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出版社推出“80后”怀旧典藏全彩绘本
1
作者 王茜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6-76,共1页
继《玛塔·尤米飞行日记》、《玛塔·灯塔岛历险记》、《玛塔·黄金国历险记》之后,中国绘本小天后、畅销绘本作者猪乐桃(原名齐潇,女,职业漫画家)倾情推出最新力作《猪仔仔的时光机》,近日由中国出版集团旗下的现代... 继《玛塔·尤米飞行日记》、《玛塔·灯塔岛历险记》、《玛塔·黄金国历险记》之后,中国绘本小天后、畅销绘本作者猪乐桃(原名齐潇,女,职业漫画家)倾情推出最新力作《猪仔仔的时光机》,近日由中国出版集团旗下的现代出版社出版发行。据悉,该书为“80后”怀旧典藏全彩绘本,作为“中国漫画家推广”战略产品,由两大漫画家姚非拉、右手首度联手制作,郑渊洁、虹影、郝明义联合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后” 彩绘本 出版社 典藏 怀旧 中国出版集团 漫画家 出版发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中华奥运梦--从1908到2008”全彩绘本出版
2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3-73,共1页
北京奥运会开幕之际,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联手内地漫画旗帜团队SUMMER推出“百年中华奥运梦——从1908-2008”全彩绘本。全书以“奥运三问”为线索,生动揭示中国人的奥运梦——中国从苦难中艰辛崛起,在困顿中奋发图强的民族魂。
关键词 北京奥运会 彩绘本 出版社 中华 中国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线稿提示的热贡建筑彩绘图像多路编码上色网络
3
作者 程苗 张效娟 +1 位作者 赵洋 范虹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77-287,共11页
建筑彩绘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年代久远存在褪色氧化现象的建筑彩绘因环境因素和传承现状的限制得不到及时的维护,这严重影响热贡建筑彩绘艺术的鉴赏和保护。针对现有的图像上色方法对建筑彩绘图像进行上色... 建筑彩绘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年代久远存在褪色氧化现象的建筑彩绘因环境因素和传承现状的限制得不到及时的维护,这严重影响热贡建筑彩绘艺术的鉴赏和保护。针对现有的图像上色方法对建筑彩绘图像进行上色时存在的颜色混淆、串色漏色等问题,提出一种端到端的结合线稿提示的热贡建筑彩绘图像多路编码上色网络。该网络以提取的线稿图作为图像先验知识补充特征传递过程中忽视的纹理细节信息,加强网络对全局语义的理解,改善串色漏色的现象;多路并行编码模块以三个空洞卷积和传统卷积不同排列方式的编码分支为结构,通过获得不同尺度的的感受野以此更好地捕捉上下文信息,提高色彩特征的提取能力;结合空间注意力和通道注意力的注意力残差模块,通过对特征信息的重新整合加工,帮助网络全面理解图像色彩特征和纹理信息的空间分布,提高上色质量。所提方法在构建的热贡建筑彩绘数据集和动漫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验,与现有上色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中具有较好的表现,在主观评价的对比中也获得与人类主观审美和专业要求最一致的结果。实验证明,所提方法图像上色效果优于其他上色方法,在热贡建筑彩绘图像上色领域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贡建筑彩绘 图像上色 多路并行编码 注意力残差 线稿提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慕容智墓出土木质武士俑彩绘制作工艺分析
4
作者 谢欣芮 陈国科 +2 位作者 杨谊时 钟磊 刘兵兵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150,共13页
为了揭示甘肃武威唐慕容智墓出土木质武士俑彩绘制作材料及工艺,本研究通过显微观察、激光拉曼光谱、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表明:武士俑身绘彩前在木件上采... 为了揭示甘肃武威唐慕容智墓出土木质武士俑彩绘制作材料及工艺,本研究通过显微观察、激光拉曼光谱、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表明:武士俑身绘彩前在木件上采用“一麻一灰”的工艺制作了地仗层,彩绘制作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麻层、灰泥层、底色层和颜料层,其中颜料层中使用动物胶为胶结材料,地仗层中可能添加了面粉。彩绘所用黑色颜料为碳黑,红色颜料为铁红,橘色颜料为铅丹,蓝色颜料为石青,绿色颜料为石绿。地仗层矿物组成以石英、方解石为主,底色层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铅白。这件分段雕刻彩绘武士俑选用木材作为其原材料应该是河西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地域丧葬文化,其将古代工匠已掌握在木材表面做地仗的工艺上溯至唐代,该工艺对明清时期中国古建“一麻五灰”等地仗制作工艺具有一定启蒙作用。通过对这件木质武士俑彩绘制作工艺的分析与诠释,为研究唐代彩绘木器制作工艺提供了新的科技资料,进而为探究吐谷浑多元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吐谷浑 彩绘武士俑 地仗层 制作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慕容忠墓出土陶质文物彩绘工艺及材质分析研究
5
作者 陈彦榕 魏彦飞 +5 位作者 顾文婷 陈国科 刘兵兵 马军霞 景娅娅 李明珂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98,共11页
慕容忠墓是吐谷浑王族墓葬群中目前发掘等级最高的墓葬。墓葬出土了彩绘立人俑、骑马俑等一批造型精美、色彩鲜艳的彩绘陶质文物。本工作运用超景深显微镜观察、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拉曼光谱分析、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 慕容忠墓是吐谷浑王族墓葬群中目前发掘等级最高的墓葬。墓葬出土了彩绘立人俑、骑马俑等一批造型精美、色彩鲜艳的彩绘陶质文物。本工作运用超景深显微镜观察、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拉曼光谱分析、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探究了这些文物的结构、颜料和胶结材料。结果表明:绘制工艺有胎体—颜料层、胎体—打底层—颜料层两种;颜料种类包括铅丹、石绿、靛蓝、朱砂、方解石等;有机胶结材料为动物胶。分析结果为古代彩绘陶质文物制作材料和工艺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参考,同时也为相关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了材料信息,对彩绘陶质文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容忠墓 彩绘 工艺 颜料 胶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生物彩绘研究与展望
6
作者 何海珊 邱坚 +1 位作者 黄荣文 陈伟红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224,共8页
木材生物彩绘指利用真菌、细菌使木材变色,也称为花斑木。回顾花斑木历史、研究现状与难题并提出展望。花斑木的应用可追溯到500多年前的意大利,当时被广泛应用于镶嵌装饰工艺中。当前,花斑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菌纹木和软腐菌色素的研究... 木材生物彩绘指利用真菌、细菌使木材变色,也称为花斑木。回顾花斑木历史、研究现状与难题并提出展望。花斑木的应用可追溯到500多年前的意大利,当时被广泛应用于镶嵌装饰工艺中。当前,花斑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菌纹木和软腐菌色素的研究与利用,由于微生物色素具有可再生、耐久等优点,为提高人工林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提供新的途径,也有助于减少合成染料的使用。而心材型(细菌型)花斑木的研究难度较大,需要更多的科学探索和技术突破。目前利用真菌培育花斑木存在菌种保存与衰退、过程污染控制和培育条件控制等难题,而色素提取及媒染则需关注溶剂毒性、色牢度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生物彩绘 花斑木 菌纹木 蓝变菌 软腐菌 真菌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岳石窟圆觉洞造像彩绘颜料分析与研究
7
作者 周伟强 刘宁 +4 位作者 何静 陈卉丽 雷雨 阮方红 侯静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73-1382,共10页
安岳石窟圆觉洞造像始建于唐代,盛于五代和宋代,具有上承龙门、云冈石窟,下启大足石刻的特点,在中国佛教石窟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潮湿、半露天的自然环境和不当修复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造像表面出现大面积的颜料粉化、起甲和剥落,... 安岳石窟圆觉洞造像始建于唐代,盛于五代和宋代,具有上承龙门、云冈石窟,下启大足石刻的特点,在中国佛教石窟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潮湿、半露天的自然环境和不当修复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造像表面出现大面积的颜料粉化、起甲和剥落,少数被近现代颜料覆盖,而目前又缺少相关的科学分析。为了实现彩绘造像的保护修复,需要对原有彩绘颜料成分和工艺进行分析。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显微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微区拉曼光谱相结合的方法综合确定颜料成分和层次结构,总结安岳圆觉洞的彩绘工艺,同时发现颜料重绘现象,对重绘与颜料剥落病害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安岳圆觉洞彩绘均以白色颜料打底,打底材料使用石膏或方解石,这与石窟开凿时代和修缮情况一致。表面装饰材料使用有多种传统颜料,红色颜料为铁红和朱砂,橙色颜料为铅丹,绿色颜料为石绿,蓝色颜料为群青,黑色颜料为炭黑,金色为金。此外结合显微剖面和拉曼结果,在K7、K9、K42还发现多种近现代人工合成颜料,如铅铬黄、普鲁士蓝、巴黎绿的变色产物氯砷钠铜石等,表明造像经历了多次重绘。多次重绘使颜料层整体厚度增加,颜料胶结物性质差异等可能加剧了颜料剥落病害的产生。该研究为彩绘颜料的鉴定和圆觉洞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石窟 彩绘颜料 拉曼光谱 重层彩绘 颜料剥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A-FRNN光谱模型的彩绘颜料浓度预测研究
8
作者 刘振 樊硕 +2 位作者 刘思鲁 赵安然 刘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2-331,共10页
近年来,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彩绘文物在人类活动、风沙侵蚀以及光照损伤等各种病害的影响下,文物颜料普遍出现了不同程度褪色、变色、老化、脱落丢失等病害,以致现在很难看到彩绘壁画本... 近年来,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彩绘文物在人类活动、风沙侵蚀以及光照损伤等各种病害的影响下,文物颜料普遍出现了不同程度褪色、变色、老化、脱落丢失等病害,以致现在很难看到彩绘壁画本来的面目,数字化保护与修复成为传承彩绘文物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颜色指纹的光谱反射率为基础,将颜料成分变化外在表现的光谱反射率作为切入点,采用数字化手段对彩绘颜料进行浓度映射。为了实现对彩绘中矿物颜料浓度快速、精确的识别,基于贝叶斯优化算法(BOA)寻找前馈回归神经网络(FRNN)的最佳超参数并构建BOA-FRNN光谱模型实现颜料成分及浓度分布图谱的预测。首先,以中国传统彩绘技法制备不同浓度梯尺的敦煌矿物颜料色卡,并利用Ci64UV积分球式分光光度计获取色卡的可见光波段光谱反射率及色度信息;其次,基于测量数据,构建颜料光谱反射率、色度值、浓度值、颜料粒径、颜料成分的关联数据库;最后,通过双常数Kubelka-Munk模型、BP网络模型、支持向量机(SVM)回归算法、FRNN网络模型和BOA优化SVM对颜料浓度进行预测并比较预测结果,为了提高颜料浓度的预测精度和模型稳定性,提出利用BOA对FRNN的网络结构、激活函数和正则化强度进行优化,以均方根误差(RMSE)作为适应度函数,通过迭代选择最优的回归参数训练模型。实验数据表明本文提出的BOA-FRNN模型精度最高,模型测试集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1.805%,决定系数为99.55%。结果表明:基于敦煌颜料颜色数据库能够更加准确、快捷地选取所需光谱反射率,从而提高模型效率,简化了算法复杂度;BOA寻找FRNN的最佳超参数,通过迭代更新超参数最优位置,可以快速得到全局最优解,与K-M、BP、SVM、FRNN和BOA-SVM等模型相比,矿物颜料浓度的预测准确度和模型稳定性都得到了明显提高,满足了对颜料映射的精确度要求,是快速实现颜料映射的一个可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绘文物 光谱反射率 颜料颜色数据库 光谱预测模型 浓度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脂肪酸同位素技术的秦俑彩绘胶结材料研究
9
作者 马颖 赵楹 +3 位作者 张尚欣 褚涵宇 朱思红 付倩丽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本研究尝试对秦始皇帝陵二号坑出土陶俑彩绘残块中的有机胶结材料具体来源进行判别。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彩绘颜料层中提取到的有机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中主要成分为脂肪酸及其氧化产物。在此基础上,结合脂肪酸同位... 本研究尝试对秦始皇帝陵二号坑出土陶俑彩绘残块中的有机胶结材料具体来源进行判别。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彩绘颜料层中提取到的有机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中主要成分为脂肪酸及其氧化产物。在此基础上,结合脂肪酸同位素分析技术,获取了提取物中的硬脂酸和棕榈酸的碳同位素比值,其结果指向反刍类动物来源。进一步结合文献资料,推测秦俑应采用了牛胶作为彩绘颜料的胶结剂。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引入不同萃取方式,即超临界流体萃取和传统总脂质提取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提取效果对比。结果显示与传统萃取法相比,超临界萃取法提取效率更高,提取到的组分更为丰富。因其具有流程精简、耗时短、化学污染少等优点,可能对珍贵考古样品的提取更具有优势。脂肪酸同位素分析技术在秦俑彩绘胶结材料中的成功应用,表明其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在未来考古有机残留物的研究中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帝陵兵马俑 彩绘胶结材料 超临界流体萃取 脂肪酸同位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建筑彩绘纹样的高质量贴图重构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龚辰晨 曹力 +1 位作者 张腾腾 吴奕泽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4-813,共10页
建筑彩绘是绘制在木构建筑上的精美图案。在古建筑进行数字化展示时,通用处理方法是以网格模型加单张纹理的模式进行绘制。由于单张纹理贴图分辨率有限,无法展示所有细节,且常见的纹理为位图格式,使用多张高分辨率贴图会导致显存占用过... 建筑彩绘是绘制在木构建筑上的精美图案。在古建筑进行数字化展示时,通用处理方法是以网格模型加单张纹理的模式进行绘制。由于单张纹理贴图分辨率有限,无法展示所有细节,且常见的纹理为位图格式,使用多张高分辨率贴图会导致显存占用过大,致使数据交换效率变低。为解决上述难题,提出了一种高质量贴图重构方法。利用彩绘图案的自相似性和对称性,提取彩绘纹样最小不重复单元及版式信息。使用矢量数据表示最小图元并构建纹样素材库。在编辑三维模型的彩绘纹案时,通过复用图元并配置相应变换参数编码生成描述性文件,用以完成彩绘内容的渲染。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减少了重复信息的存储,且提供更为清晰的细节,更好地进行数字化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感绘制 图像矢量化表达 版式结构 纹理压缩 建筑彩绘纹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帻”门吏装饰意涵研究——以南阳陈棚村东汉彩绘画像石墓M1为中心
11
作者 李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4,共8页
南阳陈棚村彩绘画像石墓M1出土门吏画像巾帻涂朱,形制特殊。结合该墓形制、画像及位置综合考察,可知“赤帻”当为墓内所举行驱疫仪式残留的痕迹。涂朱既为墓主驱除邪祟,也激活了画像礼仪空间,通过区别于现实的色彩关系建立生死壁垒,帮... 南阳陈棚村彩绘画像石墓M1出土门吏画像巾帻涂朱,形制特殊。结合该墓形制、画像及位置综合考察,可知“赤帻”当为墓内所举行驱疫仪式残留的痕迹。涂朱既为墓主驱除邪祟,也激活了画像礼仪空间,通过区别于现实的色彩关系建立生死壁垒,帮助重构墓主身份,达到“安冢墓,利子孙”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彩绘画像石 赤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泾渭秦墓出土战国时期彩绘陶器绘彩工艺分析
12
作者 冯圆媛 王欣亚 +4 位作者 曹龙 杨武站 张尚欣 王展 凌雪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128,共6页
泾渭秦墓战国中期至晚期早段墓葬中出土了一批彩绘陶器,是研究秦人绘彩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及激光拉曼光谱仪对其微观形貌和颜料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白、黑色颜料分别为... 泾渭秦墓战国中期至晚期早段墓葬中出土了一批彩绘陶器,是研究秦人绘彩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及激光拉曼光谱仪对其微观形貌和颜料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白、黑色颜料分别为赤铁矿、高岭土及炭黑,绘彩工具为毛刷等软质工具,这批彩绘陶器绘彩工艺较为粗糙,推测为民间作坊所制。但较纯高岭土作为白色颜料的发现,反映了秦人对颜料的认知和使用有一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渭秦墓 战国时期 彩绘陶器 绘彩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奉国寺彩绘泥塑木骨架生物病害研究
13
作者 柏柯 马星霞 +2 位作者 马琳燕 刘东博 傅鹏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辽宁义县奉国寺的彩绘泥塑群中多尊泥塑发生倾斜,初步勘察为木骨架糟朽导致。为确认木骨架糟朽原因,经过现场勘察,采集糟朽木骨架木材、进行树种鉴定、微生物分离和甲虫尸体鉴定。结果显示:两彩绘泥塑木骨架样品分别为硬木松(Pinus sp.... 辽宁义县奉国寺的彩绘泥塑群中多尊泥塑发生倾斜,初步勘察为木骨架糟朽导致。为确认木骨架糟朽原因,经过现场勘察,采集糟朽木骨架木材、进行树种鉴定、微生物分离和甲虫尸体鉴定。结果显示:两彩绘泥塑木骨架样品分别为硬木松(Pinus sp.)和杨木(Populus sp.);真菌多样性测序结果表明子囊菌门霉菌为优势真菌,从糟朽木材中分离到一株曲霉(Aspergillus sp.),未见其他腐朽菌;虫体经鉴定为鞘翅目象甲科、窃蠹科、皮蠹科和拟步甲科昆虫。辽宁位于木材腐朽危害中等风险区域(D2),分析认为木骨架糟朽的原因主要为窃蠹和象甲科害虫危害导致,根据甲虫的侵染途径和生长特性,推断木骨架木材在应用之初或者维修替换的新木材未进行预处理,没有杀灭虫卵导致虫卵孵化为幼虫,底部被蠹虫幼虫蛀空导致倾斜。经进一步对奉国寺建筑木构件勘察发现部分柱、梁等构件也出现直径3 mm左右蠹虫羽化孔,说明彩绘泥塑所处的古建筑木构也存在类似的虫害。本研究揭示了窃蠹和象科甲虫对彩绘泥塑的破坏影响,说明了彩绘泥塑木骨架与古建筑木构件在加工使用前进行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性,为彩绘泥塑的生物病害预防和维修工程中木材防虫害预处理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绘泥塑 木骨架 古建筑木构件 生物病害 预防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彩绘陶器中“汉紫”应用及对西域的影响
14
作者 常艳 丛欢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4,共7页
“汉紫”是中国战汉时代特有的人造硅酸铜钡材料。它在彩绘陶中的使用既表现出强烈的地域性特征,又具有统一的哲学思想。基于“汉紫”在秦汉墓葬中彩绘陶的相关考古资料,梳理了它在陕西、河南、山东、江苏不同地域的应用情况和表现出的... “汉紫”是中国战汉时代特有的人造硅酸铜钡材料。它在彩绘陶中的使用既表现出强烈的地域性特征,又具有统一的哲学思想。基于“汉紫”在秦汉墓葬中彩绘陶的相关考古资料,梳理了它在陕西、河南、山东、江苏不同地域的应用情况和表现出的共性与个性,蠡测它集中发生于北方的多种原因及用色观念,分析它与“埃及蓝”的关系及对西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彩绘 汉紫 汉蓝 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韩城普照寺彩绘泥塑制作材料与工艺研究
15
作者 高燕 周萍 +3 位作者 王展 党小娟 纪娟 相建凯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4,共12页
普照寺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寺内现存有五尊精美绝伦的元代彩绘泥塑。为了解普照寺彩绘泥塑制作材料与工艺,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红外光谱仪、显微拉曼光谱仪、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光照相等技术手段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表明,普... 普照寺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寺内现存有五尊精美绝伦的元代彩绘泥塑。为了解普照寺彩绘泥塑制作材料与工艺,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红外光谱仪、显微拉曼光谱仪、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光照相等技术手段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表明,普照寺彩绘泥塑内部结构为十字型交叉木骨架,粗泥层和细泥层塑土矿物成分基本一致,具有强度高、抗风化能力强和可塑性好的特点;粗泥加筋材料为麦秸秆和麦粒壳,细泥加筋材料为棉和麻;颜料层显色成分除蓝色外均为古代壁画常见的矿物颜料,存在重层重彩情况。研究结果将为普照寺彩绘泥塑的后续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并为陕西地区元代彩绘泥塑传统工艺的研究补充科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照寺 彩绘泥塑 制作材料 制作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洛浦县比孜里墓地M36出土彩绘木棺考释
16
作者 胡兴军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100,共12页
本文通过对新疆洛浦县比孜里墓地出土的彩绘木棺的绘画内容及随葬遗物的分析,认为彩棺具有浓郁的祆教文化因素。结合葬式葬俗、历史文献、遗传DNA等方面综合判断,墓主应是南北朝时期信仰祆教的于阗人。这批资料的发现,为汉唐时期塔里木... 本文通过对新疆洛浦县比孜里墓地出土的彩绘木棺的绘画内容及随葬遗物的分析,认为彩棺具有浓郁的祆教文化因素。结合葬式葬俗、历史文献、遗传DNA等方面综合判断,墓主应是南北朝时期信仰祆教的于阗人。这批资料的发现,为汉唐时期塔里木盆地丧葬习俗、宗教信仰、粟特人东渐、丝绸之路东西文化交流传播等方面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孜里墓地 彩绘木棺 祆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绘葫芦——记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峪口乡高街村匠人高金福
17
作者 刘凤果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4期44-48,共5页
世界之大,汇聚一处。我国地大物博,从来不缺艺术,艺术源于民间,藏在民间。小小的身体,彰显大大的艺术,说得正是葫芦。葫芦素有吉祥之意,在民间大受欢迎。经过历世历代民间匠人的智慧碰撞,诞生了一种新的葫芦艺术——彩绘葫芦。现在,就... 世界之大,汇聚一处。我国地大物博,从来不缺艺术,艺术源于民间,藏在民间。小小的身体,彰显大大的艺术,说得正是葫芦。葫芦素有吉祥之意,在民间大受欢迎。经过历世历代民间匠人的智慧碰撞,诞生了一种新的葫芦艺术——彩绘葫芦。现在,就和我们一起走进手工艺人高金福和彩绘葫芦的世界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艺人 山西省忻州市 金福 匠人 葫芦 智慧碰撞 彩绘 地大物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谱成像技术在彩绘文物分析中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21
18
作者 侯妙乐 潘宁 +3 位作者 马清林 何海平 吕书强 胡云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52-1860,共9页
彩绘文物是文化遗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许多的化学、光谱以及数字成像等分析技术应用于彩绘文物研究中,其中,高光谱成像技术集光谱分析与成像技术为一体,具有无损、快速成像以及"图谱合一"的特点。其技术特点使得高光... 彩绘文物是文化遗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许多的化学、光谱以及数字成像等分析技术应用于彩绘文物研究中,其中,高光谱成像技术集光谱分析与成像技术为一体,具有无损、快速成像以及"图谱合一"的特点。其技术特点使得高光谱成像技术在非接触、无样本的条件下对彩绘文物进行无损研究,既可以获得彩绘文物的整体形貌特征,还可以深入分析彩绘文物的光谱特征,是高光谱成像技术相比于其他彩绘文物研究方法的独特优势。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研究彩绘文物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应用三步,其中数据分析与数据应用是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对高光谱成像技术在彩绘文物中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其数据处理方法主要包括高光谱数据降维、光谱特征参量化、光谱解混合以及分类方法四个方面,并分别描述了四类处理方法的主要功能、常用方法和已有案例。从具体应用方向上,可归纳为视觉增强、隐含信息挖掘、保护监测和颜料分析四类,具体描述了四类应用方向所涵盖的内容以及所解决的问题。最后对相关研究中存在的挑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技术 彩绘文物 数据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钟离君柏”墓出土彩绘陶器颜料的光谱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杨玉璋 张居中 +2 位作者 左健 阚绪杭 周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30-1133,共4页
利用拉曼光谱结合X射线衍射物相检测方法,对安徽蚌埠双墩春秋中晚期"钟离君柏"墓出土彩绘陶器颜料的物相结构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陶器表面的红色、黄色和黑色颜料皆保存较好,未发生明显变化,分别是无机矿物朱砂(HgS)和... 利用拉曼光谱结合X射线衍射物相检测方法,对安徽蚌埠双墩春秋中晚期"钟离君柏"墓出土彩绘陶器颜料的物相结构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陶器表面的红色、黄色和黑色颜料皆保存较好,未发生明显变化,分别是无机矿物朱砂(HgS)和针铁矿(-αFeO(OH))及炭黑。同时,拉曼光谱与X射线衍射分析的结果都显示红色颜料朱砂的组成物相单一,不含天然朱砂的伴生矿物石英,且其晶粒尺寸可能在纳米范围,应是由人工合成或经过古人的加工、纯化处理。针铁矿的发现表明春秋时期该矿物己被用作黄色颜料,这是目前己知的针铁矿作为黄颜料使用的最早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绘 颜料 拉曼光谱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陀罗彩绘疗法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干预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廖娟 高明霞 +4 位作者 赵晴 廖想 邵洁 郭静波 胡俊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究曼陀罗彩绘疗法在缓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20年5-12月在兰州市某三甲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的126例不孕症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 目的探究曼陀罗彩绘疗法在缓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20年5-12月在兰州市某三甲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的126例不孕症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曼陀罗彩绘疗法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生育生活质量量表(fertility quality of life scale,FertiQoL)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并比较其得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水平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曼陀罗彩绘疗法可缓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其睡眠和生活质量,但对临床妊娠率无显著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曼陀罗彩绘疗法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