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征收补偿安置协议效力及责任问题探讨
1
作者 阎巍 唐旭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16,共7页
研究目的:分析在集体土地征收程序中的预征收补偿安置协议的效力状态,厘清相关案件的裁判思路。研究方法:立法目的解释、实证研究和原理论证。研究结果:(1)在预征收补偿安置协议未约定条件的情况下,承认协议效力不会与《土地管理法》的... 研究目的:分析在集体土地征收程序中的预征收补偿安置协议的效力状态,厘清相关案件的裁判思路。研究方法:立法目的解释、实证研究和原理论证。研究结果:(1)在预征收补偿安置协议未约定条件的情况下,承认协议效力不会与《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相抵触,且可以融入民事合同效力体系当中,有利于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2)在征地未获批准阶段,由于土地或房屋发生物权变动的法定条件尚不具备,预征收补偿安置协议虽然生效但在法律上无法得到完整的履行。研究结论:未约定生效条件的预征收补偿安置协议效力状态为已生效,在确定合同无法履行的责任时,需要综合考虑协议的行政性和协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法学 集体土地 征收补偿安置协议 合同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解决机制的体系化阐释——以多阶段行政行为为中心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涧秋 《法治研究》 CSSCI 2019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征地补偿安置的协调裁决程序应当纳入行政争议解决的统一制度中予以适用,协调程序应当作为任择性程序而非行政复议和诉讼的前置,裁决程序应当定性为行政复议而非行政决定。最高院关于受案范围问题呈现出三种不同的认定模式,反映了批准... 征地补偿安置的协调裁决程序应当纳入行政争议解决的统一制度中予以适用,协调程序应当作为任择性程序而非行政复议和诉讼的前置,裁决程序应当定性为行政复议而非行政决定。最高院关于受案范围问题呈现出三种不同的认定模式,反映了批准行为性质的认识存在不确定性。批准行为是否为行政行为的作出决定了被告的确定,根据多阶段行政行为规则,批准行为一般不具有可诉性。征地补偿安置行为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与被申请人之间形成双重构造,复议被申请人与诉讼被告的乖离是一种制度性困境,我们需要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进行修补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收补偿安置 协调裁决 批准行为 多阶段行政行为 程序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牧地镇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满意度调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景辰 孟梅 +1 位作者 马文芳 赵晓洁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8期115-118,共4页
古牧地镇属于多民族聚集区,土地的征收与补偿安置情况复杂,引发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成为社会的隐忧,因此建立合理的征收补偿安置制度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谐有着重大的意义。依据交易费用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特别牺牲理论及区位理论等相关... 古牧地镇属于多民族聚集区,土地的征收与补偿安置情况复杂,引发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成为社会的隐忧,因此建立合理的征收补偿安置制度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谐有着重大的意义。依据交易费用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特别牺牲理论及区位理论等相关理论,运用Logistic模型,通过对研究区域实地发放问卷调查走访,对古牧地镇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土地征收补偿安置中存在的问题,为建立合理完善的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制度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征收补偿安置 失地农民 影响因素 古牧地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