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被影响下的弯曲分汊河道水沙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森 李坤芳 +2 位作者 刘兴年 黄尔 罗铭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6,共8页
弯曲分汊河道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和复杂的水沙运动特性,对河势稳定、防洪、航运及沿岸经济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植被作为河流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对河床演变形态具有重要影响,且植被往往分布在弯曲分汊河道的凸岸淤积段或洲滩。本文基... 弯曲分汊河道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和复杂的水沙运动特性,对河势稳定、防洪、航运及沿岸经济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植被作为河流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对河床演变形态具有重要影响,且植被往往分布在弯曲分汊河道的凸岸淤积段或洲滩。本文基于物理模型试验,开展系列不同来流及不同植被密度影响下的弯曲分汊河道动床非恒定流概化试验,分析植被影响下弯曲分汊河道冲刷与再造过程中的水流和泥沙的输移特性。结果表明:非恒定过程条件下,左汊分流比受植被影响较为显著,且随着支汊植被密度的增加呈现增大的趋势;分流比对右汊有无植被布设较为敏感,但植被布设密度的大小对分流比影响较小。对于推移质输移,支汊植被的存在增大了弯曲分汊河段推移质的输沙率和输沙级配,随着右汊植被覆盖密度的增加,推移质输沙率峰值有所增大,同时推移质输沙波动亦增大,流量较大时波动性表现更为显著。汊道相互影响量化参数的变化表明弯曲分汊河道再造过程中汊道间的影响随着支汊植被密度的增加呈现出较大的增加幅度。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可为相关的河道整治、河流生态修复等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分汊河道 植被影响 水流特性 推移质输移 非恒定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凯湖旅游区植被影响评价与旅游环境管理 被引量:7
2
作者 苏金豹 王丽梅 马建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715-2721,共7页
采用样方法与踏查法对兴凯湖当壁镇旅游区植被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旅游相关活动对植被的影响并得出结论:游客的旅游活动强度与植被破坏程度呈正相关,而游客的集中程度和频度是造成这种影响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旅游环境管理措施:对游客... 采用样方法与踏查法对兴凯湖当壁镇旅游区植被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旅游相关活动对植被的影响并得出结论:游客的旅游活动强度与植被破坏程度呈正相关,而游客的集中程度和频度是造成这种影响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旅游环境管理措施:对游客密集区采取分流措施,增加旅游区内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对旅游者及管理者自身的环境保护教育并加强其行为规范管理,减少非生态环保型的商业活动,建立生态风险监测及评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凯湖自然保护区 旅游相关活动 植被影响 旅游环境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18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人为影响时空演变及归因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翀 白子怡 +4 位作者 李学梅 冉祺祺 韦振锋 雷田旺 王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8-196,共9页
基于2001-2018年的MODIS-NDVI和MODIS-LST以及土地利用、交通、人口等多种人文社会数据,通过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反映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状况,利用残差法剔除土壤水分得到植被覆盖变化的人为影响,辅以趋势分析、Hurst指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 基于2001-2018年的MODIS-NDVI和MODIS-LST以及土地利用、交通、人口等多种人文社会数据,通过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反映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状况,利用残差法剔除土壤水分得到植被覆盖变化的人为影响,辅以趋势分析、Hurst指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了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的人为影响变化特征、未来变化趋势以及人为影响的归因。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2001-2018年植被覆盖人为影响变化趋势为0.36×10-2 a-1,人为对植被覆盖的影响向正作用方向发展。(2)黄土高原植被覆盖人为影响的未来变化趋势由正作用转为向负作用方向发展,值得注意的是退耕还林重点实施区植被覆盖的人为正作用未来变化呈减弱趋势。(3)综合相关分析与地理探测器结果,确定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人为主导因子主要包括高级别旅游景点、城市分布、交通和土地利用。(4)未来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以及生态建设工程的维持,应在注重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生态建设,减缓交通业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危害,加强绿色旅游业发展以及减缓土地变化等人为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人为影响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 残差法 地理探测器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与植被覆盖变化对中国西南亚高山区流域碳水循环的影响模拟 被引量:2
4
作者 邓慧平 丹利 +2 位作者 王倩 杨秀静 杨富强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31,共13页
正确认识气候变化对流域森林植被和水文的影响对于林业经营管理与流域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揭示气候与植被覆盖变化对西南亚高山区流域碳水循环过程的影响,用生物物理/动态植被模型SSiB4/TRIFFID(Simplified Simple Biosphere mod... 正确认识气候变化对流域森林植被和水文的影响对于林业经营管理与流域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揭示气候与植被覆盖变化对西南亚高山区流域碳水循环过程的影响,用生物物理/动态植被模型SSiB4/TRIFFID(Simplified Simple Biosphere model version 4,coupled with the Top-down Representation of Interactive Foliage and Flora Including Dynamics model)与流域地形指数水文模型TOPMODEL(Topographic Index Model)的耦合模型(以下记为SSiB4T/TRIFFID)模拟了不同气候情景下西南亚高山区的梭磨河流域植被演替和碳水循环过程。结果表明,所有试验流域植被经历了从C3到苔原灌木最后到森林的变化;控制试验流域蒸散在流域植被主要为苔原灌木时达到最大而径流深最小;增温5℃并且增雨40%试验[记为T+5,(1+40%)P试验]流域蒸散在流域为森林覆盖时达到最大而径流深最小。随着温度增加,森林蒸腾、冠层截留蒸发和蒸散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草和苔原灌木,导致森林从控制试验的增加径流量变为减小径流量。从控制试验到T+5,(1+40%)P试验,温度增加使森林净初级生产力有所增加,但对草和苔原灌木的净初级生产力影响很小;植被水分利用效率随温度增加明显减小。西南山区随着海拔高度降低(温度升高),森林从增加径流量转变为减少径流量,植被水分利用效率也相应明显减小。西南山区气候的垂直地带性对森林—径流关系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空间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模式 碳水循环模拟 气候与植被变化影响 森林—径流关系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森林生态旅游对植被的影响
5
作者 杨丽芬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4期46-47,共2页
该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森林生态旅游业对植被的影响,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评价指标,认为建立完整的规划、实施、管理和监督保障系统,是可持续利用森林旅游资源所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 森林 生态旅游 植被影响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漠化区植被恢复影响因素及树种选择技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朱俊 《花卉》 2019年第16期277-278,共2页
本次简单概述了何为石漠化,并分析石漠化区植被恢复影响因素,以及在石漠化区的树种选择技术。
关键词 石漠化 植被恢复影响因素 树种选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鲁番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彭素霞 刘建朝 +1 位作者 余吉远 叶书锋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90-94,共5页
西部大开发给吐鲁番地区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挑战,生态环境的脆弱加重了环境污染。矿业是吐鲁番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柱产业,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通过对吐鲁番地区油气... 西部大开发给吐鲁番地区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挑战,生态环境的脆弱加重了环境污染。矿业是吐鲁番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柱产业,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通过对吐鲁番地区油气开发产生的废弃物、事故性污染、水资源的过量开发及勘探、开发过程中对地表植被影响和工业三废对环境的影响等加以论述,运用环境污染相关指标和具体数据系统对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开发矿产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政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地区 矿产资源开发 环境影响 地区经济发展 环境污染 生态环境 开发过程 西部大开发 环境挑战 支柱产业 油气开发 工业三废 植被影响 数据系统 环境保护 废弃物 水资源 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对流域蒸发和径流影响的动态模拟 被引量:1
8
作者 邓慧平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4期61-64,68,共5页
为了揭示森林植被对流域蒸发和径流的影响,用耦合模型SSiB4T/TRIFFID对长江两条支流蒸发和径流对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的响应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森林植被影响蒸发和径流的机制。在植被动态演替过程中,上游的梭磨河流域森林主要通过改变... 为了揭示森林植被对流域蒸发和径流的影响,用耦合模型SSiB4T/TRIFFID对长江两条支流蒸发和径流对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的响应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森林植被影响蒸发和径流的机制。在植被动态演替过程中,上游的梭磨河流域森林主要通过改变土壤蒸发和冠层截留蒸发影响蒸发和径流,其水文效应与冠层截留能力和土壤蒸发能力有关;下游的青弋江流域森林主要通过自身较强的蒸腾作用明显增加蒸发和减小径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模型 动态模拟 森林植被水文影响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地区草原鼠害对草原的影响及防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宋保华 闵向松 +1 位作者 邢震全 苏一诺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2021年第1期3-4,共2页
主要阐述草原鼠害对草原的影响及防控的过程,包括加大对草原鼠害防控的重视程度、加大草原鼠害防控的宣传力度、加大草原鼠害防控的资金投入、遵守草原各项规章制度、制定草原鼠害的灭鼠方案、草原鼠害的综合防控技术等几方面,为今后更... 主要阐述草原鼠害对草原的影响及防控的过程,包括加大对草原鼠害防控的重视程度、加大草原鼠害防控的宣传力度、加大草原鼠害防控的资金投入、遵守草原各项规章制度、制定草原鼠害的灭鼠方案、草原鼠害的综合防控技术等几方面,为今后更深入研究草原灭鼠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鼠害 破坏草原 影响植被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iB4T/TRIFFID模拟的森林植被与流域径流量关系研究
10
作者 邓慧平 丹利 +1 位作者 肖燕 王倩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29-1138,共10页
为了揭示森林植被与流域径流量关系的空间分异规律,用生物物理/动态植被模式SSiB4/TRIFFID与流域水文模型TOPMODEL的耦合模式SSiB4T/TRIFFID进行青弋江流域和西南亚高山区的梭磨河流域各种气候情景的植被演替和碳水循环模拟。根据模拟... 为了揭示森林植被与流域径流量关系的空间分异规律,用生物物理/动态植被模式SSiB4/TRIFFID与流域水文模型TOPMODEL的耦合模式SSiB4T/TRIFFID进行青弋江流域和西南亚高山区的梭磨河流域各种气候情景的植被演替和碳水循环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并结合森林集水区试验结果,分析森林植被对流域径流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不存在水分胁迫时,在草地、灌木和森林3种植被类型中,森林蒸腾、冠层截留蒸发、蒸散和叶面积指数对温度变化最敏感;存在水分胁迫时,森林蒸腾、冠层截留蒸发、蒸散和叶面积指数对降水的变化最敏感。控制试验结果表明,青弋江流域阔叶林在植被向平衡态演替过程中取得支配地位,森林、灌木和草地蒸散分别为742.2、588.6和546.2 mm·a^(−1),森林蒸散明显大于灌木和草地,森林减小了径流量。梭磨河流域针叶林在植被向平衡态演替过程中取得支配地位,森林、苔原灌木和草地蒸散分别为387.8、444.3和387.5 mm·a^(−1),森林蒸散低于苔原灌木,森林增加了径流量。但随着温度增加,由于森林蒸散增加幅度明显大于苔原灌木和C3草地,森林蒸散逐渐大于苔原灌木,森林从增加径流量转变为减小径流量。对于湿润地区,随着温度增加,森林从增加径流量转变为对径流量没有明显影响和减小径流量。对于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随着降水的减小,森林蒸散减小幅度明显大于灌木和草地,森林对径流量的影响随着降水量的减小而减小。气候的垂直地带性和水平地带性分布对森林植被与流域径流量关系的空间变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模型 碳水循环模拟 森林植被的水文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植被和潮动力作用的潮滩剖面演变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11
作者 龚政 白雪冰 +3 位作者 靳闯 赵堃 周曾 张长宽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77-886,共10页
为研究多因子共同作用下的潮滩演变机制,开发了基于植被生长和潮动力作用的潮滩剖面演变数学模型。在不考虑植被作用下,模拟得到了潮滩中长期演变后的上凸形剖面特征;泥沙供给是决定潮滩宽度的因素,供给越充分,潮滩宽度越大。模型考虑... 为研究多因子共同作用下的潮滩演变机制,开发了基于植被生长和潮动力作用的潮滩剖面演变数学模型。在不考虑植被作用下,模拟得到了潮滩中长期演变后的上凸形剖面特征;泥沙供给是决定潮滩宽度的因素,供给越充分,潮滩宽度越大。模型考虑植被过程时,结果表明不同的植被生物量分布形式对潮滩水动力的影响程度不同,在潮间带上部,生物量抛物线分布时的减流效果强于生物量线性分布形式;而在潮间带下部则相反。模拟结果显示盐沼和光滩之间出现陡坎,且随着滩面的逐步淤高,陡坎逐步向海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滩 地貌演变 植被影响 盐沼陡坎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区植被生态需水量间接法计算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姜田亮 张恒嘉 +2 位作者 马国军 石媛媛 王雅云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1期254-260,共7页
植被生态需水问题是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生态环境研究的热点,间接计算法是量化干旱地区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的主要方法。为了使计算结果更加准确,结合0. 618法与去极值法对间接法计算公式中潜水蒸发量E的计算做出改进,建立植被系数K的二阶Ga... 植被生态需水问题是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生态环境研究的热点,间接计算法是量化干旱地区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的主要方法。为了使计算结果更加准确,结合0. 618法与去极值法对间接法计算公式中潜水蒸发量E的计算做出改进,建立植被系数K的二阶Gaussian模型,最后运用灰色模型GM(1,1)对植被面积S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优化所得潜水蒸发量——埋深曲线对实测数据拟合度更好,植被系数取值更加精确,以甘肃省民勤县为例,计算出该地2015年各类植被面积与资料记载差异较小,所得生态需水量结果与FOA推荐使用的Penman-Monteith模型相比无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预测出2020年民勤县天然植被生态需水总量为4060. 8×10~4m^3,其中天然林地生态需水量预测为3100. 1×10~4m^3,天然草地生态需水量为960. 7×10~4m^3。研究使间接计算法对植被生态需水量的量化更加准确,为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分配及生态恢复政策的制定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生态需水量 潜水蒸发量 植被影响系数 植被面积 灰色模型GM(1 1) 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扰动治理措施对祁连山东端山地草甸和温性草原植被的影响
13
作者 李新媛 张贞明 +2 位作者 李智燕 王延 白杨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5年第6期15-21,共7页
本研究在古浪县黑松驿镇开展试验,监测补播改良+围栏封育低扰动治理措施对草原植被的影响。依据牧草生长期的植物种类、盖度、高度、鲜重等测定结果,分析评价低扰动治理措施对各物种的优势度、盖度、高度、生物量以及物种多样性等相关... 本研究在古浪县黑松驿镇开展试验,监测补播改良+围栏封育低扰动治理措施对草原植被的影响。依据牧草生长期的植物种类、盖度、高度、鲜重等测定结果,分析评价低扰动治理措施对各物种的优势度、盖度、高度、生物量以及物种多样性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山地草甸和温性草原的优势种植物分别为疏花针茅和苔草;干旱条件下,补播的垂穗披碱草出苗生长弱,冰草发芽率低。治理区内植被盖度、草丛高度、鲜草产量和可食牧草产量均高于治理区外,毒害草产量低于治理区外,10月的各项监测指标均低于8月;低扰动治理下物种多样性有所改善,但均匀度指数变化较小。总体来看,低扰动治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草原植被状况,但受气候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北端 山地草甸 温性草原 低扰动 植被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流域尺度的土壤可蚀性K值空间变异 被引量:66
14
作者 张金池 李海东 +4 位作者 林杰 李奕建 姜姜 陶宝先 张东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199-2206,共8页
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以邓下小流域为研究区,利用EPIC模型中土壤可蚀性K值算法,研究了小流域尺度下土壤可蚀性K值空间变异特征及不同植被类型对其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K值的变化范围为0.1498~0.4981,均值为0.3316... 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以邓下小流域为研究区,利用EPIC模型中土壤可蚀性K值算法,研究了小流域尺度下土壤可蚀性K值空间变异特征及不同植被类型对其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K值的变化范围为0.1498~0.4981,均值为0.3316,变异系数为22.11%,小流域土壤可蚀性存在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2)研究区土壤可蚀性K值总体分布趋势是从西北向东南增大,条带状分布明显,K值较高处以"岛状"嵌于小流域中南部。北部森林覆盖区土壤抗侵蚀能力较强,中南部耕作种植及居住生活区土壤抵抗侵蚀能力较弱。(3)研究区8种不同植被类型除旱耕地外,K值垂直变异特征均是K0~20cm<K20~40cm<K40~60cm,土壤可蚀性随土壤垂直剖面深度增大而增大,土壤表层(0~20cm)抗侵蚀性能力最强。8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表层K值(K0~20cm)的大小顺序为:休闲地>茶园>旱耕地>草地>阔叶林>灌木林>针叶林>毛竹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可蚀性K值 小流域 空间变异 植被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明东滩水文泥沙过程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吉晓强 何青 +1 位作者 刘红 Tom Ysebaert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6-57,共12页
基于2005年9月在崇明东滩采集的现场观测数据,分析了水流和泥沙在潮滩上从光滩到植被区域的不同输运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从光滩到植被带,涨潮和落潮流速逐渐变小,大潮时最大流速由113 cm/s(光滩)减小到8.1 cm/s(植被带);从光滩外侧(靠海... 基于2005年9月在崇明东滩采集的现场观测数据,分析了水流和泥沙在潮滩上从光滩到植被区域的不同输运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从光滩到植被带,涨潮和落潮流速逐渐变小,大潮时最大流速由113 cm/s(光滩)减小到8.1 cm/s(植被带);从光滩外侧(靠海)到内侧(靠岸),含沙量逐渐增加,至植被带再减小。潮周期内,流速和水体含沙量变化过程均呈现"双峰",峰值出现在涨潮初期和落潮中期,最大含沙量高达7.7kg/m3。测点各潮周期内流速最大值、平均含沙量均与潮汐强弱显著相关。流速增大引起泥沙再悬浮,瞬时含沙量响应流速变化。表层沉积物由光滩外侧(靠海)到内侧逐渐变细,得出泥沙由光滩外侧区域再悬浮,经潮流输移至潮滩内部的泥沙输运模式。分析光滩和植被水沙数据差异表明,植被具有较强的"缓流滞沙"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潮滩 水沙特性 泥沙 植被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MM/PR在青藏高原土壤水分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武胜利 施建成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14,共4页
针对热带降雨观测计划(TRMM)上搭载的降雨雷达(PR)参数情况发展了基于积分方程模型与一阶植被散射模型的青藏高原地区的土壤水分变化反演模型.利用AVHRR/NDVI产品以及PR数据,用上述模型对青藏高原3个试验区1998年4~9月的土壤水分变化... 针对热带降雨观测计划(TRMM)上搭载的降雨雷达(PR)参数情况发展了基于积分方程模型与一阶植被散射模型的青藏高原地区的土壤水分变化反演模型.利用AVHRR/NDVI产品以及PR数据,用上述模型对青藏高原3个试验区1998年4~9月的土壤水分变化情况进行了反演,结果显示模型反演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3个站点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45,0.069和0.0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雷达 土壤水分变化 植被影响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荡型河流转化控制因素的二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毅 杜梦 邵学军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45-850,共6页
改进已有平面二维水沙模型,进一步考虑弯道二次流及河床结构对泥沙输运的影响以及河岸植被影响;并提出新的非黏性土崩岸模拟方法,使其能模拟边滩的形成.利用改进后模型模拟游荡小河的形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流量、边岸植被、来沙量... 改进已有平面二维水沙模型,进一步考虑弯道二次流及河床结构对泥沙输运的影响以及河岸植被影响;并提出新的非黏性土崩岸模拟方法,使其能模拟边滩的形成.利用改进后模型模拟游荡小河的形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流量、边岸植被、来沙量等控制因素变化后游荡小河的平面形态发展过程;分析讨论其对游荡河型转化的影响,并将结论与现有河型转化理论对比,说明改进后的数值模型能反映游荡河流的形成与转化,为深入研究其转化及成因机理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荡型河流 平面二维模型 河型转化 水沙条件 植被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石林石漠化与次生林的土壤含水率时空变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贝贝 沈有信 +1 位作者 朱习爱 刘志勇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5-561,共7页
土壤水分是植被发育和生态恢复的关键。降雨、植被等影响着土壤含水率的时空异质性等的变化,这种作用在西南喀斯特地区尤为显著。以云南石林为例,选取典型石漠化样地及次生林样地,利用PR2(PR2-UM-2.0)传感器于每月月末对两类样地中0~1 0... 土壤水分是植被发育和生态恢复的关键。降雨、植被等影响着土壤含水率的时空异质性等的变化,这种作用在西南喀斯特地区尤为显著。以云南石林为例,选取典型石漠化样地及次生林样地,利用PR2(PR2-UM-2.0)传感器于每月月末对两类样地中0~1 000m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石漠化样地各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在1年测定时间范围内均显著高于次生林样地,这与非喀斯特区域植被-土壤含水率关系不同;(2)两类样地的1年内各月土壤含水率之间差异显著,雨季各层土壤含水率高且波动较旱季小;(3)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400~600mm范围增幅最大,600mm以下的土壤含水率增幅会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土壤含水率 时间序列 土层垂直变化 植被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平原小麦生育期VTCI加权估算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弘 王鹏新 李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3-178,共6页
选取关中平原冬小麦主要生育期的条件植被温度指数(VTCI)遥感干旱监测结果,运用层次分析法、因子权重排序法两种主观赋权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两种客观赋权法,分别确定加权VTCI,并与关中平原5地区冬小麦年产量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研究... 选取关中平原冬小麦主要生育期的条件植被温度指数(VTCI)遥感干旱监测结果,运用层次分析法、因子权重排序法两种主观赋权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两种客观赋权法,分别确定加权VTCI,并与关中平原5地区冬小麦年产量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研究VTCI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主观赋权法确定的加权VTCI与产量之间存在着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两种客观赋权法确定的加权VTCI与产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表明了主观赋权法是一种较好的确定加权VTCI的方法,可根据其建立加权VTCI与产量的线性相关关系,同时验证了用VTCI预测小麦产量的可行性,这些对监测关中平原旱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评估:条件植被温度指数 主观赋权法 客观赋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