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矿床遥感影像模式及证据权重法在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罗富生 崔振奎 +1 位作者 徐双 王国娟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1994年第4期23-29,7,共8页
河南熊耳山地区为我国金矿的重要成矿区,为加速金矿资源评价和找矿勘探工作,利用遥感技术对该区金矿成矿规律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金矿找矿靶区优选。首先利用多种方法进行TM数字图像处理,以获取理想的遥感图像,然后进行遥感影像... 河南熊耳山地区为我国金矿的重要成矿区,为加速金矿资源评价和找矿勘探工作,利用遥感技术对该区金矿成矿规律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金矿找矿靶区优选。首先利用多种方法进行TM数字图像处理,以获取理想的遥感图像,然后进行遥感影像信息解译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调查和典型金矿床解剖研究,确立主要控矿因素(如构造、含矿地层、岩体、蚀变等)。根据金矿分布规律和从遥感图像上提取的综合影像特征,建立了不同金矿床类型遥感影像模式。在此基础上应用证据权重图形信息复合方法进行找矿靶区优选。该方法以贝叶斯法则为基础,将有利的控矿地质因素表示为控矿地质证据的二值指示图形,求出它们的权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对矿床相对独立的地质因素,又称矿化证据,进行统计图形复合,以求出矿床分布的后验概率,根据矿化后验概率的分布来指示矿化远景区。该方法属于统计方法在地学应用中的新进展,方法本身是由遥感技术、统计方法、人工智能结合而来的,既有理论上的严密性又易于在地质领域应用,并具有直观、快速、灵活的特点。实践表明,根据不同金矿化类型遥感影像模式和证据权重图形信息复合方法进行找矿靶区优选是科学的,也是成功的。在预测的8片A类和5片B类远景区中,经野外验证,均不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遥感 影像模式 权重法 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矿信息遥感影像模式的判读及统计分析在金矿床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天义 毛俊卿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1991年第1期20-28,共9页
本文以河南省西部熊耳山-外方山区的金矿找矿靶区预测工作为例,阐述了综合运用遥感、物化探信息,建立与控矿地质条件相一致的“线环同现模式”、“多元同现模式”的原理和应用效果;介绍了利用熵函数计算遥感成矿信息的矿化有利度和... 本文以河南省西部熊耳山-外方山区的金矿找矿靶区预测工作为例,阐述了综合运用遥感、物化探信息,建立与控矿地质条件相一致的“线环同现模式”、“多元同现模式”的原理和应用效果;介绍了利用熵函数计算遥感成矿信息的矿化有利度和矿床统计预测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 金矿 遥感 影像模式 判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种金属矿田构造的遥感影像模式简介 被引量:1
3
作者 楼性满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1991年第3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金属矿 矿田 构造 遥感 影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圈闭遥感影像模式在××地区油气勘查中的应用
4
作者 杨金根 郁锦新 +1 位作者 温祥泉 孙树森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1994年第3期55-62,共8页
按照油气微渗漏理论,利用TM数据同已知油气田进行相关分析,优选波段变量组合,进行图像处理,可以获得和建立反映油气水分布主趋势的色调异常影像模式。这些色调异常的形成,除了与油气圈闭相伴的油田水类型及总矿化度有关外,同时... 按照油气微渗漏理论,利用TM数据同已知油气田进行相关分析,优选波段变量组合,进行图像处理,可以获得和建立反映油气水分布主趋势的色调异常影像模式。这些色调异常的形成,除了与油气圈闭相伴的油田水类型及总矿化度有关外,同时还受地貌和地表、地下水排泄条件、第四条沉积、植被等因素影响和干扰。在相同含油气条件下的不同地物具有相同的色调显示,在不同含油气条件下的相同地物却具有不同色调特征,因此,遥感图像上的色调异常必然具有一定的多解性。为了减少单一色调异常的多解性,必须同时利用遥感图像中的线性体和环形构造信息,建立油气圈闭的线性体-环形构造-色调异常影像模式进行油气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油气圈闭 遥感影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性近视多模式影像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于丹阳 李昊儒 +1 位作者 何晴 魏瑞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28-834,共7页
病理性近视(PM)的患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同时并发的一系列眼底病变,是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PM主要眼底表现包括近视性黄斑病变和后巩膜葡萄肿等。近年来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临床诊治中帮助医师更全面认... 病理性近视(PM)的患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同时并发的一系列眼底病变,是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PM主要眼底表现包括近视性黄斑病变和后巩膜葡萄肿等。近年来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临床诊治中帮助医师更全面认识PM及严重程度分级,多模式影像技术的应用为PM的精确诊断、进展监测、拟定治疗策略及疗效评估提供了有力依据。因此,本文就PM的多模式影像学诊断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近视性黄斑病变 后巩膜葡萄肿 模式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能力培养的多维度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之探索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丽 朱文珍 +1 位作者 万宝俊 赵凌云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0-452,共3页
基于综合能力培养的多维度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将"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临床医学课程"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进行优化,采用"大课+实习课"的模式,搭建以"五库"为基础的多维度影像教学平台,进行相关的师资培训... 基于综合能力培养的多维度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将"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临床医学课程"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进行优化,采用"大课+实习课"的模式,搭建以"五库"为基础的多维度影像教学平台,进行相关的师资培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封闭课堂"为"对话课堂、开放课堂",注重"教研并重、医工结合",实现培养卓越医师和临床科研齐头并进、创新型医学影像学高端人才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力培养 多维度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 影像教学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转换为PCV和PNV的多模式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16
7
作者 陈青山 赵霞 +1 位作者 李志 程晓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转换为息肉样脉络膜血管性病变(PCV)和增厚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PNV)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7年9月在暨南大学深圳眼科医院初诊为CSC且经微脉冲激光光凝或半剂量光动力疗法(PDT...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转换为息肉样脉络膜血管性病变(PCV)和增厚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PNV)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7年9月在暨南大学深圳眼科医院初诊为CSC且经微脉冲激光光凝或半剂量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的79例91眼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眼均经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其中治疗后仍存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脱离或复发的CSC者行FFA、OCT、ICGA、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对16例20眼CSC确诊转归为PCV和PNV眼进行分析并行增强深度成像OCT测量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结果治疗的91眼CSC中9例11眼转换为PNV,FFA显示黄斑区多发性斑点状高荧光,ICGA显示黄斑区异常脉络膜毛细血管团状扩张,OCT显示RPE波浪状浅脱离伴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OCTA分层显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团状新生血管位于RPE与Bruch膜之间。共有7例9眼转换为PCV,FFA显示浆液或浆液血性色素上皮脱离(PED)及黄斑多灶性斑点高荧光,ICGA显示异常扩张脉络膜血管网(BVN)伴典型息肉样病灶,OCT示拇指状PED与双层征并伴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OCTAen-face分层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BVN与细小息肉样表现。PCV组和PNV组基线平均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视力)分别为0.282±0.220和0.413±0.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37,P<0.05)。CSC组、PCV组和PNV组SFCT分别为(373.61±65.11)、(296.22±30.24)和(328.63±76.18)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8,P<0.05)。与PCV比较,PNV患者SFCT显著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P<0.05)。结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具有脉络膜增厚特征CSC可转换为PNV,具有浆液性或出血性PED的PNV可转换为PCV。多模式影像检查有助于CSC转换为PNV和PCV眼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增厚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 眼底多模式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联合错构瘤的多模式影像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娟 崔效妍 +4 位作者 李娟娟 黎铧 胡竹林 马银燕 张晓帆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5-240,共6页
目的观察视网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联合错构瘤(CHRRPE)的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3年3月至2019年7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CHRRPE的患者16例16眼,收集患者彩色眼底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血流成像OCT(OCTA)... 目的观察视网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联合错构瘤(CHRRPE)的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3年3月至2019年7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CHRRPE的患者16例16眼,收集患者彩色眼底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血流成像OCT(OCTA)、眼底炫彩成像、眼底自发荧光(FAF)、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影像检查结果。观察眼底多模式影像检查特征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肿瘤均生长于后极部视盘处,可见边界不清且轻微隆起的半透明胶质病灶,病灶表面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增生膜附着,附近血管扭曲扩张;多波长炫彩成像均呈现出后极部视网膜表面扁平隆起绿色反射的肿瘤像;OCT检查可见视盘及视盘附近视网膜厚度增加、结构紊乱,表面呈高反射,增生膜下方视网膜内层为弱反射影。OCTA检查结果均提示肿瘤内血管呈现出不规则的血流信号,视网膜本身血管呈扭曲扩张高血流信号。FAF检查显示瘤体内部自发荧光强度均不同程度减弱。FFA检查显示早期病变区为不同程度的遮蔽荧光,所有患者均可见变形和迂曲的血管,部分牵拉严重者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呈针尖样、点状强荧光渗漏;ICGA检查显示脉络膜血管均未见明显异常荧光。结论CHRRPE的彩色眼底照相可显示肿瘤区视网膜血管异常,表面可见纤维增生膜;OCT可显示肿瘤累及视网膜及视网膜色素上皮,肿瘤内视网膜厚度增加,结构紊乱;高反射OCTA可以显示肿瘤内不规则的内部血流信号;FFA检查可显示不同程度的荧光模糊和明显曲折的视网膜血管。多模式影像检查对CHRRPE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 模式影像 诊断 视网膜及视网膜色素上皮联合错构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与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多模式影像学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肖艳辉 刘高勤 夏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39-1142,共4页
目的比较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hronic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CSC)与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的多模式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CCSC组11例11眼患者及PCV组21例21眼... 目的比较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hronic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CSC)与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的多模式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CCSC组11例11眼患者及PCV组21例21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测量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多模式影像学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CSC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为0.33±0.11,显著高于PCV组(0.21±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SC组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为(368.20±51.65)μm,PCV组为(342.28±37.18)μm,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CCSC组和PCV组均为斑点状高荧光表现,CCSC组患眼可伴有色素上皮萎缩带或慢性神经上皮脱离通道表现。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CCSC组11眼病灶区出现周围脉络膜血管扩张及高通透性改变;而PCV组21眼均出现脉络膜息肉样病变,其中12眼为脉络膜分支血管网。OCTA检查结果显示,CCSC组4眼病灶部位表现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高血流信号,其外环绕低血流信号,7眼表现为粗颗粒形态的斑驳状血流信号;PCV组15眼可检出息肉样病变,表现为高反射信号,呈结节状、环状或点状,12眼检出脉络膜分支血管网病变,表现为血管样结构的高血流信号。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发现,CCSC组7眼为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igment epithelium detachment,PED);PCV组12眼为波浪形隆起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与Bruch膜组成的双层征,10眼为陡峭的视网膜色素上皮指状突起(或称PED峰),18眼为浆液性或出血性PED。CCSC组患者治疗随访时,OCTA检查发现2眼继发I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结论CCSC与PCV之间存在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多模式影像检查有助于两者的鉴别。另外,OCTA能够较好地显示脉络膜新生血管结构,可用于该类疾病的治疗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模式影像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叙事与影像化说书人模式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军华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7-28,共2页
本文从电视媒介的语言叙述机制特征入手,将其主要特征概括为一种影像化说书人模式,并初步分析了其传播学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影像化说书人模式 电视媒介传播 传播学意义和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相关视网膜病变多模式影像学特征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原 赵玥 +1 位作者 杨婷婷 姚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45-1251,共7页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视网膜病变并总结其多模式影像学特征。方法:纳入2022年12月—2023年2月因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性视网膜病变在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的患者,共9例16眼。患眼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视网膜病变并总结其多模式影像学特征。方法:纳入2022年12月—2023年2月因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性视网膜病变在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的患者,共9例16眼。患眼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眼底照相(fundus photography,FP)、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ICG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检查。结果:①视网膜血管炎表现者1例2眼。眼底检查可见受累处视网膜静脉血管扩张,FFA检查可见受累处静脉血管扩张迂曲,晚期荧光着染渗漏明显。OCT检查可见外核层不规则片状高反射,椭圆体带反射缺失或不连续,在OCTA的En face图中呈不规则片状低反射区,血流图可见视网膜血流密度降低。②急性黄斑区神经视网膜病变(acute macular neuroretinopathy,AMN)表现者5例9眼。眼底检查见黄斑中心凹处暗红色病灶;自发荧光呈不规则片状低荧光;ICGA示黄斑区呈不规则片状低荧光并持续至晚期;OCT可见黄斑区中心凹处椭圆体带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反射欠连续,视网膜外核层呈小片状高反射;En face OCT对应中层视网膜可见病灶区呈不规则片状高反射,对应外层视网膜可见椭圆体带缺失处呈不规则斑片状低反射。③视神经视网膜炎表现者3例5眼。眼底检查可见视盘水肿,境界不清,周围可散在棉绒斑。FFA可见视盘表面毛细血管扩张,晚期呈弥漫性高荧光渗漏,视网膜血管及毛细血管扩张,晚期着染渗漏,棉绒斑处呈遮蔽荧光;OCT显示视盘神经纤维层增厚隆起。累及黄斑区可伴有黄斑水肿。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的视网膜病变影像学特征具有多样性,多表现为血管炎症、神经组织受累、视神经炎、小血管闭塞等,通过多模式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并且观察疾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视网膜病变 模式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媒体彩色复杂影像再现品质效益评估模式—“空间滤波器”及“CIEDE2000色差公式”的结合应用(英文)
12
作者 罗梅君 陈佑霖 张家玮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2期208-212,共5页
在现行跨媒体复制系统中,若应用CIELAB于复杂彩色影像的评估,则因其未考量影像中各色点与周遭色彩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将导致转换后的影像色彩外貌,无法与人眼的感觉相吻合。所以,此研究的目的乃—希望植基于人眼视觉机制,推导出得以精... 在现行跨媒体复制系统中,若应用CIELAB于复杂彩色影像的评估,则因其未考量影像中各色点与周遭色彩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将导致转换后的影像色彩外貌,无法与人眼的感觉相吻合。所以,此研究的目的乃—希望植基于人眼视觉机制,推导出得以精确应用于跨媒体复杂影像与其复制品之间的色差评估模式。以近年来新推荐之CIEDE2000色差公式,结合“具人眼机制的空间滤波器技术”,进行“S- CIELAB型的色差模式”推导。另外,亦将进行观测者心理物理配对实验。再将配对实验的结果与前述之色差评估模式者相比较,以期建立出最佳化的“跨媒体彩色复杂影像的色差评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EDE2000 色差公式 跨媒体复制 空间滤波器 影像色差评估模式 S-CIE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非典型性视网膜星形细胞错构瘤的多模式影像学特征
13
作者 刘志强 吕丽娜 +2 位作者 张胜娟 肖哲 兴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79-782,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非典型性视网膜星形细胞错构瘤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河北省眼科医院临床诊断为早期非典型性视网膜星形细胞错构瘤的患者8例8眼,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眼科检查以及彩色眼底照相、红外眼底照相、荧... 目的探讨早期非典型性视网膜星形细胞错构瘤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河北省眼科医院临床诊断为早期非典型性视网膜星形细胞错构瘤的患者8例8眼,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眼科检查以及彩色眼底照相、红外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或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OCT、OCTA检查。同时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在治疗期间密切检测眼底变化,病情稳定后继续观察3~6个月。观察患者不同时期的OCT、OCTA及FFA的特征性变化。对患者不同时期各项检查的临床特征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头颅CT及皮肤检查均未发现异常。B超检查未见患者眼底肿物发生钙化;8例(8眼)早期非典型性视网膜星形细胞错构瘤均为单眼单个病灶;病变位置在盘周和后极部附近。彩色眼底照相及红外眼底照相显示,6眼患者瘤体为卵圆形结节状不规则扁平隆起,呈半透明状,可透见视网膜血管,2眼呈扁平隆起,周围无渗出及水肿。FFA检查结果显示,6眼患者瘤体表面毛细血管呈团状扩张,发出弱荧光,毛细血管位于视网膜血管之下;1眼患者后期FFA检查呈强荧光渗漏,1眼仅后期呈强荧光表现。ICGA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瘤体对应脉络膜血管未发现异常改变。OCT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病变区的视网膜内层均出现局限性不均匀增厚,结构紊乱,5眼为虫蚀状改变并伴有低反射区域;3眼仅表现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局限性增厚并伴有低反射区域。OCTA检查结果显示,8眼患者早期病灶内均可看到团状扩张血管,浅层毛细血管层瘤体表面可见大量的毛细血管网,深层毛细血管层瘤体内可见杂乱的血管影,呈不规则的低反射。利用OCTA追踪复查扫描患者瘤体同一位置,发现随着病情进一步好转,瘤体缩小,最后血管扩张逐渐减轻,恢复正常形态。结论采用多模式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对早期非典型性视网膜星形细胞错构瘤进行确诊,该病无需特殊治疗,瘤体可自行退化,水肿和渗出可自行吸收,但在完全钙化前应密切观察,定期进行眼底、OCT及OCT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性视网膜星形细胞错构瘤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模式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脉络膜肿瘤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娟 黎铧 +2 位作者 焦康为 张利伟 李娟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3-356,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脉络膜肿瘤,包括脉络膜黑色素瘤、脉络膜骨瘤、脉络膜转移癌及脉络膜血管瘤,在OCT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脉络膜肿瘤患者36例(42眼)的临床资料,其中脉络膜黑色素瘤4... 目的观察不同脉络膜肿瘤,包括脉络膜黑色素瘤、脉络膜骨瘤、脉络膜转移癌及脉络膜血管瘤,在OCT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脉络膜肿瘤患者36例(42眼)的临床资料,其中脉络膜黑色素瘤4例(4眼)、脉络膜血管瘤12例(12眼)、脉络膜转移癌10例(14眼)、脉络膜骨瘤10例(12眼),分析不同肿瘤的OCT影像学特征。结果脉络膜黑色素瘤4眼,OCT均表现为视网膜下多个团状高反射信号,视网膜各层组织被破坏。脉络膜转移癌14眼,OCT表现为脉络膜崎岖不平、波浪状改变,其下隐约可见脉络膜小血管形态,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脱离,视网膜外层组织内可见大量细颗粒状、团状高反射物堆积。脉络膜骨瘤12眼,10眼OCT示脉络膜层次内一个网状反射影像信号,此处结构与周围脉络膜血管结构完全不同,其后组织反光被遮挡。脉络膜血管瘤12眼,OCT均表现为视网膜下脉络膜隆起,表面光滑,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下反射信号均匀。结论OCT可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的眼底影像学检查手段对不同脉络膜肿瘤形态进行观察,结合其他眼底检查手段可为脉络膜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肿瘤 模式影像学检查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多发胶质瘤的磁共振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5
15
作者 吴志军 张志强 +5 位作者 李建瑞 骆仲强 刘宵雪 潘灏 吴楠 卢光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28-832,共5页
目的当前对脑多发胶质瘤的影像学特征认识不足。文中旨在总结脑多发胶质瘤的磁共振影像(MRI)表现,分析及归纳其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医学影像科术前MRI且有术后病理证实的63例多发... 目的当前对脑多发胶质瘤的影像学特征认识不足。文中旨在总结脑多发胶质瘤的磁共振影像(MRI)表现,分析及归纳其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医学影像科术前MRI且有术后病理证实的63例多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多发脑胶质瘤的磁共振影像(MRI)表现,归纳其影像学模式及其鉴别诊断思路。结果63例多发胶质瘤患者可分为多灶胶质瘤(59例)和多中心胶质瘤(4例);多灶胶质瘤者按照病灶播散途径分为直接侵犯(41例),沿白质纤维束联系(35例),沿室管膜下及小血管间隙等膜性结构播散转移(24例),沿脑膜-蛛网膜下腔播散(6例)。多发胶质瘤皮层受累及者主要表现为皮层弥漫肿胀,其次是皮层结节、沿皮层样强化。病灶间存在异质性者45例(71.4%)。多发胶质瘤分为5种影像学模式:①类转移瘤型,需与转移瘤鉴别诊断;②类肉芽肿型,需与结节病、结核瘤及梅毒树胶肿等鉴别诊断;③类特异感染脓肿型,需与结核脓肿、真菌脓肿等鉴别诊断;④类脑炎型,需与病毒性脑炎鉴别诊断;⑤类代谢性脑病型,需与线粒体脑疾病急性期鉴别诊断。结论多发胶质瘤特异性表现为脑皮层受累及病灶间异质性较高;其5种影像学模式需要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掌握上述特征可为提高脑多发胶质瘤的影像学特征认识及临床诊断水平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多发 磁共振影像 异质性 影像模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腾冲西南地区地热资源研究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杨波 吴德文 +1 位作者 赖健清 唐攀科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3年第2期23-26,I004,共5页
利用TM数据,对滇西腾冲西南地区进行地质构造解译,阐明了该区多地热活动的原因。通过对TM6波段热红外异常信息的提取,经构造解译与地热异常分布区的叠加分析,发现了该区地热富集的规律性,提出了地热田的遥感影像模式。据此,预测出腾冲... 利用TM数据,对滇西腾冲西南地区进行地质构造解译,阐明了该区多地热活动的原因。通过对TM6波段热红外异常信息的提取,经构造解译与地热异常分布区的叠加分析,发现了该区地热富集的规律性,提出了地热田的遥感影像模式。据此,预测出腾冲西南地区62处水热活动Ⅰ级异常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方法 地热 影像模式 异常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遥感技术在地质工作中应用的一些问题思考 被引量:4
17
作者 丁家瑞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1996年第2期1-9,共9页
本文论述了遥感技术在地质工作中应用的8个方面问题,即遥感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作用的认识问题、遥感解译和信息提取问题、环形构造问题、影像变异问题、地质体可解译程度问题、影像异常问题、透视信息问题以及遥感地质影像模型问题。... 本文论述了遥感技术在地质工作中应用的8个方面问题,即遥感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作用的认识问题、遥感解译和信息提取问题、环形构造问题、影像变异问题、地质体可解译程度问题、影像异常问题、透视信息问题以及遥感地质影像模型问题。文中对上述问题的目前研究现状及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个人的初步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质解译 影像异常 环形构造 影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MEA和FTA的ZPW-2000A轨道电路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文斌 苏宏升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21期245-249,共5页
针对ZPW-2000A型无绝缘移频轨道电路系统的可靠性问题,提出采用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和故障树分析(FTA)相结合的方法,对系统进行可靠性研究和分析。通过对系统分析和定义,建立故障模式影响分析表,找出所有可能的故障模式、故障后果、... 针对ZPW-2000A型无绝缘移频轨道电路系统的可靠性问题,提出采用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和故障树分析(FTA)相结合的方法,对系统进行可靠性研究和分析。通过对系统分析和定义,建立故障模式影响分析表,找出所有可能的故障模式、故障后果、故障检测方法和补救措施等,在此基础上建立系统故障树,求取最小割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判定系统的薄弱环节,定量分析计算顶事件的故障概率、各最小割集的重要度及系统的可靠性指标,通过与相关技术规定比较,验证了该可靠性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电路 故障模式影像分析 故障树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时间就是大脑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安荔 陈智才 +1 位作者 史飞娜 楼敏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2期159-166,共8页
血管内治疗技术使急性大血管闭塞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年研究结果表明,就临床结局而言,血管内治疗比静脉溶栓更具时间依赖性。因此如何减少血管内治疗时间的延误,是未来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快速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优化急... 血管内治疗技术使急性大血管闭塞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年研究结果表明,就临床结局而言,血管内治疗比静脉溶栓更具时间依赖性。因此如何减少血管内治疗时间的延误,是未来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快速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优化急救流程、使用快速有效的影像评估体系以及发展快速再通的取栓技术将有助于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在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脑梗死 大血管闭塞 模式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娟娟 黎铧 +1 位作者 胡竹林 张利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72-976,共5页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中不同病变类型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PED)的特征,以期为AMD不同类型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影像学检查将96例(124眼)...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中不同病变类型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PED)的特征,以期为AMD不同类型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影像学检查将96例(124眼)患者分为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retinal angiomatous proliferation,RAP)、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结合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眼底自发荧光等检查方法对以上几类病变中PED大小、形态、病变性质、预后等重要特征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比总结。结果 96例患者中RAP-PED为10例(10. 42%)、PCV-PED为32例(43. 75%)、CNV-PED为54例(45. 83%)。RAP-PED多为浆液性、双眼发病。PCV-PED多为多灶性、出血性,且多为单眼发病。CNV-PED的数量形态表现多样,大小不等相连,形成"波浪样"外观。结论加深对各类型AMD中PED发生的几率、类型、合并症以及预后等的认识,有助于更为精确指导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 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 模式影像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