了不同产量籼稻品种中旱22(ZH,高产品种)及禾盛10号(HS,低产品种)苗期根系生长、通气组织发育、根系径向泌氧量(radial oxygen loss,ROL)以及根表和根际土壤硝化强度差异。结果表明,除水稻播种40 d时二者根数量和根干重无显著差异外,ZH根直径、根数量和根干重均显著高于HS,二者差异尤其表现在根系生物量差异。两个水稻品种在距根尖20 mm处均可见辐射状通气组织,ZH皮层薄壁细胞已经完全崩溃形成连接中柱和外皮层的纵向气腔,而HS皮层薄壁细胞未发生完全离解,但仍能观察到明显的连接中柱和外皮层的纵向气腔的形成。同时ZH外皮层厚壁细胞体积较小,排列紧密,细胞壁增厚程度大;而HS外皮层厚壁细胞体积相对较大,排列疏松,细胞壁增厚程度相对较小。表明高产品种通气组织发育比低产品种更加完善,表现为ZH根孔隙度(porosity of root,POR)显著高于HS,且高产品种对水稻根系ROL的屏蔽作用较低产品种更强,为根系提供更充足的氧气供应,促进根系生长。除了水稻播种后40 d时ZH和HS单根ROL无显著差异外(P<0.05),ZH单株、单位重量以及单根ROL均显著高于HS(P<0.01)。两个水稻品种硝化强度均表现为根际土壤显著高于根表土壤(P<0.01),前者大约是后者的3—6倍。两个品种根表土壤硝化强度无显著差异,而ZH根际土壤硝化强度均显著高于HS。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稻根际土壤硝化强度和整株水稻ROL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803,P<0.01),和水稻POR也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808,P<0.01),同时和根系直径、数量和干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根表土壤硝化强度和以上指标均无相关关系。由于硝化作用是好氧过程,因此高产品种由于根系发达,通气组织发育好,相应ROL也较大,造成根际土壤氧气含量高,从而可能导致根际土壤硝化强度显著高于低产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通气组织 径向泌氧 根际 硝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氧状况对美人蕉根系特征和畜禽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范子红 刘超翔 +1 位作者 于鑫 高春芳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4-128,共5页
分别采用标准氧化染色法和正立荧光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美人蕉在自然、缺氧和好氧3种溶氧条件下的根部径向泌氧(radial oxygen loss,ROL)类型和特征以及不同ROL位置的空隙和泌氧屏障变化,分析溶氧条件对美人蕉浮床系统处理畜禽废水的影响... 分别采用标准氧化染色法和正立荧光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美人蕉在自然、缺氧和好氧3种溶氧条件下的根部径向泌氧(radial oxygen loss,ROL)类型和特征以及不同ROL位置的空隙和泌氧屏障变化,分析溶氧条件对美人蕉浮床系统处理畜禽废水的影响。自然状况下ROL在任何位置都很强,且不随根的部位的变化而变化;缺氧情况下,根尖区域泌氧最强烈,沿根基方向迅速降低;好氧条件下,根部任何位置泌氧都非常微弱。ROL越强对应的根部孔隙越大,泌氧屏障也越厚。水体缺氧时泌氧作用能使水体达到好氧状态。好氧条件下,美人蕉浮床系统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2.36%和47.90%。并出现硝酸盐氮累积增加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人蕉 径向泌氧 屏障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挺水植物生理生态特性和污水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赖闻玲 胡菊芳 陈章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1-427,共7页
采用人工气候室水培系统以人工污水培养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花皇冠(Echinodorus berteroi)、菖蒲(Acorus calamus)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4种挺水植物,比较它们的根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根长、根寿命、根孔隙度、根径向泌氧... 采用人工气候室水培系统以人工污水培养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花皇冠(Echinodorus berteroi)、菖蒲(Acorus calamus)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4种挺水植物,比较它们的根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根长、根寿命、根孔隙度、根径向泌氧量(ROL)、光合作用等生理生态特性及对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ROL与根孔隙度、光合速率、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根长极显著正相关(P<0.01);TP的去除与光合速率、COD的去除与ROL显著正相关;TN的去除与生物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与根生物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比值(根茎比)显著负相关(P<0.05)。慈姑和花皇冠拥有庞大生物量和发达的根系,根孔隙度、ROL和光合作用等生理指标较高,在水培系统中的污水净化效果接近甚至优于菖蒲和芦苇,是构建人工湿地的优良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挺水植物 生物量 根形态结构 径向泌氧 光合作用 净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进展述评 被引量:7
6
作者 谢静怡 卢学强 李海笑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6-215,共10页
湿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Constructed Wetland-Microbial Fuel Cell,CW-MFC)由人工湿地和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而成,因其具有丰富的微生物种群和较强的电极催化活性,在水质净化和生物产电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从CWMFC反应器结构、电极... 湿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Constructed Wetland-Microbial Fuel Cell,CW-MFC)由人工湿地和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而成,因其具有丰富的微生物种群和较强的电极催化活性,在水质净化和生物产电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从CWMFC反应器结构、电极材料及电极布置、填充材料、湿地植物、微生物和运行参数等几个方面对其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述评。总体上,大多数CW-MFC系统的产电效果并不理想,普遍净能量回收率小于0.050(kW·h)/kg COD,但在污染物处理去除方面效果显著,COD去除率基本可以达到80%以上。目前,上流式的垂直流运行模式是最合理且常用的运行模式,颗粒状的石墨或者活性炭与金属集电器的组合则是理想的电极材料,较小电极间距、多电极和扩大阴极的电极布置可有效提高系统产电性能,脱水明矾污泥是最具有研究价值的填料。此外,湿地植物会明显提高CW-MFC产电性能,其影响因素包括根际微生物活性、根际分泌物、根际沉积物、径向泌氧、光合作用;湿地植物和电系统还会促进微生物种群增长从而提高系统性能。CW-MFC中的污染物负荷、HRT(大多为3 d)、运行温度(20~40℃)和pH值(7~9)也是提高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总结了未来CW-MFC所面临的挑战及研究方向,包括如何提高产电效率补充能源消耗、新兴污染物的降解及降解机理的研究,以及与其他工艺的联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水质净化 径向泌氧 能源消耗 新兴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