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间的“神话”与空间的“寓言”——电影《钢的琴》与《二十四城记》中国经济转型期(90年代国企改革)的影像化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建状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9-51,共3页
本文所选两部电影,《钢的琴》与《二十四城记》,都将时间对准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宏观层面上的国企改革,在空间上则选择了国企改革最具代表性的东北和西南地区。前者试图用影像回到过去,寻找那个时代记忆;后者站在改革进程的末端,... 本文所选两部电影,《钢的琴》与《二十四城记》,都将时间对准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宏观层面上的国企改革,在空间上则选择了国企改革最具代表性的东北和西南地区。前者试图用影像回到过去,寻找那个时代记忆;后者站在改革进程的末端,追溯着时代机器快速运行中遗忘的人与事。本文从两部电影出发,分析中国经济转型期(90年代国企改革)的影像化表达,其中包括时代影像化的具体表现、多元手法以及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 国企改革 工人阶级 影像化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制微电影”的创作思考
2
作者 刘彤 宋贞颖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7-39,共3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决定》,提出将2014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这将是中国的首个宪法日。公民普法守法、知法懂法是法律实施的基础,近年来有关部门在普法宣传的形式上与时俱进,紧跟时代需求,其中依靠新兴媒介传播的"法制微...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决定》,提出将2014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这将是中国的首个宪法日。公民普法守法、知法懂法是法律实施的基础,近年来有关部门在普法宣传的形式上与时俱进,紧跟时代需求,其中依靠新兴媒介传播的"法制微电影"开启了全民普法的新模式。微电影由于投资小、时间短、传播快而成为当下草根阶层乐于接受并广泛参与的主渠道。本文将从行业微电影谈起,着手分析"法制微电影"的显著特点,思考在全民普法新常态下"法制微电影"的创作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 微电影 故事 影像化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