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在往复隔板絮凝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詹咏 朱雪诞 蔡鸣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8期16-18,共3页
由于往复隔板絮凝池廊道狭窄、絮凝池拐弯水流结构复杂,致使整个流场的量测十分困难。采用了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其流场进行了量测与相关分析,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 往复隔板絮凝池 粒子图像测速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往复隔板絮凝池涡漩流场的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詹咏 杨习居 +1 位作者 范海雁 朱雪诞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6-68,共3页
往复隔板絮凝池不同边壁形状水流结构对混凝沉淀效果有影响,但由于往复隔板絮凝池廊道狭窄、絮凝池拐弯水流结构复杂,致使整个流场的量测十分困难。应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建立了研究往复隔板絮凝池水流结构的室内测试系统。对往复隔板... 往复隔板絮凝池不同边壁形状水流结构对混凝沉淀效果有影响,但由于往复隔板絮凝池廊道狭窄、絮凝池拐弯水流结构复杂,致使整个流场的量测十分困难。应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建立了研究往复隔板絮凝池水流结构的室内测试系统。对往复隔板絮凝池拐弯处水流涡漩运动进行了研究,使用量测系统软件,对不同方案下水流涡漩运动进行了分析,并对混凝沉淀效果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隔板絮凝池 边壁形状 涡漩 P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往复式隔板絮凝池流场模拟与结构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海龙 伍悦滨 崔福义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6年第6期981-984,共4页
目的为了合理地设计和优化混凝工艺,改善流场结构,提高混凝效果,并验证往复式隔板絮凝池的结构优化参数.方法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往复式隔板絮凝池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模拟结果表明转弯过水断面面积A1与廊道内的过水断面... 目的为了合理地设计和优化混凝工艺,改善流场结构,提高混凝效果,并验证往复式隔板絮凝池的结构优化参数.方法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往复式隔板絮凝池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模拟结果表明转弯过水断面面积A1与廊道内的过水断面面积A2比值A为1.3时,絮凝池转弯处流速分布较合理,整个流场过渡较平稳.模拟结果还表明,将絮凝池直角拐角和隔板的矩形端面设计成圆弧形,可以消除拐角处的死水区,为絮凝过程创造良好的水力条件.结论应用CFD技术对絮凝池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获得水流结构,分析研究其流场特性,能够为高效絮凝的理论研究与絮凝池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隔板絮凝 流场 数值模拟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往复式隔板絮凝池内部流场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叶瑞 张发宇 汪家权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1,共3页
通过对往复式隔板絮凝池的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絮凝池内水流速度(v)、湍动能(k)及湍动耗散率(ε)的空间变化,并根据絮凝动力学机理详细分析了絮凝过程中v、k及ε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计算得到的v、k和ε可以较为... 通过对往复式隔板絮凝池的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絮凝池内水流速度(v)、湍动能(k)及湍动耗散率(ε)的空间变化,并根据絮凝动力学机理详细分析了絮凝过程中v、k及ε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计算得到的v、k和ε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絮凝过程中的水力条件变化,同时为絮凝池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隔板絮凝 絮凝动力学 流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往复式隔板絮凝池的优化改进与模拟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彤 涂杰 +1 位作者 王栋鹏 赵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70-75,共6页
传统的往复式隔板絮凝池絮凝效率低、絮凝时间长,因而导致絮凝效果不佳。为了更加合理地优化絮凝池流场结构,提高絮凝效果,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Fluent以1∶1比例进行数学建模,并结合絮凝理论和数值模拟结果深入分析其内部流场的水... 传统的往复式隔板絮凝池絮凝效率低、絮凝时间长,因而导致絮凝效果不佳。为了更加合理地优化絮凝池流场结构,提高絮凝效果,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Fluent以1∶1比例进行数学建模,并结合絮凝理论和数值模拟结果深入分析其内部流场的水力特性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和存在的问题。随后提出在絮凝池廊道内设置一定数量不同间隙的栅条,结果表明,优化改进后的隔板絮凝池(栅条间隙取80 mm)水流速度和湍动能的水力条件变化都有利于提高絮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隔板絮凝 湍流强度 数值模拟 栅条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控制指标下涡漩运动对混凝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詹咏 何玉武 曾小磊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1-404,共4页
以往复隔板絮凝池的改造为例,对最佳水力条件下混凝控制指标的合理选用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对池中水流涡漩运动进行研究,得出了适宜的速度梯度G值,有利于形成更多更小的微涡漩,可使颗粒有效碰撞次数增加,有效地提高了混凝效果.
关键词 往复隔板絮凝池 混凝控制指标 涡漩运动 最佳水力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