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往返延迟抖动区分丢包的TCPW改进 被引量:6
1
作者 冯伟 陈元琰 +1 位作者 王斌 胡愚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03-1206,共4页
针对TCP Westwood(TCPW)在高误码率无线网络环境下不能区分无线丢包和拥塞丢包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往返延迟抖动区分丢包的TCPW改进协议,称之为TCPWBJ。它根据测得的往返延迟抖动划分拥塞等级,区分无线丢包和拥塞丢包,并根据拥塞等级... 针对TCP Westwood(TCPW)在高误码率无线网络环境下不能区分无线丢包和拥塞丢包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往返延迟抖动区分丢包的TCPW改进协议,称之为TCPWBJ。它根据测得的往返延迟抖动划分拥塞等级,区分无线丢包和拥塞丢包,并根据拥塞等级进行相应的拥塞控制。仿真结果表明,TCPW BJ算法在高误码率无线网络中,显著提高了带宽利用率和吞吐量,并保持良好的公平性与友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返延迟抖动 误码率 区分丢包 无线丢包 拥塞丢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密度测量的Internet包延迟标度行为分析
2
作者 王恺 黄靖 +2 位作者 李忠诚 王晓宏 毕经平 《计算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5-126,158,共3页
通过对测量间隔为10ms的Internet路径往返延迟测量数据的分析,发现了往返延迟呈现两类截然不同的特性:突发态特性和平稳态特性。通过DFA分析,进一步得出以下结论:Internet路径往返延迟序列不具有单一的标度行为;剔除突发态数据后的往返... 通过对测量间隔为10ms的Internet路径往返延迟测量数据的分析,发现了往返延迟呈现两类截然不同的特性:突发态特性和平稳态特性。通过DFA分析,进一步得出以下结论:Internet路径往返延迟序列不具有单一的标度行为;剔除突发态数据后的往返延迟序列趋向于呈现长程相关特性,Hurst指数在0.55~0.8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返延迟 测量 标度行为 DFA INTER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自适应网络拥塞控制算法 被引量:9
3
作者 杨新宇 曾明 +2 位作者 江晓 赵瑞 吴航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7-18,33,共3页
对网络拥塞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对RTT波动变化的分析,在不改变网络处理能力的情况下,通过对拥塞进行预测,改进了传统的TCP拥塞控制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RTT拥塞控制算法(ARCC)。通过NS2仿真,与传统TCP拥塞控制算法进行了... 对网络拥塞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对RTT波动变化的分析,在不改变网络处理能力的情况下,通过对拥塞进行预测,改进了传统的TCP拥塞控制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RTT拥塞控制算法(ARCC)。通过NS2仿真,与传统TCP拥塞控制算法进行了比较,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法拥塞窗口变化比较平稳,很少出现拥塞,不会导致超时重传和丢包快速重传,同时吞吐率较高,在拥塞避免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拥塞控制算法 往返延迟(RTT) NS2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换式以太网中连续实时流媒体的可靠组播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军 吴志美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9-237,共9页
对目前局域网中连续实时流媒体的可靠组播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局域网影响可靠组播的几个特性,然后设计了局域网内针对连续实时流媒体的基于重传的可靠组播传输协议.协议中的错误恢复首先利用接收者检测包丢失,同时采用NAK(negative ac... 对目前局域网中连续实时流媒体的可靠组播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局域网影响可靠组播的几个特性,然后设计了局域网内针对连续实时流媒体的基于重传的可靠组播传输协议.协议中的错误恢复首先利用接收者检测包丢失,同时采用NAK(negative acknowledgment)抑制减少产生的反馈包;然后发送者根据NAK请求重传已经丢失的数据包;接收者根据本地播放时间限制决定接收或者丢弃迟到的重传包.实验结果和性能分析证明了该可靠组播协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组播 NAK(negative acknowledgment)抑制 连续实时流媒体 往返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TCP拥塞控制机制 被引量:4
5
作者 茹新宇 刘渊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5887-5889,5892,共4页
拥塞控制已成为确保Internet稳定性、鲁棒性的关键因素。针对目前TCP拥塞控制机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拥塞控制机制,包括COS-Slow-Start和A-AIMD两种改进策略。NS2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制能有效地减少分组的丢失、平缓突... 拥塞控制已成为确保Internet稳定性、鲁棒性的关键因素。针对目前TCP拥塞控制机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拥塞控制机制,包括COS-Slow-Start和A-AIMD两种改进策略。NS2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制能有效地减少分组的丢失、平缓突发流量的冲击,并可增加带宽的有效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P拥塞控制 慢启动 拥塞窗口 门限阈值 往返延迟时间 超时重传 NS2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动态阈值的TCP慢启动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茹新宇 刘渊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0期145-147,共3页
针对目前TCP拥塞控制机制的慢启动算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阈值的新慢启动策略COS-Slow-Start。最后NS2仿真实验表明,该策略能有效地减少分组丢失、平缓突发流量冲击,并可增加带宽的有效利用率。
关键词 TCP拥塞控制 慢启动 拥塞窗口 门限闽值 往返延迟时间 超时重传 NS2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正态分布函数的新TCP拥塞控制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茹新宇 刘渊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7年第8期245-250,共6页
目前,拥塞控制已成为确保互联网稳定性与鲁棒性的极其重要因素。然而,目前的TCP拥塞控制机制使用AIMD(Additive Increase Multipli-cative Decrease)算法,其加性增加乘性减小的合理性与稳定性存在着现实问题。为此,我们改进了原有的AIM... 目前,拥塞控制已成为确保互联网稳定性与鲁棒性的极其重要因素。然而,目前的TCP拥塞控制机制使用AIMD(Additive Increase Multipli-cative Decrease)算法,其加性增加乘性减小的合理性与稳定性存在着现实问题。为此,我们改进了原有的AIMD算法,提供了一种基于正态分布函数的新TCP拥塞控制机制。并把整个拥塞避免、快速重传与恢复阶段分为轻载、过载和拥塞三种状态,根据调控触发值,区别选用不同算法实现。最后还从数学角度对新机制及其算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与证明。同时,NS3的仿真结果显示,新的TCP拥塞控制机制可明显降低丢包率、平缓突发流量冲击,并可增加带宽的有效利用率、提高系统吞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性增加乘性减小 拥塞避免 拥塞窗口 阈值 往返延迟时间 正态分布 NS3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uzzy丢包区分的TCP拥塞控制算法
8
作者 李哲青 王伟 张潇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3年第7期123-126,132,共5页
针对传统传输控制协议(TCP)应用于异构网络的局限性,在研究灰色关联度基础上,分析网络参数,提出一种基于往返延迟抖动积区分丢包的TCP-N算法。根据测得的往返延迟抖动积构建隶属函数,区分无线误码丢包和网络拥塞丢包,并依据隶属度进行... 针对传统传输控制协议(TCP)应用于异构网络的局限性,在研究灰色关联度基础上,分析网络参数,提出一种基于往返延迟抖动积区分丢包的TCP-N算法。根据测得的往返延迟抖动积构建隶属函数,区分无线误码丢包和网络拥塞丢包,并依据隶属度进行相应的拥塞控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TCP协议相比,TCP-N算法在异构网络中能够较准确地区分无线误码丢包和网络拥塞丢包,提高带宽利用率和吞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网络 灰色关联度 往返延迟抖动积 Fuzzy丢包区分 拥塞控制 传输控制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TCP拥塞窗口动态调整策略
9
作者 茹新宇 刘渊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50,共6页
为了缓解拥塞控制中加增乘减算法存在的系统吞吐量及带宽利用率偏低症状,提出了一种新的可靠传输层拥塞窗口调整策略。通过对往返延迟时间采样,构建正态分布函数,据此动态更新拥塞窗口,以适应网络实时变化的特点。并从数学角度对新策略... 为了缓解拥塞控制中加增乘减算法存在的系统吞吐量及带宽利用率偏低症状,提出了一种新的可靠传输层拥塞窗口调整策略。通过对往返延迟时间采样,构建正态分布函数,据此动态更新拥塞窗口,以适应网络实时变化的特点。并从数学角度对新策略及其算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证明。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相比于原New Reno算法和TCP Westwood算法,拥塞窗口均值分别提高2.25%和3.68%,丢包数则分别降低5.77%和7.43%。同时,对系统吞吐量和带宽利用率也有提升作用,系统吞吐量分别增加了3.09%和9.25%,带宽利用率分别增加了4.46%和1.37%,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拥塞窗口 策略 往返延迟时间 拥塞避免 慢启动门限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CP异构网络的动态性能扩展代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邓超龙 商建东 王辉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24-326,共3页
由于互联网中大量异构网络的存在,导致网络的传输性能大大降低。为此,首先分析了异构网络中TCP的性能特点,其次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增加PEP(performance enhancement proxies)的方法来改善异构网络的传输性能。
关键词 异构网络 性能扩展代理 提前应答 往返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